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本立(约1347-1402),字原道,号巽隐,桐乡人,是明洪武年间的清官廉吏,因痛惜骨肉相残、内战不息,最后以一种决然的方式离去,死时囊无余资。其一生为官清正廉洁,深受后人敬仰,被人赞为“清御史”。
程本立是北宋时期大儒程颐的后裔。远祖程杞自开封迁居武林(今杭州),曾祖程鹏再迁至崇德县凤鸣里(今桐乡市梧桐街道)。他的父亲程德刚在元末时期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同时也很有志气,在见证元王朝的腐败无能之后,坚决不肯进入仕途为其卖命。在其父影响下,程本立少年时求学江南,不沉湎于琐碎的字词训诂,而是追求文章大义。程本立听说金华的朱克修得朱熹之学于元代大儒许谦,便不顾路途遥远艰难,前往虚心求教。这种追求真理和大义的精神,奠定了他日后为官清廉的基础。
明洪武九年(1376),程本立靠着出众的才华被成功举荐为明经、秀才,先后担任秦王府引礼舍人和周王府长史。洪武二十年(1387),程本立随周王入京觐见,不料因周王弃藩国归凤阳,让朱元璋震怒,程本立受到牵连,被贬为云南马龙他郎甸长官司吏目。但他始终坚持廉洁自律,留下家眷,远走滇边去做一个职位低下的小官。他上任时,身边只带一个仆从,辗转数月,才到达昆明。
在云南任职期间,条件艰苦可想而知。但程本立表现出非凡的胆识与工作能力。当时,云南少数民族归附不久,地方上还不是特别安定。有一少数民族首领施可伐,煽动数族作乱。程本立只身单骑深入其境,晓以利害,且抚且御,当地各族受到感召,骚乱不久得到平息。
当时,西南初定,士卒骄横,长官不能约束所部,常常因抢掠而生出变故。颇有办法的程本立又被看中,这次是主管兵事。程本立依然尽心尽力,还发誓“我当以一死,救活此一方民众”。程本立不畏艰险,亲冒暑雨,山行野宿,往来于云南楚雄、姚安、大理、永昌、鹤庆、丽江之间,安抚赈贷,怀柔绥辑凡九年,百姓最终得以安居乐业。
程本立云南平边有功。经学士董伦、应天府尹向宝举荐,程本立征入翰林院,修《太祖实录》。后因程本立修史有功,又升为右佥都御史。仕途看好,但程本立没有失去真我,他曾作《御史箴》以自我勉励,俸禄之外,不妄取,依旧保持着廉洁自律。
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举足轻重的大臣都自顾不暇。程本立痛恨这些为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的事情,又深感外侮不息、内乱不断,而自己官卑职小不能改变大局,让天下安定,让百姓乐业,便决然选择了以身殉国。六月初三这天,程本立与吏部尚书张忱同赴应天府学双双自缢。这一行为被称为“尸谏”,展现了程本立忠诚于国家、坚守廉洁的高尚品格。
明成祖朱棣登位,本想给程本立定一个藐视新君的罪名,可抄家之时,却见他家中没有什么余资,一时之间,人人都叹他为“清御史”。 程本立死后,葬在梧桐乡,入乡贤祠,为后人祭奠。南明福王时,追赠太常卿,赐谥忠介;清乾隆四十一年,赐谥节愍。《明史》有传。
程本立的一生,是为官清廉、忠诚于国家的一生。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程本立作为清官廉吏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程本立的故事不仅是廉政文化的宝贵遗产,更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9728
评论列表(8条)
灵动抒写,情景交融,将清廉好官的生平与政绩灵犀呈现,光照人心。
@锦瑟黎燕:好官永垂不朽!贪官遗臭万年!
程本立的一生,是为官清廉、忠诚于国家的一生。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程本立作为清官廉吏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程本立的故事不仅是廉政文化的宝贵遗产,更是后人学习的楷模。赞!
@雪花漫舞:是的,好官朝朝有,“尸谏”的不多,令后人敬仰。
先贤的故事值得讲述, 先贤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再学习!
@轻品慢尝:老师所言极是!祝您夏日快乐安康!
这位程本立应该是桐乡人吧?您对他的了解如此透彻。[花][花][花]
@难诉相思:是的,桐乡历史上的清廉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