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东坡引》(6)工地上的冬天

007sdhNozy7O0XAt02d81&690

通过一个秋天的准备,工地文工团排练的《鸦官情》,回县公演了。林岩随着剧团回了一趟家,顺便也去了苏溪河公社一趟,希望能打听到一点他能否被推荐去读书的消息。其实李启尧副书记从工地回去后,已经把林岩纳入被推荐的对象了,只要一有招生的机会,林岩是可以马上上学读书去的。现在是十月末,离招生还差几个月的时间,林岩问到的答案,只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话,“一有招生指标,我们会优先考虑你的,你回去等消息吧!”要等也只能回工地等了,呆在家里等,会让人急出毛病来。

苏德义不是下乡知识青年,他与林岩的想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他没有向谁打听招工招生的想法,他一想到公社的方学骏书记,大队的梅德普书记,就断了欲念。世界上有这样的大权在握的人站在你面前,把持着你的命运,你还有什么指望呢?

元旦前夕,师指挥部组织召开了营以上的干部会议,也就是一般的关于工程进度和质量的会议,半天会,会议结束后,近的回去吃饭,远的,在指挥部就餐,生活当然是自理,指挥部没有管下级伙食的先例,不像县里召开劳模大会,要好生安置与会人员。

这天会议结束后,方学骏来到食堂,坐到桌前,向食堂里的炊事员喊道:“打两个菜,一荤一素,三两饭,勾三两酒来!”这是方学骏到工地后第一次到师指挥部开会,还不熟悉工地上的规矩。

炊事员胡长松走过去,很礼貌地对他说:“同志,我们这里是食堂,不是饭馆,要吃饭,请你先买饭菜票,再到窗口去打。”

“你们是怎么接待来开会的人的?”

“对不起,我们师的总指挥长来吃饭,也是交票买饭买菜的,对你要怎么招待,我们没接到通知。”胡长松不紧不慢地说。

“我是师指挥部招集来开会的,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来开会的人?”方学骏大声地嚷起来了。

“事务长!这位同志不拿票,要吃饭,怎么办?”

“不拿票,要吃饭,是叫花子吗?”

“不是,是一位有身份的同志!”

“不懂规矩,还有身份?你真会开玩笑!”

“不信,你出来看看!”胡长松说。

苏德义从事务室出来,走到餐厅,看见就一个人在那里等着吃饭,问道:“这位同志要吃饭?请你来买票!”

方学骏扭转头,看见苏德义,开始很惊讶,慢慢地又好像想起来什么了,说:“你怎么在这里?”

“我怎么就不能在这里?”苏德义反问道。

“我是说你在这里干什么?”

“我在这里管着事务室!你不是要吃饭吗?先到我那里买票,再到窗口买饭菜,我们这里不赊账,没钱买票啦?”

“你们没设会议餐?”

“有主办方结账的餐,以前有,今天没有。今天来吃饭的都要自己掏腰包。”

方学骏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衣袋,又把手放下来了。

“要是在早前,我当民办老师那阵子,我可以接你吃饭的,自从你把我的饭瓢子磕了,那就没办法请你的客啦!再说,我的饭,你也不放心吃,因为我对苏溪河的现实有些不满,当个小学老师都有人不放心,怕我害了学生!今天,你还是到别处吃会议餐去吧!不信,你可以去问总指挥长,今天没有人来结账的。”

方学骏发愣地看着苏德义,嘴唇动了几下,没说出声。

“实在对不起,让你很失望。”

方学骏的脸紫红紫红,近乎于猪肝色了。他走出餐厅,恨恨地踢了路上一块半截子砖,气咻咻地走了。

胡长松问苏德义:“这位老兄是谁呀?好像架子蛮大的。”

“曾经是苏溪河王国的土皇帝,你看架子大不大!”

“那怎么又到工地上来了呢?”

“这我就不清楚了,领导下基层,体验生活,准备提拔吧!”

“没有春风得意的派头,不像个将要受到提拔的人,顶多,就是个破落户,曾经当过几天官,也摆过几天谱,落荒了也不肯放下架子的人。”胡长松作了概括性小结。

“他还没落荒,还在当营长,今天我又把他得罪了,我要是在师指挥部的事务室呆不住了,我回民工连里去都没指望了,落在他手里,没有好日子过。”苏得义觉得,路走到这一步,已经没有退路了。

腊月,苏德义比平时忙了很多,工地上的很多城镇户口的干部,都拿着粮票和油票找师指挥部的事务长去买好一些的米,打好一些的油,要带回家过年。苏德义所在的W县,是一个山区县,商品粮户口的粮食指标,每月二十七斤半,供应的只有一半是大米,还有一半是面粉和苞谷面。每月四两的食油指标,只能打菜籽油。在工地,这里邻近大城市,每月的粮食都可以买成大米,拿油票可以打花生油和芝麻油。师里的事务长每年这几天都是在给这些人帮忙。今年轮到苏德义,他哪能坏了多年形成的规矩?

苏德义有时还把人情做到底,买了这粮油,要送到人家团部,营部去。不是很熟的干部,道一声“谢谢”,留下来吃一餐便饭,喝点小酒。熟的干部,除了喝酒吃饭,有时也问问你家里的状况,个人的情况。有表示惋惜的,也有愿意帮你出些主意的。苏德义是个有啥说啥的直性子人,当有人问起他的以前和将来,他免不了要从唱山歌那里说起,说到大队书记女儿正负数分不开还能上大学,说到他高中毕业,退伍复员,在家不如四类分子。说得听者唏嘘不已。有一个毗连城关区的副营长说:“我的舅子在县教育局,是招生办公室的人,由他们提名招生,比由下向上的推荐,可能更迎合院校来的人的需求一些,当然,推荐这一步不可少。但有人点名要,难道还过不了推荐这一关?”

苏德义说的,让人丧气:“有公社的方学骏和大队的梅德普两人在,就是有人推荐了,也要把你卡死,无论是在工地上,还是在东坡。”

“不能看不到一点光明,也不要失去信心,干部中也有正直的人,也有看重才能的人,人们心里都有杆秤,谁有几斤几两大家自有公论,日子会好起来的。”旁边的一个干部说。

“你们公社那个书记不是到工地上来了么!也许现在苏溪河由另外一个人说了算,那情境可能又不一样,一切都会向好的方面转的。”又一个人说。

苏德义把要当面交的大米香油都交给了那些干部本人,也就随车回师指挥部,他没有去想刚才的那些人的话。熟人在一起,拉家常,说世道,跟逢场作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谁把这些话当真,那就说明这人很幼稚。

时间已经是元月底了,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林岩接到家里大妹妹的来信,说县招生办下来人正在了解生员情况,公社打算推荐林岩去读师范学校,问林岩是什么态度。林岩对苏德义说:“我不想读师范学校,师范学校是中等专门学校,以前都是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的,我去读师范学校,那三年高中就算白读了,况且,师范生出来,是教小学的,我看那些乡村小学老师,很可怜,工资低不说,还受大队干部的气,老师在大的运动中,常常被当着运动的对象,一会儿说你是‘右派’,一会儿又说你‘右倾’,一会儿还说你是‘臭老九’,次次的运动,老师差不多都要挨整。我不想读师范学校,也不想当老师。”

“这次机会错过了,也许就没有下一次了,不去,很可惜的。”苏德义说。

“既然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次,妹妹说是征求我的意见,既然是征求意见,说明还有选择的余地,今年不行等明年吧!他们没有说‘今年不去,没有明年’这样的话,那我就还有机会。”

“我要是你,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不会放过,对农村的青年来说,有一次跳出农门的机会就算不错了。”苏德义对林岩有机会读书去而他不去,感到很惋惜。

下雪了,下的是大雪,大朵大朵的雪花,密密地在银灰色的空中飞舞,伸出手去,一会儿,手上会落满铜钱大的晶莹而且精致的白色花朵。不到一个小时,指挥部就全部披上了白色的雪衣。一个小半天,地面覆盖的雪就有半尺深了。指挥部只得下令,工地停工,等雪停了,地面的雪化了,再上工。有人建议说,这雪,不知哪天能停,停了,不知哪天能化完,眼下就到春节了,不如放民工的假,让民工回家过年,年后正月初八到工地,天一晴就开工。这个建议得到师指挥部的同意,第二天,民工们就得到放假的消息,各连竟然做出一致的决定,先在工地大团聚,过小年,然后回家过大年。

师指挥部每个科室部门,只留下看家护院的人,其他人都回家过年。

张孝成很忙,他已经送了几趟师里的领导,还有领导在等着他,他对苏德义说:“虽然我们战友一场,但现在我顾不了你了,公家的车在上缴到车库之前,我还得把管车的邓主任送到车站去,明年我不见得还来工地,来了工地,也不见得还开车,你走,我不送了。”

食堂还留着一个炊事员,苏得义让他打了一张借条,给了他一些钱和粮票,叫他顺便关照一下守院子的人,大过年的,不能叫守院子的人没年过。交待完了,苏德义把事务室的门锁了,乘着去东坡连的手扶拖拉机,回东坡连去了,他要去那里过小年,再随大队人马回老家东坡大队去。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5519

(5)
淡墨的头像淡墨
上一篇 2025年3月4日 上午10:03
下一篇 2025年3月4日 下午2: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2条)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5年3月4日 下午1:56

    细节生动鲜活,一幅幅画面迎面而来。主人公刚正不阿的心性凸显,感人至深。

    • 淡墨的头像
      淡墨 2025年3月4日 下午10:57

      @锦瑟黎燕黎燕老师的精致评品,让作者受到极大的鼓舞,抓住小说的要素点评,让人臣服。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3月4日 下午2:03

    啥时候苏德义摆脱了方学骏、梅德普之流的控制,才会真正时来运转。

    • 淡墨的头像
      淡墨 2025年3月4日 下午11:01

      @难诉相思谢谢蒋院的关注与关心,霸道的官员,总有下课的时候。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5年3月4日 下午2:17

    工地上的冬天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又蕴含着别样色彩的场景。尽管冬天条件艰苦,工地上的人们依然坚守岗位,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专业技能,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 淡墨的头像
      淡墨 2025年3月4日 下午11:04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支医生的访读与雅评,冬天的工地,民工不能上工,只好放假回家过年了[咧嘴笑]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3月4日 下午8:53

    苏德义的人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注定起伏不定, 工地有冬天, 人生也有冬天。周老师笔下的故事和人物都跌宕起伏 , 引人入胜。

    • 淡墨的头像
      淡墨 2025年3月4日 下午11:08

      @轻品慢尝谢谢轻品老师的深度解读与深邃的评论,工地也是一个社会,人是摆不脱社会的。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5年3月5日 上午6:56

    兄长写作功力非同一般啊。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巧妙的情节设置,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林岩不想因师范学校限制发展,体现出他有主见有追求;苏德义坚守原则工作尽心尽力,体现他稳重务实;方学骏则是一个官架十足习惯特权的形象。

  • 地质之花的头像
    地质之花 2025年3月5日 上午10:04

    机关工作人员(包括领导)每个月二十七斤定量,四两油票,应该还有一两芝麻油票。这些事情七十岁以上的人都不会忘记吧。机关人员到工地参加劳动,应该还有补助粮票。在工地劳动的工人定量一般都在四十斤以上。我们钻探工人每个月定量是四十六斤。挖槽子的工人定量是五十多斤。修铁路的工人应该与挖槽子的工人差不多吧,都属于特重体力劳动者。
    粮食一半供应大米,一半供应白面与玉米面。济南是一半白面,是细粮。一半玉米面或者三合面,是粗粮。大米每个月一个人只供应三斤左右,属于粗粮。后来细粮的供应提高到百分之七十。

    • 淡墨的头像
      淡墨 2025年3月5日 上午11:30

      @地质之花老师的人生经历与苏德义是同步的,现如今的年轻人,估计吃不了那时候的苦,甚至对那段历史持怀疑的态度,我真的很想对现如今的年轻人说,七十年代初叶,投身三线建设的人,是为后辈造了福,且被遗忘的一代人。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5年3月7日 下午2:01

    这个苏德义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可谓面面俱到,有情有义!下一步会出现与方的矛盾冲突吧?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