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几位朋友来我家,与我说起一个话题:现在生活明明比以前好了许多,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怀念过去。有人坚持现在生活水平比以前大大提高。有人坚持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比四十年前下降不少。好一场唇枪舌战,我感到辩论的非常有说服力,不知道各位朋友对此有什么看法。我把我们的对话摘录如下:
对话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你小时候家里几口人?”“十一口,我父母,爷爷奶奶,我们兄弟姐妹七人。”“家里几个人工作挣钱。”“我父亲一个人。”“这就是说,你父亲一个人挣钱养活十一口人。现在你与你丈夫二个人拿着退休金,二个人生活。假如你一个拿工资,别说十一口人,就是养活四个上学的孩子,你觉得你的生活比以前生活如何?”“天啊,不敢想。我儿子两个人工作,孙子上小学,中午吃小饭桌,每个月还要我支援。”“对啊,你说这是生活水平在走上坡还是下坡?”
问“你小时候谁接送你上学?”“我记得,我只是第一天上学时妈妈送我到学校,把我交给了老师。以后都是与同学们一起走。”“难道你父母就不怕你被人贩子拐走?”“你真会开玩笑,那时候那有人贩子。”“你觉得是天天担心孩子被人贩子拐走,一定要接送孩子的生活幸福,还是没有人贩子,孩子可以蹦蹦跳跳自己去上学幸福?”“当然没有人贩子幸福。”
问“你兄弟姐妹七个,有几个辍学的,几个上学的?”“你问的真可笑,那时候工厂的孩子那有辍学的。厂里有工人子弟小学、中学。工人的孩子有钱没钱都能去上学。学费很便宜,全部费用一个人也才一、二块钱。”“你知道现在一个孩子上学需要多少钱吗?”“现在孩子上学看着是免费,可杂七杂八的费用太多了,幼儿园一个月一二千,倒是有数的。小学小饭桌一个月也不少钱,还有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天知道需要多少钱。否则我孙子也不需要我赞助。”“是啊,现在两个人工作,养一个孩子还需要老人支援。当年你父亲一个人工作养着你们兄妹七个,还养着你爷爷奶奶,供你们读书。你父亲就不该结婚,你们的出生就是一个错误,否则你父亲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花,生活一定过的很富裕。”“你真坏,我们出生怎么好像成了犯罪。”“不是我坏,是你不讲理。非要坚持现在老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你就不想想,生活的好与不好该如何衡量。”
问:“你小时候生过病吗?”“小孩子那有不生病的。”“生病以后怎么办?”“我父亲厂里有医院,到医院找医生开点药吃就行。”“看病需要多少钱?”“不知道。我们小孩子看病不需要拿钱。吃的药是半价,医院到月底扣我父亲的工资。”“你家里人身体都不错吧,一定很少生病,否则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怎么负担的起呢?”“不是。我父亲心脏不好,从我记事起我父亲一直吃药,不过我父亲吃药自己不花钱。我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也经常生病,医院的阿姨还到我家给我奶奶打过针。”“上门服务,是不是需要出诊费啊?”“别胡说,那时候医生讲的是‘救死扶伤’厂里的医院就是为厂里的职工及其家属服务的。上门给我奶奶打针只收药钱,也是半价,扣我父亲的工资。”“你周围有没有因为没有钱,不能看病的?”“我周围没有。有病都是先治疗,后扣工资。”“如果扣工资时钱不够看病的钱怎么办?”“不会吧,那时候药费很便宜。真有了困难,厂里还有救济。工会也会出面帮助的。”
问:“那时候你家那么多人住的一定很差吧。”“住的是厂里的宿舍,是小了点。但也住的下。我们姐妹们住一间小屋,哥哥弟弟与爷爷奶奶住一间大的,父母住一间。”“房子不少,房租,水电费很贵吧?”“不多,全部加起来一个月不到二块钱。不到我父亲工资的零头。”“如果现在你租房子住,一个月需要多少钱?”“这可不是一笔小开支。就是一般地段的房子,面积不大也需要我半个多月的退休金。好地段,一百左右平米的,加上物业费,水电费,我的退休金都不够。”“好吗,你的退休金都不够一个基本安身地方的基本支出,这怎么说生活水平提高了呢?”“如果有自己的住房,生活还是有保证的。”“别在这醉死不认这壶酒钱。衣、食、住、行,是人生的四大基本要素。一个月的收入不够房租钱,其它的靠什么支撑?谈什么幸福?”“这?”
问:“你小时候吃的食品有没有激素,各种添加剂。”“你真逗,你又不是不知道,那时候食品都是天然的,安全的,可以放心吃的。而且物价稳定,只是供应不足,不如现在,想吃什么都能买到。”“那时候交通确实不发达,物资交流受阻。”“所以,还是现在好吧。”“是啊,现在是什么都能买到,但必须手里有钱。可现在还能买到没有农药化肥的菜吗?看看鸡鸭鱼肉,那个里面没有没有激素,抗菌素。现在的美食里,加了多少科技狠货。吃着这些科技狠活的食品,满足了食欲,可身体却受损。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那个。”“我选择:即能满足食欲,又没有科技狠活。可世界上那有那么多好事啊。”“是啊,甘蔗没有两头甜,可社会的进步应该是让人们生活的更好,身体更健康。如果用健康为代价,这是自我毁灭呢?还是生活水平提高呢?躺在病床上,再美味的食品还能吃出滋味吗?眼一闭,腿一伸,嘴巴还能吃得进去吗?”
“啧?”“啧什么啧,回家好好想一想,比一比,别睁着眼睛说瞎话就阿弥陀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6459
评论列表(20条)
是啊!社会的进步应该是让人们生活的更好,身体更健康。
@阳光笙箫支剑笙:如果用健康换食品,这是杀人不见血的毁灭。
深邃灵动的对话,内涵丰厚,意味深长,余音绕梁。
@锦瑟黎燕:实话实说,孰是孰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让你这么一对比,还真是如此,看着钱多了,实际上是水涨船高。食品安全是个大问题,每天去超市都纠结,买哪一样蔬菜、食品,要先想一想,农药,激素,科技狠活,怎么减少,最好避免,又不能不吃。
@雨凌:现在看着工资多了,可需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前三十年,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已经实现了免费医疗,还有四分之三的人走的是合作医疗。四分之一以上的人住房只是象征性的收点钱。教育全部是象征性的收一点钱。基本消灭文盲。又奋斗四十多年,却出来了看不起病,住不起房,上不起学的现象。这种结果能说生活水平提高了吗?
角度不同, 看到的事实就不同, 面对的问题不同, 心理感受就不同。很有意思的对话, 辨别、辨别, 辩论 、辩论也好!
@轻品慢尝:你说的很对。站在富起来的新型资本家角度看,一定是现在比以前好了很多。这个多少,衡量标准就是他积累了多少财富。站在以前领导阶级的立场,就是另一种观点。
现在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可是心境真的不如以前。压力山大啊。[赞][赞][爱心][爱心][喝彩][喝彩]
@解世权:生活水平提高是建立在赡养人口的减少。说质量,那可以说是,安全感没有了,压力,危险时刻在身边。
人物对话真实地反应了人们的内心,物质不丰富的时代,不等于人们没有幸福感,现如今物质是丰富了,但人们对生存的危机感影响了幸福感的存在。
@淡墨:那时候确实没有丰富的物质。可那时候的基础与背景是什么咱们都心里明白。盖高楼,最难的是打地基,用行话就是“正负零”前是最艰难的。但也是充满希望的时刻。
幸福感不是单单看吃的如何,穿的如何,住的如何。这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我个人觉得,安全,希望,快乐这才是幸福的来源。衣食住行是生存的基本要素。
生活是永恒的话题。收入支出、衣食住行、亲属家庭、差别分明。不同阶层,各自环境,能否适从?生存感悟,自然而然流露在家常话中。友此篇小故事,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充满人生哲理,令人深思,启迪心灵。喝彩!点赞!
@一池烟雨:我就是实话实说。生活水平看的是衣食住行,还有一个是赡养率,安全感。从生老病死有依靠到生不起,养不起,病不起,住不起等,这能说明什么?
哈哈,这样比较很有趣,能够让人更加留恋过去的美好时光。但细细想来,有些东西是没有可比性的!
@鸣虫:是的,幸福其实也很简单,能放下,生活过得去,知足常乐。
以前物质不丰富,可无忧无虑。现在只有一部分人富起来,可贫富差距巨大,安全感很差,压力巨大,失去了幸福感。
这个时代,物质无疑高度发展了,但精神文明的步伐显然跟不上节奏,甚至伦理道德有沦陷之势,沦陷在唯金钱至上的“白猫黑猫”理论里。我觉得是这样,人与人之间,没有从前那么单纯了,互相信任少了,互害模式多了,也就世风日下了。
@皓月蓝空:这四十多年最大的悲哀就是道德的沦陷。一切向钱看,钱就是一个魔鬼,吞噬了优秀的道德。
还有一个就是贫富差距巨大,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这应该是普通百姓的对话。我们这代人,经历过前20多年,也经历过后40多年,都有切身体会,切身体会往往是最实在的。
@诚厚:咱们都有发言权,因为这是咱们的切身体会。现在都在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只是对比的角度不同,对比的目标不同,所以有着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