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式套娃
尤今
–
俄罗斯的秋夜,像流浪猫的眼睛,冰寒。
在莫斯科那长达一公里的步行街(Arbat street)彳彳亍亍,缩着颈项的我,冷得像一枚干瘪的枣。尽管冷风徜徉,可街上却热热闹闹地麇集着许多卖艺者,包括画者、歌者、舞者。色彩和音符,热热烈烈地交缠着。
这条老街,是在俄罗斯经济改革开放以后,才变得生气勃勃的。
走着、走着,游移的目光蓦然被一名老人紧紧攫住了。
身著鲜红的羊皮袍子、脚着褐色的羊皮长靴;红润的大脸,蓄着雪白的长胡子。
嘿,这分明就是活脱脱地从画册里走出来的圣诞老人啊!
他闲闲地坐着,小小的摊子上,满满满满地摆着千娇百媚的俄式套娃(Matrioshka Dolls)。我一趋近,他便微笑地说道:“瞧,这些套娃,全都是我亲手绘制的呀!”
以机器制作的套娃,面貌千篇一律,复印似的死板;可这老人,却以巧手绘制出个个表情迥然而异、色彩娇艳繁丽的套娃。
这位名字唤作沃迪米亚的老人,口一开,话语便如奔腾野马,络绎不绝。
“过去,我是在莫斯科一家火箭机件制造厂工作的,因为腿伤而不得不离职,改行到纪念品制造厂工作,就在那时,我学会了以桦木和釉彩制作俄式套娃。”
让我吃惊的是,驰名世界的俄式套娃,竟然不是在俄罗斯“土生土长”的!
老人指出:百余年前,木质娃娃这种古老的手工艺品遥遥地从日本传来俄罗斯。当时,俄罗斯正由农业化走向工业化,在面对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焦虑里、在快速现代化所滋生的迷失感中,恢复与保留传统的呼声甚嚣尘上。这时,有人灵机一动,将日本以僧侣为原型的木质娃娃改头换面,换上了俄罗斯妇女的面孔,并赋予她一个当时俄罗斯农妇常见的名字“Matrioshka”。这种舶来品遂摇身一变而成为具有俄罗斯本土特色的玩意儿。
在那个浮荡不安的年代里,朴实无华的俄式套娃,的的确确起了抚慰人心的作用。
19世纪,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商品展览会上,这土里土气的俄式套娃,竟然风风光光地夺取了铜奖项。自此之后,俄式套娃便美名远扬,蜚声海外,成了俄罗斯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品。
然而,在经济挂帅的今日,已越来越少人愿意把精力倾注于回收利润相应地少的手工作业了,因此,泛滥于市场的,多是廉宜拙劣的机制品。与此同时,俄式套娃的设计也突破了旧日的范畴,花样百出,俄罗斯的宦海政要、艺术家、体育明星、影视歌坛明星等等,都是绘制的对象;此外,也有些富裕人家,特聘手工精湛的艺匠为家庭成员和宠物绘制独家的俄式套娃。
非常逗趣的,老人沃迪米亚居然也为自己绘制了维肖维妙的套娃,大大小小一套五个,全都是笑脸吟吟的。探询价钱,他居然摇首应道:“这是非卖品呢,你选别的吧!”顿了顿,又幽默续道:“你想想,我怎么可以出售自己呢?”啊,“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老人沃迪米亚分分秒秒对着自己的笑脸,心情受感染,笑意当然也就不知不觉地沾满一脸了。
拥有长达 27年制做套娃经验的老人沃迪米亚,非常抗拒冰冷生硬的机制品,认为那是对民间艺术的一种亵渎。指着摊子上那些精美可爱的俄式套娃,他一再强调地说:“这些,全都是我亲手绘制的呀!”
执着的他,既是骄傲的,又是快乐的。
所赚不多,但在精神上却富可敌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9103
评论列表(10条)
艺术无国界,入乡便随俗。日本套娃传到俄罗斯,就成了俄罗斯风格的套娃。图文并茂,不仅让读者见识了俄罗斯套娃这一特色工艺品,更从套娃的制作者身上,看到了坚毅、乐观、执着的品质。[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情满乌江:人工制作,已渐成绝响。老人的坚持,特别动人心弦。谢谢你美好的留言。
套娃很有特色,去了俄罗斯都要买一套。
@炫风之影:我家里摆着好多套呢!
多么漂亮的套娃,多么可爱的老人!手工制作的一定比机制的精细多了,老人不为挣钱,图的是乐趣,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套娃,被喜欢它们的顾客带走,也是一种成就感。[赞][赞][赞][花][花][花]
@蓓蕾含香:是可爱的老人,让套娃永远活在他人心中。
俄罗斯手艺老人是宝贝,在现代社会越来越稀罕了,很多手艺绝活·,没有接棒人,就这样失传了,非常可惜!你以简短的篇幅描述他们,为俄罗斯旅游留下了有意义有价值的一笔。
@黃東濤(東瑞):谢谢留言。您说得对,很多手艺绝活·,没有接棒人,就这样失传了,令人慨叹。
“这些,全都是我亲手绘制的呀!”我在想,我们以后老了,还有什么值得自豪的手作可以如此自豪地说出这一句呢?
又涨了一次见识,俄罗斯套娃竟然是传自日本
@似水若烟:旅行,是自我教育的方式。我也是从俄罗斯老人的口中才知道套娃的原创者是日本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