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国平兄是位作家、诗人,迁居苏州后到处寻访名胜古迹,还跑了不少郊外古镇,说起苏州掌故来头头是道。半个月前,我俩一起小酌神侃,他却谦虚起来,问我,你知道新郭在哪儿?
新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其名称源自隋朝时期。当时,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命令陈后主手书招降各地守将,但吴州(即现在的苏州)的守臣拒绝投降,导致城市被隋军猛力攻破。随后,吴州被改为苏州。由于旧城破坏严重,加上地理位置较为开阔,无险可守,越国公杨素平定江南后,重新选址在古城西南横山之东建立了一座新城郭。这就是新郭的由来。
年代久远矣,在众多苏州历史故事中,这个不算热门,但瞎猫也有碰到死老鼠的时候,碰巧国平兄这个比较冷门的问题我答得上来。我说,切,新郭,不就是我们经常去玩的沧浪新城那一带嘛。
他问,现在还有老街遗迹吗?我说,1400多年前的老街,砖瓦都成了尘土,怎么可能还有痕迹。那你是忽悠我的?我说,那倒不是,沧浪新城有杨素路,地铁站名叫新郭,足以证明此处便是古时候的新郭地界。苏州这样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路名站名都有它的来历出处,而且也与历史记载的方位是一致的。
没景物可凭吊怀古,国平兄还是感到遗憾。我告诉他,新郭老街还是有的,就在石湖北岸,不过,是近年来仿建的,过两天我带你过去看看。
今晨,吴门桥作者交流群发通知征集宣传线索:五一假日期间,去小众景点旅游的文友,发现景美人少的,欢迎随手拍张照片并编一小段文字发群里告诉我们;假日在苏州游玩遇到暖心事,发现能体现苏州人的热情服务的案例,也欢迎告诉我们。
嘿,有门儿,我想起那个还未成网红打卡地的新郭老街,真是个小众景点呢,而且拍照片的三脚猫功夫我也有,于是吃过早饭我就去了。上午十点多,我发了一组照片给群主,同时也发给了国平兄,卖了个帮他“打前站”的顺水人情。
群主回复:“挺好的。有没有用手机拍点小视频啊,就是随便拍拍那种竖屏的拍一拍有吗?没有的话也没关系,有的话,你发我。”哦,我没有拍视频呢,我表示下午一定去补拍视频。群主说“不用特意”。我说,要去,听招呼是群友对群主的起码尊重,至于拍得好不好那是水平问题。
下午两点半,我又去了趟“新郭老街”。不过,拍视频可不是我的强项,且拍的十几段小视频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它们串连在一起。丟不起脸,急忙在微信里呼叫广东博客文友救驾:“烟儿可忙?”她没回我。急呢,我得向群主交卷呀,只好将十几段小视频一块块发给他。我说:“刚才又去了石湖北侧的新郭老街、渔村录了几个视频,不好意思,我不会剪辑制作,只好乱糟糟的发给您了。呵呵,态度是好的,水平是差的,鉴谅啊。”群主笑了,没在意。
这时候烟儿微信来了,我赶忙给她下达任务。烟儿是我们博客平台里多才多艺的高手,十分钟左右她就把视频编辑完成了。我及时转给群主,总算交了一份还算像样的作业。
现在的新郭老街,离我朋友家不远,底细我是知道一些的。十八年前我初到苏州时,石湖景区才刚开始开发,湖北岸越城桥畔有个渔家村,普通农庄式居民点,我还去那里买过鱼呢。后来渔家村也拆迁了,在腾出的地皮上建起这条有历史、山水和人文的江南苏式老街,好像去年才对外开放。
新郭老街,全长差不多一公里、宽约二百多米的范围,里面有石板路、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木质门窗等古镇特色元素,两侧店铺林立。在这里,能欣赏到古色古香的明清古宅、苏式园林、石窟门建筑,竟然还有“范成大别墅”呢,有模有样,维妙维肖。
古时候的新郭老街早已荡然无存,如今仿造重建几可乱真。佩服苏州人的怀古意识,也不得不佩服他们脑洞大开的造园能力。
南连石湖,西通上方山,北枕大运河,此处风景不错。老街北侧还有一座长长的小山包,上面长满樱花,姹紫嫣红甚为壮观,时有红男绿女爬上去摆姿作秀。国平兄看了我拍的照片,说是“画中有佳人”煞是养眼。我说,骚人来了诗兴是吧,要不听你吟两句?他还当真了,张口就来:花中佳丽俏,秀色遇随缘。相映各成趣,镜头收美妍。
有底蕴有景象有诗意,新郭老街正似枯枝发芽长出茂盛枝叶,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她会新晋为苏州又一处网红打卡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8940
评论列表(23条)
学习了!不知这个新郭老街里面的居民多不多?还是旅游部门搞的一个空村?
@周旭才:拆迁后重建的景观房。租房开店可以,住家?那是梦。
晓舟拍摄的图片好有视角,光影清晰,细部极富质感;抒写的文字清新灵动,将苏州新郭老街的前世今生深邃呈现,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灵犀呼应,好有格调。
苏州处处有美景,晓舟的摄影技术也是厉害啦!
@难诉相思:我平时老三老四指指点点,偶尔也得发几幅自己拍点东西供大家评判。[微笑]
新郭老街,一条有历史、有山水、有人文的江南苏式老街。现在乃旅游部门搞的一个空村。
神州处处有风景,只盼件件为民生。人民江山人民爱,国强民富万年春。
@阳光笙箫支剑笙:国强民富?支老师很喜欢唱赞歌。我可以告诉你,我上午下午各去一趟四处逛,加起来游人不过五六十人。[微笑]
@晓舟同志:神州处处有风景,只盼件件为民生。
这环境还真不错,值得推广。
@四格格:欢迎格格回江苏老家观光。
周老师拍摄的作品有味道,学习啦,已经收藏起来一幅!
@李宗宾19481957:荣幸。哪一幅入了大画家法眼?[微笑]
@晓舟同志:周老师,咱可不是大画家,喜欢老师的第四幅作品,尤其是这幅作品前面的石头很有情趣,和水面投影相映成趣,好作品!
晓舟老师生活在苏州,那是让人羡慕得紧的地方,不管是仿造的还是维持原貌的,那都是中国古人审美最顶级的地方,更何况这妙笔一挥,妙手一拍,佳文美照就有了。晓舟老师不愧是洞察人心的高手,你若早告诉我是报社领导安排的任务,我以为就是晓舟老师说几位朋友玩玩,否则,我一定不敢试着弄这视频,多大压力呀[笑哭]主要是晓舟老师拍的好,不用修剪,剪辑就行了,我可完全是瞎弄的,根本不是高手[偷笑]
@似水若烟:谢谢烟儿老师支持。[爱心][爱心]
晓舟不仅文字功力非同寻常,摄影功力也非同寻常。
@锦瑟黎燕:燕子姐见笑了。搞新闻的人,取镜还是会的。文字方面还得向你学习。
晓舟老师是摄影高手啊,手拍让人眼前一亮,这几幅照片可以称为摄影作品。手机也是高档的,像素高才能有如此的清晰度。
@雨凌:谢谢老师鼓励,我添了两幅照片进去,列倒二三。超标两张了。[微笑]
小众化的景区清净, 最适合自由散漫的人行走。心中有景, 处处是景, 您那几幅摄影是艺术品呢, 提升了实有景观的艺术境界。[赞][赞][赞]
@轻品慢尝:谢谢老师鼓励,我添了两幅照片进去,列倒二三。超标两张了。[微笑]
利用老地名,造一条老街与石湖相映。主意妙不妙,几年后便能见分晓。
感觉照片远近层次分明,画面纯净通透。果然摄影是一门技术! 新造的“老街”,行人不多,到显出老街的幽静和清净氛围。无风无雨天,带上花生米和几碟时蔬,小酌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