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位护工和老爸怄气一去不回头,老妈独自照顾老爸20多天(寒假中我们回去打帮手时间比平时稍多一点),开学后妈一再强调自己坚持得来就不请护工了,她被对主家各种挑剔的刘护工弄得有心理阴影了。我只好一周跑三趟娘家,尽可能维持家里的正常运转。
那天妈忽说整宿睡不落觉,人混混沌沌的,调课回家送她去看病;开药服了两剂没好转,次日电话我要求住院。年前村医推荐的护工立即上门来了。新护工张叔,七十出头,看上去清爽精致朴实好说话。老妈向张叔交代好相关事项后,我把老妈送到了距我学校较近的市四人E。
妈住院12天,每天一大早我煮好鸡蛋粉条或水饺,罗老师帮忙送餐到病房;我调好课掐着点带她做各种检查,和医生适时交流情况;中午从食堂带餐送过去(和后勤说好登记客餐,后勤主任很周到地和大厨打招呼给另做清淡菜);下班接妈回家吃饭泡脚后晚上再送病房休息。
她住院调养着,我的紧张忙碌可想而知,期间也有些小插曲——
妈要求病房两人间,这个我理解,她想安静一点。好在和那里的护士有相熟的,这不难;一看那间房位置在西头又不满意,说东头空气好些最好是原来住过的那间,我说那已住人了总不能叫人家走吧?老小老小,人老了真像小孩一样天真了吗?有点无语。
一天跑来跑去得三四趟,这是自家亲妈,固然不能有怨言,但那天听她当着我的面对邻床大妈说“您老就有福了,女儿时刻都陪在身边”,我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却又不忍怼她。邻床大妈说:“您女儿有空就来了,也要得了呢!”我妈又冒出一句不给情面的话:“来了也是看手机。” 和身边比比皆是的低头族相比,我哪里算得上时刻盯手机呢?但学校多个工作群时不时滚动各种通知,也是不容落下的信息,比如她说这话时校长就群发“立即开会”的通知。尽管心里不爽,我只说一句“我得马上回学校”就走了。人哪,做得多的总是错得多,远在深圳的姐一年到头只有电话里哄她几句,她就开心了;加不完班的弟十几天中仅来看她一眼,她也眉开眼笑了;只有我,做得多却让她不满的也多。也是无语。
整天躺着打针,无聊时刷快手,刷到吹嘘无效退款的某药广告,非让我给买;就给买了,有点小贵,还有点哭笑不得。 告诉姐,姐轻描淡写:“你就是惯她。”——怎能这样说话?广告吹的神药或许也是个心理安慰呢?
最让我想不通的是,弟媳在老妈出院的前一天来医院看她,推门而入喊她一声的那瞬间,妈抬头看着弟媳,忽然激动了哽咽了,泪水奔涌而出,让我瞬间蒙圈,弟媳也一头雾水懵懵地看向我。然而弟媳只呆了十来分钟就说还有事要忙匆匆告辞。傍晚我陪着妈在院墙外散步时,我故作云淡风轻地说:“妈,亏得我是您女儿,假如您是在儿媳这住着院,今儿来看您的是女儿,您说会不会有麻烦噢?您女儿不得和儿媳扯皮甚至打起来吗?”妈一愣说“哎呀我还真没想那么多”,我说您当时是怎么了嘛,有什么事不方便和我说吗?妈说没有呀,就是一天到晚躺着吊水感觉腿都要废了……——虽然有点牛头不搭马嘴,总感觉怪怪的,但我也不好追问下去。
妈出院本想在我这调养一段时间,我和罗老师也都表态欢迎她在我这好好休养,但老爸催她回家的电话一次比一次不耐烦不客气,甚至说和新护工张叔处不来。可妈电话问张叔,那头总乐呵呵说放心吧一切都好。爸终于直接电话我,只有一句话“你妈哪天回?”听他那口气,明显压着火,我说星期天吧,还没来得及问他的情况,那头就挂断了。——这个一贯自我的臭脾气老头,连半句客套都嫌多啊!
送妈回家后,把妈的各项就医资料发姊妹群,包括发票。半天无人搭腔。下午一觉醒来,忍不住在群说一句:“妈住院的米,目前为止是我出的哦!”姐马上回应:我那份,待会转。弟媳电话:“皓姐,我想不通妈为啥见了我就泪奔,到现在我都是懵的!”我说:“别说你想不通,我同样想不通好吧?难不成你觉得我错待了她?”弟媳忙说不是这个意思,就是问一下;我说妈已送回去了,你直接问她吧。
不一会,姐和弟都把发票上自费部分的三分之一发给我了。
——多出力可以,多出钱也可以,但发票数字均摊,是不能破的规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6526
评论列表(22条)
皓月老师又要坚持教书育人,又要每天数次跑医院,呵护住院的老母亲,全力以赴出钱出力,倾情孝敬母亲,感人肺腑,好佩服好佩服。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谈不上感人,都是分内之事。[花][花]
在家中也好 ,在社会上也好,都是做得越多就错得越多。任何事都不做的人,永远没有错的机会,所以他们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痛。你对妈妈的耐心和仔细值得称赞,也体现了你为人师表的稳重、周到和责任心。你妈妈嘴上也许多有埋怨,但在内心是非常依赖你的,也非常认可你的,我也照顾过我妈妈好多年,我也被埋怨过,但我知道妈妈嘴上不说,心里是非常有我的。
@四格格:谢谢您!您说得是,这几天都不停接到妈妈的电话,也总抽空就往家里跑,毕竟风烛残年了,身边得有人。
看了深有同感。人到老了,会变得自私,巴不得子女围着他们团团转。而且“远香近臭”,做得多不如哄得好。想起那些年赡养家里几个老人,将他们一个个养老送终,真是一言难尽。那些年我觉得自己都抑郁了。你的文章让我太感同身受了。
@难诉相思:谢谢您理解,和您比我久惭愧了,我做得其实很不够!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老人不偏心还好,如果偏心那才是一言难尽。兄弟姐妹能共同负担费用,也算不错,多少家为了养老对薄公堂。
@地质之花:谢谢您的点评,我家姊妹仨对父母养老问题还算心齐的,只是远的太远,鞭长莫及。
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远的香,近的臭, 这理就是无处讲, 和自己老妈更是没法讲。您已经尽责尽力了, 问心无愧!
@轻品慢尝:谢谢您,您说得对,问心无愧就好!
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你尽心尽力尽孝,在父母面前没有愧疚,有委屈也只能咽下去。
@雨凌:谢谢,我写下来也只是记录生活,不敢说委屈。[笑哭]
在父母那儿没有什么公平,父母也会看人下菜碟。咱们做子女的问心无愧就行了。
@灿烂阳光:谢谢,父母面前做到无愧于心,其实也挺难的,争取吧!
在家里,真的不是一个说道理的地方,假如是姐或者是弟,长期陪伴在父母身边,也许同样境遇,做得多错的多,被责怪的多,到处一样。
@淡墨:嗯嗯,谢谢您的点评,也是是这样的。
人生啊,越是负重,越是付出,越是孝顺,生命就越有分量。皓月老师的言行举止,负重前行,令人敬佩,也会给孩子及晚辈造福。
@锦瑟黎燕:谢谢您的支持,我不算孝,只是顺着父母的时候多吧!
皓月老师的父母有这样的好女儿,好有福气,令人羡慕。
@锦瑟黎燕:谢谢,您过奖了!我父母不算有福气的,都美多大出息,没能让父母享多少福。
非常真是又现实的文章,对老人来说,往往是照顾最多的那个儿女受埋怨最多,看似极不合理,但却是事实!对此,只能自劝,不抱怨,侍候自己的亲人嘛![微笑][微笑][微笑]
@鸣虫:谢谢您的理解,不敢抱怨,只是记录生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