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古村落第五站——马涧诸村落(三)
穆澄源村——遗世而孤立的世外桃源
离开马涧集镇向西南行驶,一路上坡,前往下一站——穆澄源村。这是隐藏在大山里的一个小村落。小时候记忆当中,“穆澄源”这三个字会被用来取笑老土、木讷的同学,那时甚至只知道读音,不知道这三个字究竟怎么写。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也觉得“穆澄源”的地名透着一股子迂腐气。及至真正到了穆澄源,了解了其名字的出处,才知道没文化真可怕。
车子一到村口,内心便充满喜悦,因为那古朴雅致的建筑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是一座古老的三层牌楼,村民称之为“玉壶亭”。楼底的大门洞开着,迎接我们几个远道而来的旅人。牌楼上方悬挂的匾额上书“玉壶胜境”。底层书有楹联一副:“穆穆青山势倚黄峰连北岭,澄澄碧涧源归瀫水贯钱塘。”此楹联援引了明代诗人方太古的诗句:双凤朝阳,四象宋门,青山穆穆,绿水澄澄。——那是方太古云游此地即兴所赋。据说古时这里叫“玉壶村”,而“穆澄源”的村名,应该就是这样来的。进入大门回头望,阁楼这一面匾额上书“积贤为道”。两旁则引用了清末学者俞樾的一首诗:层层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矮矮树,叮叮咚咚泉。阁楼的东西两侧,是保一方平安的元天庙和本报殿。
在村口仔细阅读了繁体字的且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的碑文“穆澄源考略”,我的古文功底薄弱,所以读得很艰难。想必写这篇文章的一定是个老学究。不管怎样我还是大概了解了穆澄源村的前世今生。村落的形成可上溯至东晋乃至更早。现有据可考的村民中大半为胡氏族人,其祖先于明永乐年间由兰溪城隍庙迁入;至清又有余氏族人从兰溪城南迁入。胡余二姓成为本村主姓。另有其他诸姓氏人口于各个时期因不同缘由迁入,由客居而后定居。由于村子地理位置的偏远,环境的幽美,很多高人曾在此修炼或隐居,如晋代的黄初平,明朝的方太古。明末县令陶元佑为避乱也曾隐居源内,以陶渊明自喻,并题诗若干,许多流传至今。
所以,穆澄源实在是个非常雅气充满诗意的古村落,是一座遗世而孤立的世外桃源。
进村后正对的是一处供人休闲的凉亭。靠左边是一座小石桥,桥头端立着一对石狮子。桥底下,自南向北静静流淌的玉溪,在此形成玉壶潭。眼下是枯水季,水流很浅,玉壶潭看着就是个小水坑。再过两个月进入汛期,就会出现瀑布飞流而下落入潭中的壮观景色。走过桥,溯流而上几十米处,一棵古樟撑开巨大的树冠,大树底下一片阴凉。由于古樟倾斜得厉害,随时可能倒下来,于是用一截仿古木水泥柱支撑着,上刻“秀美穆澄源”五个大字,颇有创意。在这里跟姐姐合了个影。感觉姐夫拍照的技术大有长进。
老村子只有一条长长的狭窄的石板路,靠溪的道路左侧,很多木结构的老建筑都还保存着,但显见的是有些破败了,里面居住的大多是老人家。更多的宅子房门紧闭。道路右侧,大多是近二十年所盖的砖楼。这一左一右,一低一高、一古一今的建筑,让人产生视觉上的穿越。联系两者的,是那些错综交叉的电线网。从老宅之间的巷道拾阶而下便是玉溪,溪水浅而清澈,看得见成群的小溪鱼。有人坐在溪中央凸起的裸石上垂钓,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一段距离不长的水面上,居然铺架了六座形状各异的小桥。溪对面,是新穆澄源村,座座新楼拔地而起,房前屋后停着小车,彰显着村民的殷实富足。
按照碑文所述,穆澄源是个四面环山、山势险峻、单口出入、形似壶口的古老山村,源深足有十五里,但我们只走了大约两里路也就走到村子尽头了,再远处便是崎岖的山路,天气又热,不想辛苦跋涉,只好原路折返。至于黄初平得道成仙的地方,岂是我们这等凡人所能近距离观瞻的?那仙气飘飘的赤松观,那“吒石成羊”的意境,就在心里揣想揣想吧。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7937
评论列表(19条)
坐个沙发,慢慢看。
这个村落真是深山里的明珠,那个彩楼好气派,还有门前坐的那位老太太,笑眯了双眼、架起了二郎脚,呵呵,好福态。
@四格格:是呀格格,去那些古村落转转,总会让自己有所收获,看到那些楼宇、那些古朴的民居、那些淳厚的乡民,心情不由得就愉悦起来。
如你所说, 这“穆澄源实在是个非常雅气充满诗意的古村落,是一座遗世而孤立的世外桃源。” 有碑文真实记述古村的历史掌故, 这样的村子不多见呢。村子恐怕只有老人住了, 年轻人大都不住了, 毕竟谋生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村子留着, 让人发发思古幽情很好!
@轻品慢尝:老村子里大多只居住着老人,但一水之隔的新村却建起了座座小楼,那里很热闹,年轻人也多。还好老村子没被破坏,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呢。
穆澄源实在是个充滿诗意的古村落。
@2272 张英辅:是的呢张老师,兰溪因为有了众多的古村落,让这个地方有了品味,有了人们眼中的诗和远方。
春游古村落,处处皆风景。
小桥流水间,蕴涵好心情。
@阳光笙箫支剑笙:支老师精美的诗句,瞬间提亮了拙文的底色。[赞][赞][赞]
好喜欢将院的审美视角与文字,好喜欢蒋院的精美拍摄,将古村落穆澄源的来龙去脉、古建与风土人情灵动呈现,让我品鉴到错落文化的具象所在、深邃内涵与风情。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美评!村口的那块碑文对我来说太有价值了,看了个大概,终于落笔有内容可写。[花][花][花]
这个村子古色古香,看上去有些历史了,一定好玩。
@雪花漫舞:是的呢,的确好玩,要是再打造一下就更完美了。
揣想揣想,这个村落依山傍水,真是个得道成仙的好去处。老宅子里的老人家,悠悠然笑眯眯,安享世外清净。
@惑矣:这个村子远离闹市,以前交通很不方便,那些上年纪的老人家可能这辈子都很少出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也是自得其乐。对于我们过惯红尘生活的人,只能偶尔去走走啦,我想在那里住几天可能会受不了。[咧嘴笑]
这些老房子果真太旧了,再不维修果真就会消失了,那就太惋惜了~~~
@梨子?:是呀,现在估计乡里村里也在动脑筋抢修吧。
跟着蒋院游古村落,每每读来都有收获,古村落、古名人,古文化,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老师把其景其人其沿革一一写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淡墨:谢谢周老师的认真解读。以前对古村落认知少,出去玩就是纯粹玩景点,现在觉得,走走那些有历史的古村古镇,似乎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