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18散记(19)——过折多山

IMG_20250627_172147

昨日从雅安过康定,走马观花去康定情歌广场(木格措),继续西进到塔公草原,最后折返西南方向到新都桥。其间,在雅安去塔公草原时翻阅过折多山垭口。折多山是一座有着特殊地理和文化意义的高山,它给了我特别的情感体验。

折多山是横断山脉的一系,主峰高4962米,因路窄弯多,故名折多山。它离雅安390公里,距康定只有40公里的路程。折多山垭口海拔4298米,与康定有1800多米的落差,比色林山垭口还要高出近200米,它是我独行自驾游要闯的又一个生理关,也是我要越过的一条重要的川藏地理分界线。谈不上胆怯,也谈不上激动,过多地是在琢磨折多山究竟有哪些地理、历史、宗教、文化的意义。

车过康定后,在地势宽阔处就能看到折多山的身影。远方的云层很厚,晨雾浓得化也化不开,折多山时隐时现。隐,云雾的厚帐不可能隐去折多山,折多山太雄奇了的,它刺破云天的头颅,总是高昂着俯视人间;现,也难得现出它的全部真身,在雨水充沛的藏东川西地区,山和云雾总是相伴而生。对此,我突发奇想,把云雾比作折多山的一身袂袂战袍,那是太蹩脚了,如果说折多山是一个桀骜不驯的骑士,云雾就无疑是他身佩的一柄腰刀。它们生死相依,又彼此成全。

车,似乎也高反了,喘着粗气爬到了折多山垭口,而我却没有丁点儿反应。推开车门,左脚一落地,立马想到这只脚也许是一脚踏两省(区)了,甚至狂妄地想,再高的山,你也在我脚下。转而又想到泰戈尔的《飞鸟集》中的一句诗:“人说,大山,你是我脚下的臣民。大山说,你是我肩上的孩子。”(大意如此,记不得原文了)

脚步有点快,开始喘气了。这是高反,也是另外意义上对我的提醒:作为个体的人,在大自然面前小若微尘。

折多山是四川和西藏之间的一堵墙,向西穿过这堵墙就进入了康巴藏区。但凡高大山脉,大多是气流运动、水系的分布和流向、动植物衍生的主宰,它像一个造物主,把不同成色的自然推向人们的视野,此福彼祸,人,只能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我无意纠缠于身边呼啦啦飘动的经幡,也不忙着去打卡拍照。我回顾东南的方向,远处川地的郁郁葱葱依稀可见,似乎还能闻到植被的芳香,而此地山地绵延,一片苍茫,一座座大山仿佛蜕尽了衣衫的老叟,瘦骨嶙峋,冷静而嶒峻地站在旅人的视界里。举目四望,山上不见高大的乔木,不见鸟语花香……

折多山像一个禀公的法官,把这一体的大自然格式成了两个過异的世界。一边葱茏,一边萧瑟。

文化是多元的,又是融通的。多元才能丰富多彩,彼此融通又能使得不同区域的人,在精神上形成互补,这是文化的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的功能所致。

折多山的高,导致了川西和藏东两个自成一体的文化单元,但它终究抵挡不住两个区城的文化交流和渗透。我非社会学学者,没有能力说出川西和藏东它们在文化、宗教、民俗方面的相互影响。但从规律上讲,这种影响必定是客观存在的。

好生诡异!折多山既是川藏间天然的地理屏障,却又是藏汉两种文化的交汇地——折多山像一个张驰有度的智者。

中午时分,刚才还是艳阳高照,陡然间有雪花纷纷扬扬地飘了下来。一时间,我的冲锋衣麻麻点点,脸上也是凉嗖嗖的。我抹了一把脸,猛然间想到了文成公主,她所承担的唐蕃政治联姻和两种文明的深刻对话,是史诗级的历史。

当初,她历经两三年的长途车马劳顿是经过了折多山的,我一时竟敢妄加臆测,我的双脚是否踩到了她留在折多山的绣鞋印,她在车过折多山时,是否回望过远方大唐长安的灯红酒绿。

折多山可以见证,文成公主的入藏对西藏历法、经典汉文化的传播、藏传佛教的流变、汉字地位在藏区被认可接纳并逐步推广、农作物品种的更新、种植……都是有史可查的。

她是大唐王朝的使者,肩有重负,行有所成。说她是唐蕃天使级的文化桥梁实不为过,只是我没有获得她更多的婚姻、爱情的资讯,但我宁愿相信,她的日常没有一般政治联姻的生活瑕疵。事实呢?在血统传承的政治语境中,她一生无子嗣,十五岁的宗室女远嫁西域后,再也未曾回过故乡,几十春秋,未必不曾心戚过?

折多山还能见证一段血写的历史。1936年冬,红四方面军在西进甘孜途中遭遇严寒,翻越折多山主峰党岭山时,因风雪和缺氧造成重大牺牲。这一经历在《朱德传》等文献中有详细记载。‌‌

冷石寒风,白雪红血,望一眼折多山,痛从心生!

刮风了,太阳又出来了,远天风起云涌,白云朝我的头顶滚过来,随之而来的巨大云影也从远山横扫过来。远处的贡嘎山一片雪白,既铮铮有骨,又神秘柔和。

游人一阵惊呼,说此时若是晚一点就好了,那时是夕阳普照,就可以看到日照金山了。

日出六千界外;雪压四五峰端。

凑一联,以谢贡嘎山赐予我的眼惠。

大自然不遂人意,旅者的欲望也是难得满足的,只有折多山无计劳顿,默默地迎迓、默默地送走一拨接一拨的履踪。

突然,又来冰雹,我急忙收回朝拜贡嘎山的视线,怆惶中似乎听见了我的视线跌落深涧的声音。

        2025/06/30补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92293

(5)
吊脚楼的头像吊脚楼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1:22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10: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7月2日 下午4:25

    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 还精神抖擞地游玩, 并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发思古幽情, 佩服!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7月5日 上午6:32

    折多山既是川藏间天然的地理屏障,却又是藏汉两种文化的交汇地——每到一处不仅是单纯的观景,更有精神层面的收获,这就是旅游的最高境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