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深爱切,惺惺相惜
——读陈记者散文《又见晓舟》有感
情满乌江
记者陈万荣先生所撰的散文《又见晓舟》,是一篇非常有特色的写人散文,特色有二:
一是从朋友的角度写:回忆三十年前与晓舟老师共事(一起从事新闻采访)的往事:晓舟老师作为宣传干部身先士卒亲力亲为,率领大家走基层,看田间地头,察市场摊铺,颂风云人物,访民间疾苦,分享写作经验。业务上对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同事、对朋友坦诚宽厚亦师亦友的领头人的风采。
二是从专业的角度写:从中央到地方,从事新闻报道的记者、通讯员数以万计,每天的稿件像雪片般地飞向中央和地方的媒体。其中最权威的当数人民日报。在我的印象中,当年的人民日报好像只有四个版面,见报作品几乎都是人民日报记者、新华社记者写的,社会来稿采用极少。曾听家乡一位搞新闻的朋友说过,人民日报很难上,别说长篇通讯,就是发个几百字的“豆腐块”,也就非常了不起的了。登顶级报是基层新闻工作者追寻的梦想,如能每隔几年有一篇稿件被人民日报采用,已是奇迹了,有的人搞了一辈子新闻工作也没上过一篇。晓舟老师那几年每年都有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共计有14篇之多,还摘取了人民日报新闻竞赛一等奖桂冠,这个数据确实是基层新闻工作者难以逾越的高度。晓舟老师创下如此骄人的业绩,有什么诀窍?记者陈万荣先生的专业素质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了,他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眼光指出晓舟老师创造奇迹的内在原因:
勤奋,扎根基层,亲临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快速反应,即时报道。新闻新闻,贵在一个“新”字。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先。我虽然不是新闻工作者,但这一点我曾经亲历过。1988年夏天,我从铜仁到贵阳出差,中途遇见一场惨烈的车祸,有乘客带炸药雷管上车,车到途中炸药爆炸,当场死三人重伤五人。我乘坐的车被堵在现场,于是与肇事车司机及乘客交谈了解情况。等到交警来疏通后我们的车才得以继续通行。在途中我把所见所闻所思写成一篇稿件,标题为《一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惨痛教训》,到了贵阳以后电台电视台报社到处投,等到各大媒体驻铜仁记者站的记者们写的稿件寄到时,我的稿件已经在贵州日报刊发,电台电视台都已经播了几次了。记者们开始想不通,怎么我们写的这么重大事件的稿件没有一个被采用?后来才知道,被地区教委一位姓杨的工作人员抢先了。
回到陈记者的文章上来,他揭示晓舟老师成功的第二个诀窍是思维敏捷,勤于思考。哪些人和事具有新闻价值?从什么角度去报道?这就需要立足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需要放眼国内外政治经济大势的目光,才能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才能判断超前角度新颖,既具有导向引领意义,又为读者喜闻乐见。只有这样,你的稿件才能脱颖而出。《“万担村”喜售新棉》《徐劳模为啥摆地摊》这样的稿件,就明显具有这样的特征。
陈记者揭示晓舟老师成功的第三个内在原因是文章接地气,有文采。这一点从晓舟老师用“吃陈菜”比喻报道步别人后尘,用“抓活鱼”比喻抓现场亮点可见一斑。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新闻稿件虽然真实性是它的生命,但是没有文采味同嚼蜡也是传播不远的。晓舟老师当年的新闻稿虽然我未曾有幸看到,但是从他最近所发的文章来看,文采飞扬、可读性强,应该是他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炼就的一大特色。
陈记者揭示晓舟老师成功的第四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有胆识有担当,这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写表扬的稿件,社会各界皆大欢喜,而揭露阴暗面的稿件,就容易结仇甚至给自己带来不测。写还是不写?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晓舟老师毅然决然,置个人得失安危于度外。一篇《一场人为的灾难》批评报道,刊登在新华日报头版显著位置,从版面安排标题震撼度,便可想象陈记者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是虚词,不是吗?“坑农人员受到查处,受害农民得到补偿,大丰农资市场得到净化。”这正是:逢善魂相就,伐恶效狮吼,图一个天地无垢心无垢!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年被坑的农民朋友得知晓舟老师冒着风险为他们伸张正义挽回损失时,是何等的感激。
文章不是无情物,陈记者对晓舟老师由衷的钦佩之情在叙述中也随处可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用了“敬佩的偶像”这个短语。新闻工作者队伍庞大,高手云集,千百年来文人相轻,文章都是自己的好,要尊称对方一声老师都难,何况称偶像。如果不是品德出众,才高八斗又极具亲和力,是不会赢得同行发自内心的尊重的。陈记者的这篇散文,让我们读出了他对晓舟老师知之深爱之切的淳厚情谊。正是因为这份情谊,才引出今天这则文坛佳话。
我是一位语文教师,经常参加同学科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一位老师课上得好不好,谁最有发言权?谁的评价最有权威性?同行!今天我赏读陈记者写晓舟老师的这篇散文,感觉他对晓舟老师的评价就像一位优秀语文老师对一位德高望重教艺精湛的语文教师评课一样的精准、精彩,这种评价最具有权威性。
这篇文章还让我欣赏不已的是:结构严谨,首尾呼应,选材精当,文采飞扬。作者因加入一个微信群而与晓舟老师网上重逢,越是惊喜越能反衬之前失联的怅惘,由惊喜引入对往事的娓娓回忆,虽然失联只是淡淡提及点到为止,但是文章的波澜已经形成,再以惊喜收束全文可谓十分精妙,让我们得以深入了解晓舟老师追求卓越永不停步硕果累累经历的同时,也认识了一位同样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一位才华横溢、重情重义的优秀散文作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9806
评论列表(32条)
杨老师专文评述,感谢!我们的平台如再有几个像你这样专注的文友参与,何愁不成后浪巨星!
@晓舟同志:多谢晓舟老师鼓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咱们的卯酉河博园虽然规模不及新浪大,但是有您这样一位好领头人,有东瑞老师、尤今女士这样的文坛大师,有众多的作家和写作爱好者,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把卯酉河博园建设成一个有品位、有深度、有光焰的博园![赞][赞][赞][爱心][爱心][爱心][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欣赏学习老师大作:
文采飞扬见力度,信手拈来好文章。
晓舟形象深底蕴,活力彰显明月光。
—流云读文赞叹随笔
[赞][赞]][喝彩][喝彩][花][花]
@碧宇流云:文采飞扬见力度,信手拈来好文章。
晓舟形象更丰厚,活力彰显明月光。
—流云读文赞叹随笔
@碧宇流云:多谢您的赏读鼓励!您敏捷的文思、飞扬的文采非常出众,向您学习![赞][赞][赞][花][花][花]
原来杨老师是中文科班出身,怪不得文章写的那么好,分析精辟全面透彻,佩服。我比你更了解晓舟,多年来往的文友,济南聚会我们见过面,他是一个聪明智慧,有胆有识,各方面能力超群又很热心热情,勤奋努力,自学成才,做事尽善尽美,非常执着自信的一个人。一个让博友们佩服的勤奋作家,社会活动家,组织者,宣传者。
@豫莲芳草:多谢您的赏读鼓励!您的赠玉让我对晓舟老师的认识又更深了一步。[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这篇文章还让我欣赏不已的是:结构严谨,首尾呼应,选材精当,文采飞扬。[喝彩][喝彩][喝彩][花][花]
@风雨:多谢您的赏读支持![花][花][花][花][花][花]
从周老师回覆才知道老师大姓杨,以后就称呼杨老师吧。大作认真细致,别有写法和视角,全面分析了陈万荣记者《又见晓舟》的方方面面,显示了一篇文章从原文到原文背后的苦心,以及如何解读、如何分析的方法,对照阅读,必有收获。阅读杨老师评论不少,量质兼佳,何等宝贵!(目前简单式或敷衍式评语比较普遍)杨老师的留言快速准确,认真,是评语栏里最美丽的风景之一。
@黃東濤(東瑞):多谢东瑞老师!您是文坛大师,著名作家,是我学习的榜样。您对我的鼓励是对我最大的关爱和鞭策,我一定继续努力。[花][花][花][花][花][花]
@黃東濤(東瑞):啊!杨老师,千万不要称呼“大师””(或前辈之类)会很快把我双肩压坏。最怕这个称呼,其他什么敬称都可以,名字最好。东瑞、兄、内地流行的老师。
谢谢你鼓励我啊
@黃東濤(東瑞):那我就高攀了,尊称您东瑞老师或黄兄?[花][花][花][花][花][花]
@情满乌江:两者都可以,随杨老师的意思。谢谢杨老师理解
有特色的文章。
@炫风之影:多谢您的鼓励![花][花][花][花][花][花]
陈老师的文章写得好,您的读后感也非常优秀。[赞][赞][赞]
@名山有径:多谢您的赏读鼓励![花][花][花][花][花][花]
热情的叙述,精当的评论。点赞!
@邯郸常跃进:多谢鼓励!向您学习![花][花][花][花][花][花]
学习佳作,令人敬佩,给您点赞[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含羞荷:多谢您的鼓励![花][花][花][花][花]
杨老师文章写得好,对他人文章的评论也是极其认真的,特别是我这样的小学生,您都是以鼓励为主,令我非常感动。遇到这样的老师我也是很幸运的,向您致敬![赞][赞][赞][花][花][花]
@蓓蕾含香:您谦虚了,我第一次读您的文章就非常喜欢,觉得可以和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比美。以后要多向您学习![花][花][花][花][花][花]
具有专业水平的评论,抓住了亮点。欣赏,顶赞!
@诚厚:多谢鼓励!多谢支持![微笑][微笑][微笑][花][花][花]
拜读佳作!深感慧眼识宝,文字有情!学习了!
@柳絮晗烟:多谢您的鼓励!向您学习![微笑][微笑][微笑][花][花][花]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杨老师果然出手不凡,对一篇好文如何选材立意等写作要点加以阐述,傾情交流,收益良多。感谢您分享!
@绿梦儿(蘭馨):多谢您的赏读支持赠玉鼓励!向您学习![赞][赞][赞][花][花][花]
文采过人,论述精当。拜读学习!老师午好![赞]
拜读同行老师的评述,评析得非常透彻、专业,学习啦[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