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那年秋后,王老怪家的棉花喜获丰收。二亩八分地的棉田,共收获籽棉一千九百多斤,卖到乡里棉站,得到三千三百多元。
上世纪的一九八六年,三千三百多元对于普通农家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王老怪一家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像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一样,高兴地做梦都能笑醒。
王老怪的老伴是个有主意的人。这天晚饭时,她说,这些钱大头儿咱存起来,攒着盖房用;三百多的零头儿,花一百多给大闺女买辆“飞鸽”自行车,剩下的就是咱过日子的零花钱。她看到儿子一脸的不高兴,没让儿子说话,自顾自接着说,自行车是必须要买的,给你姐一辆自行车当陪嫁,是她结婚前就说定的。你姐早早退学到队里挣工分,分了地后成了咱家的主劳力不说,还帮着俺拾掇家务、做针线,这里里外外的为咱家做出的贡献咱们都心里有数。当初几次说过结婚时不能亏待她,必须有一辆自行车。可那时咱家是真困难,实在拿不出买自行车的钱。你姐董事,结婚时主动说自行车就不要了,省下钱给你娶媳妇用。老伴看一眼老怪,又说,当时跟你爹商量了一下,就说那以后再补上吧!
老伴的话,看似说给儿子听,其实也是有意让儿媳和老怪听。这些话句句在理,老伴想以此统一一家人的思想。不承想儿子高低不同意,拉着脸倔声倔气地说,你看看现在咱们村里,几乎家家都有电视了。那“长城”牌14吋黑白的才四百挂零,咱家是买不起吗?天天看电视要到别人家,讨嫌不?丢人不?再说了,前年俺结婚时,你们跟媒人说一定有电视机,到现在也没见电视机的影儿。为这事儿俺见了丈母娘和老丈人还老是脸红呢!说着,儿子看了一眼自己媳妇。
老伴也看向儿媳妇,儿媳低着头没说话。但儿媳那神态明显跟儿子是一溜的,也想自家能有一台电视机。
儿子说的话也不是没道理。但当着儿媳的面跟自己呛着来,总觉得有失脸面,不由地语气严厉起来,声调也提高了许多,说,把大头儿存起来是为了给你们翻盖新房,为了让你们过好日子,这难道有错?还不是为你们好?
儿子根本不考虑老娘的颜面,耿着脖子怼道,俺不反对存钱,可不能为了存钱就啥都不置办了。你刚才说过好日子,咱受苦受累挣来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连看个电视也得到别人家去蹭,这叫好日子?
儿子简直忤逆了。老伴脸涨得通红,要发作一通。这时,在一旁面沉似水的老怪说话了,他说,吵吵!这点钱就吵吵个没完,就烧得五脊六兽的,真是没见过世面的小家子气!老怪这话一出口,儿子蔫了,老伴也不再说话,气氛一下子平静下来。老怪放下手里的筷子,用手抹一把自己的嘴巴,又说,今年的棉花卖了个好价钱,咱庄稼人有奔头了。明年咱多种棉花,钱来得更快了,还愁翻盖房子吗?今年这些收入俺早有打算,给闺女的自行车,买!就“飞鸽”了;咱家的电视机,买!就“长城”了。这两项拢共也不过伍佰伍拾块钱。还有,俺今年五十八了,早该准备寿材了。前几天在李家村李老歪的木器厂里,俺看到一口寿材,料大质好,卖两千五百元……
没等老怪说完,老伴吃惊地问,银子做的?恁贵!
儿子也嘟囔道,才多大岁数就准备那玩意儿!
老怪依然面沉似水,看了老伴一眼,说话的语气更加不容置疑:那寿材是纯红松木的,用的都是整料,底和帮是五寸厚,那盖是八寸的,整个寿材的重量将近八百斤,光那盖就有二百多斤,人家老歪说卖给外人少了两千八门儿都没有!跟咱是老相识了,便宜给咱,要两千五。那寿材看着就虎势威风,打远就能闻到浓浓的松木香味,真是口好寿材!他又扫一眼儿子,接着说,老歪说这么好的寿材他不会常做,对咱来说可遇不可求。趁着俺脑瓜还清醒,在这个家还能说了算,俺把它买回来,天天看着它,心里就舒服;想想百年后俺能睡进那里面,心里也踏实!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就这么定了!
老怪这个法子是个皆大欢喜的主意,只是拂了老伴勤俭过日子、攒钱盖新房的心意。可老伴拗不过老怪,只得依了他。
第二天,王老怪到了李家村木器厂,给李老歪付清了款。李老歪冲王老怪竖起大拇指,连连夸奖道,真有你的老怪兄弟,这么好的寿材竟被你买了去,你是有福的人啊!这口红松寿材,已经上了三回大漆,百年不会腐朽。如果以后每年再上一遍大漆,连续七八年、十来年不间断,它就会像钢浇铁铸一般,水火不避,万年不朽!兄弟啊,俺比你还大六七岁哩,到现在还没有为自己准备寿材呢!这人与人怎么能比啊!李老歪一脸羡慕的神态。
王老怪笑着对李老歪说,歪哥,你就是干这个的,百年以后还能少了自己用的?说不定到时候你用柏木的也未可知呢!
李老歪摇摇头,咧嘴无声地笑笑,没接王老怪的话茬,而是转身朝几个徒弟招招手,说,发动拖拉机,再叫几个壮小伙儿来,把这寿材送到立正兄弟家!
于是,八九个小伙子一齐用力,把寿材弄上手扶拖拉机,一路“突突突”地到了王家庄王老怪家。把寿材放到了院子南侧的敞棚里,拖拉机拉着小伙子们回去了。
听说王老怪买回了红松木寿材,人们陆陆续续来到了王老怪家,围着棺材转着细细看,不时用手拍拍,嘴里说着称许的话。有的说,立正兄弟就是有眼光,能相中这么好的寿材买回,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有的说,老怪叔比别人看得远,还不到六十岁就提早给自己备下寿材,这叫有备无患!又有的说,那是!老怪哥的聪明谁个能比?老怪哥的好命谁个能比?这么大料的红松寿材,放在过去,那是声名显赫的朝廷官宦、有钱有势的地主老财才能用的,平常人谁用得起?……
王老怪听着人们七嘴八舌的赞语,知道有些话纯粹是在恭维,但他依然觉得很是受用。
以后的日子里,每天王老怪都会围着红松寿材转转,摸摸,打心里透着满足和惬意。转过年来的中元节快到了,这时候阳光暴烈,气候干燥,正是上漆的好时节。王老怪找到李老歪说,歪哥,你的漆活儿好,还是由你给上漆吧!多少钱一次?
李老歪说,连工带料一次九十六块钱。你是老朋友了,零头免了,给九十就行……
以后每年到了中元节前后,王老怪就把李老歪叫到家,给那口寿材上一遍油漆。
到了一九九九年春天,全县掀起了殡葬改革高潮,要求故去的人一律火化,严禁土葬偷埋,严禁再使用棺木埋葬,严禁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严禁在耕地堆大坟头……殡葬改革的每一项措施都异常严厉,这让王老怪感到心情焦虑,惶惶不可终日。日子越来越好,王老怪怕死,更怕死后被火化。他想,进到炉子里被火烧,那跟到十八层地狱下油锅有什么两样?而且火化后只允许用小小的骨灰盒成殓骨灰,那得多憋屈?每天,王老怪都战战兢兢,幻想着死后被火化时难以承受的痛苦;每当看到有故去的人被县殡仪馆的灵车拉走火化,他就像被抽了筋一般,浑身瘫软,没有了精气神。
在紧张地煎熬中,又一个中元节快到了,王老怪来到了李老歪的木器厂。他看到原来摆放着的棺材都不见了踪影。李老歪说,这么严的政策谁敢用棺材啊?俺这木器厂有乡里的干部分包,天天有专人盯着,不允许再打棺材卖!剩下的两口,俺们都拆毁了,改打成了橱子和柜子……
李老歪带着漆桶和刷子,跟着王老怪到了家。老歪站在寿材旁边,用刷子把“当当”敲了敲寿材盖,说,立正兄弟,到今年咱已经上了十二年的油漆了,这棺材上的漆面都顶两个五分钢镚的厚度了!埋进地下,不怕潮不怕碱,就是一个万年牢啊,还能有个朽?说着,老歪饱蘸油漆开始刷起来。边挥动着刷子边嘟囔道,这么好的寿材,千万要用上啊!不然忒可惜了!
一旁的王老怪神色凄然,小声应道,歪哥说的是,不用真得忒可惜啊!顿一下,又说,咱就盼着这殡葬改革的政策像刮风一样,刮一阵儿过去就完了。那样的话,咱还能用!但王老怪说这话时声音发虚,显然没底气。
转过年来的二零零零年中元节又快到了,王老怪再次来到李家村叫李老歪给寿材上漆。走近李老歪家木器厂,发现木栅栏关着。旁边的大门上,贴着封门纸,左侧挂着左钱。一群人,正围着一辆写着大大的“奠”字的面包车说笑着。他一惊,赶忙问是谁殁了。有人回说,老怪叔还不知道吧?是老歪叔殁了!这不,殡仪馆的车来拉他去火化呢,马上就走!王老怪脑袋“轰”一下,懵了。他晃晃脑袋,赶忙到了老歪灵前,哭了两声老歪哥,退到院外,看着灵车拉着李老歪奔殡仪馆而去,这才失魂落魄地回了家。
一连几天,王老怪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精神萎靡,浑浑噩噩。他想,李老歪给人们打了一辈子棺材,到了自己却用不上棺材,真是可怜!他又想到自己死后也要被火化,便感到心里拔凉拔凉的,有无尽的痛苦和绝望。花恁多钱买了这寿材,却不能用,这比李老歪更可怜啊!
王老怪不再下地干活,除了吃饭、睡觉,他就拎一个小板凳,坐在敞棚里,盯着那口大头雕着牡丹、小头雕着莲花,上了十几道大漆的寿材,苶呆呆发愣。一天,他对儿子说,咱把寿材的盖子敞开点,抽时间俺进去试着躺躺,看舒服不?
儿子盯着老爹看了一会儿,确认不是玩笑,说,你净整些怪招儿,就不怕晦气?
王老怪笑笑说,晦气什么?俺就想试着躺一下,不然花半天钱连躺一下的机会都没有,不忒亏了?
儿子没办法,就找来两个人,费力地把厚厚的棺盖提离槽口,再稍用力平推,寿材便敞开一道口子。帮忙的人吸溜着鼻子,笑着说,这松木味道真香、真好闻!当听说老怪想进去躺试,便都收了笑容,看着王老怪问,老怪叔,你真得进到里面躺着?
王老怪认真地点点头,真的!真的!那两人觉得不可思议,看王老怪的眼神都变得怪怪的……
中元节过去了十来天,就到了旧历七月底。这天中午,老怪的老伴和儿子、媳妇从地里回到家,没有见到老怪。心说,可能出去串门说话了吧!做得午饭,还不见老怪,就有些着急。老伴便差儿子到外面去喊老怪回来吃饭。儿子转一圈回来了,说连喊带问,没找到。他不经意间扭头看见敞棚里的寿材旁边,摆着老怪常穿的一双鞋,再一看那棺盖,已经严严实实地盖好了。儿子心里一惊,暗叫一声不好!便喊娘快帮自己抬棺盖。媳妇怀着六个多月的身孕,动不得力气,只能在一边着急。儿子和娘使出吃奶的力那棺盖纹丝不动,儿子急得变声变调冲媳妇嚷,快去喊人来帮忙!等喊来了两三个帮忙的,把棺盖打开,人们一下子傻眼了,只见老怪真得在寿材里面,只是没有躺着,而是半靠在寿材的一角,身体和脸极度变形,眼睛也瞪得老大,人早已没有了呼吸!
闻讯赶来的乡亲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人主张报案,说,老怪身体没毛病,死在棺材里面,是不是有可能被害?有的说被害的可能性不大,估计是让殡葬改革的火化政策吓得,他觉得难逃火化这一劫,便自我了断了。儿子哭着说,俺爹不会自杀,他总是叨咕如今的日子忒好,过不够,怎么会自己寻死呢?
老怪的老伴一脸平静,说,安排后事吧!这老东西不会自杀。他前些日子说怕用不上这寿材,想试着在里面躺躺,体验一下。这是玩怪招儿玩出了圈,自己在里面不经意把棺盖复位后憋死的……
王老怪火化了。
王老怪是用一个尺二的小匣子入土为安的。
那一年,王老怪刚好七十岁!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6609
评论列表(28条)
真的也是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赞][赞][爱心][爱心][喝彩][喝彩]
@解世权:感谢老解首席点评,祝好!
小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2272 张英辅:感谢美评,祝好!
人生无悔便是道,人生无怨便是德;得到的,要珍惜,失去的,就放弃,看淡,也就释然。
@阳光笙箫支剑笙:感谢美评,祝好!
王老怪就这样死在自己的棺材里。前天我提前给我母亲扫墓,看到密密麻麻的墓碑,就想如此下去,能不能有一天墓碑会没有地方竖了。
我早就想好了,以后能捐献就捐,如果没有接受的,就回归故乡,撒在大海里。
@地质之花:您这样的心态值得大家学习!祝好!
王老怪在自己理想的寿材中离开人世,终结了千奇百怪的生命。这样的深邃小说,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细节天衣无缝,接地气,生活气息浓郁,大手笔也!
@锦瑟黎燕:感谢黎燕老师美评,祝好!
这个故事结尾绝了!
是这么个情况,那代人非常在意能躺进一副好棺材里。不过,人为加速的,王老怪当为华厦第一人。
@晓舟同志:感谢晓舟老师美评鼓励!祝好!
这汪老怪还真是奇葩。“今年这些收入俺早有打算,给闺女的自行车,买!就“飞鸽”了;咱家的电视机,买!就“长城”了。” 读到这里心想,这老怪有主见, 摆平了家事, 总算正经不怪了, 那知下面又整出一件怪事, 而且一怪到底, 故事一波三折, 还有反讽意味。
@轻品慢尝:感谢刘老师美评,祝好!
能躺在高档的红松寿材里是老怪的终极目标,他如愿以偿了。
@雨凌:是啊,只是这种死法太奇特。感谢美评,祝好!
王老怪真不亏为怪,一生为人怪,就是连最后走也要走得怪。
@四格格:感谢美评,祝好!
结局出乎意料,正是小说构思的高明之处。
@淡墨:感谢淡墨老师美评!祝好!
王老怪名副其实,果然想法做法都与众不同。这故事有趣。
@漫言华语:感谢您的美评,祝好!
对这样的殡葬改革,确实好多农村老人不满啊!
@皓月蓝空:所言极是!割裂传统,不顾多年的习俗,难度是很大!感谢美评,祝好!
鸣虫老师笔下的王老怪,有钱后就消费,与农民传统理念不同;大头为自己准备百年后事,既怪也不怪;还不该死的老怪死在了为自己准备的寿材里,一定是被旁人笑话的怪事,对老怪来说,没有浪费这副寿材。王老怪的怪,怪在他身上许多的矛盾。欣赏!
这个王老怪,就这样死了?可惜了这口价格昂贵、又上了十几道油漆的棺材。不知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无语,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感觉。
这老怪,的确行事怪,村干部的管理,是不是也有点怪?咱慢慢琢磨吧。[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