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析陈万荣《又见晓舟》写作特色

999

       原大丰电视台记者陈万荣先生写的《又见晓舟》一文在卯酉河平台发表后,全国各地读者好评如潮,多位名家阅读后也不吝赐墨写评予以充分肯定和赞扬,现选登香港、广东、湖北、北京四地文友写的代表性评论如下:

东瑞(著名作家:香港华文微型小说学会会长

喜欢阅读高水准的记者报道、采访或人物速写。他们的文章,和一般作家的最大不同是:简约、要言不繁、没有拖曳的水分、字字如子弹,句句有分量,吸引眼球。在各种媒体竞争万分激烈的时期,形势需要他们那样,才能求存,有读者看,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
不认识写《又见晓舟》一文的陈万荣,但他此篇仅有1450字的人物素描我就读了至少4次。文章除了我上面说的那些特点外,文采也不错,否则不会在《大丰日报》的文艺副刊发表。
读后的最大感觉是,文不在长,在于具体、实在、言之有物,一个战斗在宣传第一线的晓舟同志形象凸显、令人印象深刻地走进我们脑海里了。
30年前的晓舟同志,当然是男女性眼中的大帅哥(也许迷倒不少人),但还在他那与众不同的超级脑袋的敏捷思维、过人智慧,否则不可能文章14度上人民日报,那时人民日报是中央报,刊登难度高,晓舟居然还摘取了人民日报新闻竞赛一等奖桂冠!
陈万荣写晓舟这位新闻界猛人,说服力很强,来自文章写得很典范,足于作为学生参考学习。对我们当然也很合适。
9个自然段,写得前后呼应,显得自然好读,不留生搬硬套的痕迹。以在一个群组相遇,回忆起30年前晓舟同志(老师)搞宣传的“威水史”(粤语:好事迹),自然不过,最后,又回到在群里的相遇,记者写道——“ 晓舟进入家乡微信群,我们在网络世界又“见面”了,我感到分外亲切。随手写下一点回忆,表达我与老朋友“见面”的喜悦。”令人感到散文味道很强,淡化了那种生硬的卖人情。手法和文章价值高出几筹!
陈万荣显然是用了知人论世、人文合一的写法,九个自然段中,除了开头结尾遥相呼应交代30年后的偶然相遇,都将重点放在三个故事,即他写的“晓舟敏锐的新闻观察力,严谨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极其深刻印象,至今,有三个“故事”令我难以忘怀。”
这三个故事,也就是晓舟三篇重要文章的来龙去脉,都很精彩,以少胜多——(1),《万担村喜售新棉》,体现晓舟的新构想,现场捕捉第一手,击败了陈词滥调、没有活力的陈旧模式;(2),《徐老模为啥摆地摊》,体现晓舟搞搞新意思、在标题上敢于创新、出新意的智慧;(3)《一场人为的灾难》批判坏人坏事,体现晓舟同志嫉恶如臭、敢于维护正义的品质。
记者陈君厉害,抓大的,再辅以周老师出了三本书、入群等其他事的近况,就将三十年前的晓舟的感人事迹全都写出来了。
《又见晓舟》一文短小精悍,层次分明,结构紧密,前后呼应,文字简洁,虽然传统,但绝对是灵活生动好读的传统,以小见大,不消太多时间,他笔下的人物就从纸面上向我们走过来了。文章令人爱不释手,祝贺陈万荣记者,写得好!写得棒!

 

情满乌江(知名学者:广东省教育厅南粤名师大讲堂主讲名师)

记者陈万荣先生所撰的散文《又见晓舟》,是一篇非常有特色的写人散文,特色有二:

一是从朋友的角度写:回忆三十年前与晓舟老师共事(一起从事新闻采访)的往事:晓舟老师作为宣传干部身先士卒亲力亲为,率领大家走基层,看田间地头,察市场摊铺,颂风云人物,访民间疾苦,分享写作经验。业务上对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同事、对朋友坦诚宽厚亦师亦友的领头人的风采。

二是从专业的角度写:从中央到地方,从事新闻报道的记者、通讯员数以万计,每天的稿件像雪片般地飞向中央和地方的媒体。其中最权威的当数人民日报。在我的印象中,当年的人民日报好像只有四个版面,见报作品几乎都是人民日报记者、新华社记者写的,社会来稿采用极少。曾听家乡一位搞新闻的朋友说过,人民日报很难上,别说长篇通讯,就是发个几百字的“豆腐块”,也就非常了不起的了。登顶级报是基层新闻工作者追寻的梦想,如能每隔几年有一篇稿件被人民日报采用,已是奇迹了,有的人搞了一辈子新闻工作也没上过一篇。晓舟老师那几年每年都有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共计有14篇之多,还摘取了人民日报新闻竞赛一等奖桂冠,这个数据确实是基层新闻工作者难以逾越的高度。晓舟老师创下如此骄人的业绩,有什么诀窍?记者陈万荣先生的专业素质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了,他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眼光指出晓舟老师创造奇迹的内在原因:

勤奋,扎根基层,亲临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快速反应,即时报道。新闻新闻,贵在一个“新”字。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先。我虽然不是新闻工作者,但这一点我曾经亲历过。1988年夏天,我从铜仁到贵阳出差,中途遇见一场惨烈的车祸,有乘客带炸药雷管上车,车到途中炸药爆炸,当场死三人重伤五人。我乘坐的车被堵在现场,于是与肇事车司机及乘客交谈了解情况。等到交警来疏通后我们的车才得以继续通行。在途中我把所见所闻所思写成一篇稿件,标题为《一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惨痛教训》,到了贵阳以后电台电视台报社到处投,等到各大媒体驻铜仁记者站的记者们写的稿件寄到时,我的稿件已经在贵州日报刊发,电台电视台都已经播了几次了。记者们开始想不通,怎么我们写的这么重大事件的稿件没有一个被采用?后来才知道,被地区教委一位姓杨的工作人员抢先了。

回到陈记者的文章上来,他揭示晓舟老师成功的第二个诀窍是思维敏捷,勤于思考。哪些人和事具有新闻价值?从什么角度去报道?这就需要立足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需要放眼国内外政治经济大势的目光,才能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才能判断超前角度新颖,既具有导向引领意义,又为读者喜闻乐见。只有这样,你的稿件才能脱颖而出。《“万担村”喜售新棉》《徐劳模为啥摆地摊》这样的稿件,就明显具有这样的特征。

陈记者揭示晓舟老师成功的第三个内在原因是文章接地气,有文采。这一点从晓舟老师用“吃陈菜”比喻报道步别人后尘,用“抓活鱼”比喻抓现场亮点可见一斑。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新闻稿件虽然真实性是它的生命,但是没有文采味同嚼蜡也是传播不远的。晓舟老师当年的新闻稿虽然我未曾有幸看到,但是从他最近所发的文章来看,文采飞扬、可读性强,应该是他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炼就的一大特色。

陈记者揭示晓舟老师成功的第四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有胆识有担当,这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写表扬的稿件,社会各界皆大欢喜,而揭露阴暗面的稿件,就容易结仇甚至给自己带来不测。写还是不写?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晓舟老师毅然决然,置个人得失安危于度外。一篇《一场人为的灾难》批评报道,刊登在新华日报头版显著位置,从版面安排标题震撼度,便可想象陈记者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是虚词,不是吗?“坑农人员受到查处,受害农民得到补偿,大丰农资市场得到净化。”这正是:逢善魂相就,伐恶效狮吼,图一个天地无垢心无垢!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年被坑的农民朋友得知晓舟老师冒着风险为他们伸张正义挽回损失时,是何等的感激。

文章不是无情物,陈记者对晓舟老师由衷的钦佩之情在叙述中也随处可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用了“敬佩的偶像”这个短语。新闻工作者队伍庞大,高手云集,千百年来文人相轻,文章都是自己的好,要尊称对方一声老师都难,何况称偶像。如果不是品德出众,才高八斗又极具亲和力,是不会赢得同行发自内心的尊重的。陈记者的这篇散文,让我们读出了他对晓舟老师知之深爱之切的淳厚情谊。正是因为这份情谊,才引出今天这则文坛佳话。

我是一位语文教师,经常参加同学科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一位老师课上得好不好,谁最有发言权?谁的评价最有权威性?同行!今天我赏读陈记者写晓舟老师的这篇散文,感觉他对晓舟老师的评价就像一位优秀语文老师对一位德高望重教艺精湛的语文教师评课一样的精准、精彩,这种评价最具有权威性。

这篇文章还让我欣赏不已的是:结构严谨,首尾呼应,选材精当,文采飞扬。作者因加入一个微信群而与晓舟老师网上重逢,越是惊喜越能反衬之前失联的怅惘,由惊喜引入对往事的娓娓回忆,虽然失联只是淡淡提及点到为止,但是文章的波澜已经形成,再以惊喜收束全文可谓十分精妙,让我们得以深入了解晓舟老师追求卓越永不停步硕果累累经历的同时,也认识了一位同样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一位才华横溢、重情重义的优秀散文作家。

周修高(湖北名人:一身三技的作家、书法家、美术家)

记者陈万荣先生的《又见晓舟》,真是一篇可作学生写作范例的好文。一是标题简洁醒目,一”又“字,突出了文章的要点,可作文眼;二是正文结构紧凑,首段直接扣题,写”又“见到晓舟同志,后文再说早先与晓舟共处时的新闻采访,文章发表等记者生活的多个方面,这是“又”的前提,若无这共事的若干年,若干交往,“又”就无的放矢,后面,再说晓舟迁徙苏州,告别故土,几十年不见故人,当再见晓舟,紧扣了‘又“字。文章写来既主题突出,又轻松随意,还意蕴昂然,真是老到,是可以拿来作学生写作范例的好文。

 

飞花如雪(京城名师: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我也借此文又“再认识”了晓舟老师!同为资深撰稿人,如何刻画自己的同行,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带着职业习惯,以探究和学习的心态深入文字,感觉收获颇多。
陈老师从“晓舟”笔名由来,到晓舟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简要勾画出晓舟的特点——为人谦和平易,工作作风严谨,新闻洞察力敏锐。接着,又以三个故事为例,具体描写出晓舟的这些特点。三个故事的选择格外用心,分别写出了晓舟在新闻工作中高能取得突出成绩的三件“法宝”——

其一,勇于开辟新思路而不步人后尘,到棉花收购现场“抓活鱼”(这个比喻太贴切了,拿到与众不同的鲜活素材,一举登上人民日报头版!一个故事,道出晓舟老师的新闻稿为什么能14次登上人民日报,那就是必须有创新,用新视角、新思路来写新闻!
其二,段首便点出了“ 好稿来自思维敏捷的人”。在逛夜市中,晓舟发现昔日的劳模也在夜市上摆起摊,结合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企业改制很多职工下岗分流,国家鼓励职工自我创业,于是他敏锐地捕捉到这件事很有典型意义,于是通过观察采访,采写了《徐劳模为啥摆地摊》一文,颇具导向意义,又在人民日报要闻头条发表出来。可见,思维敏捷,极具洞察力,这是晓舟致胜的第二法宝。

其三,则以“晓舟写新闻,不仅善于观察思考,且具有非凡的胆识。”起承转合引出故事:敢于批评揭露不良现象,不怕得罪人的晓舟,以《一场人为的灾难》痛批坑农害农的现象,刊登在新华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让坑农人员受到查处,受害农民得到补偿,农资市场得到了净化。一个小故事,却足已表现出晓舟的高尚职业道德,是一位敢于为正义发声的新闻媒体人!
仅仅三个故事,就把一位具有创新意识、洞察力敏锐、敢于主持正义的晓舟老师完全展现出来了,足见陈万荣老师的文章功力。感谢陈老师,让我们再一次认识了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9899

(18)
晓舟同志的头像晓舟同志
上一篇 2022年7月3日 上午10:55
下一篇 2022年7月3日 下午4:4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2条)

  • 风雨的头像
    风雨 2022年7月3日 下午12:28

    赶快坐上沙发,欣赏佳作,详细的阅读
    [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 黃東濤(東瑞)的头像
    黃東濤(東瑞) 2022年7月3日 下午1:28

    谢谢晓舟老师看重,谢谢。
    非常有益的展示,有助于阅读一篇记者的佳作。他确实写得十分典范。

  • 悠扬琴声68的头像
    悠扬琴声68 2022年7月3日 下午2:24

    点赞四位名家老师的评论,具有专业性。[花][花][花]

  • 蓓蕾含香的头像
    蓓蕾含香 2022年7月3日 下午3:41

    高人点评也是值得好好学习的,让我们懂得怎样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原意,文章写得好,好在哪里?的确是很好的语文写作指南。几位老师分析得非常详细,拜读学习,获益匪浅。为老师们点赞!谢谢老师们的精彩点评文章![赞][赞][赞][花][花][花][喝彩][喝彩][喝彩]

  • 情满乌江的头像
    情满乌江 2022年7月3日 下午3:49

    多谢晓舟老师抬爱!我的拙文能与三位名家大作并列,我是又感动又惭愧。就当是向三位名家学习的一次机会。[花][花][花][花][花][花]

  • 碧宇流云的头像
    碧宇流云 2022年7月3日 下午4:52

    开拓前行
    (古风)

    四大名家写评论,文章简练见香凝。
    专业术语点老道,事件精准盈特征。
    几种元素品格在,一轮弦月凌志行。
    敬业友谊深文韵,启迪读者经典成。
    —-流云赏读此文随感

    —-拜读晓舟老师的这篇文章,见到各位名家老师,高水准的各俱特色的专业点评,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向四位高水平的作家老师致敬、致谢!
    甚感:大智慧、立意深,元素多、启迪真……令人陶醉、受益匪浅。一是使我们深入认识晓舟老师不为人知的一贯的做人品德、敬业精神;二是见到了两位优秀的专业工作者的独特视角、应有的敬业水准,以及他们之间的真诚友谊;三是对于卯酉河博客平台,今后写文章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推动作用。[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2年7月3日 下午5:45

      @碧宇流云[赞]

    • 碧宇流云的头像
      碧宇流云 2022年7月3日 下午7:23

      @晓舟同志晓舟老师:我不写文章,眼力不好,也很少用心去看文章,新浪好友几乎都是写诗词的。今天老师发的文章立意很深,专业性强,又是四位名家的独到精彩之作,所以格外用心看了,受益匪浅!然不会表达,就写成了这个样子,望各位名家海涵,晓舟老师海涵!晚安!

    • 碧宇流云的头像
      碧宇流云 2022年7月3日 下午7:14

      @碧宇流云甚感:大智慧、立意深,元素多、启迪真……令人陶醉、受益匪浅。一是使我们深入认识晓舟老师鲜为人知的一贯的做人品德、敬业精神;二是见到了两位优秀的专业工作者的独特视角、应有的敬业水准,以及他们之间的真诚友谊;三是对于卯酉河博客平台,今后写文章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推动作用。
      错字了—-鲜为人知 特此更改!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2年7月3日 下午6:19

    卯酉河,名士荟萃,大咖云集,吾等在此领略诸位的风采,若能从中略学得一二,也算是三生有幸啊!

  • 飞花如雪的头像
    飞花如雪 2022年7月3日 下午7:20

    三位名家老师的评论一一拜读过,真个是评论也都高水平[赞][赞]
    我这小学水平的只能算是交份及格卷,在此向各位老师学习啦[花][花][花]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2年7月3日 下午7:33

      @飞花如雪卖俏。你小学水平?那我们这些不知大学门朝哪边开的人成文盲啦。、

    • 飞花如雪的头像
      飞花如雪 2022年7月3日 下午7:41

      @晓舟同志[笑哭][笑哭][笑哭]真的就是小学水平,习惯了说小学生能听懂的话,用给小学生评析作文的方式评析作家文章,与文学大家站在一起,真是汗颜啊[汗][汗][汗]

  • 飞花如雪的头像
    飞花如雪 2022年7月3日 下午7:38

    谢谢晓舟老师又一次提供了学习交流的素材!

    读罢东瑞老师的评析“高水准的记者报道、采访或人物速写。他们的文章,和一般作家的最大不同是:简约、要言不繁、没有拖曳的水分、字字如子弹,句句有分量,吸引眼球。”如醍醐灌顶——简约、要言不繁,真的是抓住了高水平记者报道的特点,也是我需要学习的,有时写文过于松散随意,无关紧要的段落完全应该加以删减才是。

    情满乌江老师从“朋友”“专业”两个角度来分析作者思路,对作者的情感表达达到了共鸣;又以“结构严谨,首尾呼应,选材精当,文采飞扬”对全文做出总体评价,尤其“首尾呼应”提示了我在读文时还要更加仔细品读。

    周修高老师则抓住了题眼“又”字,把一个“又”字的作用分析得极其透彻。

    读完三位名家的评析,再回头去读《又见晓舟》,更觉文章精妙了![赞][赞][赞]

  • 周旭才的头像
    周旭才 2022年7月3日 下午10:01

    评论也是一门大学问,其学问有时不在写作之下。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2年7月3日 下午11:09

    对一篇作品引起评论兴趣,一是作品中描写的人物,一是作者的文字能力即作品本身。评论是对作品折升华。欣赏,顶赞!

  • 2272 张英辅的头像
    2272 张英辅 2022年7月4日 上午8:20

    好评如潮 大开眼界!

  • 柳絮晗烟的头像
    柳絮晗烟 2022年7月4日 上午9:23

    名家名作,金指点评。拜读![赞][赞][赞]

  • 霁月的头像
    霁月 2022年7月5日 下午2:38

    不愧是名家,留评都是洋洋洒洒,仰慕。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2年7月5日 下午2:57

    这些名家的品评,用心用情,精准到位,将记者对晓舟同志风采与成就的通透解读,予以品鉴,解析,升华,在卯酉河博客摇曳最美的人文风景。有幸品读,受益匪浅也。

  • 华章秋韵的头像
    华章秋韵 2022年7月6日 下午2:23

    开眼界,长知识,受益匪浅

  • 解世权的头像
    解世权 2022年7月11日 上午12:08

    作者用心写,读者用心评!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