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午9时许想去邻里中心买菜,下楼走到大厅门口,见一约3周岁左右的小男孩在楼梯间取他的儿童自行车,貌似小男孩的妈妈站在相距7、8米的路上低头看手机。儿童自行车被一辆大自行车压着,小男孩试了几次无法取出来。我好奇的停下脚步,看小男孩的下一步举措。
小男孩没有喊妈妈,而是走到大自行车后面,两只肉嘟嘟的小手抓住挡泥板,想把它举起来往旁边移动,无奈力气太小,涨红了脸也无法让自行车轮胎离地。见状我伸手搭了一把,帮助小男孩把大自行车移到了旁边。小男孩抬头看了我一眼,顺利取出儿童自行车,趟到小路上便跨上车骑了,妈妈跟在后面走。
我呆呆地站着。从小男孩抬头看我的那双黑溜溜大眼睛的眼神里,我读出的是坚毅。取车遇到了困难,小男孩没有向妈妈求助,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对我的帮助,小男孩只是看了我一眼而没有说声谢谢,或许是埋怨我多此一举,他再加把劲也能把大车移开。在几分钟的过程中,妈妈始终低头看手机,没有往小男孩的方向瞅一眼,对幼小的儿子无比信任。
我被震撼了。带给我震撼的不是那个小男孩,而是那位年轻的妈妈,是她对幼小儿子解决困难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小时候的儿子,还是后来对大宝、二宝,我都无法做到那样的“狠心”。
现在的孩子,被戏称为“吞金兽”,还没上学就去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上学后又要上名目繁多的课外辅导班,美其名曰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孩子能力尤其是解决困难的能力培养,往往被家长忽视,以为长大了自然会有这个能力。
家校联系,其实是让家长深度参与孩子的学习中,在职场打拼的家长苦不堪言,祖辈的帮衬成为必须。宠爱是祖辈对孙辈的普遍现象,因祖辈的过分宠爱与父辈产生矛盾并非个例。为保证小学生安全,学校要求家长接送。家长乐意接送,除安全外,还有那只沉重的书包。凡祖辈接送的,书包毫无例外在祖辈肩上。父母接送的,有少部分只是跟着走,书包孩子自己背。不是父母不疼孩子,是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讲起“起跑线”,儿子说是培训班的“广告词”。一个孩子读到高中是12年,相当于田径的马拉松。对马拉松而言,起跑的快慢对成绩的影响几乎可忽略,比拼的是持久的耐力和最后的冲刺能力。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学习能力更为重要,学习能力就是耐力和冲刺能力。学习能力特别是解决学习上遇到困难的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前文说到的那个小男孩,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向大人求助,而是自己解决,他将来对学习能力和克服困难能力的掌握,一定比别的孩子早。
反思自己,由于全身心投入工作,对儿子小时候关心不够,想在第三代身上弥补,因此带大宝、二宝时虽然也注意能力和自己克服困难的引导,但太宠爱,包揽的多。带二宝时放了点手,二宝的能力要比大宝更强。房间有只小虫子,大宝会叫出来,通常是二宝帮姐姐把虫子赶走或消灭。
由于那个小男孩,我进出楼道,都会有意无意看一下楼梯口。第二天,看到那辆儿童自行车放在里面靠墙,大概是小男孩动了脑筋,避免再遇被大自行车压着的困境。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91172
评论列表(22条)
诚厚老师因为看到一位母亲对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无形培养,便有了较深的感触和反思。的确,不管哪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自我反省。成长和受教育是终身的。向你学习!
@难诉相思:活到老,学到老,那个年轻母亲就是我的老师。震撼归震撼,其实我也改不了,没有那个”狠心“。所幸现在孩子大了,也不用改了。谢谢相思老师美评鼓励!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阳光笙箫支剑笙:欣赏支教授美评!
诚厚对小男孩想自己克服困难取出自行车,由此引发了对下一代及晚辈培育的思考,提出了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固然重要,比这还要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学习能力。这对于每个家长及孩子都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极有价值。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美评鼓励!
少年强则强,真的有一定道理,孩子从小学会处理解决困难的本领,与从小教育有一定关系![赞][赞][爱心][爱心][喝彩][喝彩]
@解世权:谢谢兄弟美评!
您具有社会关怀情怀, 所以能察人所未察, 思人所不思。[赞][赞][赞]
@轻品慢尝:谢谢轻品老师美评鼓励!
现在接送孩子,凡是祖辈接送的,都帮着背书包,因为书包太重了;但凡是父母辈接送的,一律是孩子自己背那只沉重的书包。事情很小,但明显的区别出两代人的教育理念的差别。你出于好意搭把手帮助孩子,孩子看了你一眼,却没说谢谢,不是他不懂礼貌,而是他有点埋怨你,认为你不相信他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你的不信任,让他不能接受,所以他才会只看你一眼而不说话。
@四格格:是的。小家伙抬头看我,就是一种礼貌的表示,不说谢是怪我好心办错事。
诚厚老师真是爱护下一代的楷模,随时都在观察,都在思考,是我们的榜样。
@惑矣:我喜欢小孩子。读高中时,村里的婴幼儿我差不多全抱过。谢谢惑矣老师美评鼓励!
我也很震惊。孩子成长很重要。
@2272 张英辅:谢谢兄长共鸣!
诚厚的此篇佳作,让我想起了自己对大大小小孩子们的溺爱,总希望孩子们风调雨顺,吉祥如意,所有的祝福都是顺意,从来没有希望孩子们经历困境,在困境之中精神砥砺,获得反思与成长。这样的思维定式,是不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
让孩子自立自强,懂得多做到却不容易!美文!很有意义!
@王志学四连笔记:震撼归震撼,我做不到这样”狠心“。谢谢志学老师!
放手才能成长,孩子受到了锻练,大人也不会太受累,各得其所。
个人思维,如果小孩子遇到了困难无法解决时,还是需要路人来伸手相助,因为他太小了,没有大人的力气,来搞定自己的事情。
由小男孩自己动手移车,到母亲的信任放手,再到自身在教养孙辈过程中的心得,诚厚老师在育儿方面颇有思路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