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一代风华 ——诗与血与火的洗礼
–
第九章 双重考验
(2)
可是孙大成也堪称‘大度量人’,尽管他的老同学揭穿了他的老底,他却一点也不恼怒,反而笑着说:“喂,你这位同学怎么光提我走麦城,不提我过五关斩六将……”林丽征刚才也笑得不亦乐乎,她止住笑问孙大成:“你就说说你的过五关斩六将吧。”孙大成收住笑容故意用力拍了一把胸脯,说:“不是我孙某人吹牛,初中时代我的地理课还是顶呱呱的,要不然我后来考矿院干什么呀?!那时候呀,不论大考小考,还是平时学习,我除了五分还是五分;让十八班副说说,我这话可有半分假?!”十八班副随即笑着说:“比半分假恐怕还是只多不少的。你记得吧,有一次李老师提问你西藏高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回答的?你哼唧了半天只把李老师给大家讲的一句笑料想起来——‘吃大米饭光拉稀。’”介绍者生怕大家不解其意,又补充说:“我们那位李老师讲课很滑稽,讲到西藏高原气候特点时,生怕大家不便记忆,就附带说了段笑话,说:‘两藏高原地势高峻,空气稀薄,做饭容易夹生,内地人到西藏高原去,吃了大米饭往往要闹肚子。’孙大成没有把老师的正经讲授和课文记住,只记住这句笑料:‘吃大米饭光拉稀’,这就是气候特点吗?老师一生气就给他打了两分。所以孙大成除了‘傅达宝’‘马皮大衣’的绰号外,还有个绰号叫‘孙拉稀’。大家听后又是一阵哈大笑。孙大成俨然就在听讲别人的笑话似的,也哈哈大笑起来。
–
但正当大家哈哈大笑的时候,陈区队长伴着中队长检查大家的复习来了。中队长见大家这样嘻嘻哈哈,板着脸把大家吃着劲批评了一顿:“时间这么紧张,你们不抓紧复习,到时候弄个中途淘汰,我看你们去哭鼻子去。”他还特意指出孙大成的名字批评说:“听说你们这里有个孙大吹,整天就爱胡吹八侃,可是你真能过得硬吗?你还差远着呢!你不要再自欺欺人,小心到时候没准就掉了队……”
从此,孙大成收敛了一些,不再那么神乎其神地瞎吹牛了。但也没显出怎么用功。
与孙大成形成鲜明对照的,当然要数宋五娃了。他一点不惜力,总是一头扎在书本里,始终在用心地学,用心地记。记得前些时候,林丽征曾想办法给他加强记忆,后来从资料上找到的办法是重复记忆,也就是多多的牢记几遍。自那个时候开始,宋五娃偷偷摸摸地开起了夜车。领导不是允许他能把学习的时间延长到十一点钟吗?可是好多天夜里已经十二点半了,陈区队长发现他还伏在‘补习室’的桌子上猛学哩。陈区队长强行给他拉灭了灯,并说:“不睡觉怎么行?!”但有一天他遇到两道习题不太懂,躺到床上后,翻来覆去睡不着,终于又爬了起来。可是上哪里学习去呢?厕所倒是个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何况即便是有人发现了,他可以装作在那里解大便,谁会去管他呢?于是他藏到了厕所里学习起来。
厕所里只有水管在嗤嗤作响,但还不至于影响读书。灯光么,也不是那么暗。他蹲在一个便池上,兴致蛮浓的开始了他的夜读。
已经是深夜一点半钟了,值班员二区队长起来查铺,路过厕所时发现了他,当时还真以为他是趁着解大便信手拉着一本什么书在看呢;谁知一个多小时过去以后,二区队长把全中队的铺查了一遍又拐到厕所来,却发觉宋五娃依旧在那里蹲着。这就奇了怪了。他禁不住把宋五娃认真打量了一阵,而宋五娃的注意力却是那样专注。他轻轻咳嗽了一声,宋五娃也不理睬。他不得不过问了。宋五娃却是个经不起盘问的人,没有三言两语他的秘密便漏了馅。
然而宋五娃的好学精神,很快在同志们中间传扬开来。中队的黑板报上还专门登载了他的夜读的通讯。尽管他的这种学习方式不能完全被大家认同,但他的学习精神却是有口皆碑的。在他的这种精神带动下,全中队迅速掀起了一个认真复习,迎接大答辩的热潮。
–
时光如飞,春节前的大答辩在大家都极其紧张的复习中匆匆来临了。
这天清晨按照航专里迎接大答辩的惯例,大家穿上了新军装,扎上了武装带,还蹬上了乌黑发亮的大皮鞋。有的同志早已经背熟了必须背记的答辩报告词,心里又在默默地想着可能会抽到的答辩题目。而没有背熟‘要求答辩报告词’的同志,则在那里一遍又一遍的背诵着。整个中队到处洋溢着答辩前的紧张气氛。
八点钟的时候,同志们排着队准时来到教学大楼。上楼后又依次进入答辩准备室。大答辩无疑要正式开始了。
整个无线电系春节前的大答辩是统一进行的。每个区队首先抽出五个人,作为第一轮参加者,尔后自然还有第二轮,第三轮……现在,第一轮参加者全部在答辩场门外等候着,只要呼唤到谁的名字,就意味着谁就要进到答辩场了。而尚未得知哪一轮才要进到答辩场的同志,大部分人都继续守候在准备室里抓紧复习着。可是也有个别人控制不住自己,偷偷跑到答辩场门外来,察看动静并细看其详。只见答辩场门外,悬挂着一幅很大的红绸布对联:“满怀信心进考场,优异成绩献给党。”横批是“机敏沉着”。谁知不看时还好,一看反而更紧张。当答辩场的门由进进出出的人推开时,门外的人可以看到场内摆着‘П’字形的‘考问台’,上面覆盖着庄严而平整的军绿色毛毯,并悬垂到离地板约有十公分许的桌案下。‘考问台’案面上还按照五十公分的间距放着一盆盆悦目的鲜花,包括一些盆景,但此时节传递给人们的却是一种庄严神圣之感。在‘考问台’正面中央坐着的是正教授级的系主任,还有学员大队的大队长、政委,另有担任主考官的副教授级的主任教员,还有各中队的中队长,指导员;侧翼的陪考台上,一侧是由其余的主任教员就坐,另一侧则是各区队的区队长在观摩。各区队的学员们在应对答辩时,轮流由担任本区队的主任教员登上考问台任主考。完完全全是一派极为庄重而又略带压抑的氛围,让人透不过气来。
进入答辩场的那一刻,几乎每个学员都是感到极其紧张的,心情自然是忐忑不安的。首先,你的军人举止是否端正?能不能经得住各级首长投过来的严肃目光和审视?这是第一关。接着要看你能否以立正姿态背诵出这样的要求答辩报告词:“报告主任教员,X中队X区队学员XXX前来答辩,请求抽题。”口辞要流利,抑扬顿挫还要分明。这是第二关。然后就是在允许你抽题的时候,一大堆看不到写着什么标题的题签脸朝下摆放在你面前,你会不会因心虚而胆颤?或者冒出了满头大汗来?这都是对每一个答辩者的考验内容。但这一切还都不是最要命的。到了该进行答辩的时刻,那才是最难以让人过关的时刻。到那时一整排主任教员全都望着你,都有复问的权利,只要有一个教员对你不放手,你就别想轻易地滑脱过去。往往有这样一种规律:学习成绩特好和特差的学员,最容易被弄得很难看。你成绩好,他要看看你有多么好,是否真的就问不倒?你差,他要看看你究竟有多么差,是否各方面都一塌糊涂?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人偏袒,也是无济于事。如果你不是真过硬,越问越糊涂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2025-06-20 发布于新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91576
评论列表(16条)
尽管他的这种学习方式不能完全被大家认同,但他的学习精神却是有口皆碑的。
答辩这段,看得我有点紧张啦!努力学习积累知识的考核和展示。英辅老师的文笔松弛专业。
@ch雪梅:现在的情况不知道了,当年我在航专肘就这个样子。
部队是个大熔炉,真金还需火熔炼。[赞]
@一池烟雨:您当过乒吗,我至今不悔。
生动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点赞!
@王志学四连笔记:这是我所追求的一种效果。
火热的军营与学习生活,在生动鲜活的细节之中展开,引人入胜。
@锦瑟黎燕:完全依靠对当年生活的回顾,谢黎燕老师点评。
军营的生活紧张而团结, 军营的学习热情总是热烈而旺盛! 有过这一段生活, 也算不负青春了。
@轻品慢尝:是的,有过这一段生活, 也算不负青春了。
经历过论文答辩,是挺紧张的;第一次听说这样抽题答辩,那就应该规定了答辩题的范围,否则拟题范围太宽,答辩的难度就会很大。
@四格格:是的,大答辩难度很大,都怕,不过答辩还是有囲的,只是很难罢了。谢谢格格到访。
我都为这些学员捏了一把汗。
@难诉相思:你还真鼓舞了我。
宋五娃笨鸟多飞的学习精神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