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洵
理洵

理洵

书评人、作家。
119 文章
47 评论
29 粉丝
  • 话爱野人真

    有一年到翟荣强先生那里去,他拿给我一本书看,是《石壶论画语要》,四川陈子庄的创作心得,由弟子陈滞冬整理出版的。我家里也有一本,印象很深。翟先生说是女婿张渝送给他让看的,他看了后觉得好,就推荐给我。张渝笔名雪尘,在《江苏画刊》、《书屋》等刊物上常能看到他的作品,以美术评论为主。他的评论写的很好,在《书屋》上连续发表的对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的评论后来结集,称《雪尘…

    1天前
    67830
  • 古槐

    这个冬天,她也许就不存在了。 这是一棵古槐,不知有多少年了,有人说是元代的,有人说是明代的,都有可能;没有人说是清代的,因为不可能。她那么大的,清以后的岁月,养不了她那么大。我就奇怪,平日里那么多人喜欢胡说,到她面前就不胡说了。她是神奇极了。 她以前一定是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后来,是岁月让这家院子不存在了,人也不知到哪里去了。她以前是属于一个院子的,属于一家…

    2023年11月24日
    1.7K50
  • 新雨堂书事(三二五)

    偶然的机缘,购得翟荣强先生画作一幅,小三尺,绿色牡丹。笔墨、构图皆满意,稍嫌不足的是没有印章,但真品无疑。发图片给蜀安堂,确认真品,谓价格合适,至于有无印章则无伤大雅,并推测可能为翟先生参加某次笔会即兴之作,随身未带印章之故。卑意亦如此。翟先生画绿色牡丹,或者墨牡丹,都有作品,但较少见,这一幅款题中说兴庆宫中有此株,颇佳,因为先生主持的牡丹书画院成立时即在此…

    2023年11月16日
    1.5K40
  • 《火花丛话》小引

    许是在十多年前,晓剑自成都来西安,与文川书坊商议,想出版一本有关火花的书。初步的计划是,按照历史分期,找几位感兴趣的作者,每人写一节,然后由他们统稿,再印行出版。我接受了提议,并选择民国这一时段作为写作内容。 于是文川兄发来很多的火花图片供我参考与选用。当然了,他是国内火花收藏界的大佬级人物,藏品宏富,并在多地频繁地办过展览,开过讲座,有问题找他求教都会迎刃…

    2023年11月7日
    1.2K40
  • 知堂的苦

    我读《知堂回想录》,偶然也能看见知堂说“鲁迅的祖父怎么怎么”的字眼,心里就有些波澜,好象鲁迅的祖父不是“我”的祖父一样,有些隐隐的疼。“补树书屋的生活”一节,说自己初到北京的景况,当然还是鲁迅操心的多,当时情景,鲁迅的文字里也说得多。文末记绍兴会馆的老长班,姓齐,有六十岁了,给补树书屋听差,因为在京时间长,知道的事情多,“同治光绪年间的绍兴京官他大概都知道,…

    2023年11月1日
    63420
  • 新雨堂书事(三二四)

    在朋友圈看到周作人译《希腊的神与英雄》,心里多少有些喜欢,就在孔网上搜了搜,捡便宜购了册一九九八年十一月海南出版社印行的本子,品相还是不错,虽然书首的图示页稍有开胶,但却是商家明确标注出来的,倒能接受。英人劳斯的这本书,周作人曾经翻译过两次,缘由是初稿不慎被毁,后经重译,解放初才由巴金亲予校勘,得以出版。周氏初译此书时尚在老虎桥监狱,为一九四七年,两年后重译…

    2023年10月25日
    1.6K60
  • 我的写字

    我实在不敢称自己所写的字为书法,书法是艺术,艺术是能给人带来美感和快乐的,这两方面,我自己都不满意。我从来没有写过比较正式的作品,不敢写;所写的字也很少见示于人,怕浪费别人的时间,影响别人审美情趣。 我写字纯属自娱,每于闲暇,喜欢弄两笔,写完拉倒,过一段时间叫来收破烂的拿走;因为写写停停,不想写了就不写了,因而收破烂的也并没有光顾我几次。不过我写字确实是从小…

    2023年10月23日
    1.4K50
  • 各有难处

    长安旧城墙里的西仓鸟市很久以前就有了,是自发形成的,在星期四和星期天两天,从早上开始,远近郊的人就往这里赶,买卖自由,粗放式管理,是原生态的农贸集市。叫鸟市,其实花鸟虫鱼,针脑线头,家里日常所用的万般物品全是有的,尤其是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都是从近郊赶来,而且价钱不贵,让人享用起来觉得很受活。街道不宽敞,小摊小贩就占满了路两边,拥挤倒有些自然的韵味了。高楼林立…

    2023年10月17日
    1.3K20
  • 新雨堂书事(三二三)

    国庆中秋长假往鄠邑一趟,即停即离。年少时颇喜欢回乡,想不到晚岁寂寥,数不尽伤心处,倒很是排斥这一处所在了。画家李峰自延安归,招饮,新朋旧友于高新路一家酒店相聚,席间与雷和平先生有较深交流。他正在撰写一部陕西大事记,带有通史性质,已有数百万字的规模,是以平民视角观察与挖掘历史的。 数天后雷先生微信发来民国十五年四月份文字内容,有幸一览。有很多的历史细节颇有价值…

    2023年10月10日
    1.5K30
  • 闲话起名

    我的一位年长的同事给我说他女儿的名字是从《诗经》上取的,我也觉得很有诗意,正合了女子的心性。我听好多人对我说,给男娃取名,翻《庄子》,给女娃取名,读《诗经》,我认为很有道理,中国终究是中国,一些看起来是不起眼的事情,轻轻翻动,都成文化。青女士常对我说“楚图南”这个名字起的太好了,我也找不出它的不好。不过中国有十三亿人,要取一个独特的名字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23年10月8日
    1.7K70
点击查看更多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