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一代风华 ——诗与血与火的洗礼
第五章 军列向何方
(1)
新兵往新兵站报到的那天,是一个晴朗朗的好天气,新乒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在一个窗口前挨个儿进行报到。
父亲、姑母、静敏都陪着兆平报到来了。他们也加入了那长长的报到行列。
静敏很聪明,他望了望长长的队伍,对舅舅和母亲说:“你们年纪大了,找个地方歇着去吧,由我陪俺表哥站队。”
两位老人向一处木联椅走去。
两位老人走了之后,李静敏愉快地笑了笑,说:“他们走了,我们随便聊个天吧?!”
“聊什么呢?”钟兆平也笑着说。
李静敏说:“随便聊什么。”但不等钟兆平张口,她又说:“你要走了,天各一方,你就不想让我给你送个什么礼物?”
钟兆平没有思想准备,一时无言以对。
李静敏呢,其实好几天以来,一直都在做着准备。钟兆平最爱的是写诗,也爱写日记,作为表妹的她,当然是送漂亮的日记本子。她另外还精心设计了一番,刚才把舅舅和妈妈请到一边去,其实也是为了暴露这番设计。
只见她把挎包朝身后一转,手飞快地朝挎包里一伸,然后拿出一样物品,又朝前一递,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子就放到了钟兆平面前。
钟兆平双眼一亮,马上将本子接过来。打开扉页,上面写着一行字:“兆平哥,永远和你在一起!”更让他惊喜的是,扉页上还镶嵌着李静敏一张彩色照片,多么漂亮呵!尤其那传神的眼睛,美丽的脸庞,还有极富魅力的嘴唇,都让钟兆平舍不得转开眼睛——实际上这才是李静敏设计的精髓。钟兆平望着照片和使用纤秀字体写下的赠语,心中一阵发烫,深深地被感动了。
李静敏望着这一切,心里甜甜的,期待着回报——尽管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报,可是眼前这花絮一样的细节让她很满意。
报到很快报完了,他们两个向两位老人走去,并很快和两个老人一起聊起来。
快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姑妈、父亲、静敏他们一起回去了。新兵站安排有家属的饭菜,姑妈怕她的老哥哥吃不大好,执意让他往家里吃。也好,姑妈向她老哥哥展示一下厨艺也是个机会嘛。
–
送走了父亲、姑妈和静敏,一时没什么事可做,回到新兵们分的住房,钟兆平开始在日记本上写他的参军感言:
参军,这个对新中国青年有着无限魅力的政治生活中的大喜事,它哪一年哪一次不在青年们心头引起强烈反响?!它又哪一年哪一次不像磁石吸引钢块铁块那样,使青年们对战士的生活无比倾慕,对战斗的前方无限向往?!
嗬!战斗在前方! 嗬!胜利在前方!
钟兆平写过之后,又端详了一遍。他心里想,若不是扉页上没有地方了,这些话写到扉页上最合适。现在写在了首页,权作这本日记的序言吧。静敏走的时候,说明天还要来,来时让她看一看,第一页已经写上了,她一定会满意的。
到了午饭过后,他又觉得没事干,看看大家都穿上了新军装,神采威武的样子,兴致又来了。他掏出钢笔并打开日记本,开始写他穿上新军装之后心有所悟的第一篇日记:
–
一九六二年八月三日 晴
上午,快开饭的时候,大家集合在一起,发放了新被子、新挎包、新鞋、新军装,还有军用水壶。大家一个个喜孜孜的,合不拢嘴,并且立即把新军装都穿上了。
人是衣裳马是鞍。穿上新军装后,一个个都英姿焕发起来。我看看你,你看看我,好不高兴。有的人直在地上蹦。还有的人你打我一拳,我打你一拳,以示心中的兴奋。宋五娃不声不响,拿着一个小镜子,不住气地在照,好像总也看不够。朱明华就更不要讲了,本来就不如宋五娃含蓄,刚冲着窗外大喊大叫了两声,这时又放开嗓子在唱歌:“帽徽闪金光,领章更漂亮,我对着镜子上下照,上下照,哎哟哟,真是乐死人!”歌声中,把我的心也给唱醉了。我和他合唱起来。
正唱着歌,我们的排长来了。他姓陈,中尉军衔,全名叫陈其安。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与大家刚刚认识,大家就已经不陌生了。他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说起话来我们勉勉强强可以听得懂。听不懂的地方,他就用笔在纸上写出来,更使我们感到他不仅和气,而且还很有耐心。
他首先教我们打背包。倒是很简单,大家看了一遍就都会了。他又讲了一些部队生活常识,并说了一些开玩笑的话,大家心情都十分愉快。
今天上午,还公布了班、排、连建制。说来也巧,周茂、明华、五娃和我,都被编在一个班里。指定由我担任班长,周茂是副班长。公布之后,明华说了一句:‘老天也真遂人愿’。宋五娃也满意地笑了。只有一点,是我不曾想到的,我初中一年级时的一位同学,这次也参军了。他叫高奇明,被指定为我们新兵排的副排长。记得和他同学时,也没什么出众之处。看来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
日记写到这里,李静敏来了。钟兆平赶忙起身:“你不是说明天才来吗?”李静敏轻轻地说:“在家坐不住,就又来了。”
朱明华说:“表妹想表哥,情理之中的事,还用再问!?”钟兆平听后倒没什么,李静敏霎时间两颊绯红了。钟兆平一时觉着没什么话可说,就拿出日记本让李静敏看。李静敏微笑着展开日记本,翻了几页之后就说:“这么快,还写了这么多?!
朱明华这时又说:“兆平,找个没人的地方说悄悄话去,屋子里这么多人,多难为情。”
李静敏不知朱明华是在帮她呢,还是在羞她;但是她的直觉告诉她,屋子里确乎不是她和兆平说话的地方。她用眼瞅了一下钟兆平,拿着日记本率先出去了。钟兆平随其后也走了出来。
2025-05-25 发布于新乡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90297
评论列表(13条)
参军,这个对新中国青年有着无限魅力的政治生活中的大喜事,它哪一年哪
一次不在青年们心头引起强烈反响?!
军列向何方?
对战斗的前方无限向往!
战斗在前方!
胜利在前方!
@阳光笙箫支剑笙:我的小说很多章节是实写,没那么多虚构。
胜利在前方!向着前方!
@王志学四连笔记:对,在前方。
细节如影视画面,一幅幅精美纷呈展开,让人感受到新兵的激越情怀,青春之歌的美轮美奂,礼物的寓意深远,情深意真。
@锦瑟黎燕:当过乒的人新乒岁月难忘。
终于穿上了军装, 青春的号角要吹响了!
@轻品慢尝:这一章进入了正题,请您多提意见。
那时候的人只要喜欢文学的都有记日记的习惯。李静敏的礼物送得好。
@难诉相思:是这样的,你说得很对。致问候。
参军,保卫祖国,是那个年代青年的梦想。我也几乎实现了梦想,遗憾只高兴到了体检合格。
@诚厚:对,那时我们都有参军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