

梦菊
-
荐 梦菊学论语(6)——关雎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在孔子做老师的时候,《诗经》——那时叫《诗》,是他的学生唯一的读物。 孔子让自己的儿子学《诗》,让他的学生学《诗》,甚至《诗经》三百零五篇也是经他的手整理出来的。但整理也就是按风、雅、颂的次序分了个类。孔子未必能解读了《诗》。 《诗经》收集的诗篇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跨越了500余年。500年前的诗对孔子就是古文。孔子…
-
荐 我做了一次心理医生
三姑姐两口子,退休之后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差。两人一个77岁,一个76岁,一锅搅马勺也有五十多年了,不知为什么就活成了一对乌眼鸡。孩子们不在身边,两个人的世界,不是十天半月谁都不理谁,就是相互啄。 最近读了几本心理学,试着当一回心理医生。逮了个机会我就对三姐开讲,当时三姐的儿子小军也在旁边。想着小军能把我的意思传达给他爸。要讲的内容也酝酿了好几天了,我说: 姐,…
-
思想文字尤如桑蚕吐丝
思维是个奇妙的东西。它如烟如雾,无影无形。抓住它,把它变成语言,它或许就变成了他人的思维。抓住它,把它变成文字,它就像婴儿从母体中产出。 这多象蚕吐丝啊。思维就是蚕肚子里桑的汁液。蚕把桑的汁液吐出就成为丝。 不一样的是,人养了蚕就是要它的丝,桑叶就总会变成丝。人呢?只有作家或者需要时才把思维变成文字,只有科学家才把思维变成成果。 突发奇想,人活一辈子,就算是…
-
荐 梦菊学论语(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这段对于做事或学习的深度与情感的关联论述讲得很精辟。恰如孔子所说:“知道不如爱好,爱好不如以它为乐。” 作为孔子的同行——一个教书先生,我对孔子这段话感触颇深。以教学过程而言,只要老师的课讲得生动有趣,在课堂上不听讲的学生总是少数。 听老师讲课,学生就进入第一个层次,即对所学的知识…
-
退休之后(1)
– 读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揽镜自照,我也是白发如雪,但并不悲伤。退休17年,回想这渐渐老去的岁月,感觉自己活得还是很充实的。 17年,我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写博,另一件是念大学。 写博,起始是写小说,写了一个19万字的长篇,还写了4个短篇。后来学《论语》,写了400…
-
你知道孩子的敏感期吗
你知道吗?6岁之前的孩子存在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孩子在某个时期反复重复某一动作。 一岁左右是口腔敏感期,孩子总是吃自己的小手。 请你不要阻止他,孩子这是用嘴巴探索世界。你需要做的只是保证他的卫生,最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他去探索。如果能顺利渡过,以后就不再会啃食物之外的东西。 有些孩子上了幼儿园,甚至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的习惯,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口腔敏感期没…
-
简述汉字的演变
汉字演变大致经过篆书、隶书、楷书三个阶段。 一、商代文字 商代文字有殷墟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文字两种。 青铜器文字一般通称为 金文,也称 “钟鼎文、钟鼎款识、彝文、吉金文”等。 青铜器文字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作为部落氏族标志或名称的族徽文字,一类是用于一般记事的文字。 商代文字已经具备了“六书”的各式结构,尤其是大量出现假借字,形声字也逐渐增多,说明商…
-
简析汉字起源
汉字起源有图画说、八卦说、结绳说、书契说、仓颉说五种。其中,公认的是图画说,后四种为传说。 那么,如何确定某中说法是不是汉字起源的正确说法呢? 人们造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语言有音有意,判断某种符号是否表示文字,首先要看它是否与语音相结合,其次看它能否构成语言的单词。 比如一幅下雨的图,它是不是汉字呢?不是。象形字的“雨”,其中的一种写法是上面一横表示天,下面…
-
荐 我的老师周仁
我的老师周仁 1964年秋,我上小学五年级,周仁是我的班主任老师,带语文和音乐。 那时,周老师刚从中师毕业,二十岁出头,同学们都说他像电影《平原游击队》里的李向阳。 周老师不爱说话,很严肃的样子,好像从来都不笑,但我们班的同学都尊敬他…
-
笑一笑
笑一笑 老者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我在村里碰到个老人,我管他叫财叔。 财叔问我:“闺女,广播里报点时总说‘大太师邮箱几点几点整’。那是什么意思啊?”我告诉他是“刚才最后一响”。他又问我:“中央那个村子在什么地方啊?怎么广播里老说‘中央人民光烧片柴?’” 我忍着笑告诉他:“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老公 一天中午,收音机里正在播出相声, “那可真是‘包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