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厢参照读东坡(22)那茶, 有功劳

2024071801231593

林语堂《苏东坡传》、李一冰《苏东坡新传》、莫砺锋《漫话东坡》, 在下文中简称“林传”、“李传”、“莫话”。

东坡诗问中经常有酒与茶, 但他又说自己不胜酒力, 常常端着酒杯做做样子。喝茶往往不需要有什么“茶力”, 虽然也有醉茶一说, 但少见少见。那东坡爱茶是否也做做样子? 带着这点好奇, 读这三本书时, 就格外用心去寻找东坡的“茶事”了。这“事”还真多,喝茶、种茶、煎茶、“和”茶(互相赠茶, 以诗唱和), 甚至还有意味深长的比拟。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 对待世间物比如植物要有三种态度: 一是实用的态度, 即它有啥用; 二是求真的态度, 即它从何而来又是怎么成就的; 三是审美的态度, 即从文学、艺术、美学的角度, 让它照见和抚慰心灵。东坡对茶, 这三种态度都有了。

先看东坡的喝茶:

东坡在杭州任通判时,有一天自觉身体不舒服就请了病假,然后独自游了净慈、南屏、惠阳、小昭庆等寺庙,晚上又去拜谒了惠勤禅师。这一天他先后饮了七碗茶,感觉身轻体爽,病不治而愈了,便作了一首《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其中有诗句:“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说: 何必像魏帝(曹操)吃丸药,我像卢仝(唐代诗人, 被称为茶仙)那样喝七碗茶,病自然好了, 我也像卢仝一样, 觉两腋习习生清风, 乘此清风我还到了蓬莱仙境。在贬居黄州时所作的《寄周安孺茶》,其中有两句: “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意为: 茶器里的茶汤可以注到十分满,但杯外的人世却狭小局促。还有两句:“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 直接写出了喝茶后的美妙感觉。东坡喝茶有实用的感受也有审美的感受, 喝茶让东坡产生超时空的意象,这意象是虚幻的,又是真实的,它阔远无垠,清澄无尘。

再看东坡的煎茶:

东坡常常亲力亲为自煎茶,他在写给弟子黄庭坚的一首和茶诗中道: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其实他不是不放心将煎茶这活儿,交给仆人去做, 而是要享受煎茶的美好感受。如能偷得半日闲, 常常要亲自生火煎茶。在袅袅茶烟中, 精神获得极大的满足。

他写过许多煎茶的诗, 其中很著名的有两首。一首是《试院煎茶》。1072年东坡主持科举考试的乡试, 考生有五千人, 督考和阅卷的工作量很大, 他忙里偷闲亲自煎茶并用诗记述了煎茶的要点和过程: 茶要碾细, 水须新鲜的泉水。要用心听水沸声,还要看水泡形。水有三沸, 开始水泡如蟹眼,过一会儿沸声渐渐大了, 如风动簧管, 渐渐水泡大如鱼眼了, 这就是一沸。这时要把炭火煽旺, 让火焰跃起成为活火。当水如滚珠,沸声越发激越时, 就是二沸。二沸的水最好, 等水如波涛汹涌时, 就是三沸的老水了。把二沸的水冲入茶瓯中, 翠绿的茶屑在其中旋转, 清香四溢。诗中又说: 我虽贫不能用名贵的定瓷茶具, 也没有美艳的姬妾侍茶, 但有好茶喝, 能消除批阅五千份试卷的疲惫和烦心, 我心满意足了。多次煎茶, 煎出了丰富的体验, 这样的感受, 他人哪能代享。

另一首诗是《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诗是东坡被贬到儋州期间写的,那时他已是花甲之人。“自临钓石取深清”,说明他煮茶的水,不是岸边的浅江水, 是亲自乘船去汲深而清的江水。这首诗是一幅春江月夜烹茶图: 天上悬挂着一轮明月,月影倒映在江水之中,汲水时,把水和明月一道舀进了瓮中。用那活火来煎茶,茶水翻转, 冲茶时,茶水倾泻的声音飕飕的,像松涛声。喝了三碗茶, 东坡就坐在那里听儋州城中, 传来长长短短的打更声。那是“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虽然身处困境,依然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煎茶的感受, 源自求真的态度和审美的态度。这态度是无法被贬谪的。

除了喝茶煎茶的感受, 东坡对茶还有意味深长的比拟。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做知州时, 他的好朋友曹辅从福建寄来新茶,还赋了一首诗。为表谢意,东坡写了一首和诗。诗中用“灵草”、“香肌”、“明月”、“清风”来喻茶,还把自己比作唐代茶仙号玉川子的卢仝;又赞美这茶不是包装得好“膏油首面新”,而是真的品质好“玉雪心肠好”。诗到这里都是礼来情往般的赞扬,最后一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才是点睛之笔。这个比拟朴素自然却意味深长。茗本就是茶的雅称, 东坡又把茶和佳人联系起来;把眼前的好茶和远方的好友联系起来。佳人在传统文化中的意象是美好又迷离的,是在水一方的。佳茗似佳人这个比拟, 很有文艺范儿。

除了这个比拟, 东坡对茶还有一个重口味的比拟, 这比拟有火锅里的复合滋味。这个比拟出现在他写的寓言体散文《叶嘉传》中。他用拟人、隐喻、双关和虚实相间的笔法,将茶与自己互拟互喻。传主叶嘉是茶, 也是东坡他自己。

叶嘉的故乡是闽茶的产地,叶嘉的家史是闽茶的历史,也是闽茶逐渐成为皇家贡茶以及贡茶制度逐渐形成的历史。文中的那个汉皇与宋皇虚实相间,就像白居易《长恨歌》中“汉皇重色思倾国”的汉皇与唐明皇虚实相间一样。此汉皇(实是宋皇)认识了叶嘉(即东坡)。汉皇(宋皇)见叶嘉 “容貌如铁、资质刚劲”,想重用之, 但重用前必先对之锤炼一番。对人的锤炼亦如对茶的锤炼(制茶)。于是汉皇对叶嘉说:先将你放在锅中烹煮如何?叶嘉凛然地说:只要“可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于是汉皇就命人修理他,这个过程亦如碾茶(将茶饼碾碎)。修理后就让刘邦谋士陈平等人与叶嘉共事。然而陈平等人嫉妒叶嘉有才华受恩宠,表面赞赏暗地诋毁他。叶嘉虽屡次被诋,但“颜色不变”,久之,汉皇认识到:“叶嘉真青白之士也。” 遂引而宴之(用之)。在汉皇与叶嘉多次接触中, 更觉叶嘉 “风味恬淡、清白可爱”(这是指茶品茶德茶才,也是指人品人德人才),于是叶嘉得到了重用。后来,在一次宴饮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由此,又疏远了叶嘉。皇上一个多月未饮茶,神衰思困,便忆起茶的种种好处,于是又恢复了饮茶的习惯。皇上对茶态度的变化,也是对臣叶嘉的态度变化……如此这般贾雨村言,让人联想到东坡与历任宋皇的亦疏亦亲,时远时近的关系, 以及屡遭打击都不改的本色。

在《叶嘉传》中, 东坡巧妙地抒发了对茶的独特见解并赋予深刻寓意。他将自己的经历投射到叶嘉身上,以此来表达对仕途坎坷的感慨和对茶内在品质的赞美以及他的自信——在官场中既有坚持又很清白。茶风味恬淡、清白可爱, 刚毅、坚强, 无论如何锤炼都本色不改。出自嘉树上的嘉叶(茶), 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意志。

东坡的诗文光芒很耀眼, 遮掩了其他文体如寓言写作的成就。世人对他的《叶嘉传》少有评价。我也是在细读几本传记时, 才关注到《叶嘉传》。如果不了解东坡的人生, 会觉得《叶嘉传》的寓意牵强附会。也有人觉得《叶嘉传》是对贡茶制度和体系的曲笔,隐含着对王朝体制的反讽, 我看到的不是这一点。《叶嘉传》写于东坡的晚年, 人生已经到了最低谷, 有了“人生所遇无不可”的超然, 不屑于反讽什么了。他虽有对自己人生的反思, 也认识到自己政治智慧不够, 言行总是不合时宜, 但坚信自己的人品没有问题, 事实也确实如此。屡次遭贬是命由天, 茶的命运不也如此吗?

东坡对茶有实用、求真、审美的态度, 还与茶有生命意识的互动。在茶中他看见了自己, 也坚定了自己。茶带给东坡有温情的抚慰和生命的启迪。在 “死生祸福久不择”的旷达中,茶也有一份功劳。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5710

(9)
轻品慢尝的头像轻品慢尝
上一篇 2025年3月8日 上午9:36
下一篇 2025年3月8日 下午3:5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5条)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5年3月8日 下午12:18

    苏东坡一生爱茶、嗜茶、懂茶,茶在他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他一生因任职或遭贬谪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与茶相关的诗词,据《全宋诗》和《全宋词》记载,他留下了96首关于茶的诗词。

    是啊,东坡对茶有实用、求真、审美的态度, 还与茶有生命意识的互动。在茶中他看见了自己, 也坚定了自己。茶带给东坡有温情的抚慰和生命的启迪。

    苏轼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诗词中融入了对茶的喜爱和感悟,赋予了茶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他的茶诗词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茶文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以茶为主题进行创作,推动了茶文化文学的繁荣发展。

  • 淡墨的头像
    淡墨 2025年3月8日 下午12:59

    轻品老师是个做学问的人,读东坡,几种文本参照比对,求真的态度让人动容。
    此篇文章专说东坡与茶,老师旁征博引,以多篇东坡的诗文,证明东坡对茶喜爱的三种态度,三重境界,文章层次清晰,语言清新优美,让人有如临其境亲自体验品茶的感受。读此美文,也增长了识茶的知识,受益匪浅。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3月8日 下午9:05

      @淡墨谢谢周老师如此高看、高抬! 只是离您的高看还有很大距离。我要多多向您学习呢。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5年3月8日 下午2:05

    老师解读苏东坡的精美佳作,以厚重灵动的文字与极具内在张力的感怀,将东坡先生喝茶、煎茶、“和”茶的现实情境与美学境界通透呈现,这样集学术与文学精华的丰厚力作,为卯酉河的一道风景,给人以精神盛宴的陶冶与引领。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5年3月8日 下午2:09

    都说酒可豪饮,茶须细品。东坡先生不胜酒力,茶却可让他醒脑清肺健身。李白善酒,只是善出了诗的浪漫;东坡善茶,却是善出了诗的豪放;足见豪饮者,并非就能饮出豪放派来;细品者并非就品不出豪放派来。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3月8日 下午9:10

      @四格格您的视角恨新颖, 见解也有深度和广度, 读您的留评,总能得道启发。再次表示感谢!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5年3月8日 下午4:10

    刘老师文章,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东坡茶文化的丰富内涵,更让我们感受到泡茶煎茶是一种温情的抚慰和生命的启迪。

  • 2272 张英辅的头像
    2272 张英辅 2025年3月8日 下午8:22

    此文写得很深沉,可读性很强,紧紧抓住了我的心。您简直可称为学者了。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5年3月9日 上午11:36

    刘老师读书读得真细,把苏东坡嗜茶的特点活灵活现地写出,喝茶、煎茶、“和”茶,写出了茶对东坡的抚慰和启迪,内涵丰富而深刻!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3月9日 下午4:19

    东坡与茶的美事,从喝茶,到煎茶,最后上升为精神层面的比拟,尤其是其关于茶的散文《叶嘉传》,轻品老师都研究得透透的,做学问做到如此深度,也是厉害啊!

  • 一池烟雨的头像
    一池烟雨 2025年3月12日 上午8:35

    为人处世,一目了然。品德优劣,细节可鉴。赞东坡得失不惊,立足安定平凡。

  • ch雪梅的头像
    ch雪梅 2025年3月12日 上午10:18

    人如茶。“不合时宜”精确定位,人生也如茶。苏东坡,大才子。老师才女也。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5年3月12日 下午5:15

    你是做学问的人,所以能细致、全面的阐述东坡先生的生平,从大体到细节,从性格到命运,从学识到官场,无一不论到,让我们大开眼界,对东坡先生又多了一份崇敬。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3月12日 下午11:26

    酒与茶是分不开的,陆文夫先生有“天涯来客茶当酒,一见如故酒当茶”。茶遇到了文人,才有了文化的属性。苏东坡爱茶,又是大文人,对茶文化的贡献当然大。学者读东坡,读得很全面,很细致。写苏东坡的喝茶、煎茶、比拟茶,既是读东坡,也是读茶文化。点个大赞![赞][赞][赞]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3月13日 下午9:49

      @诚厚“天涯来客茶当酒,一见如故酒当茶”。陆文夫先生说得太好了, 读您的留评, 总有意外收获, 让我打开脑洞。多谢!多谢!

  • 陌上梦落的头像
    陌上梦落 2025年3月23日 下午2:45

    从老师的文字来看,苏轼是真正懂茶、爱茶的人。“好水配好茶”,精通茶艺,从采茶、制茶到品茶,都颇有心得。而且茶诗不仅表达了对茶的喜爱,还融入了他对人生的感悟。精通诗书画茶,不愧为是“千古文人之冠”。[赞][赞]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