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古村落第三站——姚村

dddda64e91964533849373a8227a66bd

.

探访姚村,不得不作一番关于姚村的旅游攻略。姚村原名夏宅,南宋景炎三年(1278)始祖姚烈从绍兴迁来兰溪陇山,繁衍生息,至明、清时代,姚族人丁兴旺,科第丰登,发展成为望族,夏宅遂改称姚村。

从铜山后金村出来,看看为时尚早,才想到再玩一个地方,目的地定在兰芝线回城途中的姚村。据说这又是一个新近炒得火热的网红村。甫一靠近姚村,便感受到了此地的强大气场。公路边,一座雕饰精美、飞檐翘角的仿古牌楼映入眼帘,高高的横梁有块匾额,上书“姚村”二字,这里就是被誉为“城市厢房,德彰八乡”的中国传统文化古村落——姚村的村口。旁边的指示牌上,锁潆晓月、潆溪垂柳、泉井源长……一个个充满诗意的景观名称令人眼前一亮。

走进村子,清澈见底的潆溪蜿蜒而过,岸边垂柳刚吐出新芽,一群鸭子在水里互逐嬉戏。我拍了一张照片发到家人群里,姐夫在下面添了三个字:“鸭先知”。我和我姐笑他故作有文化,他说他本来就有文化。

2025032411471026

站在锁潆桥上放眼望去,一幢幢白墙黑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坐西朝东,错落分布在池塘边。水面倒映着古老的建筑,倒映着蓝天白云,江南古村的迷人景色尽收眼底。村中心的井头面是姚氏家族最大的公共活动广场。广场北部是座非常特别的古戏台。据记载该戏台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清宣统二年(1910)重修,呈四柱歇山顶建筑,飞檐翘角,梁柱上雕刻着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戏剧人物等精美图案,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仍栩栩如生。每年农历八月,这里常常开台演戏(俗称“八月戏”)。

2025032411411729

广场中心有一元代古井,井口为六边形,为姚氏先祖定居姚村后开挖,井水丰沛,大旱不枯竭。站在井沿低头俯视,井壁蕨类附着,井水清澈如镜。以古井为中心,是古建筑最集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区域。这也是“井头面”名称的由来。

村内厅堂密布,迄今有十余座保存完好的祠堂公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西侧的“齐政堂”, 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现如今作为姚村文化礼堂非遗馆。高大牌楼式青石门面,雕有双狮抢球和武士雕刻,门梁上方的匾额砖雕上刻着“瑞叶三斯”。不远处的“崇德堂”,上题有“颂叶三斯”。我很费解:这“三斯”究竟是何意?请教村民后方知是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落叶归根”、“眷恋故土”的涵义。

2025032411423410

广场南部的一条弄堂里,深藏着“奉政第”,也称“慎德堂”,现在是姚村的文化宫。建筑的大门呈“八”字形,两边墙上写着“陶渔世津,里有仁风”。慎德堂又称花厅,由清诰五品奉政大夫姚坤鳌独资兴建。姚坤鳌不但是一位巨富也是远近闻名的慈善家,因其以慎处事,乐于公德,而命名“慎德堂”。

好想走进这些厅堂参观一二,只可惜都是大门紧闭,只得作罢。

a10c6ba2c8344c5db013c82456478184

和别处古村落缺少原住民不同的是,姚村的老建筑里大多还是有人居住。他们不仅继承了祖辈留下的丰厚家业,更肩负着传承古老建筑的使命。这些精美古朴的建筑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更是留给后人的瑰宝。由“奉政第”往巷子深处走去,一座老宅高墙几乎占据了半条巷子。姐夫说这早年一定是大户人家。拐个弯看到了门面,果然是大宅门。我们在门口评头品足的时候,听到身后有人打招呼。回头一看,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她说,这户人家后人多在北京,不是北大就是清华,难得回来一趟,房子都是村里在维护。

2025032411445319

老奶奶就住在对门的老宅,门面跟大宅门比起来逊色一些,但也算是豪宅了。老人家热情邀请我们进去参观。她家厅堂上供奉着她祖父和亡夫的相片。她说祖父是早年上海交大的教授,五年前去世的先生是杭州某中学的退休教师。是书香门第呢。聊起来才知道她居然已经93岁高龄了,我们都以为她才80出头。老奶奶一个人独居,生活完全自理。她腰板挺直,眉宇间可以看出年轻时是个大美女。她家孩子都在外面发达,家境是殷实的。她不愿离开故土,所以子女在老宅改建了卫生间,装了抽水马桶,添置了洗衣机,尽可能让她的饮食起居更加便利。老人家跟我们聊起她家的一段历史。由于成分高,早年全家人没少遭罪,运动一来就要挨批斗。她在杭州跟丈夫一起生活的时间很少,大多数时候在老家,侍奉公婆,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她说得云淡风轻,言语里没有丝毫哀怨。

我想,她的高寿,是老天对她早年吃苦的一种补偿吧。

2025032411453724

回到村口,展眼望见公路对面的姚氏家庙。据说这座建筑始建明代万历年间,而我们看到的建筑,是近年复建的。一位热心的村民告诉我们,建家庙耗资500多万元,其中姚宝熙老人一人就捐了400余万元。这位老人虽少小离家仍情系桑梓,他自己多年省吃俭用,过着简朴的生活,却捐出巨资给家乡,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人。去年他离世了,享年89岁。家乡人都痛悼他,缅怀他。如今,这座建筑已成为方圆5公里内最大的公共文化礼堂。

“兰芝风情线”沿线的古村落众多,姚村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许多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来此走走看看,内心少了浮躁,多了宁静祥和。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6753

(18)
难诉相思的头像难诉相思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午6:42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上午1: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50条)

  • 2272 张英辅的头像
    2272 张英辅 2025年3月24日 下午8:29

    我看到了诗和远方,蒋院好!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5年3月24日 下午8:36

    不错不错,兰溪看点很多啊。[赞][赞]

  • 雪花漫舞的头像
    雪花漫舞 2025年3月24日 下午9:06

    蒋院好!我看你很开心!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3月24日 下午9:33

    看看这些古村落, 心会宁静踏实, 那古朴仿佛也是自己的远亲。村口的牌坊很有气势, 古人真有文化, 人名、地名、厅堂名都起得好, 尤其那个“三斯”。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3月25日 上午8:32

      @轻品慢尝以前对游乡下古村落不感兴趣,因为不知道哪些是“看点”,一旦产生了兴趣,大概就是人上了一定岁数了。[偷笑][偷笑][偷笑]

  • 解世权的头像
    解世权 2025年3月25日 上午12:37

    我们足不出户跟着院长姐姐游览参观江南古村落,古村保存的如此完整,与当地人生态文化观念有关。[赞][赞][爱心][爱心][喝彩][喝彩][花][花]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5年3月25日 上午5:19

    “兰芝风情线”沿线的古村落众多,姚村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许多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来此走走看看,内心少了浮躁,多了宁静祥和。
    “姚村”在我国多个地区都有出现,不同姚村因自然条件、当地规划和地方政策不同,在发展建设上存在差别。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3月25日 上午8:33

      @阳光笙箫支剑笙支老师说的没错,国内这样的古村落很多,如果不加以“抢救”,很多古村落将荒废,销声匿迹。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5年3月25日 上午5:41

    蒋院将古村落姚村的来龙去脉,古建、风景、风土人情、文脉人杰,灵动清逸地娓娓道来,让我对这样的古村落心生敬意。那位老奶奶93了,精神矍铄,腰杆挺直,骨清神秀,好有精气神,好高寿,弥散岁月沉香。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3月25日 上午8:36

      @锦瑟黎燕是呀,一个古村落的历史,就是一个姓氏支脉的沿袭发展史,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老奶奶的高龄,是老天对她的善待,也是她自己修炼的结果。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5年3月25日 上午9:27

    从这些古建筑来看,姚村还真是大气场,很的派头。看到了一位书香门第的长寿老人,让人想到,人生就是诗和远方。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4月1日 上午7:49

      @四格格格格所言极是。那位长寿老人,给我一个启示,与人为善、心胸豁达、远离纷争,就少了心浮气躁和哀怨不满。

  • 雨凌的头像
    雨凌 2025年3月25日 上午10:03

    谢谢分享,江南古村落,浸透岁月的沉香,纯朴典雅,古韵幽长。看惯了都市的灯红酒绿,高楼大厦,再看看清静祥和的小桥流水,村落人家。退去内心的浮躁,回归天人合一的宁馨。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4月1日 上午7:51

      @雨凌是呀,人时不时的远离城市,去偏远的乡下待一阵,就会退去浮躁,给自己添一份宁馨。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5年3月25日 上午11:29

    江南古村落不但多,而且保护修葺的很好。人杰地灵,那位93岁的老人家,面相看也就八十岁不到。和这样的老人家谈古论今,会承泽福气,颐养心灵。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4月1日 上午7:53

      @惑矣是呀,我们听到她说93岁了都大吃一惊呢。因为我妈妈在世的时候比她可老多了,尤其是她的脊背老早就驼了。看来人还是要多动动,尤其是多晒晒太阳,多呼吸新鲜空气。

  • 地质之花的头像
    地质之花 2025年3月25日 下午7:36

    保存下这些老建筑真好。现在我想很难再盖出这种风格的房子。
    那位93岁的老人,小时候生活的一定不错。人到老年后就展现出小时候的生活状态。小时候生活不错的,底子好,活的健康。这就如同盖楼房,地基非常重要。
    不知道蒋院长有没有注意到,从小母乳喂养的孩子,皮肤细腻,生病少。牛奶喂养的孩子,皮肤粗糙,容易生病,而且病了不容易康复。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4月1日 上午7:55

      @地质之花徐姐说的没错,母乳喂养优点多多,所以一直提倡母乳喂养。只是现如今年轻人职场压力大,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就要重返岗位,否则就会被淘汰。我国的婴幼儿照护做得远远不够。

  • 漫言华语的头像
    漫言华语 2025年3月25日 下午7:46

    跟随蒋院的文字和图片又逛了一处江南古镇,这些古建筑能够保存至今,没有毁于那场史无前例实属不易。

  • 诃痴快乐的头像
    诃痴快乐 2025年3月25日 下午8:37

    没有去过你那个地方,随着镜头我也好似走进了春游古村第三站,给人有一种惊喜和无限的收获,好似我也走到了这座古老的村长。面前

  • 斜风细雨的头像
    斜风细雨 2025年3月25日 下午10:38

    这篇我得看看,我是本家的:)家里族谱里记着是明时,祖上是从南京来的广西。我一下记不得老家里供的是什么堂了。这个姚姓老奶奶看着好亲切,眉眼间跟我父亲、伯父他们都有点相像,端正的脸高直的鼻和很上的发际线。[花][花][花]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4月1日 上午8:00

      @斜风细雨这位老奶奶是嫁到姚家的呢,她本人不姓姚,姓陆,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她家不管娘家还是婆家在运动时都遭老罪了。现在讲起来是云淡风轻,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一样。

    • 斜风细雨的头像
      斜风细雨 2025年4月1日 上午11:30

      @难诉相思后来才明白,个人的命运都是笼罩在时代下面的。

  • 一池烟雨的头像
    一池烟雨 2025年3月26日 上午10:49

    漫游古村镇,不仅眼界大开,更是启迪心灵。华夏文明感悟在心,代代传承。[喝彩][赞]

  • 淡墨的头像
    淡墨 2025年3月26日 上午10:58

    跟着蒋院游姚村,姚村的历史文化与美丽风景尽在文字里,读来长见识,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4月1日 上午8:05

      @淡墨谢谢周老师,一个古村落就是一个活化石,的确让人开眼界长见识。

  • 华章秋韵的头像
    华章秋韵 2025年3月28日 下午3:11

    跟着蒋院游姚村,惬意又长见识。[赞][赞][赞][赞][花][花][花]

  • 诃痴快乐的头像
    诃痴快乐 2025年3月29日 下午9:03

    随着镜头我也好似走进了村庄,月龄虐了诗和远方,感觉如风飞扬,到了这个最美的远方。[调皮][花][礼物]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5年3月30日 上午7:33

    公路边,一座雕饰精美、飞檐翘角的仿古牌楼映入眼帘,高高的横梁有块匾额,上书“姚村”二字,这里就是被誉为“城市厢房,德彰八乡”的中国传统文化古村落——姚村的村口。旁边的指示牌上,锁潆晓月、潆溪垂柳、泉井源长……一个个充满诗意的景观名称令人眼前一亮——这样的视角、情怀、文字、国家级传统文化古村落,内涵丰厚,意蕴精深,光照人心。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4月1日 上午8:09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深度解读。我现在越来越喜欢去古村落研究历史人文,或许,只有当人生有了一定阅历才会对此感兴趣吧?[偷笑][偷笑][偷笑][花][花][花]

  • 李宗宾19481957的头像
    李宗宾19481957 2025年3月31日 下午3:12

    那个老戏台保存的非常好啊,各地这样的戏台不多了,当地人了不起,历史文化遗产可以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了!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4月1日 上午8:10

      @李宗宾19481957李老师说的没错,那个老戏台虽然看上去古旧,但还是非常精美,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呢!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3月31日 下午11:47

    姚村还保留着许多古建筑,彰显着村子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这些古村落,虽没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但同样有保护的意义。可喜的是,现代人队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识已经大为增强。很有兴致随蒋院游览兰溪古村落!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4月1日 上午8:12

      @诚厚诚厚老师所言极是。只可惜现在很多村子都因为大兴土木而把以前的老建筑、老文物破坏掉了。好在尚存的那些,还有一些看头。欢迎诚厚老师过来造访,您一定会看出更多的名堂。[大笑]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5年4月1日 上午8:01

    一个村的文化,也会体现在村民的身上,这位老人应该是最好的代表。

  • 陌上梦落的头像
    陌上梦落 2025年4月11日 下午1:48

    江南古村落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真是让人心之向往。

  • 梨子?的头像
    梨子? 2025年4月19日 下午9:40

    姐姐才是真正有文化的人。笔耕不断,读书不断。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