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一代风华 ——诗与血与火的洗礼
–
第四章 回故乡
(1)
钟兆平参军之前回到故乡来了。他的表妹李静敏伴着他一起回来了。
为了节省路费,他们没有乘车。是步行回乡的。一路上,钟兆平给李静敏讲了许多关于故乡的传说。嘴都没有停。这些传说,大都是他从老辈们口中闲聊时听来的。直朴、粗犷、带有田野的泥土香味,也有农村人显明的好恶爱憎。李静敏虽然从书本上看到过许多类似的传说,但听起这些传说来,总觉着更亲切,也更原汁原味。似乎听上一百遍也让她听不厌。
快走到村口上时,钟兆平扶着一座桥栏停下来。桥下是一条小河,河水发出淙淙的流响。钟兆平望着河水,沉思了一小阵子,一个从小就十分熟悉的传说又飒然在他心头过了一遍。他望了望李静敏,说:“这里也有一个十分悠久的传说。据说,是在秦朝的时候,有一个十分美貌而又善良的姑娘,万里寻夫哭奔长城路过了这里……”
“哦,我知道了,你说的是孟姜女哭长城。”
“对,是孟姜女哭长城。但请你听我讲下去。因为肯定和你知道的不尽相同。却说哭长城的那个孟姜女,是一个命运很苦的姑娘。刚值新婚,丈夫就被抓走了。后来她就听说丈夫死在边关了。孟姜女为了寻找丈夫,不怕路途遥远,一路上号啕大哭向北而来。她的哭声,不仅感动了沿路的老百姓,还感动了神仙包括玉皇大帝。于是有一天在她的身后就现出我们面前这一道小河来。这一道小河日夜流淌,千百年来从来没有干涸过。而且到了夜深人静之时,只要你是诚心的,就可以听到孟姜女的哭声。并且还可以听到她向你诉说她和她丈夫的故事。邻村的一些姑娘们,听到这个传说后,一传十,十传百,就跑到我们村里来。到夜半无人的时候,就认真地听,把河岸挤得满满的,有的人会听上一整夜。由于这道小河是孟姜女哭出来的,老百姓就特意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孟姜女河’。”
“哟,想不到还有这么动听的细节。”
“看你,若不是你把我的思绪打断了,我讲下去会讲得更动听。我从小就多次被打动过。”
“那你就接着讲嘛!”
“不行了,我们村的人讲,讲这个故事时不能被打断,一经打断就不动听了。”
“是吗?那你也要讲,我一定要听。”李静敏用乞求的目光望着钟兆平。
钟兆平点了点头,接着说:“孟姜女到了边关以后,瞻眼一望,那个万里长城长呀,一眼望不到头,真叫万里长城呀!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了,它东自山海关起,西到嘉峪关停。可是万里长城那么长,她到哪里去寻找她丈夫的尸骨呢?实在不好找哇!尤其是在修长城时,被累死的人成千上万,到处是阴风怒号,尸骨成堆。就是找得到,如何去辨认呢?可是孟姜女有办法。一是她双眼一直哭,已经哭出了仙气灵气来。只要是她丈夫的遗骨,她就能认得清;不是她丈夫的遗骨,那些骨头就混同成了砖头瓦块,看也看不清。二是孟姜女离开老家的时候,有经验的老人曾对她讲过:‘只要是相亲相爱的人,遗骨可以滴血相认’。孟姜女急于找到丈夫,一到边关就把手指咬破了。只怕看到遗骨时被遗漏过去。于是,孟姜女的鲜血滴洒了一路,白皑皑的骨头上,滴得到处都是孟姜女鲜红的血。好令人不忍去看呀!‘真是‘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
李静敏终于又沉不住气了:“孟姜女也真的好惨好惨呀!”
“是的。”钟兆平说,“但孟姜女对丈夫情深意重,她矢志不移,不找到丈夫遗骨到死也不罢休。为早日找到丈夫,她自东向西走,一劲儿不停地找,一劲儿不停地到处搜寻。她一直把万里长城搜寻了一个遍,可是还是没能找见。”
“那怎么办?”
“怎么办?你没听讲过吗?‘万事不负有心人’。”
“孟姜女没找到丈夫的遗骨,眼望着天,哭得更伤心了,声音也更大了,可以说哭得地恸天嚎,天塌地陷,而且整个人间到处都下起了大雨。直到有一天,万里长城终于经受不住暴雨的摧残,‘哗哗啦啦’倾覆下来。这时,只见一具白骨站在她的面前。好像在向她宣告重逢。她连忙奔上前去,抱住骨骸的胳膊,将血滴向骨骸的手指处。真是神了!一路上那么多遗骨见到孟姜女的血都拒不接收,此时只见血滴顺着骨骸的手指尖,一滴滴流了进去。可是孟姜女并未撒手,她继续让自己的血向骨骸里流。真是洒上多少渗进多少。孟姜女一下子晕倒在骨骸边。但她终于找到了丈夫。”
“哎呀,真没想到,真没想到,这民间传说竟然这么动人,比书上写得还动人。”
这时,忽然从附近传过来银铃般的歌声,他们抬头望去,只见一群姑娘正在果木园中边摘着果子边唱着歌,使他们从梦境般的传说中一下子清醒过来。他们俩稍作停顿,并着肩朝村里走去。
在走到村子里少半腰时,前面有一个大水塘,钟兆平说:“你看,这个大水塘,也有一个精彩传说。”李静敏说:“那你快讲呀!”钟兆平说:“就要到家了,咱们回到家再讲吧!”李静敏很是高兴,忘情地挽住钟兆平的胳膊,快步向前走去。
2025-05-15 发布于新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9788
评论列表(20条)
李静敏很是高兴,忘情地挽住钟兆平的胳膊,快步向前走去。
张老师,版面试调一下字号,看看效果如何。你按原来的排版,我来试验。
@晓舟同志:晓舟老师,新字号很不错,谢您了。
这样地重逢,情深意浓,感人至深。
@锦瑟黎燕:谢谢留玉,祝夏祺!
孟姜女“滴血相认”的故事,第一次听说。感人肺腑。民间传说,百姓议论,自有丰富内涵,耐人寻味。友特意引用,必有灵犀感悟。静候续篇。
@一池烟雨:谢谢兄长留玉。
这个李静铭还真是情意绵绵呀,一点也不顾忌,还陪着回老家,是要“官宣”吧。
@四格格:去舅舅家很正常呵,不过倒真有些情意缠绵。、
回故乡往往能勾起人们内心深处复杂而真挚的情感。也有人离开几十年后重回故乡,面对人事全非的景象,有沧海桑田之慨;当走到小时候常去玩的地方时,不禁触景生情,想起许多往事。还有人在梦中回到故乡,看到儿时玩伴却有了隔阂,感到一丝心凉与悲哀,但看到叔叔爷爷一辈的长辈时,童年往事又涌上心头,回忆起村中质朴的人们。
@阳光笙箫支剑笙:是这样的。
从社会意义来看,“孟姜女哭长城”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繁重徭役下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对暴政的不满和反抗。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个故事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含义。汉代文学作品赋予孟姜女更多情感与动作,夸张其悲痛;唐代时,孟姜女形象与秦朝长城结合,成为抵抗暴政的象征;明朝时期的戏剧则使该故事流传千古。故事背后还存在统治者利用它转移视线、掩盖真相的说法,秦朝的暴政、明朝的重役,都通过这个故事化作了民间的愤怒和无奈。
@阳光笙箫支剑笙:孟姜女的故事流传很广。
赏读!点赞
孟姜女的故事被你丰富和细化了, 钟兆平讲这个故事, 是别有一番意味吗?
@轻品慢尝: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故事。
这个钟兆平真是讲故事的高手啊!
@难诉相思:是吗?看来受到了您的支持。
表妹情意绵绵,表哥故事动人。孟姜女的故事,说得如此动人,我也是第一次听到。
@诚厚:诚厚兄,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