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厢参照读东坡(24)过好日子

2024071801231593

林语堂《苏东坡传》、李一冰《苏东坡新传》、莫砺锋《漫话东坡》, 在下文中简称“林传”、“李传”、“莫话”。

题图上的这三本书是各有千秋的好, 舍不得合上它们。书的内容、框架结构已然在心了, 若想一读再读, 就该是带着问题, 为释疑解惑而读了。

东坡的旷达是坎坷不平的遭遇炼成的。被贬的经历和苦难,是他人生的重要一页, 然而东坡的生活并非一直是苦哈哈。他在京都做官, 前前后后有十年左右, 在杭州这样的富庶之地为官也有五年多。宋朝官员的俸禄本来就高, 东坡的官职不低, 俸禄也不低。不谈精神处境, 东坡大致有十大几年, 物质待遇是很丰厚的, 在我们普通百姓看来, 那是能过好日子的。那他是怎样过那好日子的呢? 我要从三本书中释疑。

莫砺锋是学者, 惯于抓大放小; 林语堂既是学者又是作家, 还很看重生活的艺术; 李一冰既非学者也非作家, 但他的遭际, 使其对东坡的人生有深切的体悟。“林传”在“太后恩宠”一章, “李传”在“风雨京华”一章都写了一些东坡过的好日子, 在其他篇章他们也零零星星地写了一些东坡过的好日子。

在京都汴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吏部尚书等职时, 苏家享受了新生活, 那是和黄州的日子有天壤之别的。东坡建了新宅, 新宅靠近东华门, 那是百官集中的住宅区。这个区域有不少高档店铺、银楼与饭店。东坡喜欢陪妻妾逛店铺; 喜欢到相国寺附近淘古玩字画; 还喜欢在家请客吃饭。那时的饭店可包办家宴, 连银餐具都由饭店提供。东坡是吃货, 在困苦时也能创菜式。如在黄州研发了东坡肉、东坡羹, 在惠州研发了烤羊脊骨。东坡羹是以黄州当地山芋、萝卜、荠菜等食材熬煮成的,体现了东坡“穷中作乐”的智慧。在京都, 手头宽裕、饭店又多, 他就坐享其成, 不去劳神费力去研发新菜品, 却用心设计出了“子瞻帽”。这帽是黄州子瞻巾的改良版, 帽子特别高,顶上窄窄向前弯。一天, 东坡陪小皇帝在宫中看戏, 其中一个角儿说: 我演得一定最好, 其他演员说: 何以见得?他说: 没见我头上戴的子瞻帽吗?小皇帝还特意掉头看看东坡。子瞻帽一时成为京都的时尚单品。这日子, 让人羡慕。

好日子中, 一家人团聚, 弟子绕身吟诗作画, 朋友间不时宴游, 小而不言的乐事不计其数。

苏家除了长子苏迈在江西当县尉外, 王夫人、侍妾朝云、次子苏迨、三子苏过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东坡心满意足, 觉得夫人贤惠、儿子好学, 比陶渊明幸运多了。有一次, 吃完晚饭, 东坡在家中敲着自己的肚子, 饭后百步走。他心血来潮指着自己的大肚皮问家中的女眷和侍女, “你们且说, 此中藏有何物?” 有的说, 藏的是文章, 有的说藏的是见识。这些回答, 让东坡把头摇得像拨浪鼓。王朝云淡淡地说: 那是一肚皮不合时宜。东坡捧腹大笑, 得意于自己身边有个红粉知己。后来东坡就常说自己是不合时宜的人。

还有一个让东坡称心的事, 就是弟弟子由一家也在京都。兄弟二人入仕以来, 已有二十余年不在同一地居住, 差不多三五年才能相聚一次。现在兄弟两家相距不太远, 常常互相串门。元祐二年(1087年)除夕, 子由被派在假期值班, 好几天不能回家。元旦那天, 东坡上朝贺岁一毕, 帽子上还插着御赐的银幡, 立刻赶到弟弟家陪侄子玩耍, 还作诗三首, 其一是:“白发苍颜五十三, 家人遥遣试春衫。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家人、兄弟团聚, 真是好日子。

东坡生活很有规律也注重养生。每天五更初起床, 梳头要梳一百下, 盥洗后, 和衣再卧另一张干净榻上, 假寐一刻, 他自说这假寐“美不可言”。夜眠, 他也“自得此中三昧” : 先在床上安置四体, 使无一处不稳, 如有一处未稳, 即重新安排, 此一昧也; 身体上如有任何轻微倦痛的地方, 则略自按摩, 此二昧也; 然后闭目, 静听自己的呼吸, 直到呼吸平匀, 心也跟着静定, 睡意既至、呼呼如梦, 此三昧也。这日子还真会过, 今人想要养生保健, 可以参考借鉴。

过着这样的好日子, 他却说自己也很喜欢以前的简朴生活。他说以前吃三白饭时也十分快乐。那三白是白饭、白盐、白萝卜。东坡母亲去世后, 老苏、小苏三人来京城参加考试, 他们没有任何收入, 又没有了经济资助, 只能省吃俭用, 因而常吃三白饭。 一位姓钱的朋友认为东坡说那旧事, 不过是标榜自己把富贵当浮云罢了, 于是就想开涮一下东坡。钱某下帖子请东坡吃饭, 东坡欣然赴宴, 发现餐桌上只有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饭。东坡知道自己被愚弄了, 却不动声色吃了那三白餐, 权当是忆苦思甜。过了一阵子, 东坡下帖子请钱某吃“三毛”餐。钱某赴宴, 桌上空空, 坐了很久也没有菜上来。东坡催促钱某快吃三毛(没) , “盐也毛、萝卜也毛、饭也毛”, 东坡报复了朋友, 两人哈哈大笑 。后来, 两人找机会, 快快乐乐共用了一顿大餐。

有些人在京都是变着法子享受和摆谱的。比如东坡的亲戚蒲家, 洗脸、洗澡都有大小之分。“大洗面”要换三次水, 由三、五个佣人伺候, 洗到颈部和肩部为止。“大澡浴”要用很多很多水, 要好几个人服侍。先要用药膏洗, 然后再清洗, 还要让人把衣服放在线网上, 徐徐用香熏烤。这样的奢侈享受, 是那个亲戚写信向东坡显摆的。东坡回信说: “闻所得甚高, 固以为慰。然复有二, 尚欲奉劝, 一曰俭, 二曰慈。”

要说洗澡的享受, 那个蒲家人哪比得上东坡。“李传”中多处写到东坡的洗澡, 那可是既形而下又形而上的。且看他写洗澡感受的词作, 两首《如梦令》:

《如梦令 · 水垢何曾相受》

水垢何曾相受, 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 尽日劳君挥肘。轻手, 轻手, 居士本来无垢。

《如梦令 · 自净方能净彼》

自净方能净彼, 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 且共肉身游戏。但洗, 但洗, 俯为人间一切。

东坡离开黄州, 接到一个个调任令, 辗转于泗州(今江苏盱眙)时, 在雍熙塔的澡堂洗了个痛痛快快的热水澡。读这两首词, 澡洗的快活, 堪比神仙。他风趣地调侃搓澡人, 要他轻点、轻点, 我本来身上无甚尘垢; 他幽默地调笑自己, 这是一个肉身游戏, 洗吧、洗吧, 放下世俗执念。在东坡看来, 洗浴不仅是去污,更是精神愉悦的方式。“自净方能净彼”,这是一个禅意, 只有先洁净自身才能净化其他,这就将肉体清洁上升为心灵的修行。“汗流呀气”的洗浴中,东坡有超然的享受, 也有俭与慈。写这两首词时, 东坡还没到达京都, 还没过上好日子。

后来的好日子中, 生活的便利和富裕, 并没有让东坡沉湎于感官和物质享受中。在他看来奢华的日子和简朴的日子, 在幸福指数上并没有多少差别。他在笔记“乐与苦”中说: “乐事可慕, 苦事可畏, 皆是未至时心尔。及苦乐既至, 以身履之。求畏者初不可得况, 既过之后, 复有何物。此之寻声捕影, 系风尔梦尔。此四者犹有仿佛也。如此推究, 不免是病, 且以此病对治彼病。彼此相磨安得乐处。当以至理语君,今则不可。” 这段笔记写于元祐三年(1088年), 那年他53岁, 任礼部尚书。

这段笔记的大意是: 羡慕好生活,害怕苦日子, 那是还没有真正经历“乐与苦”时候的心态‌。等到苦事乐事都经历了,害怕和羡慕的心情就有变化了‌。等到事情过去之后,原来的羡慕、恐惧, 就像是声、影、风、梦,留不下什么痕迹‌。‌如果照此推究,我们对乐事的羡慕对苦事的畏惧,都是一种错误。但每一个人都在这羡慕和畏惧之中不停的消磨着人生,如何才能真正快乐的和这个世界相处呢?应当好好理论理论, 今天暂且不说了。

快乐地和这个世界相处, 不羡慕乐、不畏惧苦, 这日子能不好吗?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7919

(10)
轻品慢尝的头像轻品慢尝
上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上午4:07
下一篇 6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7条)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5年4月14日 上午11:18

    老师将东坡富贵日子可尽情享受其中的美不胜收,穷困日子能够苦中作乐的旷达与优雅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足见对东坡的莫逆相知,文笔出神入化。

  • 2272 张英辅的头像
    2272 张英辅 2025年4月14日 下午12:44

    老友苦读苦学,下笔出神入化,很有学者风范,佩服。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5年4月14日 下午1:1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好日子好过,苦日子难熬。
    不羡慕乐,不畏惧苦。
    粗茶淡饭,乐在其中。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5年4月14日 下午1:30

    吃粗吃细都能饱,水净水浊都算澡。日子优劣自感知,没病没灾就是好。[微笑]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5年4月14日 下午1:34

    东坡的好日子苦日子,都透出一种豁达和童真,因此留下许多佳话于后世。向您学习,读书,读通读透读出所以然。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4月14日 下午8:42

      @惑矣“东坡的好日子苦日子,都透出一种豁达和童真,” 您归纳总结得真好! 我也只是写写读书感想而已。

  • 雪花漫舞的头像
    雪花漫舞 2025年4月14日 下午1:54

    刘教授文笔出神入化,学者风范,佩服!向您学习!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4月14日 下午6:18

    读此文的感受是古时候的人比现在的人更懂得享受生活,在形而下的享受中获得形而上的快慰。[偷笑]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5年4月14日 下午8:24

    三本书,你精读了,并且探讨了、研究了、论述了这么多篇经典的读后感来,做学问的就是大不一样,有条有理,有论有据、有评说、有问有答。让我见识了什么叫做学问。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4月14日 下午8:45

      @四格格您太高看我了, 谢谢! 我只是写写读书笔记而已, 谈不上做学问呀!

  • 漫言华语的头像
    漫言华语 2025年4月14日 下午8:44

    貌似研究苏东坡的学者不比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家少,这把苏东坡研究得透透的。这大约与苏东坡传世作品多有关吧!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4月14日 下午8:50

      @漫言华语大姐说得很对, 苏东坡的作品多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他的人生, 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很多, 他没有走远, 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随时可以请教他, 学习他。

  • 周旭才的头像
    周旭才 2025年4月15日 上午9:30

    苏东坡是古人中最耐人寻味的,他的艺术成就、政治抱负甚至烹饪技艺、禅修境界,都是后世研究的对象。老师仅对苏东坡过过的好日子,就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精彩的文字,真让人耳目一新!

  • 诃痴快乐的头像
    诃痴快乐 2025年4月16日 下午8:53

    跑来跑去的感受这里的奇迹,都是新鲜的感受,慢慢滴随着镜头走进哪里,给我是无限的售后。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4月17日 上午12:08

    学者源源不断读东坡,我等孜孜不倦学读东坡。如东坡这样的大文人、士大夫,他们生活中的好日子与苦日子是相对的,他们不必像穷苦百姓那样为生存而劳碌,他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享受。经历过不同的日子,丰富了东坡的文学创造。刘老师这样研究东坡,具备了与东坡隔空对话的资格。佩服!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4月18日 下午4:49

      @诚厚谢谢您的高抬! 我倒是想隔空对话呢, 可是资格不够!

  • 一池烟雨的头像
    一池烟雨 2025年4月17日 下午2:21

    乐中有苦,苦中有乐,自斟自酌,自品自得。受教![赞]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5年4月18日 下午5:23

    东坡先生的睡眠与饮食养生,好有章法,值得借鉴。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