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秋,晓舟携同事召集东南片基层供销社负责人座谈会
又见晓舟
陈万荣
在苏州工作的大丰藉后生有许多人,他们的父母建有一个微信群。我家孩子也在苏州,一直想加入这个群,可该群500人名额已满,迟迟没有机会。今年3月初,经朋友引荐,群主为我腾了一个窝。在微信群里,见到好几位家乡知名人物,尤其是发现多年未联系的老朋友晓舟也进来了,很是惊喜。
晓舟是一个笔名,实名周亚峰,是我敬佩的偶像。三十多年前,他负责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宣传报道工作,经常带领我们采访报道供销系统的先进典型。那个时候,他刚过而立之年,自称“小周”,写文章笔名则用“晓舟”。我们合作共事十多年,记不得一起采访过多少次写过多少稿件,但晓舟敏锐的新闻观察力,严谨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极其深刻印象,至今,有三个“故事”令我难以忘怀。
丰富乡新丰村是全国第一个“万担皮棉村”,上级新闻媒体记者纷至沓来竞相报道。我们作为当地媒体,准备策划一个供销系统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系列报道。晓舟提出了新的采访思路。他认为,如果从常规角度写丰富村,那是步别人后尘“吃陈菜”,应注重棉花收购现场亮点“抓活鱼”。采访中,他细心观察现场动态,耐心与棉农谈心交谈,掌握第一手鲜活资料。当晚,晓舟执笔釆写的现场新闻一气呵成。一周后,那篇《“万担村”喜售新棉》新闻稿,赫然登上人民日报头版。
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哪怕能在这上面刊登一条简讯或是一幅图片,都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心中的梦想和不懈追求。而晓舟,那几年每年都有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共刊登14篇之多,期间还摘取了人民日报新闻竞赛一等奖桂冠。同行们对他非常羡慕,都尊称他为老师,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是“碰巧”。
好稿来自思维敏捷的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展开,企业改制,职工下岗分流。为鼓励职工自我创业,大丰开辟了工农路小商品夜市。每到傍晚,道路两旁灯火通明,小商品地摊一个连着一个。晓舟逛夜市,遇见大中商场经理、全国劳模徐桂英在摆地摊,他顿觉这件事很有典型意义,于是通过观察采访,采写了《徐劳模为啥摆地摊》一文。党报欣赏这种具有导向意义的新闻,人民日报加“编者按”在要闻版头条发表了。
晓舟写新闻,不仅善于观察思考,且具有非凡的胆识。1998年春天,本地有200多个农户的1000多亩农田出现奇怪现象:麦子不分蘖不抽穗,油菜不抽薹不开花。晓舟经过深入采访,弄清是个别村农技员和几个无证经营者倒卖劣质化肥所酿成的恶果。写批评性报道,许多人有顾忌,晓舟却勇于揭露不良现象。5月15日,一篇《一场人为的灾难》批评报道,刊登在新华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坑农人员受到查处,受害农民得到补偿,大丰农资市场得到净化。
十多年前晓舟去苏州定居,我们几乎失去联系,只听说他依然笔耕不辍佳作频出,先后出版了三本书,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今年1月26日,“大丰众声”平台发布消息:大丰作家周亚峰在苏城晒书。说的是姑苏晚报“晒书版”发表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文章,推介周亚峰新出版的《沧浪烟雨》一书。看到消息,我真的很为这位老朋友感到骄傲。
新闻人眼里最会发现新闻。前不久晓舟回乡探亲,返苏时搭乘“大丰孩子在苏州父母群”群主陈颖便车。经过交流釆访,他写了《一个“老乡群”群主的人格魅力》,全国20多家网媒竞相报道,接着姑苏晚报又以《老乡群主》为题全文刊登。“老乡群”组建四年多,怎么突然红了?许多群员不解。我窃笑:晓舟进了这个群,只要他动了笔,岂能不红?
晓舟进入家乡微信群,我们在网络世界又“见面”了,我感到分外亲切。随手写下一点回忆,表达我与老朋友“见面”的喜悦。
后记
十天前,原大丰电视台记者陈万荣老师寻访到我的微信,加了,说有事找我帮忙。什么事呢?他说要采访我,写一篇人物特写。我有什么好写的?他说,你是我敬佩的偶像,你有三篇文章我印象特别深,事隔多年仍记得,感到不写不快呢。
多年不见了,不能让老朋友不开心,我只好耐心地与他讨论。我说,写我,无非是说我以前曾在《人民日报》发表过14篇文章、获得人民日报新闻竞赛一等奖等陈年往事吧,可你不能写,写了,你会遭人怨恨。他急了,这都是事实呀,我怕谁啊,怎么就不能写啦?
我笑了,当年我在家乡创下的这些纪录,超同行前辈,后来几十年也无人超越,是事实,但你写出来发表就得罪人了。比如区里大领导看到了,要求全区记者通讯员以此为目标赶超,那不是为难人了么,怎么完成?再比如,家乡有的笔杆子爱吹牛常显摆,你把我的成绩单贴出来,不是叫这些人尴尬么?人家会恨你的,你得为自己今后社交处境考虑。
陈记者认为我的想法不无道理,他表示,文章中可不提“纪录至今无人超越”话语刺激人,但是基本事实还是一定要写的。他坚持要写,我说服不了,又不好意思拂老朋友面子不配合,只好拍了几张旧报纸照片传给他,由他去玩。
毕竟是新闻界老前辈,他写的文章还真的没被人拦住,两天后便在家乡网络媒体上传开了,今天又登上官方媒体《大丰日报》。噢,既然老朋友不管不顾执意宣传我,我不能不识抬举不领情,那我就也在博客上转载一下,让还不太了解我的外地文友也知晓一点私密——晓舟年轻时是个什么样的货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9709
评论列表(40条)
晓舟走到哪红到哪,凭得是作家敏锐的眼光,认真勤奋的工作态度,胆大心细的魄力,虚心谨慎的凝聚力,我们有幸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卯酉河博客园,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多学习,认真写文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谢谢晓舟老师![赞][赞][赞][花][花][花][喝彩][喝彩][喝彩]
当年我也是解放军报通讯员 荻过奨 并在人民日报发过长篇通讯 但我早就风光不再了。羡慕晓舟老师,佩服晓舟老师,学习了。
晓舟是一个笔名,实名周亚峰,是我敬佩的偶像。
晓舟写新闻,不仅善于观察思考,且具有非凡的胆识。
[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记者的文笔简练,与晓舟老师的短文、人品非常和谐,三个小故事,牵涉三篇文章,都引起了热潮,产生了社会大效应,从中充分表现了晓舟老师新闻触角的敏锐和思路的开阔、创作的新意、标题的讲究和别出心裁,还有对文字的敬畏、认真。那种一丝不苟、惜墨如金的态度值得我们文章篇幅总是刹不住、看得读者万分疲累的文风惭愧。文字其实就是舆论的武器,永恒,魅力,潜移默化,正能量会有好效应,批判力可以扳倒坏人坏事。此篇,说服力很强呀!周老师走到哪里,那里就光亮,不是虚言!
新闻竞赛一等奖,思维敏捷报道人。
敏锐观察勤思考,才华横溢感恩心。
鞭挞揭穿丑陋处,佩服晓舟正气真。
非凡胆识行天下,一路轨迹爱国魂。
——今读此文钦佩、赞赏晓舟老师一身正气、胆识过人、才华横溢、虔诚敬业、严谨做事、谦卑做人…….老师能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14篇,又荣获一等奖,才德双馨!真可谓人生路上难得的良师益友。
卯酉河是晓舟老师倾心建立,团队公共付出管理的。我来新浪四年与写文章的各位老师接触甚少,此文让我们更认识、敬佩、精明强干、肯于爱心付出的老师,能在卯酉河发文实是莫大的幸运。再次谢谢老师接纳了一个没有文采不会写文章的流云,我会珍惜来之不易的这一切,向各位老师学习,做好自己。
[赞][赞][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花][花]
@碧宇流云:爱心敬业人
新闻竞赛一等奖,思维敏捷报道人。
睿智灵动勤思考,才华横溢感恩心。
鞭挞揭穿丑陋处,晓舟无畏正气真。
非凡胆识行天下,一路轨迹爱国魂。
—–有一重复字修改了,抱歉!
笔写现实游有余,洞察过人天外天。
晓舟老师是资深传媒工作者,成绩斐然!令人敬佩。能认识晓舟老师和加入卯酉网,对於退休后才提笔学习写些东西的我来说,是我的幸运。非常感谢晓舟老师!
老师很厉害,佩服。小周,晓舟,原来笔名如此出处。
在记者的深情灵动抒写之中,晓舟年轻时的风采,气质与成就,立体呈现。这样的剑胆琴心,才气过人,辛勤耕耘,成果斐然,不是专业记者,却在《人民日报》发重磅文章14篇,获新闻一等奖,不会有几人能超越的。如今,晓舟在新浪博客,卯酉河博客非同凡响,在纸媒,自媒体光彩夺目,光彩照人,好佩服,好佩服。
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大丰及至苏城乃至全国,一叶炫目的晓舟。
记者陈万荣先生的《又见晓舟》,真是一篇可作学生写作范例的好文。一是标题简洁醒目,一”又“字,突出了文章的要点,可作文眼;二是正文结构紧凑,首段直接扣题,写”又“见到晓舟同志,后文再说早先与晓舟共处时的新闻采访,文章发表等记者生活的多个方面,这是“又”的前提,若无这共事的若干年,若干交往,“又”就无的放矢,后面,再说晓舟迁徙苏州,告别故土,几十年不见故人,当再见晓舟,紧扣了‘又“字。文章写来既主题突出,又轻松随意,还意蕴昂然,真是老到,是可以拿来作学生写作范例的好文。
惺惺相惜,中国好老乡
我也借此文又“再认识”了晓舟老师!
同为资深撰稿人,如何刻画自己的同行,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带着职业习惯,以探究和学习的心态深入文字,感觉收获颇多!
陈老师从“晓舟”笔名由来,到晓舟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简要勾画出晓舟的特点——为人谦和平易,工作作风严谨,新闻洞察力敏锐。接着,又以三个故事为例,具体描写出晓舟的这些特点。三个故事的选择格外用心,分别写出了晓舟在新闻工作中高能取得突出成绩的三件“法宝”——
其一,勇于开辟新思路而不步人后尘,到棉花收购现场“抓活鱼”(这个比喻太贴切了[赞]),拿到与众不同的鲜活素材,一举登上人民日报头版!一个故事,道出晓舟老师的新闻稿为什么能14次登上人民日报,那就是必须有创新,用新视角、新思路来写新闻!
其二,段首便点出了“ 好稿来自思维敏捷的人”。在逛夜市中,晓舟发现昔日的劳模也在夜市上摆起摊,结合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企业改制很多职工下岗分流,国家鼓励职工自我创业,于是他敏锐地捕捉到这件事很有典型意义,于是通过观察采访,采写了《徐劳模为啥摆地摊》一文,颇具导向意义,又在人民日报要闻头条发表出来。可见,思维敏捷,极具洞察力,这是晓舟致胜的第二法宝。
其三,则以“晓舟写新闻,不仅善于观察思考,且具有非凡的胆识。”起承转合引出故事:敢于批评揭露不良现象,不怕得罪人的晓舟,以《一场人为的灾难》痛批坑农害农的现象,刊登在新华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让坑农人员受到查处,受害农民得到补偿,农资市场得到了净化。一个小故事,却足已表现出晓舟的高尚职业道德,是一位敢于为正义发声的新闻媒体人!
仅仅三个故事,就把一位具有创新意识、洞察力敏锐、敢于主持正义的晓舟老师完全展现出来了,足见陈万荣老师的文章功力[赞][赞][赞]
感谢陈老师,让我们再一次认识了晓舟老师[花][花][花]
有眼有识有胆!
笔者文字功夫了得,于客观、严谨的叙述中写出了晓舟傲人的成绩。
扎根基层,贴近生活,为人民群众鼓与呼,有慧眼,有满腔热忱,有千钧笔力,这便是晓舟老师成功所在。读完此文,我们看到了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的新闻工作者、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向晓舟老师学习![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晓舟老师的谦虚,内涵着过人的自信。[花][花][花]
读后受益匪浅,很受启发!!
感谢陈老师,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晓舟老师的才能、智慧和正义感。晓舟老师似金子,在哪里都发光。
《又见晓舟》文,了解更加深。聪明有智慧,胆识更过人。能力且超群,热心热情人。做事尽善美,执着又自信。
小评《又见晓舟》
喜欢阅读高水准的记者报道、采访或人物速写。
他们的文章,和一般作家的最大不同是:简约、要言不繁、没有拖曳的水分、字字如子弹,句句有分量,吸引眼球。在各种媒体竞争万分激烈的时期,形势需要他们那样,才能求存,有读者看,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
不认识写《又见晓舟》一文的陈万荣,但他此篇仅有1450字的人物素描我就读了至少4次。文章除了我上面说的那些特点外,文采也不错,否则不会在《大丰日报》的文艺副刊发表。
读后的最大感觉是,文不在长,在于具体、实在、言之有物,一个战斗在宣传第一线的晓舟同志形象凸显、令人印象深刻地走进我们脑海里了。
30年前的晓舟同志,当然是男女性眼中的大帅哥(也许迷倒不少人),但还在他那与众不同的超级脑袋的敏捷思维、过人智慧,否则不可能文章14度上人民日报,那时人民日报是中央报,刊登难度高,晓舟居然还摘取了人民日报新闻竞赛一等奖桂冠!
陈万荣写晓舟这位新闻界猛人,说服力很强,来自文章写得很典范,足于作为学生参考学习。对我们当然也很合适。
9个自然段,写得前后呼应,显得自然好读,不留生搬硬套的痕迹。以在一个群组相遇,回忆起30年前晓舟同志(老师)搞宣传的“威水史”(粤语:好事迹),自然不过,最后,又回到在群里的相遇,记者写道——“ 晓舟进入家乡微信群,我们在网络世界又“见面”了,我感到分外亲切。随手写下一点回忆,表达我与老朋友“见面”的喜悦。”令人感到散文味道很强,淡化了那种生硬的卖人情。手法和文章价值高出几筹!
陈万荣显然是用了知人论世、人文合一的写法,九个自然段中,除了开头结尾遥相呼应交代30年后的偶然相遇,都将重点放在三个故事,即他写的“晓舟敏锐的新闻观察力,严谨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极其深刻印象,至今,有三个“故事”令我难以忘怀。”
这三个故事,也就是晓舟三篇重要文章的来龙去脉,都很精彩,以少胜多——(1),《万担村喜售新棉》,体现晓舟的新构想,现场捕捉第一手,击败了陈词滥调、没有活力的陈旧模式;(2),《徐老模为啥摆地摊》,体现晓舟搞搞新意思、在标题上敢于创新、出新意的智慧;(3)《一场人为的灾难》批判坏人坏事,体现晓舟同志嫉恶如臭、敢于维护正义的品质。
记者陈君厉害,抓大的,再辅以周老师出了三本书、入群等其他事的近况,就将三十年前的晓舟的感人事迹全都写出来了。
《又见晓舟》一文短小精悍,层次分明,结构紧密,前后呼应,文字简洁,虽然传统,但绝对是灵活生动好读的传统,以小见大,不消太多时间,他笔下的人物就从纸面上向我们走过来了。文章令人爱不释手,祝贺陈万荣记者,写得好!写得棒!
@黃東濤(東瑞):这三个故事,也就是晓舟三篇重要文章的来龙去脉,都很精彩,以少胜多——(1),《万担村喜售新棉》,体现晓舟的新构想,现场捕捉第一手,击败了陈词滥调、没有活力的陈旧模式;(2),《徐老模为啥摆地摊》,体现晓舟搞搞新意思、在标题上敢于创新、出新意的智慧;(3)《一场人为的灾难》批判坏人坏事,体现晓舟同志嫉恶如臭、敢于维护正义的品质。
东瑞老师这段评,完全写出心里想说却组织不起来的想法。一个好记者,在写另一个好记者;一篇好文章引出许多好评论,时间最能考证文章的优劣,这么多年过去,依然能让人如数家珍的记着,依然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的,就是真的好。[赞]
@黃東濤(東瑞):嫉恶如仇/误为 嫉恶如「臭」
过去和现在都是风云人物,独领风骚。
迟赏陈万荣老师的文章,让我受益良多。此文标题简洁、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一个才思敏捷、视角独特、胆识过人、工作严谨、为人谦逊,勇于担当的青年才俊—周亚峰老师,让我在钦佩之余又多了份敬畏之心。我一个小学生,何其有幸能乘上这叶晓舟,在高手云集的卯酉河里,远眺松间明月,近沐江上清风!美哉美哉[微笑][微笑]
在新浪博客上关注了“晓舟同志”,但印象不够深刻。跟随网络链接来到“卯酉河”感受到了“晓舟同志”广泛的人脉和丰富的社会资源。阅读本文则对“晓舟同志”钦敬有加,原来“大咖”也!有胆有识业绩可谓辉煌。致敬“晓舟同志”!
人民日报,忍不住吐了吐舌头,还不是一篇两篇,而是十四篇,而且还获奖,还不是三等奖,还是一等奖。作者记忆里无法忘记的那三篇文章,更是一篇比一篇令人瞠目结舌,除了半天在心里憋出两个字:厉害。竟然找不到别的言语[调皮]
眼神不好却反复看了两遍,评论水平有限,只评两个字:钦佩![爱心][花][喝彩]
他善于抓住问题本质,勇于为民发生。所以人民日报才表扬他啊。我们该像他学习。祝好朋友。
晓舟老师,您所做过的,总会有人记得,因为那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时刻。
,又见晓舟,评论不休。
敬佩赞叹,各有理由。
潜词捉句,条条歌讴。
三个故事,如鲠在喉。
不吐不快,一泻如流,
才华横溢,获奖有酬。
陈万荣老师是大丰当地知名度较高的新闻前辈,一出手就是与众不同!文章虽短,但含量极大,细细咀嚼,回味无穷!
虽然已有所了解,但文章还是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兄弟。钦佩多位名家的长篇评论!
一叶轻舟,乘风破浪。一如既往,屡占鳌头!为拥趸粉丝无数,具有个人魅力和影响力的晓舟老师点赞!
除了综上所述的异口同声赞语。伲发觉晓周老师蛮幽默个![嘿嘿][赞]
除了综上所述的异口同声赞语。伲发觉晓舟老师蛮幽默个![嘿嘿][赞]
晓舟老师原来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写新闻除了文字功夫过硬,还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对社会的洞察,对时政的洞察,对民情的洞察,所以是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无疑晓舟老师作出了典范,成绩优秀。而今他又带领着一群爱好文字的人,在卯酉河畔开始纯文学的创作,愿我们随着晓舟老师的步伐,共同享受文学艺术的乐趣。
曾有过一段记者的经历,让我终身难忘,晓舟老师文采飞扬、铁肩担义,为大家开辟文学栖息的网络空间,可敬可爱!
娓娓道来 让咱们又进一步认识到了小舟老师。是团火,无论何时何地都会闪耀自己,照亮和温暖他人。与小舟老师交往仅限于文字交往,而且这种形式也交往时间也不长,但是,从这有限的交往中,充分认识和感受到了小舟老师的人品与作风。好样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