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
荐 扎兔子灯笼——我外公的家传手艺
元宵节扎兔子灯笼的习俗始于唐朝,人们视兔子为吉祥之物,用彩纸扎成兔子形状的灯挂在家门口,相信免子灯所到之处就意味着把吉样和好运送到了那里。沿用兔子这一吉样物来迎神接福,寄托着人们折求神灵保佑,期盼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美好愿望。 记得小时候我在外婆家住,每逢过年的时候,外公都会给我扎一个兔子灯笼。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竹篾,外公扎兔子灯笼的时候,我就坐在旁边目不…
-
荐 忠厚传家:古典民居建筑的人文精神
刘河镇,位于荥阳市西南部,距离郑州市35公里,地处伏牛山系嵩山余脉向东过渡地带山区边缘。境内分布着五云山、三山等山脉和王河水库等水系,依山傍水,风景秀美,山地、丘陵、梯田、湖泊错落有致,植被茂密,自然生态保存完好。数年前的一个春意盎然的三月天,荥阳市刘河镇党委政府与河南古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在镇政府大院举办“中原乡村旅游发展培训班”,我与中原古村落古民居保…
-
荐 石敢当:我国民间 “ 灵石崇拜 ” 遗俗
多年前在郑州主事胡同的一次考察经历,犹如探险之旅,至今我还记忆犹新。距与唐子巷相交的主事胡同北口不远处西侧,41号院门大大地敞开着,穿过黑黢黢的过道,朝我扑面压顶而来的多层自建楼房,塞满了整个院落,令人窒息。不曾想,我一门心思只为搜寻青砖灰瓦的老房子,竟闯进了摇摇欲坠的危楼禁区。院内已经人去楼空,墙壁和门窗上多处被红色油漆刷上了大大的“危”字,多张由有关部门…
-
朴实无华的门窗木雕装饰
在郑州老城主事胡同里,在刘家老屋的后墙角上钉着一枚“主事胡同16”的蓝色门牌,墙边一条小径通向一处小院,院中央一株古槐,周围是两座自建楼房,以及仅剩的一栋破败的老房,与刘家老屋同巷比邻,俨然是一对同病相怜的难兄难弟。其山墙对着刘家老屋的后墙,抬眼可见山墙上方居中一个八边形的小气窗,还是当年的风范,可是房屋的脊兽及西南檐角已经损毁,檐角之下竟然没有刻意装饰的墀…
-
荐 幸见墀头砖雕:中原古民居建筑之眼
数年前的一个夏日,我乘着清晨的凉意,骑着单车来到主事胡同进行考察,小巷在静谧安宁的氛围中悄无声息地开始了新的一天,一位大姐正坐在阴凉处全神贯注地埋头绣着十字花,即使有人从她身边经过也全然不顾。 位于胡同中段东侧的主事胡同17号院,是我此行考察的目标。其院门十分简陋,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入口,仅剩右边的一块门板是老物件,还勉强撑着门面,而左扇门板因老朽散架,已卧…
-
荐 郑州主事胡同人为消失成记忆
在郑州老城现存的为数不多的老胡同、旧街巷中,“主事胡同”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胡同,南起书院街,与唐子巷丁字相交后,向东北拐弯通至东大街,全长约270米,宽约3、4米。可胡同虽小,名气却不小。 古时候,这条胡同只是在“唐子巷”东头向北拐向东大街的一段小街,往南延伸不远,并不通向“纸坊巷”(后称“书院街”)。街坊邻居去南面的街上办事要绕很远的路,十分不便。明朝万历…
-
荐 幸免拆迁的岳家绣楼
据贴在围挡上的《占道施工信息公示牌》显示,地处郑州老城的南顺城街以东、南学街以南、城南路以北、南大街以西的区域,自2022年5月起,正在进行封闭施工,项目名称为《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灾后修缮及防灾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计划于明年7月完工。为实施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规划,该区域已在数年前完成整体拆迁。 在南大街与城南路交口西北角,古城墙北侧,一栋青砖灰瓦的…
-
郑州商代都城与商代遗存——青铜文明
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从商汤立国至纣王灭国,共历十七代,三十一王。商朝存在的500多年间,曾多次在河南境内多地建都,目前在郑州发现具有王都规模的遗址和大量商代文化遗存。商人敬神崇鬼,开始使用成体系的文字,铸造大量的青铜器,制造原始的瓷器,将中国的青铜文明推向了高峰。 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代前期的都城遗址,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城址平面近似长方形…
-
荐 《青铜模范》雕塑群展示青铜文化
郑州商都遗址公园北门,位于管城区东大街,在公园内咖啡馆南侧,一组青铜文化展示雕塑群《青铜模范》,为你形象生动地揭示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流程(见下图)。 青铜在中国古代是指铜与锡的合金,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制器。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青铜时代,铜铸造技术达到顶峰,中国的青铜器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
-
郑州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展示:人民广场段
人民广场保护展示工程,属于郑州市历史文化名城视觉形象展示工程诸多项目之一,于2011年10月竣工开放。人民广场位于金水路与人民路交会处,系河南省博物馆旧址,1998年,河南省博物馆迁至农业路更名为“河南博物院”。 省博旧址原为商业用地,被荒置多年,直到2011年5月开始建设人民广场。其总体设计以及建设坚持“保护为主,生态优先”的理念,突出纪念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