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则新闻: 由江苏大剧院出品的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 自2021年试演到2025年3月, 已演出了300场, 走过国内34个城市, 并在海外巡演。白先勇先生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年演了500场, 就算不错的成就了, 而舞剧《红楼梦》五年时间, 演出了300场, 一年平均演出超过60场,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爆款剧了。
我是2022年5月,在江苏大剧院观看这舞剧的。那时还在严格封控期间, 能在剧院看剧,当珍惜又珍惜。坐在剧院的“宝座”上,凝神静听、静观,恨不能让魔术师给我三头六脑、三耳六目,好多感知、多体会。
《红楼梦》是一本大书、一出大戏,其故事也是人尽皆知。舞蹈本不擅长讲故事,但可以舞出一个故事的魂。舞剧看完了,不得不感叹:该舞剧的艺术匠心和表现,大大地超越了我的预想。
舞剧本不需要严丝合缝的故事情节,舞蹈语汇本就空灵、感性、迷幻,在舞中能感受到美,在美中悟到情绪、情感, 如果再有哲思,那就锦上添花了。看过《孔雀》、《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等舞剧, 初步了解了一些舞蹈语汇。舞蹈的肢体语言有其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单人舞,特别能抒发个人的情绪、情感和心理活动;双人舞特擅长表现现实和超现实的情感、情绪,尤其是爱情。双人的舞姿既可以很柔美、很缱绻,又可以很刚烈、很奔放。群舞可通过各种变化的造型和舞姿铺展超越历史、现实、物理的意象,生长出心理、精神、情感的立体时空。舞剧《红楼梦》的舞蹈语言是没话说的, 服装、道具、舞台空间的营造, 也是可圈可点的。
该版《红楼梦》以贾宝玉决定遁入空门前的回忆为线索,让贾宝玉像作家曹雪芹一样,有了全知的视角。宝玉在回首往事时,规避了原作有关仕途经济、王朝和家族兴衰的宏观视野,着重追溯与林黛玉、薛宝钗共处的温存,以及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女性群体“彩云易散琉璃脆”的凄美命运。
这出“舞红楼”有十二章: 入府、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元宵、丢玉、冲喜、团圆、花葬、归彼大荒,在结构形式上与一百二十回的原著有呼应,章节之间形成互衬、互文关系。同时与原作“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以及人生无常、生命无序的哲学感慨相应。舞剧将曹雪芹笔下充满哲思与辨证关系的文学意象,如亦真与亦幻,花团锦簇与白茫茫大地,烈火烹油与孤寂虚无,炽热与幻灭等舞动出来。
我印象最深,心灵最震撼的有这样几个片段:
1· 十二金钗齐亮相
在原著中, 十二金钗不是同时出场的, 在现实的时间轴上十二金钗也不可能同台。但舞剧打破了时空极限, 舞台构建出虚实相间的平行世界。在贾宝玉的梦境中, 她们一一登场。她们时而一个个地轮番独舞, 时而三三两两的双人、三人舞, 时而一起群舞。鲜艳的衣衫是她们华丽人生的外壳; 那属于她们的一张张的椅子, 高高的椅背是她们日后的墓碑, 椅座是她们日后的墓穴。这个舞台设计太震撼人心了。她们在舞台上发出个体无法主宰命运的哀叹; 诉说被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碾碎的一生。
2· 提线木偶贾元春
“省亲”一章,本不是重头戏,但多重元素综合起来,一加一就大了。在几排宫灯的照耀下,穿着蓝色官服的一众宫人站成整齐的阵列,处在队伍中心的元妃套着金黄色华服,那华服宽大得夸张、滑稽,元妃套上它,像套着枷锁、画皮,人像纸人、木偶,不敢向祖母、父亲以及一众兄弟姐妹表露任何感情,如提线木偶般行着宫廷仪礼。直到她从冰冷的躯壳里钻出来,人性与亲情才苏醒过来。但是欢聚时刻倏忽而过,枷锁和画皮又被套上,越在高位越身不由己,命被操纵不由己呀。
3· 一顶红轿三个人
宝玉洞房花烛、黛玉焚稿断情, 是小说《红楼梦》的蒙太奇段落。舞剧的舞台上是一顶红轿三个人, 舞台也进行了空间处理, 堂前红衣新人拜堂, 堂后痴情黛玉焚稿。众小厮穿的是嫁娶喜服, 奏的却是丧乐。这是剧中“冲喜”的一幕, 喜服和丧乐的声画不对位, 以及三人舞, 带给观众的是视觉、听觉和情感的三重撞击。
4· 葬花与花葬
黛玉葬花是小说《红楼梦》的重头戏。舞剧又用群舞进行了一场“花葬”,它与“葬花”互衬、互文。舞剧用单人舞和双人舞(宝玉也加入了葬花),舞出一个弱女子,面对“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存境遇,以花喻人,抒发对无常生命的怜惜之情,以及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与追问。怜的是花,也是自己。黛玉葬花时自我叨咕:“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逝去了,葬她的竟是花,花不仅葬了黛玉,还葬了逝去的十二金钗,甚至扩大至女性群体。舞台一片荒野的意象:满地是厚厚的,层层叠叠的落花,以及如墓碑一样的黑色椅子。不用解释,观者心领神会:走向椅子的女子就是香消玉殒的十二钗。这些椅子,虽然有坟墓的象征意象,但这些女子却不甘心成为干尸被花葬,她们开始肆意地起舞。她们在地板上舞动, 肢体扭曲如困兽, 在暴雪般的花瓣中站起又倒下。满台的的花瓣悼念她们的陨落,哀叹她们的命运; 满台的舞姿在诉说着她们的不甘和冤屈。她们要抗争、要控诉、要向压迫她们,让她们的生命早早凋谢的神权、族权、男权,向天讨一个公道,她们也要新生……也要人们见证她们的新生。这真是舞出了“红楼”之魂, 道出了美的残酷性。
艺术的星空,被一颗颗星子灿烂着!这出舞剧,以民族舞为主,但也有芭蕾、现代舞的加盟,是舞种的大融合, 也是媒介艺术的大融合: 光效、声效、影像化舞台背景、服装、道具, 集合为舞剧整体, 这舞的世界,让人陶醉不已。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90133
评论列表(21条)
能够有机会欣赏《红楼梦》舞剧,而且是坐在“宝座”观看,那可不是等闲之辈!超级羡慕!曹雪芹的巨作用舞蹈来演绎,那会是怎样一番震撼呢?轻品老师的精彩剧评和配图,让我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难诉相思:啊呀,哪来什么宝座, 打引号的, 自己以为是宝座而已。这舞剧真是美轮美奂, 它会一直演下去的,就像莎士比亚戏剧, 有机会一定要去看。
老师能在最佳视角的宝座观看舞剧《红楼梦》,这样的美好时刻令人垂涎。老师对舞剧《红楼梦》的品鉴与诠释,文脉丰厚,慧心慧眼,自成一家,好有格调。
@锦瑟黎燕:谢谢大姐美言喝鼓励!
红楼一梦在舞中,民族舞剧又走红。
中华名著红楼梦,迷幻世界也灵空。
木石前盟今生缘,红尘最喜是重逢。
传情入色舞红楼,由色生情自悟空。
十二金钗齐亮相,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一顶红轿三人影,情爱皆陷痛苦中。
宝玉洞房花烛夜,黛玉焚稿情愫浓。
风刀霜剑严相逼,葬花花葬一样同。
艺术灿烂划星空,舞台世界真情弄。
陶醉不已观舞剧,妙笔生花美文中。
再入红楼一幽梦,古今文脉皆相通。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支老师热情洋溢的诗评!
您坐在“宝座”上观看《红楼梦》舞剧,超级羡慕!我没看过曹雪芹的巨作用舞蹈来演绎,但十二金钗我给她们每人画了个像,也给曹雪芹画了个像。现贴上来,请您斧正!
曹雪芹
十年心血筑红楼,细刻精雕笔力遒。
一部雄文尝苦辣,兴亡家史镜千秋。
@雪花漫舞:啊呀,哪来什么宝座, 打引号的, 自己以为是宝座而已。您给金陵十二钗都画过像, 不简单。您也给曹雪芹画了像, 我哪有资格斧正, 欣赏了!
能把红楼梦改编成舞剧呈现给观众实乃大手笔,通过教授的文字和几幅图片也能粗略感知舞剧《红楼梦》令人震撼的舞剧效果。
@漫言华语:大姐所言极是, 这个舞剧的确是大手笔。舞台效果美轮美奂,令人震撼!
一部《红楼梦》不仅衔生出红学派,还衔生出无数版本的电影、电视、舞台戏剧,但作为舞台舞剧好像不是太多。你能欣赏到这样高档次的舞台艺术,很令人羡慕。
@四格格:这舞剧真是美轮美奂, 它会一直演下去的,就像莎士比亚戏剧, 有机会一定要去看, 长沙一定是有轮演的。
这出舞剧无疑是成功的,因为遇到了您这样的知音。看剧的人多,能如此细腻品鉴,下笔成文精彩评论的人少。
@惑矣:谢谢美言! 其实在博大精深的艺术作品面前, 我们的品评都有点多嘴多舌, 认真体验最重要。
这样的舞剧,既有传统文化的丰厚文脉,又有时代之风的新新风采,好有创意与艺术魅力。
@锦瑟黎燕:谢谢大姐再次点评!
今年二月份,读了《人民文学》刊发的《我的大观园》剧本(作者罗怀臻),剧作家把大观园搬上越剧舞台,这与把《红楼梦》编成舞剧,用芭蕾舞的形式搬上舞台,有异曲同工之妙。轻品老师得以现场目睹舞剧,很幸运,我很喜欢看舞剧,听舞剧的音乐,它能把人带入那悠美的艺术境地,但我对越剧很生分,主要是听不懂,再是的女扮男,有些别扭。
@淡墨:如周老师这样写作、书法、美术都有造诣的, 一定是喜欢也会欣赏舞台剧的, 越剧有地域方言限制, 舞蹈是更广谱的艺术语汇。
舞剧虽然比小众文化的昆剧受众广,但一年演出60场,非常不容易,《红楼梦》小说影响大,看过的人多是一个重要原因。学者的美学鉴赏能力是全方位的,佩服!30多年前我随团访问法国,接待方安排我们在里昂歌剧院看了一台舞剧,我对故事不甚了解,看不懂舞蹈语言,只欣赏了国内尚未涌现的舞美和剧场的高科技应用,惭愧。
@诚厚:您见多识广,居然30多年前就在法国看过舞剧。舞蹈语汇是人类通用的语汇, 看那么几场就懂了。如今,科学技术也是全球化, 舞美和剧场的高科技运用已经全球同步了。
说到底艺术还是要感染人,启迪人!
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