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我们从南浔的小莲庄、嘉业藏书楼,次第游下来,去了张氏旧宅,跨过故道水上著名的双桥:通津桥和洪济桥;遇见了与“紫气东来” 遥遥相对的广惠宫,“广惠宫” 三字可是苏轼的珍贵墨迹。再浏览“清醒书屋”,书屋里展现的是南浔历代为官、为文、为商的卓越者们,他们以清纯、清新、清亲、清风、清澈、清醒的“六清” 作风,学正人、习正经、养正心、行正事而弘扬南浔之正气。然后我们走进“刘氏梯号”,这里的建筑全是红砖所砌,又称“红房子”,是刘镛的三儿子刘安泩(号梯青)的居所;我们也去了“求恕里”那座中西合璧的楼房,是刘镛的长孙,嘉业堂主刘承干家的别墅,刘承干的别号叫“求恕居士”。
古典美的南浔,让我们游兴未了,夜晚,我们再次走进古镇,这次是专门为夜色而来,南浔的夜景是绝对不能错过的;也是专为运河而来,我对运河有特别的情结,尤其是运河的灯光。
“一河通古今,一脉传千年” 说的就是大运河。
“水路是命脉,园林是骨骼,历史是灵魂。” 有人用这几句话来概括南浔古镇的风骨神韵。那么什么最能代表南浔的“水路命脉” 呢?我以为,那绝对是南浔运河。
中国的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得最早、河道线也是最长的人工运河,它世世代代流淌在中国的大地上,养育着沿河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流动着运河的千古文明,是世界最重要的人类文明遗产。
我知道运河南浔段原来是属于运河頔塘段,它始凿于西晋太康年间(公元280 – 289),是太湖流域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全长34 . 5公里,最初运河頔塘段只是属于湖州地区的区域运河。隋朝初年,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全程通航后,頔塘运河就成为大运河上的一条重要支线,它沟通了湖州与大运河的航道,是江南运河西线漕运的重要航线。南浔著名的湖丝就是从頔塘运河转运出去的,它是南浔的重要商贸航道,是促使南浔经济繁荣的大动脉,它是推动湖州区域迅速成为江南富庶之地的大功臣之一。它不仅承担着民间商贸货物转运,也为官府商贸运输所重用,故有志书中将頔塘运河称为“官河”。
直到1952年,国家在南浔镇北边另开辟了一段新的运河航道,新航道绕开了原来的南浔古运河段,于是这段长达1600多米的南浔运河段成了故道,从此它不再担任水上运输职能。
南浔运河段虽成了故道,但它没有被废弃,历史又赋予了它新的使命:它既是城内排洪的重要水利枢纽,又是南浔水上旅游观光的主要项目,是南浔古镇水上风景线的主要资源。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大运河”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南浔頔塘故道、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同时成功入选。
正因为南浔运河成了故道,让它有机会避开了运河河道一次次的扩建、浚疏等等大工程,于是1600米的南浔运河故道,成为了江南运河頔塘河段中,唯一没有经过大规模扩宽、改造而保留下来的古运河。因此它荣幸的将这1600米清代至民国年代运河的无数埠头、无数石桥的原始风貌、完美无缺的保存下来;因此它荣幸的将这1600米沿途的清代至民国年间无数民居、无数古迹建筑的原始风貌、完美无缺的保存下来;保证了南浔运河故道、南浔历史文化名街的原汁原味。
我们走在运河故道畔夜色里,微风拍打出一波波水纹,像一条条黑链,荡漾撞击在沿途石砌的河堤驳岸上;两岸整齐而坚固的河堤,在闪烁的灯光下,像是两道平行的坚实长城。
据介绍这段故道东起南浔分水墩,西至祇园寺旧址,长约1600米,河面平均宽度约25米。整条故道的驳岸建筑有土质与石质两种,土质驳岸距离短,约占全河长的7%,其余的93% 都是石质驳岸,我们看到的全部是石质驳岸。用于河堤驳岸的建筑石材有四种,都是优质的太湖石、花岗石、武康石和块石。驳岸砌筑的方式分三种:靴钉式、错缝平砌式,块石垒砌式。故道上开有许多埠头,埠头的建造则是根据不同的地形用不同的建造方式,有的河埠为八字形,有的则是梯阶形,河埠建筑的石材尤其重要,全部采用了坚固美观的花岗石。
运河的夜,很宁静,纵然是一河的灯光,也没有扰乱它的宁静。
清澈丰沛的河水,不急不缓、无声的流着;即使微波拍岸,也是缓缓的、柔柔的;晚风拂动的岸柳,也是悄无声息的摆动着细枝柳梢。运河就像是从远古走来的江南女子,风韵绰约,拥有浓郁的温尔、轻柔、静雅和妍淑。
运河的灯光,是以蓝色为基调,是一种带有荧光的宝石蓝;虽然有时也会看到霓虹般的五彩灯光,但那只能算是点缀。蓝色的光源大幅度、大面积的履盖在水面上、履盖在沿岸建筑上;运河就变成了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在流动中熠熠发光;能称霸笼罩南浔运河的光,唯有这豪气十足的蓝。
我们选一个码头坐下来,运河水载着一河灯光,在我们脚下轻柔的流过;前面不远处有一座弯拱形的石桥,在一片蓝光的辉映下,弯拱桥那淡黄色的灯光分外醒目清冷,远远看就像水上浮起半轮月亮;淡黄灯光倒影在漆黑的水中,于是水中也有了半轮黄月亮。只有桥下不时划出的游舟,总会用一张张桨叶敲碎水中那半轮黄月亮。
宝石般的蓝色灯光,与漆黑的夜空,特别相融;与漆黑的水,特别相融。漆黑的天和宝蓝的灯、漆黑的水和宝蓝的灯、漆黑的天和漆黑的水融成一个色调和谐的完美组合。星光洒进水中,灯光洒进水中,运河就像一只温宁、宽容的大摇篮,满篮黑夜、满篮星星、满篮灯光。
坐在南浔运河的码头上,眼前的夜色、眼前的灯光、眼前那半轮黄月亮,让我想起了扬州的大运河。
那年我们在扬州,特地挑了一个位于运河大码头上的“永乐大客栈” 住宿。那是个古香古色的客栈,有人介绍说自古来这个客栈就耸立在这个码头上,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客栈的位置从没挪动过。虽然现在整体建筑早已是宾馆酒店的规模,但它仍坚持沿袭着“永乐大客栈” 这个有历史感的古典名字。
那也是这样的夜晚,我也是这样坐在客栈外面的运河码头上:扬州运河的水也是这样的流,微风拍起的一波波水纹也是这样荡漾撞击在驳岸上;石砌的驳岸在灯光下,也是这样整齐坚固得像两条平行的长城;不远处同样有一座这样弯拱形石桥,桥上也是这样淡黄色的灯光,倒映在运河水中也像半轮黄月亮;也只有弯拱桥下划出的桨叶,才撞碎水中的半轮月亮。
一模一样的夜晚,一模一样的情景,江南运河的夜晚、江南运河的灯光原来这么相像。那时,我坐在扬州运河码头畔,冥冥中总感觉爷爷当年离开故乡时,就是在这“永乐大客栈” 的码头上登船出发的。所以我才会如此迷恋运河,如此迷恋运河灯光。
只是爷爷当时登船时不知是白天、还是夜晚?如果是夜晚,那时运河上可没有这么多美丽的灯光,水中更不会有半轮明晃晃的黄月亮;爷爷能看到的可能是水上渔火,也许还有满河星光。
爷爷假如健在,我想陪他看遍大运河上的灯光。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90436
评论列表(68条)
养正气,乡风千年多贤者!
一水灵动!
@王志学四连笔记:谢谢,无解的运河情结。
頔塘水暖映星辉,百间楼台灯影微。
古渡船摇千载月,新桥光透五更衣。
珠帘卷处吴歌起,丝市喧时越客归。
莫问繁华何处觅,一川烟火绕城扉。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老师的精心诗作,你的思路真快。
“运河就像从远古走来的江南女子,风韵绰约”,好美的句子,格格老师的散文,温润婉约,清新隽永,学习了。
@淡墨:谢谢你的阅读和鼓励。
大运河给祖国,给子民,给所有的生灵带来了弥足珍贵的滋养与诗情画意。格格此篇精美佳作,对大运河的历史、地理、风采、内涵,自己的祖先与大运河的关联予以隽永清晰呈现,好有情致与格局。
@锦瑟黎燕:运河就是一条乡情的纽带。
我也好想看遍大运河的灯光。
格格笔下的南浔古运河,我去的时候是白天,没有那种蓝色灯火与黑色天幕、黑色水面相互交融的唯美。
看格格的文字,想象那种唯美,心,也被融化了。
@难诉相思:你离得近,有机会的,在你的笔下,灯光会更美。
您的文字,资料丰富、情感丰富、感受丰富, 有气场。“爷爷假如健在,我想陪他看遍大运河上的灯光。” 这也是我的心愿, 我的爷爷生长在扬州, 也在扬州谋生, 有自己的事业, 可惜, 我从没见过爷爷。
@轻品慢尝:我也没见过我的爷爷。
格格的运河情结,情深意浓,将赤子情怀诗意呈现,光照人心。
@锦瑟黎燕:总感觉运河代表的是乡情。
宝石般的蓝色灯光,与漆黑的夜空,特别相融。
这夜景好美呵,让人醉。
@2272 张英辅:蓝色是最梦幻的。
再浏览“清醒书屋”,书屋里展现的是南浔历代为官、为文、为商的卓越者们,他们以清纯、清新、清亲、清风、清澈、清醒的“六清” 作风,学正人、习正经、养正心、行正事而弘扬南浔之正气——这就是中华文脉的薪火传承,将熠熠生辉的精神之光一代代弘扬光大。
@锦瑟黎燕:南浔地方不大,但名人多,商人多,民风好。
夜色中的南浔古运河,灯光璀璨,和格格的精美文字交相辉映。一河灯光,半个月亮,千年故道,乡情亲情运河情,寻寻觅觅千千结。
@雨凌:白天的运河与夜晚的运河是大不相同的,灯光就是魔术师。
南浔是个大镇,文物古迹众多,古镇是世界遗产大运河58个遗产点之一。格格寻根又畅游,白天看景点,晚上看古运河灯光,可算把南浔游透了。坐在南浔运河的码头上触景生情,回想起了大运河扬州段码头,想象着爷爷的离开故乡,从寻根开始又回到寻根收尾。点个大赞![赞][赞][赞]
@诚厚:谢谢,虽是暂告一段落,行文还得有始有终。
在紧密的夜晚,银河的星星在闪烁,好事坐在运河的穿上,一摇一摆进入我最甜蜜的梦想。
@诃痴快乐:坐在运河夜晚的灯光下,是很容易做梦的。
在心目中在仰望,天眼遥远的运河还在唱这里是的故事,是精彩还是美丽如初,漫天星光璀璨连杆的月色找填上。
@诃痴快乐:一条古河,一个古镇,让多少人梦萦魂系。
文笔写下都是美丽的花儿开在天蓝天上,还有那美丽的运河在场者昨日的歌谣,六年在镜头穿越时空的声旁,说不说你那美丽如初的灯火雨天赏析gn西gn想回家,是他最魅力的一面。
@诃痴快乐:运河千百年来,始终展现着它的魅力。
我从没去过运河,不知道他的模样,随着你的镜头我也穿越到他的身旁,坐在船上一摇一摆欣赏他最美的过往。
@诃痴快乐:有机会的,它和长城一样,只要你来,它始终在那里。
大运河的文脉丰厚,是南北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渠道。
@锦瑟黎燕:一河通古今,一脉传千年。
我还没去过南浔,去年到了震泽古镇,过去不远就是南浔,格格做了导游,以后得去一次。说起大运河,我突发奇想,如果能沿大运河走一遍,把31个河段、58个遗产点都看一遍,那多好。
@诚厚:那可是个大工程,不过是值得的,南北贯通的大运河,流动的是中华民族的文明。
我们走在运河故道畔夜色里,微风拍打出一波波水纹,像一条条黑链,荡漾撞击在沿途石砌的河堤驳岸上;两岸整齐而坚固的河堤,在闪烁的灯光下,像是两道平行的坚实长城——喜欢这样的视角与文字,灵动神骏,给人以精神盛宴的陶冶。
@锦瑟黎燕:长城坚固,但没有防卸住铁骑,运河驳岸的坚固,守护了运河两岸的人们。
大运河是中国的地理、历史与文脉的名片,让世世代代的生命饱受滋养,功在千秋。
@锦瑟黎燕:历史上曾有人骂秦始皇是暴君,他修筑了长城;历史上有人曾骂隋焬帝荒淫,他凿通了大运河。
格格的此篇精美佳作,让我对大运河的故道南浔古镇有了新的认知,十分神往。
@锦瑟黎燕:作为一段故道能保存得如此原始,而且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南浔的旅游经济带来极大的繁荣,可见运河在任何年代都是具有历史价值、文明价值、经济价值。
一国之君的皇帝,定不是凡人,千秋功过,穿越时空的长城与大运河自有评说。
@锦瑟黎燕:真龙天子们除了世袭的富贵外,他们本身也是非常努力的。
描写细致,情景交融。好文!
@梅岭闲人:谢谢,端午节问候快乐。
正因为南浔运河成了故道,让它有机会避开了运河河道一次次的扩建、浚疏等等大工程,于是1600米的南浔运河故道,成为了江南运河頔塘河段中,唯一没有经过大规模扩宽、改造而保留下来的古运河。因此它荣幸的将这1600米清代至民国年代运河的无数埠头、无数石桥的原始风貌、完美无缺的保存下来;因此它荣幸的将这1600米沿途的清代至民国年间无数民居、无数古迹建筑的原始风貌、完美无缺的保存下来;保证了南浔运河故道、南浔历史文化名街的原汁原味——这就是穿越时空的历史、文化、商贸、古建弥足珍贵的遗产。
@锦瑟黎燕:长城、运河除了它的实用价值,它们还最给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运河的灯光,如同一场视觉的盛宴,格格老师描写的细腻入微,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含羞荷:的确像视觉盛宴。
清澈丰沛的河水,不急不缓、无声的流着;即使微波拍岸,也是缓缓的、柔柔的;晚风拂动的岸柳,也是悄无声息的摆动着细枝柳梢。运河就像是从远古走来的江南女子,风韵绰约,拥有浓郁的温尔、轻柔、静雅和妍淑——好喜欢这样的视角、情怀与文字,唯美,飘逸,神骏,极具内在张力。
@锦瑟黎燕:运河它不汹湧澎湃,就这样平平坦坦,不急不慌的流着。
走近你这些大家面前,才感觉才疏学浅,未有虚心学习,才能奋勇向前。
@诃痴快乐:每个人的长处不同,你有你的独到之处。
最难得的就是能有时间来阅读,系新品未如花绽放,生活美丽在前方,留恋此景美如画给人美丽收货满仓。
@诃痴快乐:你可随意,我随时欢迎你。
一本书是阅读,一篇博文是收获,细心慢慢是能量,花开埋怨你最想。
@诃痴快乐:博文也是博友们用心写作的,阅读后也许会有收获的。
美丽的文字,运河的灯光,如同走近他身旁,留恋场景千万年,好似满天星光在闪烁。
@诃痴快乐:运河千古流,你任何时候去,它都在等着你。
用于河堤驳岸的建筑石材有四种,都是优质的太湖石、花岗石、武康石和块石。驳岸砌筑的方式分三种:靴钉式、错缝平砌式,块石垒砌式。故道上开有许多埠头,埠头的建造则是根据不同的地形用不同的建造方式,有的河埠为八字形,有的则是梯阶形,河埠建筑的石材尤其重要,全部采用了坚固美观的花岗石——这样的河堤驳岸既彰显大自然的杰作,又有建筑美学的呈现,令人叹为观止。
@锦瑟黎燕:运河涵盖的东西太多了,规划设计、测绘水利、采石材质、建筑垒砌,现在还加上了灯光布局。
格格的此篇精美佳作,将南浔的古典美与丰厚文脉呈现,给人以精神盛宴的陶冶。
@锦瑟黎燕:因为有运河,所以南浔自古就是商贸频繁之地,所以现在浓浓的商业气息也算是一种传承,主要是古建筑保存得好,这就是南浔能吸引游客的原因。
历史悠久,文脉丰厚,风情万千的大运河,给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与物质滋养,令人敬仰。
@锦瑟黎燕:大运河千古悠悠,造福于中华大地。
大运河将中华民族的文明薪火世世代代传承,令人敬仰。
@锦瑟黎燕:长城、大运河者是我们祖先的大手笔创作,也代表最优秀的中华文明。
好喜欢格格拍摄的大运河璀璨夜色的精美留痕,将大运河的万千风情与神采极富质感呈现。
@锦瑟黎燕:灯光给大运河增添了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