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秉权教授是我的恩师,大一时担任我们的《外国文学》课的教学。
至今记得教授上第一节课的情景——
踏着悦耳的铃声,中等个子、清癯的教授带一本厚厚的讲义夹走上讲台,我喊“起立!”,大家起立向教授致敬。教授还礼让我们坐下。同学们都坐下了,我却忘了坐下,我被教授那一双眼睛吸引了:那眼睛像鹰,犀利、明亮,射出智慧的光芒。我似乎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就这样呆呆地想着,呆呆地站着。当时教授也有点纳闷,这学生怎么不坐下?于是提醒我道:这位同学,你也可以坐下了。我才发现自己的失态,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曲有过门书有序,教授的开场白简洁明了,未成曲调先有情。他说: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与中国文学同样辉煌的是外国文学。我的课就是为你们打开一扇窗,一扇文学的窗,带你们透过这扇窗,去看看国外五彩缤纷的文学。教授开始讲课了,具体内容记不清了:好像是讲《天方夜谭》,又好像是讲《荷马史诗》?反正是异彩纷呈:娓娓的叙述、入神的描绘、激情的渲染、精妙的点评、幽默的语言:牢牢抓住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自打娘胎出来,何曾听过这样激动人心的课?正如醉如痴的时候,下课铃声响了。
还没有听过瘾,怎么就下课了呢?
庆幸的是,大学的课一般都是两节连堂,没听过瘾,下节课还可以接着听。
教授宣布:休息十分钟。
这十分钟可能是我们入学以来最难受的十分钟,有点像现在看一集精彩的电视连续剧,正看到高潮处,这一集结束了。在播放下一集之前,插播十分钟的广告,而且没有换频道的权利。楼下就是操场,平时课间十分钟大部分同学都要去操场活动活动,这次没有人出教室,都坐在座位上静静地等;少数几位去上厕所,来回一路小跑。
第二节课的情形与第一节课同。教授出神入化地讲,我们神魂颠倒地听。我们的目光、表情都随着教授一举手一投足而变化。伸颈、侧目、点头、默叹——简直是《口技》中对众宾客描写的翻版。不同的是,我们的课堂还多了会心的微笑、开心的大笑。多年以后,教授回忆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还忍俊不禁。他在一首诗里头描绘我在第一堂课上的表现:
他喊“起立”,把我紧盯。
听我讲课,目不转睛。
……
听祝教授的课,好比饿极了的时候享用了丰盛的大餐,喉咙干得冒烟的时刻喝了一杯清凉的泉水,解馋!解渴!
教授没有食言,果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果然看到了国门外缤纷的世界——
倔强坚强的保尔·柯察金,美丽清纯的冬妮娅
桀骜不驯的嘉尔曼
良知未泯的聂赫留朵夫
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英俊的于连、丑陋的敲钟人
忧郁的哈姆雷特
痛苦的安娜·卡列琳娜
吝啬而诡计多端的葛朗台、可怜的欧也妮
……
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迎面走来,让我们为之痴狂,为之流泪,为之扼腕,为之振奋。随着教授的魔杖,我们一会儿跋涉在西伯利亚荒原上,一会儿流连在杨柳依依的小河边,一会儿游走在冤魂飘荡的城堡,一会儿混迹在巴黎的上流社会……如饥似渴,如醉如痴。
祝教授每上完一次课,就会给我们开一串长长的书目,我们按图索骥,迅速买来名著一睹为快。这才发现,名著本身并没有教授讲述那么精彩。中国文学以情节取胜,外国文学以描写见长。那些冗长的描写很有点像京剧里头的慢板,咿咿呀呀,没完没了。要不是有教授精彩赏析在先,心气浮躁的我们能否有耐心一本本读完尚未可知。总之,我们对外国文学的热爱,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授绘声绘色的“煽动”。
那时巴不得天天都上外国文学课,可惜,祝教授的课每周才两次。学科发展要均衡,这个道理我们懂。于是当我们心满意足地结束祝教授的这一次课的同时,又热切地盼望他的下一次课的到来。
虽然,大学里的教授都是学富五车的专家学者,但是,授课的水平还是有差别的。我们是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虽然基础并不扎实,但是眼界却很高,对那些授课水平一般的教授,往往颇有微词。比如有一位讲《中国**文学》的教授,他的学术水平很高,名望也很高,我们对他的期待值也很高。但是他不擅表达,他的课给我们的心理落差自然也大。那时尚未有“愤青”一说,但是班上很有几个“愤青”,**文学教授才转身走出教室,就有一位仁兄在黑板上大书四个字:
技止此耳!
“技止此耳”语出柳宗元的《黔之驴》,含“黔驴技穷”之意,感情色彩不言自明。
另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讲授《唐宋文学》,每堂课的模式一成不变:题解、作者、背景、注释、欣赏、背诵。平心而论,唐诗宋词是得这么讲,但是我们那时是不下田不知道稼穑艰,眼高却不知道自己手低;又正值青春期,对缠绵悱恻的婉约词特别着迷。而教授却在讲台上宣称:他只喜欢豪放词,不喜欢婉约词。大家又觉得他有点矫情,于是也不喜欢他。
我们那时最大的优点是好学,最大的缺点是偏激。于是把我们喜欢的教授:讲《外国文学》的祝秉权教授、讲《写作》的曾传轩教授、讲《文学概论》的王汉武教授等,在心中竖起一座座丰碑,把我们不喜欢的教授在心中打入另册。很有点梁实秋的待客之道:对于前者,未来时盼他们来,来后盼他们不走,走后盼他们再来;对于后者,未来时盼他们不来,来后盼他们快走,走后盼他们不要再来。而且毫不掩饰,好恶全写在脸上。现在想起怪对不起后面那批教授的。走上教学岗位以后,有机会走南闯北,聆听过全国各地大师级专家的学术报告后,才接受了这样一个现实:授课水平一般在大学教授中是常态,像祝教授那样能把课上得让学生着迷的教授实在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以我的孤陋寡闻,在语言文学类课中,能与祝教授的课比美的还真的不多,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算一个。
我们那时崇拜祝教授,就像今天的青少年追星一样,对他的一切都感兴趣。教授桃李满天下,很多奇闻逸事从我们的师兄师姐口中道来,让教授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更加丰满:
奇闻逸事一:教授早年担任《写作》课的教学,有一次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描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的外貌。全班学生都写得不错,唯独一女生写得不成功。该女生作文水平不低,写的人物又是她热恋中的男友,却未能让男友跃然纸上。教授摇了摇头,判了一个较低的分数。女生嫌分数太低,找教授论理:“教授:以您的博闻强识,岂不闻……乎?”省略号部分是附在教授耳边轻轻说的,教授当即大笑,朗声叫道:把你的作文本拿来,我要重新给你判分!随后给该女生重新判了一个高分。同学好奇,问女生:你对教授说了句什么话?女生秘而不宣。问教授,教授笑而不答。后毕业会餐,男生们轮流向教授敬酒,趁教授微醺时,复问之,教授方吐真言,那女生只轻轻说了四个字:
得意忘形
众男生先是错愕,后终于醒悟,继而击掌大乐:得意忘形,得意忘形,得其意而忘其形。多么真实!多么微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绝啊!绝!
奇闻逸事二:在《文学概论》课上,教授侃侃而谈。忽然,走廊上传来“笃、笃、笃”高跟鞋敲击水泥地面的声音,一位时髦女青年袅袅婷婷从窗外走过。男生的眼球一下就被女青年吸引过去了。这恐怕是教授上课时学生极少有的走神。此时,换了别的教授,必然会心中不快;刻薄一点的,说不定会用孔老夫子的话敲打一下这帮愣头青们:吾未闻有好道如好色者也。而祝教授并没有表现出半点不快,他趁机因势利导,点评起刚才那位女青年来,说她着装得体,艳而不妖,媚而不俗,气质高雅。她何能为此?乃懂得生活之美学也。于是从艺术的美学,谈到生活中的美学,再从生活中的美学,升华为理论层面上的美学。把学生一次小小的分神,就势演绎成一堂精妙的美学理论课。——当师兄眉飞色舞地对我描绘那堂课的情形时,我立刻就联想到国画大师刘海粟,一次作画时,羊毫笔吸墨过饱,老先生年事已高,握笔的手有些微颤,还未落笔,一滴墨已经滴到宣纸上。助手见状,欲换一张,老先生道:没事。就势涂抹,三下两下,几只活灵活现的对虾跃然纸上。——化腐朽为神奇,大师作画如此,教授授课亦如此。
《学记》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现代课堂艺术讲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当生成偏离预设时,预设与生成之间如何实现良性互动?这既挑战着教师实践的智慧,也考验着教师灵活应变的能力。以祝教授讲美学为例。他利用学生的分神,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借助发生的问题,顺水推舟,推波助澜,步步为营,把问题引向深入,成就课堂的精彩。我想,如果用教学论衡量祝教授的课,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教授的课都是经典中的经典、精品中的精品。
唉!那是多么活色生香的课啊!激情之流四溢,思维之花闪耀,睿智之言流淌;曾经那样地让我们着迷、入魔,不能自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9040
评论列表(35条)
杨班长的文章很精采。祝教授讲课魅力十足,毋庸置疑,但用魔术师形容恩师恐怕有些不敬噢。[微笑]
@晓舟同志:多谢晓舟老师赏读赠玉!此标题得到恩师祝教授认可。源于当年我们班同学对祝教授的评论:他往讲台上一站,仿佛有变不完的戏法。另外,我不是班长,只是班委之一,让我喊起立是班主任指定的,为什么不让班长喊,当时没多想,现在也想不明白。我们的班长后来任贵州省精神文明办主任、教育厅副厅长(正厅级),现已退休。
@情满乌江:说明你嗓音洪亮![赞]
@柳絮晗烟:[大笑][大笑][大笑][咧嘴笑][咧嘴笑][咧嘴笑]
我们那会儿特别羡慕读文科的,毕竟学医太枯燥。有一回去杭大看中文系同学,她说把读中外小说当功课,我说读小说对我来说太奢侈了。我们一天到晚看标本,背解剖,做实验,难得体验阅读的乐趣。如今读了此文,更羡慕你有那么好的外国文学老师。
@难诉相思:我跟您刚好相反,我就想学医。只是因为我中学时代(1970-1975)基本没上文化课,以劳动为主。语文还可以通过广泛地阅读(偷偷地)自学,数理化就很难自学。七七年底恢复高考时,不得已报了文科。您有机会学医,又热爱文学,这才是真正的圆满。
踏着悦耳的铃声,中等个子、清癯的教授带一本厚厚的讲义夹走上讲台,我喊“起立!”,大家起立向教授致敬。
入神的描绘、激情的渲染、精妙的点评、幽默的语言:
我们的课堂还多了会心的微笑
唉!那是多么活色生香的课啊!激情之流四溢,思维之花闪耀,睿智之言流淌;曾经那样地让我们着迷、入魔,不能自已。
@风雨:能够当一回祝教授的学生,的确是人生中一大乐事。12年前,应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邀请,退休多年的祝教授到罗湖区讲学,区教育局特意安排双休日讲,为的是方便罗湖区中小学教师带儿女来听讲,一场讲座三小时(中途休息15分钟),自始至终掌声不断、笑声不断。
醉人的文采,情节陷入。[嘿嘿][赞]
@ch雪梅:多谢您的鼓励![花][花][花][花][花][花]
我看到一位有丰厚的学养,通达的智慧的大师。
@灿烂阳光:他老人家确实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多谢您的赏读![花][花][花][花][花][花]
对于教师,讲的好与不好有时就是天壤之别。能遇到一位讲得好的老师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梦菊:确实是这样,祝教授真正教给我们的内容没有多少,但是他教给了我们继续做学问的能力。授我们以渔,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我痴迷教学就是受他和另外两位教授的影响。谢谢您的赏读赠玉![花][花][花]
喜欢小说,也看了不少,我觉得我看过的所有外国文学,没有一部的艺术水平超过咱们的《红楼梦》的。18世纪的法国小说,大段的描写真不敢恭维。记得看雨果的《悲惨世界》,描写的啰嗦劲儿,真想替他重写一遍。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
@梦菊:深有同感。祝教授在研究红楼梦方面也是独树一帜。他20年前就担任了贵州省红学会会长,现在九十高龄了仍然担任贵州省红学会名誉会长。他的专著《百味红楼》再版了5次都售完,可见他对《红楼梦》的研究成果得到众多红学爱好者的赞赏。2005年,央视“百家讲坛”想请他主讲《红楼梦》,因为他不会讲普通话只好放弃。他是浙江人,开始给我们讲课我们也听得很费力,但是很快就适应了,特别喜欢他那浙江口音的外国文学课。
有趣的大学生活,老师的精彩记录!欣赏!!
@阿诚56027:欢迎阿城朋友光临赏读,赠玉鼓励!向您学习![花][花][花][花][花][花]
文字长而好读,老师功不可没,将写人物一类文体要求拿捏得娴熟,运用了不少技巧。首先是明白了细节叙述和描述乃人物特征是否成功的关键,您动用了十八般武艺将祝教授授课的用心、认真、幽默、表情等等写得很细致,同学停课的反应又进一步反证和衬托了他授课的精彩成功。台上台下正面侧面等多角度拍摄,焉能不立体。这是现场;妙在后续,毕竟现场只是外观,那种潜移默化的授课印象是一生受益的,于是您安排了外国文学经典里的主角一一排着队走出来和读者见面。这就很厉害了,横写(一课堂到二课堂)纵写(时间的长度)又成了另一种互补。台上台下,空间时间,以这样的大笔写老师形象,焉能不立体不成功?祝贺老师也学习老师!
@黃東濤(東瑞):多谢东瑞老师的精彩点评!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闪光,切中肯綮,把脉精准,理、情、文三者完美地结合。我明天就将您的赠玉发给恩师祝教授欣赏,相信他一定会非常感动。以后我出散文集时,这篇散文和您的精彩点评我都会收录其中。再次向您表示最深切的感谢![赞][赞][赞][爱心][爱心][爱心][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大学时光,优秀的老师,美好的回忆,欣赏,点赞!
@邯郸常跃进:多谢多谢!期待常与您交流。
一位好导师,就是一辈子的楷模。
@诚厚:确实是这样。多谢您的赏读赠玉!
听祝教授讲课是极大的享受。[赞][赞]
@名山有径:是的是的。多谢朋友点赞![花][花][花]
杨老师的文章,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当年的教师,教授的激情洋溢,学生的身心投入,那个熟悉的改革开放的年代跃然纸上!!
@李宗宾19481957:多谢李老师赏读鼓励!那个年月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全是自发的、空前的高涨,对知识的渴求胜过了对物质生活的要求。
教授讲课很有凝聚力,看,那讲课的姿势。
又热切地盼望他的下一次课的到来。热烈鼓掌,掌声雷动[喝彩][喝彩][喝彩][花][花]
@风雨:多谢您热烈的掌声![大笑][大笑][大笑][赞][赞][赞][花][花][花]
学习、欣赏老师新作。文采飞扬、内涵丰富.受益匪浅![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碧宇流云:流云朋友好!谢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祝您和姐姐等亲人团聚愉快、温馨幸福![花][花][花][花][花][花]
得意忘形,活色生香。收藏以学写人
@觅小舟:多谢您的赏读鼓励![花][花][花][花][花][花]
我可能是当时住医院或是老伴住医院,与这篇佳文错过去了,今天有幸得读,简直是活色生香,绝妙至极,此生难忘也![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