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黄四娘是谁
理洵
黄四娘是杜甫一首诗中的人物,这首诗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组诗中的一首,全诗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安史之乱中,杜甫流亡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筑屋草堂,有年春天,他寻友赏花,没有成行,就只好独自江畔散步赏花了,写下了这一组诗。诗人当时,也就五十岁上下,次年,也许还是次年的次年,安史之乱就结束了。
这一组诗很有名,黄四娘这一首尤其有名,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真可谓妇孺皆知了。几百年后,苏轼读到它,还啰嗦了几句,发了些感慨。苏轼这篇小品文字题目是《书子美诗》,抄写完全诗后,说,“此诗虽不甚佳,可以见子美轻狂野逸之态,故仆喜书之。昔齐鲁有大臣,史失其名。黄四娘独何人哉,而托此书以不朽,可以使览者一笑!”苏轼的意思,黄四娘,一个普通人,却因为杜诗随意提说了一下,就比史上那些失去名字的官僚更出名,在老百姓口中流传了。
大致以后,读者对于黄四娘这个人物就比较关注了,猜想她的身份、地位、职业,甚至于揣测她与诗人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真可谓诗无达诂、文无达诠了。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认为,“黄四娘自是妓人,用戏蝶娇莺恰合。”很有些以杜诗自证的味道,不过这种说法,很多的人是不认同的,近人萧涤非在《杜甫诗选注》中就以唐时人们对于不同身份、地位等的妇女的称谓作为主题做了辩驳,结论是,“按肃宗时,因参军而为武官之妇女有唐四娘、王二娘等,则知此种称呼,仍是尊称,不能据以定黄四娘之为妓人。”最起码是否定了浦氏“妓人”之说。
不过从读者的角度看,我们还是应该学学苏轼的态度,他就是把黄四娘作为一位普通的妇人形象进行理解的,没有过多的、刻意的解读。他后来被贬儋州,写了首诗,其中又提到黄四娘这个人物,诗题很长,“正月二十六日,偶与数客野步嘉佑僧舍东南野人家,杂花盛开,扣门求观。主人林氏媪出应,白发青裙,少寡,独居三十年矣。感叹之余,作诗记之。”诗中有句云,“主人白发青裙袂,子美诗中黄四娘。”结合诗题,杜诗中黄四娘在苏轼的心里,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就很是明朗了。
如此说来,黄四娘就是一位住家在江畔,热爱生活,喜欢养草种花的普通妇人,因为偶然的机缘,幸运地被诗人摄入笔下,留下了美好的形象,而千古流芳了。当然同时,一贯地留与读者沉郁厚重的诗人形象,亦因为黄四娘的出现,正如苏轼所言,诗人又展现出了“轻狂野逸之态”,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二者可以算是双赢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5762
评论列表(5条)
文脉丰厚,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直入人心。
文学形象中的黄四娘,杜甫笔下的邻居。黄四娘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的邻居。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中写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中描绘了黄四娘家小路两旁繁花盛开的景象,千朵万朵的花把枝条都压弯了,蝴蝶在花丛中流连飞舞,黄莺自在啼鸣。这些描写展现了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杜甫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也反映出当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愉快,会到邻居家走走欣赏自然景色。
十分认同您的观点, 黄四娘就是杜甫的邻居。唐宋时期, 女子名为几娘几娘的很普遍。几是娘家大家族姊妹的排行, 苏轼的姐姐就叫苏八娘。
如诗之小品小令直入人心,文不长,却让人读得心头清爽,好文笔。
哈哈,真是各说各理。但是,还是赞同苏东坡的观点,至于黄四娘为妓女说,属于胡乱猜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