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洵
-
荐 新雨堂书事(三四〇)
画家李峰招饮,见到刘小荣先生、陈磊副教授等人。刘老师在日报社工作期间,发过我不少稿子,直至他离开报社时,我们都未曾谋面。几年前,李峰约酒,才见到刘老师,原来他们相识是很早的。我很感激刘老师在我年轻时给予的提携和关照,给了我写作上的无穷的力量和自信。陈磊副教授则是初见,但他年富力强,在绘画史论方面已卓有成就,前途自不可限量。 刘老师签赠大著《细说水浒》,此书陕…
-
荐 唐人的“以胖为美”
就目前所能见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唐人的论述中并没有“以胖为美”或者较为类似的观点出现。这种颇为流行的说法是后人的判断,而且这种判断多是来自于感性的认知,理性的分析则是后来逐渐形成的,且说法不一,似无定论。而所谓“后人”,亦似乎无明确的界限,并不能可以具体到哪一朝哪一代,只是一种模糊的说法。 后人对于唐人的这种感性的认知,主要是从观赏唐人的艺术作品中感悟到的,如…
-
新雨堂书事(三三九)
往旧屋歇息,在书柜里言言斋的一叠书中翻得一册薄薄的《蠹鱼篇》,是周越然等人的合集。这本书是辽教社根据一九四三年十二月该书初版重新印行的,其中有黄裳的两篇文章,都是以笔名发表的。黄裳彼时二十四岁,可谓少年得志,因为从这书中其他的作者,周越然、周作人、陈乃乾、纪果庵、谢兴尧、谢刚主等人的名头看,能在一起耍,就是很为厉害了。读过几页,而后写得一篇文章《黄裳的笔名》…
-
黄裳的笔名
这个题目本来就不通,但不这么写,似乎就不好写。因为,“黄裳”原本就是笔名,是容鼎昌的笔名,“黄裳”是没有笔名的,容鼎昌除了“黄裳”这个笔名之外,还有很多笔名,但以“黄裳”最为出名,甚至于可以让许多读者记不起作家本名,所以只好这么写。 想着写这个题目,是偶然翻到上世纪末辽教社出版印行的一个小册子《蠹鱼篇》,书前《本书说明》中提到黄裳的另外两个笔名,庾持和楮冠,…
-
新雨堂书事(三三八)
这些天抽空读《六朝事迹编类》,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卷一“总叙门”,大致以帝位延续为纲,文字为各帝传记,简略在二百字者很为普遍,各朝终结则又有简单概说,读完后便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文字多清简,很有些多一字稍嫌其多而少一字稍嫌其少的味道,应该算是较为优秀的文章了。后边还有十数卷,但各卷篇幅已不是太大,读过的文字兴许可占全书的五分之一强,可慢慢来读。 最近上淘宝较多,…
-
荐 文学是清贫的事业
《向度》忽然就创刊十年了,真是岁月匆匆。记得十年前,《向度》创刊时,酸枣电邮命题,让我对远在海外的宗子兄做一个访谈,话题是阅读,字数限定在五千字左右,我是欣然接受了,一时情景,恍惚如在眼前。 大概先是通过电邮与宗子兄沟通过之后,就列了十余个题目给他,让他作答,似乎都不很为难,还未等酸枣催稿,稿子就交与她了。这一期访谈看来还是比较理想的,现在仍然能够在网上找得…
-
荐 新雨堂书事(三三七)
哦,前一篇书事中曾经提到过一本书,说是无论如何亦不能记起书名的书,回家刻意翻过一回,是日人高阶秀尔写的《看名画的眼睛》,范钟鸣翻译,四川美术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四月出版。著者在书前专为中文版写了序文。书前的短短的出版说明中说,这书在日本享有盛名;书中内容,是著者从文艺复兴至上世纪初的欧洲绘画作品中,挑选了二十九幅代表性作品,一一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评述,同时运用比较…
-
荐 新雨堂书事(三三六)
这两天必须写出一篇书事出来,要不然七月份就断档了。按照原来的节奏,至少一月两篇,后来松懈了,就保持每月至少一篇。写作是一种习惯,就像农民种庄稼,心里、手里松懈,田地就荒芜了。很多的大作家,平时都保持着记日记的习惯,如鲁迅、周作人等人,哪怕三言两语,实际上是在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是干什么的。 新搬的办公室条件很不好,甲醛味道较大,暂不说了,噪音,一家单位的职工食…
-
荐 非人磨墨墨磨人
陈从周《梓室余墨•卷五》有篇《磨墨须亲为》的短文,全文说,“作书绘画,磨墨不可假手他人,此为运腕练功重要训练也。余每于磨墨时验该时之腕力强弱。精力充沛,墨厚度匀而浓,挥毫自如,必有佳构。如久磨而墨不发,则枯且停笔,勉强为之,定难遂愿,屡试不爽也。” 古文人作书绘画,大多磨墨,且一般都是亲历亲为的,但我们看影视文学作品,条件优越一点的人家,总是会有童子在一旁伺…
-
荐 新雨堂书事(三三五)
最近忙着搬书,持续了一段时间,搬得腰突都犯病了,在床上平躺了好几天才好了一些。本来还想在办公室放一点书,但意义已经不大,还是全部转移到家里。没有想到的是,平日里在办公室积攒的书籍,归集在一起,竟然数量不少。家里的书太多了,有时心烦,多得让人看着恶心。 但购书成瘾,忍不住还在买。网购《钱锺书杨绛亲友书札》一册,吴学昭整理、翻译、注释,三联书店二〇二四年五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