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生活令人耳目一新

20250313_1131321-scaled

              

幸福的边民

惑矣

此次西南之行,接触的当地边民基本都是少数民族。我坚持认为,找向导要好于找导游。导游都是一套套的背诵解说词,一旦提问题,他们要么不理人,要么含糊其辞说不知道。总之就是只能顺着序列解说,不能打乱。而向导不同,他可以一边开车一边介绍,可以回答任何怪异的提问,能够顺畅的说说笑笑交流。相比之下,导游只是个喘气的机器人。

比如,纳西族向导小杨说:泸沽湖周边只有三万摩梭人,而且不与外族通婚。我问:这三万人世代婚配,他们那里残疾人多不多?小杨一愣神,坦诚的说:肯定不少。但少数民族没有那些曲里拐弯儿的“善”,一般早早就优化了。我就喜欢这样的没有束缚和粉饰的聊天。20250310_085702(1)

纳西民居

小杨是个黑黑的纳西小伙儿。从丽江火车站接上我们,一路过拉市海、玉龙雪山、束河古镇、丽江古城。他津津乐道于纳西族有自己的文字和姓氏,这在很多少数民族中是屈指可数的。当年一部电视剧《木府风云》把纳西族推到公众面前,真实的木姓是纳西望族,其它姓氏皆奴隶。如今木姓散落各地,后人成就斐然,尤以医学见长。而解放的奴隶们也都有了幸福的生活。后几天的藏族小伙儿洛桑旺堆也有基本相同的表达。

有文字的民族,就比较善于学习和思考。纳西人受汉文化影响很深。家有丧事,现在也大多实行棺木土葬,还沿袭“两年守孝”的风习。不知是否真的守满两年之期,但能正儿八经的贴在门上,一定是当地人相当重视这件规制。“望白云有来有去,思吾父无影无形,两年之期”。门扇上两个大字“读、礼”。另一家“翠竹绿柳含孝意,清茶淡饭寄思情,两年之期”,门扇大字“古、制”。边陲少数民族对于节义孝悌的坚持比我孔孟之乡还要笃诚,令人心里暗暗惊讶。

20250310_0953371-scaled

向导洛桑是个藏族康巴汉子。但他还是有点瘦。康巴藏人最显著的标志是彪悍。黑胖,大圆脸,头上盘着大辫子,浑身散发具有侵略性的健壮气势。洛桑很豪迈的指着路旁一栋栋木制楼房,问我:和你们的房子有什么不同?我说大不同。还没等我表达哪里不同,他迫不及待呵呵笑着说:大吧?

其实何止是大!这些楼房大多两层,除了三面外墙,其它地方没有砖瓦,只用粗大的木柱做支撑。墙体和楼板亦是宽厚的木板,内外面都雕刻精美的吉祥花纹。都是原木的颜色,看了颇有震撼感。我下车去搂抱那些木柱,整整两抱。也就是说,一根柱子的周长都要三米多。

早前,木柱均取材于本地森林。后来进口泰国,现在因为需求巨大,只能从俄罗斯进口。想想这些沉重的木料从东北海疆下船登陆,一路运送至西南边陲高原,也算壮举。每座宅子都有阔大的院落。整个院子用轻钢玻璃高高的封顶,明亮还保暖。这个巨大的温室内,奇花异草竞相争艳。羡慕的我呀。更令我惊叹的是,材料和地皮都是政府提供,自家也就是根据喜爱,出点特殊的雕刻工钱而已。

洛桑说,藏族人没有姓氏,也就没有所谓的传宗接代。家里老大是男的,就娶妻进门;如是女的,就招赘女婿上门。绝没有重男轻女之说。下边的弟妹们,可以入赘别人家,也可以出家为僧。真没想到,现代社会为分家、为析产不顾伦理、打的头破血流的难题,在好多少数民族人家根本不是问题。

我问洛桑,这么大的房子怎么住的过来?他莞尔一笑,悄悄说:其实一层基本就是放杂物,有时候会把生产的牛羊牵进来。我走到二楼,站在阔大的阳台上,依着木柱向老先生招手,感觉自己还不如个藏地牛羊幸福。

_cuva

之后的几个向导,白族杨金花、彝族杨师傅、傣族陈金花,都表现出了对于生活极大的满足感。彝族和白族是云南众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两支。可能是源于他们处于比较繁华的城市周边,比如白族在大理居多;彝族在石林周边居多。他们与汉人通婚,也随汉人姓氏,也就是说民族融合比较开放,所以人口繁衍相应比较快。他们对政府的照顾,对民族政策的感激溢于言表。尤其傣族陈金花,纤细的腰肢系着一条闪闪的银腰带,头上簪着一朵大红花,表情生动而欢快。袅袅婷婷的她其实已经快五十岁了,三个女儿都被政府资助上大学。她也住在政府给盖的楼房里,还特意带我们走过芒市一个学校。她说这是一个“小留学生学校”。国界那边缅甸的孩子没有学上,整天在国界上乞讨,向游客要一块钱。咱们政府念在同根所生,就在这边专门建了学校,接他们过来受教育。

当年中缅划界,政府是给了这些傣家同胞充分的选择权的。但那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所以他们就赶到哪边算哪边,没有特别的选择做一个中国人。

                                                                                                                                                   题图:白族村寨      惑矣摄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7554

(8)
惑矣的头像惑矣
上一篇 2025年4月6日 下午11:46
下一篇 2025年4月7日 上午8: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3条)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5年4月7日 上午5:09

    惑矣将少数民族的向导与边民满满的幸福灵动抒写,一幅幅画面迎面而来,让人陶醉其中。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5年4月7日 下午3:23

    走西南,喜见边疆的少数民族生活,令人耳目一新。
    幸福的边民,融入祖国大家庭。
    走走停停,诗情画意步步新,美轮美奂的景象日异月新。
    美好畅游共分享,大篇游记令人向往令人陶醉!

  • 地质之花的头像
    地质之花 2025年4月7日 下午4:16

    西南的少数民族非常满足现在的生活。因为他们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许多。现在很多人理解不了,当年工人为什么那么拼命工作。在戏曲“海港”里马洪亮的唱词里就反映出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摆脱了地主的剥削,自然也是幸福满满。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5年4月7日 下午11:08

      @地质之花感觉边民们的幸福感比中原大地上的人要高很多。当年的工人们干劲也是从幸福感和尊严感来吧。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4月7日 下午4:19

    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对那些少数民族是极大的利好。洛桑家的“豪宅”,看得我都想成为边民。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5年4月7日 下午11:09

      @难诉相思对呀,我问人家值多少钱,人说,只花了点工费。羡慕的我呀!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5年4月7日 下午5:04

    现在的少数民族是真的很幸福,国家的各项政策、福利待遇都是向少数民族倾斜。加之他们的习俗人文、山青水秀都是旅游的好资源,所以现代的少数民族真是赶上了好光景。有了你的详细介绍,更证实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已迈向了小康水平。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5年4月7日 下午11:18

      @四格格先前是西藏那些藏式别墅,令人神往。后来新疆和其他少数民族都开始落实民族政策,令人羡慕又感动。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4月7日 下午8:25

    云南多民族,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色, 多生态, 还有走婚的呢。洛桑家的房子很气派, 您站在阳台上挥手, 像检阅呢!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5年4月7日 下午11:20

      @轻品慢尝哈哈,要是自家有这么一个大院子,真会产生一种豪情,时常检阅检阅。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4月13日 下午10:46

    这是篇难得的游记。只有与少数民族交流,才能更多地了解他们,而向导由于工作的关系更容易交流。欣赏,点赞![赞][赞][赞]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