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洵
-
荐 说简练
我总佩服以前的学问家扎实的工夫,能把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分析得那么透彻,看冯其庸《逝川集》就有这样的感受。这两天琢磨书中的一篇文章,《从古典文学中学习“简练”的技巧》,正说,反说,引用,推理,把“简练”这个问题摊煎饼一样倒腾下来,“怎样简练”就水到渠成了。 在他所举的范文中,有《世说新语》中的文字,还有韩愈、王安石、辛稼轩的短章,都是百字左右就能很形象、很精练…
-
新雨堂书事(三五〇)
《开卷》总第三百期是终刊号,做成了特装纪念版,采用布面硬封装潢,内容上则较往期增加三倍以上,主要是开卷闲话增加幅度较大,使总页码接近了八十的厚度。这当然是值得纪念的。封二有子聪先生的一幅画,一壶一杯,一侧散落了数枚樱桃,洒洒落落倒有些消散的美。画面上方有子聪先生题签,“吃闲茶,闻书香”,内容亦好。书中有武德运先生写的纪念高信先生的文章,读来亲切,不想高信先生…
-
荐 新雨堂书事(三四九)
今日立夏,从清凉山公园回来写这篇书事。昨夜里下了泥雨,车在露天里停着,很脏,下午睡醒后加油、洗车,顺道去了公园。这个公园好几年前去过一次,后来听说有同盟会早期成员井勿幕墓在里边,今天刻意找了一回,找见了,在西南方位。井勿幕因为叛徒出卖,死时才三十岁。西安南城墙四府街段后来开了一个门,就称作勿幕门,是纪念他的。他是陕西蒲城人,杨虎城也是,都为民时名人。 是在五…
-
荐 新雨堂书事(三四八)
上篇书事中说去淘书公社淘得数本书,后来发现忘记了一本,是刘心武著《细说<金瓶梅>》,天地出版社二零二一年八月出版。此老最初以一篇小说《班主任》问鼎文坛,颇具声誉,小说被称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及至老年,对于红学钻研颇深,写下了大量的研究文字,能瞩目于《金瓶梅》,亦不能算作是意外之事。不知记忆是否有误,有一年此老做梦,梦见自己吟出佳句“江湖夜雨十…
-
荐 新雨堂书事(三四七)
这篇书事是要在办公室里写了,因为在淘书公社买的几本书都在办公室里放着。上次去淘书公社还是去年快要过年的时候。去年那一次,没有买一本书,因为中途接了一个电话,影响了心情,兴趣大打折扣,所以是空着手回来的。后来就很少在办公室里坐了,嘈是一方面,春节期间室温也低,坐不住人。 这次买书,先是在隔壁的图书大厦转了转,变化比较大,文学类书籍已转至二楼,原来似乎是在三楼的…
-
荐 短文难工
一直觉得白话文成为主流写作方式之后文章有无限拉长的趋势。好与不好很难判定,因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表现形式是要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但要说时代发展规律要求文章要写得长一些,似乎又不完全符合现实情况。这个命题应该先搁置一下为好。 一部中国文学史,仅就作品的篇幅看,短文章的比例是占绝大多数的。所谓短,倘单纯以文章的字数来衡量,定为一千字,是有点少了,定为两千字,…
-
新雨堂书事(三四六)
和一位女士说文学,说到最近流行的金句,“杜甫爱人民,人民爱李白”,叹息写字的人,一片苦心竟不知何处落脚。女士笑笑,作无谓状,大抵是只需耕耘、不问收获就是了。又说到老贾的最新长篇新近要出版,第二十三部,才见她轻轻地抬开嘴唇,不屑地说到,过来过去就那么两下子,有啥意思。我不禁哑然失笑,说不出什么味道。这位女士好些年前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是,热爱文学,远离文坛。 乘地…
-
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中的黄四娘是谁?
【随笔】 黄四娘是谁 理洵 黄四娘是杜甫一首诗中的人物,这首诗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组诗中的一首,全诗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安史之乱中,杜甫流亡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筑屋草堂,有年春天,他寻友赏花,没有成行,就只好独自江畔散步赏花了,写下了这一组诗。诗人当时,也就五十岁上下,次年,也许还是次年的次年,安史之…
-
新雨堂书事(三四五)
最近拿出《东坡小品》来读,一页一页、一字一句地读,觉得很好。当代中国出版社的这本小册子,是以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百花洲文库的本子作为底本的,选注者陈迩冬、郭隽杰两位,是施蛰存先生确定的书目,指定与自己有着“君子之交”的陈迩冬选注的,郭隽杰在再版后记中有所绍介。这书二零一八年四月再版,近乎四十年了,重新地散发着生命的活力,让人刮目相视。 记得初版是有一本的…
-
荐 新雨堂书事(三四四)
正月里到蓝田,参加了杨亚贵散文集《受雪》出版及天籁堂挂匾仪式。顺着雁翔路一直向南,已是航天基地地界,再向东,曲里曲折,到了一个塬上的村子,就是目的地。其实是一个川道,叫皇甫川,柳青当年写《创业史》,是在川西,这地方属于川东。此区域文化积淀丰厚,西北大学一个学院的师生常年在这里采风,研究地域民俗文化,一位女士教授,当天亦来助兴。杨亚贵散文的好,已专门写得一篇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