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白话文成为主流写作方式之后文章有无限拉长的趋势。好与不好很难判定,因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表现形式是要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但要说时代发展规律要求文章要写得长一些,似乎又不完全符合现实情况。这个命题应该先搁置一下为好。
一部中国文学史,仅就作品的篇幅看,短文章的比例是占绝大多数的。所谓短,倘单纯以文章的字数来衡量,定为一千字,是有点少了,定为两千字,较为适宜,那么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在这个篇幅之内的。这个篇幅,应该把作者想要说清的意见基本就可以表达清楚了,无须再长。古人把废话连篇的长文章比作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白话文表意上没有古文简明,似乎是客观情况,但驾驭白话文的高手常常可以打破这种瓶颈,以较少的文字达到古文所能达到的表意效果,说明古文能够做到的事情,在白话文亦能做到,这个曾经在白话文产生初期就有著名的事例证明过这个话题。
后来所谓的长篇小说,实际上都可以根据小说的立意划分出很多短小的篇章出来,只是在表现形式上自然或刻意地谋求一种长的篇幅罢了。没有分不出章节的长篇。中国较早的长篇小说,亦大多以章回体的形式出现,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汉语长篇小说能够短章化的事实。
可以短章化,我觉得同样适用于以西方语言写作出来的长篇作品。语言的表意功能在各种语言之中应该具有相同的特点,翻译过来的作品,同样具有一些基本的语言特征。要求言简意赅,是所有语言对于相应文体的基本要求,长篇小说亦不例外。
尽量写短文章,才是这篇文字想要表达的意思,尽管以上说了很多道理与事实,似乎并不与这一主题相干。目下的写作现状是,长文章越来越多了,几乎有泛滥的趋势,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短文章可以节约很多能源,时间的、物质的,是对于人类文明莫大的贡献。倡导写短文章,应该成为目下现实写作的使命。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6617
评论列表(9条)
先生的短文物语,静水流深,内涵丰富,开人心智。
非常赞同先生意见。
千字文好,简明扼要。
字字千金,掷地有声。
高产高效,独领风骚!
非常有道理,十分赞同!
有道理,太长的文章真的看不下去。
特别认同!
短文字有回味余地,非常好的。但一般人比较难写出。最好是不长不短。意思表达清楚就好。祝好大哥。
非常支持。我也喜欢短小精悍的文章,特别是用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语言写出的小故事。对有些华丽的文章,我感到自己太渺小,理解不了,有种陌生感。
文章贵精不贵长,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