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不养猫, 但我家十岁的小朋友撸猫、喂猫已有五六年了, 我也就爱屋及乌地待见猫, 连同待见写猫的文字。看见猫咪穿梭在文字中, 我也会与猫相谈一番。题图上的这只猫, 我给它取名“悉达”, 它溜进了某家的书房, 正打开一本书来读。
最近, 我读凤凰出版社出版的, 南京大学教授徐兴无著的《书话文脉》, 该书有一个章节的标题竟然是《猫与儒释道》。别看标题大得吓人, 那猫儿的事写得是有趣的。我迫不及待地告诉悉达, 你也来读读, 看看猫咪怎地穿梭在中华文脉中。
徐教授是替他出了国门的儿子养猫的, 养着养着和猫有了感情, 就开始关心、收集、查找“猫儿事”了。根据他的研判: 最早集中收集撰写猫儿事的人是南唐时的一个姓徐的扬州人, 这徐某是李后主(李煜)身边的大儒。李煜有个六岁的儿子, 在玩耍时, 一只大猫撞倒撞碎了一只大琉璃瓶, 孩子受惊吓而亡。这事与猫有关, 徐某在给孩子写了墓志铭后, 就着手整理写出100条猫的故事。
明清时期, 江南文人陆陆续续为猫写了一些专书。如: 元末明初苏州人俞宗本的《纳猫经》、清嘉庆年间嘉定人王初桐的《猫乘》、清道光年间温州人黄汉的《猫苑》和南京人陈旸的《相猫经》……最为著名的是《猫乘》和《猫苑》。前者堪称猫的文化史, 后者则是猫的百科全书。这两本书现已由“广陵书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广告称之为“中国人的吸猫经典”和“铲屎官的必读经典”。 我很想读一读这两本书, 悉达, 我建议你也去读读这两本书。
我从徐教授对文脉的梳理中, 大致知道猫与佛教的关系最深, 但佛家似乎并不太喜欢猫, 道家似乎也不太喜欢猫, 相比较而言, 最喜欢猫的还是儒家。
民间一直有猫有九条命, 猫是七个和尚变的说法; 古人还有“猫出西方”之说, 说唐三藏往西方取经, 把猫带回来养了。悉达, 这你也是知道的吧。佛家养猫, 主要是让猫捉老鼠, 以杜绝老鼠咬佛经。猫对佛家有用, 但佛家对猫却少有美言。佛祖认为: 猫是贪欲的象征。人性中的贪欲, 就如猫吃到肚子里的老鼠, 会吞噬人心, 吃老鼠的猫, 也有一肚子的贪欲。《佛说生经·野鸡经》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只野猫, 产后饥饿, 见一只鸡“端正姝好”, 便对鸡“柔辞说颂”(谄媚), 说自己愿意做鸡的妻子。鸡与猫互相唱和了八次, 鸡识破了猫的心思, 回怼那猫说: 如果我与你成亲, 断不会有好结果。在这个印度版的黄鼠狼给鸡拜年故事中, 猫简直就是狐媚子。根源于西方佛界对猫的偏见, 中国佛家对猫也不太友好。贬损猫的故事, 讽刺挖苦猫的打油诗有很多。既把人家当捉鼠的工具用, 又不待见人家, 真不厚道。悉达, 你觉得呢?
猫在儒家还是有些地位的。儒家没有把猫当作从西方来的舶来品, 猫在儒家经典《诗经》、《礼记》中频频出现, 还是《礼记》中记录的对稼穑有功的动物神灵之一, 是要在腊月被祭祀的。虽然也是出于功利的目的——猫能捉祸害庄稼的老鼠, 但猫也得到了礼遇。儒家对猫的最大礼遇, 是赋予猫以道德秉性。“悉达”你读过下面两篇文章吗?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写过一篇《猫相乳说》。文中说:北平王(马燧)家中有两只母猫, 在同一天生了小猫, 其中一个猫妈死了, 它的两只小猫饿得直叫唤。这时, 另一只正在喂奶的猫妈听到了叫声, 便把那两只小猫衔来喂奶。韩愈感慨道:“夫猫, 人畜也, 非性于仁义者也, 其感于所畜者乎哉!” 那意思是:一只家养的猫, 本身并没有仁义道德的禀赋, 之所以能如此有同情心, 那是被它的主人北平王所感化的。北平王道德禀赋高, 在他的治理下, 人民富裕安康, 世风良好, 人们和睦相处。 这种祥瑞之气被猫感应到了。
宋代的司马光, 也为他家的一只叫黑虎的猫写过一篇传记。文中写这只猫, 每次吃食都很谦让, 从不和其他猫抢食。别的猫生小猫多了, 喂不过来, 黑虎就衔来给它们哺乳。有的顽劣成性的猫不知感恩, 还吃掉黑虎的孩子, 黑虎也不恼不怒。家人以为是黑虎吃了自己的小猫, 于是鞭打它, 然后把它丢弃到寺院里。僧人又把它关在笼子里, 它在笼子里十来天都没有吃食, 快饿死了。司马家人可怜它, 又把它带回家。黑虎还是一如既往的爱护小猫, 为保护小猫与狗搏斗, 差点儿丢了性命。这只叫黑虎的猫, 得到司马家人的尊重, 它死后, 家人把它埋在了西园里。
司马光为黑虎写传, 不仅是要赞扬这只猫的德性, 而且是要反驳韩愈的观点——动物是受到人的感化才具有道德行为。他认为韩愈那样说, 是为了讨好猫的主人北平王。司马光说: 由黑虎的行为可见“仁义, 天德也。天不独施之于人, 凡物之有性识者咸有之, 故所赋有厚薄耳。”意思是: 仁义道德是上天赋予的, 上天不只是将仁义道德赋予人类, 凡是有性命有智慧的生物都会得到赋予, 只不过有的得到的多, 有些得到的少而已。宋代理学家还就韩愈和司马光的两篇猫文进行过讨论, 他们大多反对韩愈的观点。理学大家朱熹与学生讨论“物之性有近人性人之性者”时,也举了北平王家猫和司马光家猫的例子。我也是举双手赞成司马光的观点。韩愈的观点, 是建立在人是宇宙中心、宇宙主宰者基础上的。这样, 人和动物是不可能有真正平等的, 人也不屑于向任何动物学习。
“悉达”你读后有何感? 悉达说: 我当然有感想: 说动物的品性特别是美好的品性都是跟人学的, 这话说不通。许多动物并不和人接触, 比如乌鸦, 但乌鸦反哺父母的德性远远超过人。你们人类不仅有必要向动物学习, 也要懂得尊重动物。我来讲一个我读到的故事:
一个网约车司机接送一个女乘客, 女乘客拎着一个布包上车了, 坐在后排。一只雪白的猫脑袋从布包里探出, 接着猫身子又从布包里钻出来。按规定, 携带宠物的,司机可以拒载。女乘客连忙说: 师傅您放心, 这猫很乖的, 不会把车弄脏的。司机没有把女乘客赶下车, 女乘客一边谢司机, 一边跟猫说起话来: 小姑娘, 今天咱要看医生了, 先给你做个美容, 再修剪修剪你的指甲, 再做个小手术, 做完就好啦, 就再也没有烦恼啦……司机笑着接了话: 您是没烦恼了, 可那小姑娘这辈子做不成妈妈了。司机的话音刚落, 耳边响起喵——一声长嘶, 他不由自主地回了下头, 眼前一道白光闪过, 右脸到右耳都火辣辣地疼起来, 他下意识地抬起右胳膊, 用力把扑过来的猫狠狠甩出去, 那猫咚的一声撞在了一侧车门上。几乎同时,车外传来嘭的一声, 一团黑影在车前弹起来,又落下去……
悉达, 好巧呀, 你讲的这个故事, 我在《小说月报》上也读过。那位女士带猫去做绝育手术, 也是为你们猫好呀, 悉达说: 知道你们人类有选择生育和不生育的自由权, 那很好, 但我们也想要自己的选择权。我说: 你们不懂计划生育, 人帮助你们呀! 悉达说: 我们也想自由选择, 起码让我们做一回爸妈吧。那只白猫是想做妈妈的, 那司机不懂得尊重, 嘲讽她做不成妈妈了, 而且是一辈子,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可想而知她要多恼火有多恼火!
我无语了, 心想: 猫要向人学习计划生育, 那人要向猫学什么呢?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92156
评论列表(26条)
此篇猫论高大上,羡煞天下写猫人。教授厉害![赞][赞][赞][赞]
@晓舟同志:不敢承受这高评! 多谢!
顾盼雄奇虎步偏,无声无色忽如烟。
深林野月曾栖隐,画案雕窗今伴眠。
鼠辈闻风肝胆裂,蝶儿戏爪影形翩。
天生一副从容态,懒理人间名利牵。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支老师的诗评!
老师此篇精美佳作,既是诠释猫的学术文论,也是描摹猫的文化散文,丰厚文脉与文采斐然在字里行间星光闪烁,为卯酉河的亮丽风景。
@锦瑟黎燕:谢谢大姐美言和鼓励! 学术论文、文化散文, 哪敢当、哪敢当!
从猫的身上,领悟现代的人生与自然关系!
@王志学四连笔记:您说得很对! 多谢了!
深情穿梭在文字中,好感动。
@2272 张英辅:谢谢张老师!
别开生面的猫论,读来耳目一新,猫的前世今生穿梭在文字中,大儒们对猫的人性化点评,也是妙趣横生。
@雨凌:多谢阅评! “大儒们对猫的人性化点评,也是妙趣横生。” 的确如此!
猫是老虎的师傅,当老虎学成后,反过头来吃猫时,猫“嗖”的上了树,老虎说师傅怎么没教我上树的本事。猫说:我至所以不教你上树,是为自己留一条生路。
@四格格:猫是很聪明的, 猫的智慧,人类还没有完全认知。多谢阅评!
猫咪,穿梭在文字中,好文!
你虽不养猫,对猫的了解一点不比养猫者少。尤其是对猫咪这个动物跟人类的关系上,说古论今,旁征博引,看得我这猫奴都自愧不如。“悉达”讲述的故事,让我再一次相信,猫咪这非常有灵性的,可能听得懂人话,会辨别是非。
@难诉相思:“悉达”讲述的故事,让我再一次相信,猫咪是非常有灵性的,可能听得懂人话,会辨别是非。
@难诉相思:我只是间接的认知, 也是隔靴搔痒, 你是真有丰富而多元的认知, 写来动情动意。
向猫学什么呢?学猫凡事留有余地,给自己一条生路。
@四格格:是的,是的, 您说得一点不错。
古今中外说猫事,把猫写到这个份上,也只有学者了。人们自古养猫,是为了利用猫的强项抓老鼠。猫付出了劳动,得到了稳定的食宿,人与猫是一种平等的交换关系。现在人们把猫当宠物养,人付出了金钱和时间、精力,只为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这种交换关系已非平等。我在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何为正确之道?是否是相互尊重各自的生态?
@诚厚:还是老部长有思想有思考力, 看到了事情的本质。很多事情表面看很合理, 深入想存在悖论。人和动物的关系, 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难说清、难道明。
人间多彩,各有所遇,各有所感,各有所爱。友之论述,大开眼界。
@一池烟雨:谢谢老先生!
古人按花色给猫咪起了不同雅称,如“尺玉”“金丝虎”“乌云盖雪”等,煞是好听;古人中也有许多是猫奴,如大名鼎鼎的陆游🐈
@米粒子:小米知识面真宽, 陆游是猫奴, 这还真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