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
苏德义虽然读的是中文系,但是,对美术却特别感兴趣。
这个月,轮到中文系办墙报,学生会管宣传的委员到中文一班布置任务,说是中文系那是学校文人荟萃的地方,每一个班都要拿出像样的东西上墙,那是学校的文化窗口,不能丢本系本班的面子。中文系三个年级十二个班,每班要有四篇文章,一班还要拿出刊头。
一班的班长郑庆松说:“苏德义,听说,你有美术基础,你来完成刊头吧!”班长又说,“其他规定的四篇文章,这恐怕要从作文中精选才行,这就要上写作课的老师来帮忙布置作文任务,全班人人动笔,再精选好的散文誊写在大纸上,装饰之后再上墙。现在指派谁写,还心中无数。”
苏德义在过年那天,嫂子就说过,要涌跃参加学校里的活动。这画刊头应该是比较拿得上台面的活动吧!
苏得义画的是青年毛泽东吟诗时的肖像,中国画写意画法,题图上的款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墙报张帖完毕,一看,中文系还真有隐居的才子。不看文章的内容,单看绘画和书法,就比上一期外语系的上档次一些。
美术系的老师吴昌才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跟着我学了一年多的人物写生,你们有谁能画出这样的刊头?”
学生都直摇头,不发言。吴老师又说:“这个画刊头的学生,要是愿意,我可以破格录取他到美术系来。”
苏德义上前问吴老师:“请问老师,美术系已经上过哪些课程?”
吴昌才老师仔细打量了一会儿苏德义,问:“这刊头是你画的?”
“是的,是我画的,我没有专门学过美术,只是在当兵的那几年,从美院的一个学生那里瞄学了几眼。那个学生是到军垦农场锻炼时,被师宣传科特招了的画家,我们科距他科不远,有时就过去看他作画,他画领袖、开国元勋的次数些,我也就只学了这么一点。”
“瞄学!没坐下认真拜师学艺,已经不简单。你若愿意,可以去我班上学习。”
“你班的学生已经学了哪些课程?”
“素描的课上完了,静物色彩写生也已结束,现在正在上人物色彩写生,你有这个基础。”
“那我还得和学校管招生的领导商量一下,你们班的学生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我还要学两年,我丢了你们前面学的基础知识,只怕毕业时考不过关,两头都失误了,那就想不得了。”
“你想得很周到,你不愿意进美术班也可以,只要你有时候,想什么时候来练几笔,我们随时都欢迎。”
“那我太谢谢了,有时候我自然是会来向吴老师请教的。”苏得义诚恳地说。
苏德义被这一意外的事,弄得心里纠结了好长时间。去美术系,只要吴老师帮着说几句话,学校有关部门,也会答应的,但是,吴老师的那班美术系的学生,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他们前面已经学了好几门基础课,剩下的时间,大多要走出去实地写生,他苏德义撵不上他们。再说,读中文系,基础打好了,学别的什么,也就不会吃力,去美术班当旁听生,也没什么不可以的,最后,定下心来,就在中文系呆下去。
为苏德义没有去美术系插班,一班的同学看法很不统一。有的认为苏德义失去了一个成名成家的好机会。持这种观点的人有一多半,他们觉得美术系的学生就是未来的艺术家,成名之后,一幅画卖出的价格,就可以是一个上班的职工几个月的工资那么多,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还有一少半人认为,若是学了美术回大山沟,去教学,那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若是去教别的学科,只可以去小学,在中学会捡不起别的课程,高不成,低不就,一个二黄八调的人,只会被人瞧不起。学美术的进了大山沟,十人有九人成不了艺术家,因为那里没有艺术的土壤,在那里画画谋生都困难。学了中文,在人生这个路上也许走得还宽一些。
不管怎么样,苏德义没有回头路可走,原本就录取在中文系,现在仍旧读中文,有什么不对吗?班里,有人拿他当傻子,说他脑子不开窍。一个刊头画,弄出风波来,苏德义没有想到过。自己把这事看得很淡然,偏有人有事无事说他下错了棋,走错了路,苏德义为此不再回应,随人们说去。
苏德义不常去美术系吴老师那里看人家画画,后来,他干脆不去美术系了。那里原本没有他的位置,他不是那里的既定成员,别人也不在意他的存在,何必自作多情呢!
苏德义于是把精力全集中在中文里了,课业不重的时候,他就到图书室去读书。他为了让读过的东西不至于瞬间忘却,他开始做读书笔记,把看过的书从书名,作者,到精彩的段落,都摘抄下来,然后他学会了归类,把阅读中摘抄的好文字,整里成几本《华章偶拾》。他后来渐渐偏爱上了写作,在他工作后,发表的一系列教学文章和杂文随笔,都原于他在中文系上打好了底子。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5715
评论列表(15条)
画“老人家”不是一般人敢动笔的,稍有不像便有丑化伟人之嫌,那是不得了的政治事件。苏德义仅凭瞄学战友绘画基础就敢画,且受到美术教授的赏识,真是才情了得!
立足学中文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他承诺过要回东坡当教师报效乡亲,语文更适用。再则在那个时代中文水平太重要了,不仅适用广泛,更能做一个适应社会风浪的智者。
@晓舟同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叶,是可以画“老人家”的,只要画得像,主题思想正确,就行。学中文,学校分的科,自己也无法选择,一切听天由命。[咧嘴笑][嘿嘿]
@淡墨:兄弟笨,有一次在课堂上用钢笔画那个戴军帽的头像,画得不像呢,同桌同学伸手抢看,我赶忙抢来撕了。动静大了,老师过来为上课打闹问责,同学说,周同学丑化老人家。他说这话时,我赶紧把碎纸片吞进了肚子。终因没证据,我逃过一劫。
我感觉主人公苏德义的形象,有淡墨老师的影子。这样的自传体小说,也可能是我的无端猜测。我想,苏德义坚持在中文系,是顺其自然,这样的人生之路,会水到渠成的啊。
@锦瑟黎燕:黎燕老师的评论,说得有道理,但小说毕竟有虚构的成分,人物,情节,环境,只有经历那段生活,才能反映出来,所以有影子。谢谢老师的细读与雅评。
爱好而已,一种谦逊的表述。
当一个人说“爱好而已”,可能是一种谦逊的表达。比如某人在绘画方面有一定造诣,但面对他人夸赞时,他说“这只是爱好而已”,意思是自己并非专业人士,做这件事只是出于喜欢,没有将其当作一项有极高成就追求的事业,不想因他人的赞扬而显得过于骄傲。
@阳光笙箫支剑笙:支医生的话完全正确,“爱好而已”,对一个人,他后来无论成与败,都是一个体面的理由。[咧嘴笑]
坚定学一个专业, 再发展一个爱好, 这是智慧的选择, 技多不压身, 艺高人胆大, 苏德义的人生芳草鲜美。
@轻品慢尝:轻品老师的评论说得对极了,专业之外有爱好,工作后,发展的空间会大一些。谢谢老师的深度解读。
老师这是你写的自传吧?
画画与唱戏,演电影是一样的,绝大多数人难以出人头地,里面的水非常深。画画作为业余爱好没有什么,如果作为职业,能不能接受清贫?中文是一切事情的基础,做老师,做公职,就是一般单位工作人员也需要中文。苏德义的选择非常正确。
@地质之花:老师说的太对了,中文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任何行业,任何层面,都需要中文垫底的。
多才多艺的苏德义,在人生关键时刻的选择是对的,这样的人生存能力强,干什么都会出成绩,前途无量!
@鸣虫:谢谢鸣虫老师评论,苏德义是理性选择与听天由命相结合,
我好像昨天评过了,怎么没有了呢?
觉得苏德义没去美术系事明智之举,去美术系,他底子薄,难免缺乏底气;而在中文系他本就如鱼得水,加上有一个绘画的业余爱好,简直如虎添翼。
@难诉相思:谢谢蒋院的深度评品,作为大山里的人,那个时代,学美术,回大山,一般是出不了成果的,苏德义很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