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夜读《徐霞客游记》第四卷(团结出版社出版)之《滇游日记七》,在读到徐公应邀校对文稿,得到邀请方高规格的、殷勤的招待,并付之以丰厚酬劳之事时,颇有感触,遂有以下文字予以记之。
崇祯十二年(1639)二月初一(3月5日)至初十,徐公逗留在云南丽江。在这里,徐公受到了钟爱中原文化的丽江纳西族土司木增的极大尊敬和款待。这十天,他受木增所托,为其撰写的《云薖淡墨》作序,并加以校正编订,还为木增修《鸡足山志》,点评校正木增四子的文章。木增赠予了他许多的金银绸缎,珍馐美馔。
二月初一日,徐公与木增初次见面,“木公命大把事以家集黑香白镪十两来馈。下午,设宴解脱林东堂,下藉以松毛,仍侑以杯缎,银杯二只,绿绉纱一匹。大肴八十品,抵暮乃散……”。木增初次接待徐公,即赠送白银绸缎,敷以松毛铺地最隆重的礼仪,八十种菜系,多得让徐公分不出哪些菜是奇珍异味了。这说明徐公当时的影响是非常了不起的,他所代表的中原文化得到了纳西族最高长官的充分肯定与景仰。
“初二日,入其所栖林南净室,相迎设座如前…..下午,又命大把事来,求作所辑《云薖淡墨》序。”第二天,如同前日的规格招待过后,木增即派大把事送文稿给徐公,求他作序。徐公只用一晚上的时间完成了序言的写作,初三日即向大把事交差。大把事来时,带来了诸多的馈赠,“所馈酒果,有白葡萄、龙眼、荔枝诸贵品,酥饼、油线、发糖诸奇点”,这些水果点心的存在,说明纳西族当时的富裕丰饶程度,这种油线、发糖点心,徐公还加以说明,如油线细若发丝,中缠松子肉为片,甚松脆;发糖是白糖为丝,细过于发,千条万缕,合揉为一,以细面拌之,合而不腻。
木增让大把事把鸡足山的僧人抄录好的《云薖淡墨》文稿送给徐公,“求为较政”。徐公看后发现,书中的洪武字体虽然十分工整,但错字极多,字句排列错落无序,而且重叠颠倒的内容也很严重。徐公“略为标正,且言是书宜分门编类,庶无错出之病”,当晚即把这本书交出去。
初五日,木增听从徐公的建议,复叫大把事把书稿送至徐公,求其再停留数日,烦将《云薖淡墨》分门标类,完成校正。徐公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当天,木增派人送来油酥面饼,“甚巨而多,一日不能尽一枚也。”一天都不能吃完一个的油酥饼该有多大呀,真是让人难以想象。
还有更多的好吃的东西,让后几百年的我艳羡不已。初六日,徐公在解脱林继续校书。木增不时地派人送来酒果。“有生鸡大如鹅,通体皆油,色黄而体圆,盖肥之极也。”徐公表示大爱,想着一餐吃不完,就叫随行的顾仆腌制成腊鸡,留着细细品尝。
徐公怕大把事等候时间太久,心中倍感不安,就于初六、初七日“连宵篝灯,丙夜始寝”,连夜点灯校书,三更天才睡下。校对、分类、编目,将全书分为八个门类,于初七晚上完工,即写信将书差人送给大把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徐公的敬业、无私、忘我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朝碧海暮苍梧穷地理的崇高志向上,更体现在诚信为人为事之怀,既然答应了人家的事,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不要找任何借口拖延时间。
收到校对书稿后的木增,在初九日命大把事,“捧礼仪来致谢,酬校书之役也。铁皮褥一,黄金十两。再以书求修《鸡山志》,并恳明日为其四子校文本,然后出关。”这个校书酬金,到底值多少?百度没有找出当时的铁皮褥是何物,黄金十两值多少钱,借助deepseek,给出的答案是:
所谓“铁皮褥子”并非金属材质,而是指经过特殊鞣制工艺处理的皮革制品。明代云南地区盛产皮毛,尤其是山羊皮褥子制作技术闻名,其成品因鞣制后质地厚实坚硬、耐用如铁,故称“铁皮褥子”。这种工艺需多次铲皮、扬铲,使皮革既柔软又保持韧性,适合防寒。明代中后期,一张普通羊皮褥子售价约1-2两白银,而工艺精湛的“铁皮褥子”可能高达数十两白银。徐霞客所获赠的褥子作为土司木公的谢礼,其工艺和材质应属上品,价值可能接近黄金四两(即40两白银)。明代黄金与白银的兑换比例约为1:10,四两黄金相当于40两白银。作为土司木公的赠礼,铁皮褥子不仅是实用品,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其与黄金并列,彰显了对徐霞客的重视,也反映了明代边疆地区“以物易礼”的交往传统。
初十日,徐公应木增之邀前往其府中为其四子校文,“其门南向甚敞,前有大石狮,四面墙垣之外,俱巨木参霄”,“揖入西侧门,搭松棚于西庑之前,下藉以松毛,以示重礼也。”木增为迎接徐公,再次用本族最隆重的礼节迎接他的到来。徐公到后,想要校对四子之文,却被二把事告之,先吃宴席。“肴味中有柔猪、牦牛舌”,“柔猪乃五六斤重小猪,以米饭喂成,其骨俱柔脆,全体炙之,乃切片以食。牦牛舌似猪舌而大,甘脆有异味”。酒足饭饱后,二把事把四子的文给他,嘱“灯下乞细为削抹,明晨欲早呈主人也。”这里的柔猪,应该是现今的烤乳猪吧,而那个年代叫柔猪,真真是古人玩过了的,现今人如何也比不上其雅致也。
(2025年4月25日写于漕河) 注:图片均为AI合成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8547
评论列表(14条)
徐霞客为土司校书,有助于保存和传承木府丰富的藏书文化,使珍贵的文献资料以更准确、完善的形式流传下来,为研究当地文化、历史等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增进民族文化交流,这一事件体现了汉族学者徐霞客与纳西族土司木增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原文化与纳西文化的融合和相互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支主任,我看完的主要感受是徐公真的是了不起,他不仅仅是个旅行家、地理学家,不仅仅是后世有巨大影响,在他当时就有巨大的影响。
迎来送往之间,自成隆重礼数,也是纳西族与汉族人民之间友好交流、互敬互信的典范[赞]
@米粒子:是的,谢谢您的留评。
徐霞客校书认真且工作量极大, 给予纳西族人巨大的文化支持, 纳西族人礼数周到, 厚待徐霞客, 体现对文化的敬重, 一段美好的中原与边地民族文化交流之事。
@轻品慢尝:确实如此,很让人感动。谢谢老师。
霁月的深度阅读与精微品鉴,将徐霞客为土司校书之过往与内涵深邃呈现,让我对徐霞客有了新的认知,这样的传递文脉薪火,不亦说乎。
@锦瑟黎燕:主要是徐公的精神打动了我。谢谢燕子姐姐。
看来徐霞客不仅是文学家,地理学家、旅游家,还是一个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使者,让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从文化、习俗、礼节等等仪式上有了更多、更好的了解和融合。
@四格格: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难怪流香后代。
可见土司对徐霞客这样的文人是非常敬重的。
@难诉相思:真是相当的敬重。
由此可见那个时代边远地区贵族对中原文化的尊重和崇拜!徐霞客游记,原来不仅仅记录地理,还记录了这么多的文化、社会事务!
短短几天时间,徐霞客就把《云薖淡墨》文稿校对、分类、编目,之认真,效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土司所付丰厚酬劳,让徐公出游的腰包鼓了一些。这段记载,体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与相互帮助。霁月老师读徐霞客游记,以后再沿徐霞客走过的线路走一遍,一定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