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访古
走出泉州高铁站,泉州的胡姓战友早就在等我们了。他开着一辆商务车正好把我们六人一起接走。不用说,此刻我们的心情如沐春风。一路上,胡战友除了介绍自己的家庭、工作和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外,还说自己是刚从400公里外的江西老家扫墓赶回来的。他也退休了,但还在打工。我们无不为之感动。
安顿好我们的住宿。胡战友就带着我们到蔡战友订的华侨饭店吃海鲜大餐。就餐其间主宾尽欢,说不尽的曾经,道不完的友谊。半个世纪前的事仍历历在目。但曾经的军营师哥转眼都成了白发老翁,都感叹岁月无情,人有情。
接下去的三天时间,胡战友就是我们的旅游车司机兼导游啦!
泉州历史悠久。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瞧,泉州有多牛!
第二天上午,我们走进泉州西街。西街虽然不过千米长,但小巷四通八达。街边的建筑既有闽南红砖厝的特色,又有南洋建筑风格;周边既有佛教寺院,又有伊斯兰教清净寺、基督教泉南堂、道教关帝庙,还有西式钟楼等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
我们行走在西街。石板路上游人如织。两边店铺林立,有百年老字号店与时尚的文创小店,有艺术展馆、非遗工坊,有花店、茶店、咖啡店,还有各种特色美食小吃店,如:面线糊、土笋冻、满煎糕、海蛎煎、姜母鸭等我闻所未闻的美食名称,也有肉粽、馄饨、包子等我熟悉的美食名称。西街上弥漫着诱人的香味。我们看到一家其貌不扬的店门外居然排着两列长长的队伍,便驻足观望——在买什么呢?看屋檐上的一条红色广告,原来是一家名小吃店,曾经上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看屋檐下的一块牌子叫“亚佛润饼皮”。呵,我不解,到底是什么好吃的美食,令人趋之若鹜呢?我好奇地挤进去看,原来这“润饼皮”就是我们这里的春卷皮,只是里面包卷着的馅不同而已,真是长知识啦!我们还看到一家名为泉州绿豆糕的美食小店:一位师哥在现做现卖绿豆糕。旁边一位穿着民族服装、头戴簪花、皓齿明眸的姑娘,在微笑着慢悠悠地推着一盘小石磨磨粉。仔细看,原来是个人工智能模拟人,令人大开眼界。
临街还有福建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据说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传说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遂舍桑园建寺,初名“莲花寺”。长寿元年(692年)改为“兴教寺”,神龙元年(705年)改为“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为开元寺。
开元寺,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外观低调,内涵丰富。开元寺的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两边围墙低矮。殿内石柱上有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朱熹所撰,由弘一法师所书。
开元寺内有藏经阁、大雄宝殿、甘露戒坛。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两塔均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这双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塔身上均刻着精美的浮雕。
据说藏经阁内藏有用万两黄金白银,研细为泥,由开元寺义英法师写的两部金银《大藏经》的残页,还有元朝如照法师刺血写成的《法华经》以及现代高僧弘一法师等名家的字迹。大厅里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鹿港郊公置”的铁钟上铸有与泉州通商的鹿港郊46家商号的铭文,这是研究台湾与泉州经济史的宝贵资料。
大雄宝殿里有四尊大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还有文殊、普贤、阿难、韦驮、关羽以及观音等诸天菩萨、护法神将。
甘露戒坛内最上层供奉着明代的卢舍那佛木雕坐像,其所坐的莲花台座有一千叶莲花瓣,每片莲叶上各刻着一尊6厘米大小的佛像。这甘露戒坛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并称中国三大戒檀。
开元寺寺院外没有小贩强行荐卖香烛,寺院内游客可随意拿一根清香去敬佛,感觉如此烧香拜佛心无杂念虔诚又文明。
西街,中西合璧、古今共存,随处充满了市井烟火气;西街,见证了泉州曾经商贾云集,市井繁荣和各国使节、商旅与本土文化交汇的开放景象;西街,正以兼容并蓄的姿态,续写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当代篇章。我们在西街行走,既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巡礼,也是一次触摸闽南灵魂的温度之旅。这条承载着多元文明交融的历史西街,令我们流连忘返。
下午,我们来到惠安县东南海滨的崇武古城。据说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也是明政府为抗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这座古城三面临海,西连陆地,地势起自大雾山脉,婉蜒起伏,十分壮观。近处海域遍布岛屿与礁石,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个战略位置十分显著的国防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我们走进古城景区,登上一艘木制古战船环顾四周,感觉这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族风俗、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风景区。景区里既有美丽的南国海滨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景区榕树下、草地上有许多石雕人物,如:抗倭名将——戚继光、服饰独特的惠安女、还有许多科学家、戏剧人物等。
崇武古城城墙有2千多米长,城基高5米,墙高7米,并设有两层跑马道。墙上有墙碟、箭窗2千多个,四面设城门。我们沿着城墙漫步到一城门口,进城只见城内有座关帝庙。传说抗战时期,日寇军舰炮轰崇武古城,有人隐约看到关帝老爷在城墙上挥舞大刀,把炮弹拨开,保护了聚集在庙前的老百姓。城内小巷深远,很是幽静。
我们没有深入古城探究,便直奔清源山。
清源山是国家5A级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遗迹,景点遍布清源山。可此时天色已晚。我们进入景区只在老君岩与“老子天下第一”合个影,去弘一法师舍利塔瞻仰片刻,就匆匆转到南少林寺了。但我们并非没有收获,我们了解到弘一法师曾在泉州生活14年,并多次前往清源山小住。1942年,他圆寂于泉州后,其舍利被安奉于清源山上的一座仿木结构的花岗岩塔内。因而开元寺内有他的墨宝。
南少林寺在清源山东麓。我们走进少林寺,院内左右两棵大榕树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一棵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仿佛正值青春年华,占据了半个庭院;一棵枝杆残缺,仿佛劫后重生。
看景区介绍,少林寺前身是镇国东禅寺。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唐末五代,习武之风渐盛,寺僧有少林宗者为主持,东禅寺逐渐被称为少林寺。从唐代到清代,泉州少林寺历经了三兴三废。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各界人士捐资,才成为一座禅武寺院。1997年由泉州市民宗局推荐、聘请常定法师入住少林寺接管寺务,成立少林寺武僧团,接收弟子传授武术。1998年,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来到少林寺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才使少林寺成为了中国灿烂文化的一块瑰宝,世界遗产之城中的一道璀璨风光。
因此,我们看到的少林寺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阁,左右罗汉堂等建筑都是崭新的,使人感觉文化底蕴有些许不足。
泉州访古划上了圆满的记号。泉州海鲜美食、特色小吃也都品尝。晚上我们已经买好了到平潭岛的高铁票。胡战友得知后执意要开车送我们到平潭岛。他例举多种理由:一要起早;二要转车;三要浪费半天时间。而他开车只要两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
最后,我们还是退了车票,省了钱;睡了懒觉,准时到达平潭岛战友为我们开好的民宿。只是辛苦了这位胡战友。在平潭岛战友和我们的强烈挽留下,胡战友又陪着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夜晚,直到第四天他才打道回府。这样的深情厚谊我们终身难忘,只希望战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来日再相见,我们尽欢颜。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7847
评论列表(9条)
泉州古城的街巷、庙宇、民居、商铺,处处暗藏着历史过往,作为海丝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引领今人回溯往昔,于社会百态与生活起居的细枝末节中,探寻古今辙迹的叠合之处,照鉴来路,启迪当下。
@阳光笙箫支剑笙:支教授人文地理等各方面知识渊博,对泉州了如指掌。佩服!佩服!向您学习。[赞][赞][赞]
泉州是个宋元时代对外商贸的要地, 既有古韵又有现代气息, 确实是个好地方。您对泉州的观察和介绍既全面又细致, 战友情也很感人, 此文的可读性很强!
@轻品慢尝:老师所言极是,泉州景美、食美、人更美。
好有格调的文化游记,文笔洗练,灵动描摹,颇有内涵与意境,给人以精神盛宴的美感。有这样情深意真、重情重义的胡战友保驾护航,你的泉州访古好幸运,好快乐,令人羡慕。
@锦瑟黎燕:我们不虚此行,泉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常值得一游,但时间匆匆,我们只是走马观花而已。
福建去过很多次,但泉州还真没去过,随着秋韵老师的游记神游了一回,了解了个大概。平潭岛倒是去过,给我感觉很好。
@难诉相思:泉州值得一游,特别是古街。可惜我们也只是走马观花。
随秋韵老师漫游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文化底蕴深厚,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