煊饼

t0397297094ee6bf889(1)

现在的人们,提起家乡首先就是津津乐道于特色小吃。这既有宣传导向的作用,更是一个人对于家乡根深蒂固的怀念和依恋。即便是早年离乡,并没有品尝过故乡美味,人们也宁愿相信这个小吃就是家乡的滋味,因为它代表了自己的故里根基,而后来的家只能叫寓所。我没有吃过,但是祖先吃过,香味就流动在血液里,留存在骨子里。

我们老家那儿的煊饼就是这样。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听都没听说过。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市场经济红红火火兴起的时候,有一天,武城的姥爷捎信来,说那边正进行物资交流会,让爸爸带我们去赶会,然后一家人吃煊饼。

姥爷是个历史老师,又话多爱谈古论今,所以做了好多年的右派。四十多岁愤而退休。如今落实政策,还改成离休,感觉手里有了好多钱,而且心情倍好,时常请大家分享他的快乐。

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这是个陌生的吃食,爸爸妈妈应该也有好多年没见过了。事实是,煊饼已经从市场消失好多年了。只能说是传统小吃在慢慢恢复中。

赶会,其实就是赶大集。传统煊饼,要在农村大集的某个转角,露天支起一块木头面板,紧挨面板盘两个柴火灶,烧火做饼由一个人完成,还是挺流畅的。软软的面皮,厚厚的肉馅,先卷后包,啪的一声拍在鏊子里,稍作定型,抓起来“嗒”的一声撂在另一个火口的石子上。几翻几转,不多时,浓郁的肉饼香气就飘满了半条街。大概是源于这两道工序的“啪嗒”声,所以叫做“打煊饼”,而不是叫做“烙煊饼”。感觉这特别的香味主要来自那些黑糊糊的石子的炙烤。

围着柴火灶,放几张小矮桌,坐着高矮不一的小板凳或马扎儿趁热吃。外皮焦脆,肉馅软嫩。那种肥厚焦鲜通过唇齿直落丹田。没有什么比这时刻更幸福了。煊饼馅儿,一般有羊肉芫荽,猪肉大葱。遇到吃素的人,也会有鸡蛋韭菜。但那会儿很少有人吃素。老板烧火,抓过柴火的手,不洗不擦,立马就抓起面团和肉馅。不知是不是这样也会增添特别的香气。

那天我听到姥爷和老板算账,好像吃了十六块七毛钱。羊肉猪肉通通五毛钱一个,我们一共吃了三十多个。从此煊饼扎根于我的心里。也好像早就在,只是被唤醒了而已。

t04c32eabe101af3d75(1)

历史上煊饼的来历不明。正宗郭庄煊饼,因地处运河大渡口,想必也和本地许多的出产一样,与运河漕运有关。武城县城本就是一分为二,郭庄原来属山东武城县,所以现在武城仍称武城煊饼;而河北这边直接叫郭庄煊饼。也有写做“旋饼”,感觉更贴切。其实是一脉相承,原本就是一家。

有那么几年,煊饼从村里大集,开到县城,开到市里,吃起来特别方便。但这几年,各处都在“创城”,决不允许柴火灶在锃光瓦亮的大街上搞污染,所以煊饼店大多都被迫撤回了。吃煊饼还要回到郭庄附近的一个乡镇去找。也证实了一个道理:乡土的终究要回归乡土。现在更多人说:传统的也是世界的,走出家门走向世界。公婆各有理,后者更适合现代人的情绪表达。

即便回归了乡土,煊饼也不再在街头露天了,而是在室内加一个巨大的油烟机,下面仍然是柴火灶,火光闪烁,香气四溢。烟火红尘如此美好!

刚过去的端午,我们开车从黄河故道采摘了樱桃和桑葚,大个的黄杏。然后过运河,直奔郭庄煊饼店。早已过午,顾客仍然不少,老板认真的忙碌着。待煊饼闪着油光端上来,还有本地同样出名的挂面汤,我奋不顾身的一口气吃了它两个。

老先生迷瞪着一双老眼揶揄道:嚯,还这么能吃哦!……

能吃!感觉每次吃煊饼姥爷都在看着我呢,他老人家不停地劝吃:妮儿,再来一个!

现在的煊饼八块钱一个,虽然价格与吃别的饭店比起来挺实惠,但我一个人吃了当年十二口人的费用,心里感慨不已。总有些不能释怀,无端涌出许多关于对未来不确定性、老来的不安全感等等念头。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90952

(8)
惑矣的头像惑矣
上一篇 2025年6月3日 下午8:41
下一篇 2025年6月4日 上午7:5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6条)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5年6月3日 下午10:08

    老先生迷瞪着一双老眼揶揄道:嚯,还这么能吃哦!
    能吃!感觉每次吃煊饼时姥爷都在看着我呢,他老人家不停地劝吃:妮儿,再来一个!
    ——哈哈,惑矣的文字,灵动得精妙绝伦![喝彩][喝彩]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5年6月4日 上午5:53

    惑矣将吃煊饼往事深情回望,灵动抒写,浓浓的乡土味与亲情气息扑面而来,好喜欢。

  • 王志学四连笔记的头像
    王志学四连笔记 2025年6月4日 上午6:37

    家乡的味才最让人回味,亲情的味才最温暖人心!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6月4日 上午7:08

    管它三七二十一,能吃就吃,多吃两个又何妨!至于“未来不确定性、老来的不安全感”,留待以后再考虑吧。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5年6月4日 下午1:18

      @难诉相思对,能吃就吃,且不管它三七二十一。[调皮][调皮][调皮]

  • 雨凌的头像
    雨凌 2025年6月4日 上午8:04

    薄皮大馅,土法制作,工艺淳朴,隔屏看着就有食欲,也想咬两口。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5年6月4日 下午1:19

      @雨凌嗯呢,他那面皮很薄,感觉只在肉馅上挂了一小层。[可爱]

  • 2272 张英辅的头像
    2272 张英辅 2025年6月4日 上午8:50

    又赏精彩,味道浓浓。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5年6月4日 下午3:16

    麦浪连天绿到门,漳河灶火烙乾坤。
    三翻六刷旋金玉,一洞双鏊起雾云。
    肉润葱韭香透纸,皮酥馅嫩齿留痕。
    弦歌台外斜阳暖,炉饼衔春慰客人。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6月4日 下午3:52

    80年代初吃煊饼是享受,现在吃煊饼是怀旧。同一个煊饼,扮演不同的角色。老先生和老人家的那两段话,精彩!不用担心,煊饼涨到80,吃两个也没问题。涨到800,也吃不下两个了。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5年6月5日 下午9:40

      @诚厚四十年,价格翻了16倍。再40年,我正好100岁。养老金就给稀释的没啥了。[偷笑]

  • 李宗宾19481957的头像
    李宗宾19481957 2025年6月4日 下午7:39

    读老师文章,已经闻到煊饼的香味,姥爷那一声-——妮,再吃一张的呼唤,让我们穿越了几十年的沧海良田啊!

  • 漫言华语的头像
    漫言华语 2025年6月4日 下午8:08

    描写的这么细腻,把我都看得流口水了。[偷笑][偷笑][偷笑]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5年6月5日 下午9:43

      @漫言华语是啊大姐,真的挺好吃的,您什么时候走到这儿,我带你品鉴一下。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6月4日 下午8:54

    许多传统小吃就是好吃, 做美食, 人是有无穷智慧的。如果这美食还和一些美好的人和事连筋带骨, 那就美上加美了。

  • 地质之花的头像
    地质之花 2025年6月5日 下午7:03

    现在吃的涨价与工资对比还真不多。现在每个月工资收入基本是八十年代的一百倍,那时候五毛钱只涨到八块钱,才十六倍。现在生活开支最大的是居住,生病,孩子教育。咱们老年人有了自己的窝,不需要租房子,不生病,没有啃老的孩子,生活还是蛮不错的。
    有些事情咱们也没有必要想太多,只要国家稳定,咱们的生活就不会太难。手里存一部分钱,准备住院请护工,找保姆就行了。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5年6月5日 下午9:48

      @地质之花大姐说的是!现在吃的费用占比,比那时候要小多了。那时候工资主要是糊口。我们老了主要是缺人,也挺愁的。

  • ch雪梅的头像
    ch雪梅 2025年6月6日 下午2:00

    以前不值钱的特色乡土小吃,现如今都特别的显贵。稀有才会珍视呢!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