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
荐 天然的安慰
天然的安慰 修涵斋 国色天香的牡丹,娇艳欲滴在它的春天舞台上;一池的枯荷,傲然伫立在江南的冬季里,都是原生态的天然模样,皆楚楚动人。 保养,二字,对于人类生命健康而言,仿佛是一个神秘而向往的话题。追求长寿成仙,中国历代皇帝就曾有过诸多的故事。 何谓身体保养,各类派别,众说纷纭。 芊菲认为,融入浩然之气,集成天然之灵,践入自然之行,应该是首选。 也就是说得先有…
-
荐 嘿嘿,我成“客户经理”了
. 大约在半年前,我的微信里老是出现一些邀请加入企业微信的通知。有些邀请者是本单位的同事,有些是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人。我不知深浅,怕其中有猫腻,一律置之不理。 一次科里同事聚餐时,林主任悄悄跟我说:蒋院您的病人那么多,我看您把很多家长加了微信,这很浪费精力。其实现在有更好的企业微信,主要用于办公,方便病人管理,您可以试试。他说归说,我听归听,没有付诸行动。 过…
-
荐 我的最后一次探亲假
探亲假,这个词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更不知道除了军人还有那单位能有这项支出。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听没有听过这个词,更别说享受这个福利。提起探亲假,不由得想起很多尘封已久的往事。 我是1969年参加工作的。学徒期间没有探亲假,满师后就可享受单位探亲假。未婚的职工工作地址与家庭地址不在一个地区,一年有12天探亲假。这12天指工作日,加上两个星期日共14天,另外再加上…
-
荐 筒子楼人事(13) 两个“无知少女”
我认识两个曾住过筒子楼的“无知少女”, 无——无党派; 知——知识分子; 少——少数民族, 这个称谓是指无党派的少数民族女知识分子。据说, 她们是香饽饽, 是要重点考察和提拔的对象。 和我同住过一栋筒子楼的蓝晓蕾是纳西族人, 自动化专业硕士; 不和我住一栋筒子楼的沈莲茗, 和我同在社科系, 她是维族人, 法学专业硕士。她俩是不折不扣的无知少女, 而且都得到了…
-
荐 聊腊八
昨下半天,随柳居小板的一年一度腊八粥又敲响了我家的门。女士优先,不用说。用塑料碗装的手捂着蛮烫的这小玲珑包装肯定是归我所有了! 一来,屋里厢的男士们不欢喜喝甜粥,二来粥他们几乎不碰。除非我家先生喝广东人的咸滋滋鲜溜溜带点肉骨头香离盐近点儿那股子粥味道,他是不会拒绝的。恨不得拿锅子也吞下去。 没这么夸张吧!广东云吞,有点像苏州人吃的馄饨,叉烧包,吃了没几次竟然…
-
荐 【随笔】酒后闲说“好状态”
十一月份,县文联杂志主编廖崇纲先生微信呼我,说是刘会昌老师做东,邀约我们镇一班文学爱好者陪宜昌市散文家协会主席温新阶老师,《三峡日报》原副刊编辑韩永强老师,在酒楼聚一下。 我受宠若惊,参加文学这一块的陪酒宴,我自知资历酒力皆不足,但廖先生强调:温老师说,他与您是华师的同届同学,邀您与他见面,是想让您与他叙叙旧,聊聊同学情。廖先生如此诚邀,我怎么能不去呢! 到…
-
荐 腊八,我们一起喝粥感恩
农历腊月初八,我国民俗里是当节日过的。腊八节,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其中最普遍的是喝腊八粥。 腊八粥的食材丰富多样,不同地域和家庭会根据当地特产和个人口味选择不同的食材,在腊八节这一天,喝腊八粥,可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好运。因此,每逢腊八节,人们都会熬制腊八粥,与家人朋友分享这份温暖和祝福。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回忆儿时的腊八…
-
荐 耳闻目睹:夕阳下,养老院里老人这样生活
导读 我国人口日渐老龄化,年轻人为生活奔波越来越艰辛,在此情况下,进入老年阶段的朋友们不得不考虑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不给孩子添压力而自己又活得舒适些。近年来出现了不少社会养老机构,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途经。那么,养老院的具体收费标准、住宿条件、伙食品种、娱乐生活、活动空间又是如何呢?这是未入门的老年人都想知道的。我们的相思博友通过实地釆访,近日撰写了一篇很好…
-
荐 筒子楼人事(12) 小胡、老胡是达人
文题中的小胡、老胡是两个年龄段的同一个人。 2016年12月1日, 学校公众号上, 发了署名为党委宣传部的一篇题为《送学生“四千万”的利公达人》一文, 文中的利公达人就是老胡。文中说: “30年时间里,他一直坚持在讲台;原本枯燥的思政课堂, 他也总有些新花样; 课后的他总是奔波于义务指导学生活动。”“30年时间里,他一直坚持义务指导同学们的课外活动,“南理工…
-
荐 难忘那年元旦夜饭
1961年秋季,我考入了家乡的省重点学校赤峰二中的初中。 在学校当住宿生吃集体伙食不到半年时间,我就知道了什么是饥饿,体会到了什么叫度日如年。 那是个“三年自然灾害”刚刚开始的饥饿年代,全国各地方都缺粮食,家家户户都不够吃。党和国家领导人最着急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六亿人民吃不饱饭。就是这样缺粮食,国家对正在长身体的中学生还是很照顾的,在内蒙古,中学生的粮食供应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