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 我家十岁的孩子刚考完试, 第二天我们祖孙三女子组团出发到成都。城都之行的第一个项目是走亲戚。
成都是一个伤心之地。年长我十二岁的小舅舅, 在三十岁命丧于成都, 那时他的女儿还在娘胎中。父亲在我童年时缺席, 是小舅弥补着我的缺憾。我记得他在等待大学入学通知书时的坐立不安, 拿到南京航空学院(如今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欢蹦乱跳, 那是1963年, 我六岁。我记得一个个寒暑假, 他给我讲《西游记》、《三国》的故事, 督促我写大字。我记得特殊年代, 我母亲奉外婆之命到南京, 我也跟着母亲到南京小舅的大学校园, 把他领回老家镇江, 以免他参加武斗。从此, 大学校园成为我的向往之地, 那是1966年。我记得他把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子带回了老家镇江, 说是旅行结婚回家, 给父母拜堂, 那是1975年的夏天。我记得那个春寒料峭的三月, 一纸加急电报从成都飞来, 一阵惊雷炸昏了所有家人, 那是1976年……那一幕幕从未恍若隔世, 而是清晰如昨。
小舅舅离世已快半个世纪了。当年的仙女, 照片上坐在我左边的小舅母近耄耋之年, 小舅母左边的是小舅的女儿, 小我十八岁的表妹, 表妹身旁是表妹夫, 后排的帅小伙是他们正读高中的儿子, 我小舅的外孙儿。这个帅小伙的眉眼很像他外公, 连生性都像——阳光灿烂、高智商、高情商。DNA的力量如此强大, 哪怕没生活在一起, 没见过一面, 该像还是像。
听外婆说, 小舅是几个儿女中, 甚至是亲戚子女中最讨人喜欢的一个, 他当然也讨女孩喜欢。他大学毕业分配到成都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听说, 他师傅想把女儿嫁给他, 一个领导也想把他当乘龙快婿, 可他都无动于衷。他偏偏爱上了已经有男友的同门(同一个车间师傅的徒弟)师妹, 不知是他先横刀夺爱, 还是师妹先移情别恋, 他们的爱轰轰烈烈又被人非议。小舅和师妹的那个男友还打过一架。消息传到老家, 老家的父母和哥哥姐姐都苦口婆心的要小舅与师妹分手。所有的劝说和阻拦在爱面前都虚弱不堪, 他们终成眷属时, 也得到了世人的宽容和家人的祝福。那年, 他们旅行结婚回镇江, 一对金童玉女在那个大杂院把恩爱”秀“得泼天泼地, 羡煞人也。哪知不到一年, 就发生了意外事故。用宿命论看, 那是把爱预支、透支了。
三年后, 小舅母再婚, 听说再婚对象就是和我小舅打架的那个人。看来那人是真爱小舅母, 结婚后他们本可以再生一个孩子的, 但他发誓这辈子就把我小舅的女儿当自己的孩子。这话说说容易, 履行起来可不容易。可人家愣是把不容易变成了容易。成都是小舅这边亲属的伤心之地, 而镇江又是我小舅母的伤心之地。很长时间两地人少有来往, 穿梭来往的竟是那个小表妹。
在大连工作的大舅, 好像和成都的某个单位有业务往来, 他一有出差机会就代表镇江家人去成都看看他的小侄女, 我的小表妹。大舅说: 那个孩子健康活泼得完全不像没有父亲的孩子, 为此我们镇江一大家人都十分感谢那孩子的继父。我在南京接待小表妹好几次。小表妹刚考上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那是顶流的重点学校)要读高中时, 她一人乘飞机来南京。我接机时, 看到她脸上的灿烂阳光满溢出来, 好像随时要四散给别人。十几岁的孩子老滋老味、无拘无束。原来她真是走南走北见过世面的人呢, 她继父的弟弟, 她的二叔是一个中学校长, 每年寒暑假学校组织教职工到外地旅游和教学研讨, 都把她带上。继父的父亲, 也把她当亲孙女、长孙女, 老人最后分割遗产时, 她和人家亲孙子孙女得到一样的份额。那年(1994年), 我带小表妹到他生父读书的南航走了一趟, 小表妹说南航是她高考的目标。小表妹后来高考失误, 与南航失之交臂, 上了成都大学。去年, 小表妹的儿子, 我的小外甥也考上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他们一家来南京, 也走了一趟南航, 孩子还在南航校门前留影, 立志也要考南航。
去年来南京之后, 小表妹就和我女儿密切联系, 一到节假日, 就催促我们去成都, 6月21日我们终于成行。
我们早已定好了住宿的酒店, 可小表妹要我们退房, 住他们家的一套空置房, 再三推就, 耐不住人家热情似火, 住进了她家的“别居”。那是成都大学教职工的福利房, 小妹夫是成都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 主要教授国画和书法。他们一家不在这“别居”住, 这里主要是妹夫写字、作画的工作室。在小表妹的精心操持和布置下, 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两间卧室供我们入住, 我们还可以在教工餐厅用餐。除了生活的方便外, 我们还置身在一个艺术空间。大大的书房, 有两张画桌, 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空间都有艺术设计感, 墙上挂有多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和多种风格的画作。我们在这里观摩了妹夫写字作画, 我家小朋友要称他为小姨公。小姨公还亲自教小朋友用国画写意的方式画竹子和熊猫。
住在家里确实比住酒店更有浓浓的亲情感。他们一家还陪我们去感受成都的人间烟火。第一天到成都, 他们就在最繁华热闹的天府广场的一家著名的火锅店为我们接风。进了那家火锅店, 好像南京所有的火锅店都不能算是火锅店了。瞧, 小朋友光着膀子在涮锅呢。
过了两天, 在麻六记的露天平台上又是一番推杯换盏, 其间仍然是把杯话亲情。小表妹一次次要我讲她生父的故事, 她自己则是三句不离她继父, 一口一个我爸我爸的。都说血浓于水, 有深情有厚义, 水也能成为血。表妹谈到08年汶川地震期间, 成都震感很强, 她在医院待产的事, 以及她怀孕期间, 她爸爸怎样变法子让食品丰富多样, 保证孕妇的和胎儿营养的事, 还模仿她爸切土豆丝的动作, 完全像说自己的亲爸。这个爸不是亲爸胜似亲爸, 世上许多亲爸绝对赶不上她这个老爸。如今, 这个老爸已经过了八十岁, 心脏装有三个支架, 还有点轻微脑梗, 很少出家门, 我们在心理默默祝福他。
小十天的时间, 小朋友和表妹成了好老交, 她要叫表妹小姨婆。正值高校招生宣传, 在学校做行政管理的表妹, 周末也要加班, 小朋友写了一首打油诗表示慰问:
成都之行结束, 要分别了, 我拉着小舅母的手, 千言万语就只有一句话多多保重! 她拉着我的手说: 自己不懂教育, 只知让孩子吃好玩好, 基本是散养, 所以女儿高考没考好。我学着用四川话说: 对得来、对得来, 你们养得好着呢。如果身心健康也能考级, 小表妹一定能考最高级。她高考的损失,考研补上了, 人家是四川大学(985)的硕士呢。听我这样说, 小舅母点头笑了。近看她年岁虽老, 仍然是个美人胚子。她和我小舅缘份浅, 但还是想念他的。说到女儿和外孙, 认定他们处处遗传我小舅, 性格、相貌, 甚至连卷发和唇形都是。
成都这一家人给了我无需具体言表的好印象。我写此文, 也是要告慰小舅: 你惦念的家人很好, 你的后代很好!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92331
评论列表(26条)
感人的深情,在你沙发上细品。
@2272 张英辅:谢谢张老师品评!
老师将小舅舅与小舅母的爱情与命运灵犀抒写,唯美纯真的爱情感人肺腑。小舅母跌宕起伏的境遇,晚年的幸福,女儿的阳光才情,沁人心脾。
@锦瑟黎燕:谢谢大姐热心而精到的品评!
催人泪下的故事。你的小舅和小舅母缘份虽浅,好在留有后人。最感人的是小舅母的后夫,他将情敌的女儿视若己出,这是多么宽阔的胸襟!你表妹的健康成长,得益于这个重组家庭的和睦。祝好人一生平安![花][花][花]
@难诉相思:多谢你热心和精到的品评! 也谢谢您的祝福!
今朝业绩初成效,明日辉煌更上楼。
险路来时应放胆,霓虹闪处亮明眸。
胸中自有斑斓梦,莫叫春华付水流。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支老师!
读文泪眼婆娑。都是善良之人,虽有遗憾,但生活终究没有亏待大家。为小舅妈一家祈福!
@惑矣:谢谢热心和精到的品评! 谢谢您的祈福!
亲亲热热一家人,美好幸福!赞!
@王志学四连笔记:谢谢阅评!
生活的苦辣酸甜尽在笔下。
@漫言华语:谢谢大姐阅评!
小舅舅的命运正中了“天嫉英才”,那么年轻,那么才俊,那么真情,太可惜了。好在小舅妈还是有福之人,还是接受了那个一直深爱她的人,世上的事很难说清,只能说是命中注定。
@四格格:您理解分析得很对,我也是这样想的。
读走亲戚,感受着浓浓的人间暖意。三女团去“伤心之地”,第一个项目就是走亲戚,看小舅母、表妹一家,是亲情。小舅母是有福之人,第一次婚姻选择了小舅,是看上了小舅的人品和才华,虽然“天嫉英才”,也留下了遗传小舅聪明因子的亲生骨肉;第二次婚姻选择了深爱她的第一个男友,有了小表妹的身心健康成长。不得不说,小表妹的继父是位高尚的人,不但把“情敌”的孩子视为己出,不再要自己的孩子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既有对小舅母的深爱,也有对小舅的敬重。虽是伤心之地,也有人间暖意。[赞][赞][赞]
@诚厚:您是善于知人论世之人,您的理解和分析,说到点子上了,我从心里认同。多谢!多谢!
教授神来笔,当慰母舅魂:浓浓的亲情,感人的故事。隔代有遗传,基因真强大。
@晓舟同志:多谢美言!
老师一家三代的成都之行,暖意融融,亲情浓浓,好幸福,好有收获,令人垂涎。
@锦瑟黎燕:谢谢大姐在此评阅!
一边读,一边想,反复读,反复想,刘老师的舅妈一家人的故事很感人啊,舅舅英年早逝,舅母改嫁的续舅舅是个善良的长辈,把继女视若己出,培养成人,读到这样温馨的家里故事,是我们的幸运!!谢谢刘老师的分享!!!
@李宗宾19481957:谢谢李老师喜欢这个故事, 世间有好人, 就有好事, 好人是这个世界的暖色。
人品凝聚亲情!赞!
小舅母的二婚对象是与小舅打架的那个青年,小舅的女儿被继父当亲闺女一样抚养,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轻品老师写来仍然叫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