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团圆饭,看春晚演出,已经成了每个家庭过年的必然模式。春晚陪伴家家户户过大年已经有四十二年的历史。八三年以前没有春晚,电视台是播放歌舞晚会。我记得电视机出现在家庭里应该是七十年代。七八年春节年三十晚上,我邻居从单位里临时借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我们一起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节目,那时候不叫春晚,我记得是叫迎春联欢晚会。
能坐在家里看电影,这可比听收音机好多了。虽然那时候没有彩色电视机,都是黑白电视机,而且尺寸都比较小,但能听着声音,看到画面,那可是一个飞跃。我当时就下决心要自己买一台。那时候济南已经有了电视机生产厂,并且生产出泰山牌的十二寸晶体管的黑白电视机。我四叔的同学是电视机厂的一个领导,我四叔买了一台,我求我四叔帮我也买了一台。好不容易花了四百块钱,我拥有了自己的电视机,那是我买的第一台电视机,也是我工作的地质队第一个买回家的电视机。
现在四百块钱给一个孩子压岁钱,孩子都嗤之以鼻,会嫌少摔地上,那时候可是一个工人几乎一年的工资。就是这样昂贵,市面上也很难买到,七十年代应该是咱们国家的电视机制造业开始起步不久,产品很少,大部分是试产产品。我买的这台电视机就是济南电视机厂第一批试产的四百台之中的一台。
后来随着电视机生产的飞速发展,加上从国外进口一些电视机,很快市场上就能买到电视机。随着电视机生产的更新换代,彩色电视机逐步淘汰了黑白电视机,超薄液晶电视机替换了笨重的晶体管电视机。电视机走进了每个普通老百姓的家,每年的大年三十,陪伴着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看春晚,这成了一道过年的必备大餐。
不知道从那一年开始,人们对这道‘年夜大餐’原来越不合胃口,有的干脆不吃;有的是不吃可惜,吃了倒胃口;有的边吃边吐槽,吃进去又吐出来。中国的餐饮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色太浓,就会出现:黑乎乎,黏糊糊,看着让人没有食欲。色太淡,就感到:清汤寡水,提不起情绪。香,那讲究就更多了,清香,甜香,浓香,淡香,各种花香,各种食材的本质香,混合香等等。
做菜讲究煎、炒、烹、炸、汆、熘、炖、扒、烩等工艺,食材的选择,色泽的搭配,浓淡鲜香恰当,酸甜可口,这考验的是大厨的水平。南甜北咸,东鲜西酸,有的说就是再好的厨师也难做出十几亿人都满意的大餐,属于众口难调;有的说是脱离了大众口味,就如同东方人喜欢主食加炒菜,西方人喜欢牛奶加面包,脱离了老百姓的生活习惯,自然不受待见;有的说,现在的年夜大餐缺油少盐,看着满满一大桌,实则没滋没味,看着花红柳绿,吃着如同嚼蜡;有的说年夜大餐犹如加了安眠药,让人昏昏欲睡,本来应该精神抖擞迎接新年钟声,可就是提不起精神;有的说年夜饭花里胡哨,看着琳琅满目,可就是找不到能填饱肚子的美食。
这让我想起朋友说的一个笑话,三十多年前,一位朋友说起有次他们赴宴,吃什么日本料理,吃了近三个小时的饭,回家饿的睡不着,赶紧让老婆起来给下了一碗面条吃。我好奇的问他:“怎么三个小时还吃不饱,你的饭量有多大?”他苦笑着说:“我的饭量很一般。你不知道这个饭菜有多膈应人,上菜都是一人一小碟,里面那点菜一筷子都不够。还有的东西是生的,我肠胃不好,根本不敢吃。听说这顿饭还非常贵,这真是花钱找罪受。”是啊,生猛海鲜东洋人奉为美食,华夏民族看着就恶心倒胃口。五成熟的牛排,还滴着鲜血,欧洲人吃的津津有味,东方人看着心肝都发颤。
现在很多人开始怀念四十年前的那几道大餐,很多小品,津津乐道几十年,还是舍不得放下。一些歌曲的旋律依然离不开人们的口唇。这是不是可以说明真不是现在人们吃的嘴刁了,应该是离老百姓的大众口味越来越远了。拿着洋鬼子的美食,硬往炎黄子孙胃里塞,怎么能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5908
评论列表(18条)
现在的春晚连鸡肋都不如。春晚重在逗乐,不在教育。
@吊脚楼:春晚应该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当年的超生游击队,打扑克,产房等,看着是那么回事。
的确现在对春晚是越来越不期待了。
@难诉相思:现在的春晚好像越来越不受待见。唱的歌也越来越难听,有的像念经,有的还不如驴叫。
除夕团圆乐无边,家人围坐笑开颜。
佳肴美酒香盈室,共度良宵福满年。
@阳光笙箫支剑笙:电视相伴渡除夕,歌舞小品迎朝曦,
美酒佳肴细细品,说长道短几多议。
春晚物语,直抒胸臆,我看春晚,主要是听喜欢的歌,别的,一掠而过。
@锦瑟黎燕:现在的春晚,没有一首歌是能让人精神焕发的,与催眠曲还有一比。
我们是好多年就不看春晚了,太离谱了。[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解世权:我现在也是基本上不看。
春晚这个年夜大餐, 厨师想迁就各方观众, , 迁就着迁就着就滋味全无了。
@轻品慢尝:请朋友吃饭,咱们都是点几道朋友喜欢的菜,避开朋友讨厌的菜。如果年夜大餐能有几道老百姓喜欢的菜,老百姓也不会不领情。只是现在的年夜大餐离老百姓的口味越来越远。还搞几个洋鬼子嘻嘻哈哈,也太欺负人吧。不是找几个奶油小生咿咿呀呀,好像饿了多少天,有气无力的呻吟。就是找一群神经病狂呼乱叫。没有一点节日的喜庆。
现在人们的欣赏水平不同了,但春晚还是千篇一律,怎么能提得起大家的兴趣。
@四格格:现在的年夜大餐离老百姓的口味越来越远,如果真能千篇一律,还有八、九十年的水平,老百姓也不会恶心吐槽。现在微信里有时候出现一些以前的年夜大餐,还是非常亮眼。就是歌声都让人精神一震。
现在的电视春晚和几十年以前的精彩表演,确实差点意思,我和老伴除夕夜一般都是电视打开听个热闹,我俩包饺子,喝茶水,十点来钟饺子下锅,象征性滴吃几个就休息了,春晚演的是啥——不知道!过了除夕后,慢慢看回放,哈哈,也没啥意思……
@李宗宾19481957:好剧本通不过,拿着一些不上流的剧本充数。好歌创作不出来,只能哼哼哈哈装腔作势。就是舞蹈也脱离了老百姓的审美,过年应该喜庆,欢快,靓丽,看看现在端出来的不是如鬼一样的东西瞎舞杂,大年夜看的人心里直发毛,就是如疯子一样的乱蹦乱跳。
现在回头看看当年的:东方红,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那才是老百姓喜欢的艺术。就是儿童剧:花儿朵朵,里面的节目也比现在的年夜大餐有滋味。
12吋的小小黑白电视机,我是1981年秋天第一次见到的,那时候感觉好神奇!
@皓月蓝空:12寸的电视机前面还有九寸的电视机,大约是78年,我爷爷家就有了,我去我爷爷家,电视机放在院里,坐了好多人,看的好像是戏曲片:天仙配。现在回想起来那个电视机,画面很小,也不是很清晰,可看的还是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