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美景迷望眼 —— 祖孙三代江南游(4)

2025030208293368

寒山寺是姑苏城的名片,游苏州怎么能不去寒山寺。循着张继的足迹,沾点文气,吟几句诗。桥边的古码头,停着一条船,船头清晰的三个大字“张继号”,那是我走进寒山寺第一眼看到的。那水域是运河吗?怎么那么窄,河水千年奔流不息,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千年,你来,它必是在此恭候。孙女触景生情,想起《枫桥夜泊》,四句二十八个字,张口就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她突然问我,奶奶,渔火在哪里?我回答:一定是在晚上,白天看不到。我想象的渔火应该是夜归的航船头上高悬的红灯笼,里面点着蜡烛,照亮前行的水域。

张继的诗碑在晨曦中泛着幽光,寒山寺的檐角掠过飞鸟的剪影。钟声穿透时空在我的脑海里回响,我忽然明白,有些文字注定要在岁月里发酵成永恒的月光,闪烁着超越时空的魅力。哪怕再过一千年,两千年,张继的《枫桥夜泊》和寒山寺也将永远焊接在一起。

寒山寺的大雄宝殿里,张继的《枫桥夜泊》被刻在香樟木屏上。墨迹在烛火中若隐若现,恍若那个落第书生的身影。天宝十二年的科举放榜日,张继的名字淹没在长安的喧嚣里。心情落寞的他乘舟南下,在江南的朦胧烟雨中寻找慰藉。书生落第,满腹惆怅。船泊枫桥,彻夜难眠,辗转反侧中,寒山寺的钟声惊破了他的愁绪,二十八个字如石破天惊,在唐诗的星空中划出璀璨的光芒。

如今的钟楼里,明代的铁钟依旧在子时鸣响。钟声穿过放生池,掠过黄墙黛瓦,惊醒了运河里沉睡的渔火。我触摸着钟身上斑驳的铭文,仿佛感受到历史的重量。康有为在碑廊里留下 “钟声已渡海云东” 的感慨,俞樾的楷书则如老僧入定。而张继的绝句,始终是寒山寺最动人的注脚。

藏经楼的飞檐下,悬挂着历代文人的题咏。陆游的墨迹在风中沙沙作响,文徵明的小楷端庄如佛。我忽然懂得,有些文字不必惊天动地,却能穿透千年时光,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原乡。

张继的人生并非春风得意,《枫桥夜泊》就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之后就没有了下文。他一定饱读诗书,也绝不可能只写这一首诗,更多的作品早已散落在历史的尘埃中。然而在唐代洋洋洒洒的诗国长卷中,张继的这首七绝,屹立千年,光照文坛。

寒山寺的飞檐在晨雾中闪烁,张继的诗行却愈发清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漂泊的愁绪,最终都化作了照亮后人的渔火。近千年后的这个冬天,我们祖孙三代流连姑苏城。踏着青石板上斑驳的旧痕徘徊良久,檐角铜铃随风抖动,忽闻远处传来评弹声,吴侬软语婉转如丝,恍若穿越八百年时光,依旧是张继当年所见的模样。

狮子林是我们在苏州旅游的第二个景点。我们祖孙三代不急不徐不跟团,也不用匆匆忙忙,心急火燎地赶时间。走进狮子林先坐下休息一会,然后再漫步园林,仔细观看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太湖石最先映入眼帘,它的各种奇特的造型,像凝固的海浪,起伏跌宕。也引起了小孙女的浓厚兴趣,只见她轻松地在太湖石间爬上爬下,穿行在石洞里,捉迷藏,躲猫猫,我手脚并用也追不上她,累得我气喘吁吁,坐下来不再管她。只是吩咐儿子陪着她,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中,我们不放心她走出视线之外。

这座园林的设计者,或许想通过太湖石的堆砌营造出奇异的假山风景,的确是别出心裁的创意。我们沿着 “九狮峰” 的石径攀登,忽然在某个转角遇见 “含晖” 题刻。阳光穿过树间缝隙,在石壁上投下流动的光斑。当年的园主倪瓒,是否曾在此煮茶听琴,看雪落在 “问梅阁” 的琉璃瓦上?

水池中的锦鲤搅碎了倒影,岸边的古柏在风中低语。假山里藏着五百罗汉的传说,每个石洞都可能通向不同的时空。我迷失在 “立雪堂” 的回廊里,恍惚听见元代的雨声敲击着青石板。张继是否涉足此地,会不会在这迷宫般的石阵中找到禅意?释怀落第的惆怅。

暮色降临时,我坐在 “真趣亭” 里,看园林被月光浸透。”吐月” 峰的剪影在夜空里若隐若现,恍惚间听见天如禅师的讲经声。这座园林的建造者或许想告诉世人:人生如石径,出路即在迷中。

张继当年泊船枫桥时,是否也在钟声里参透了这层禅意?

狮子林北倚拙政园,西接太平天国忠王府,高墙深院隐于市井之中。朱漆大门上狮首衔环,门楣 “狮子林” 三字为乾隆御笔,笔锋苍劲处似有狮吼余韵。古木参天,紫藤盘桓于花架之上,我们冬季才来,看见枯藤缭绕,想象它春季必是繁花似锦,叶如翠羽飘拂。

前行至燕誉堂,此为全园主厅,取《诗经》”式燕且誉” 之意。堂内楠木家具精雕细琢,落地长窗饰以冰裂纹花格,窗外修竹摇曳,光影在青砖地上织就流动的画。檐角悬挂的八角宫灯尚未点亮,却已在暮色中透出温润的光晕。

绕过燕誉堂,忽见太湖石峰倚天而立,名曰 “狮子峰”。此石高三丈有余,遍体孔窍如狮面怒目,风雨侵蚀处斑驳似狮鬃。石侧立一碑,刻 “真趣” 二字,相传为乾隆帝即兴所题。时而有山雀掠过石巅,鸣声清脆如碎玉迸溅。

转入石林小径,顿觉天地为之一变。千峰竞秀,万窍藏幽,盘道迂回如入迷宫。我抚石而行,触手微凉,苔痕如墨染。偶见石隙中斜出一丛绿叶,几根嫩草,与苍苔白石相映成趣。忽闻淙淙水声,循声而至,见一泓碧水藏于谷底,名曰 “卧云”。潭中锦鲤数尾,见人不惊,悠然摆尾而去。

登至问梅阁,凭栏远眺,全园景色尽收眼底。老柏苍劲,茂竹挺秀,一株黄色的腊梅悄然绽放,我拿出手机,拍下它摇曳的倩影。树下有两个穿汉服的美少女,舞动长袖做出各种造型,我也举起手机,把她们拍下来。

暮色渐浓,园内游人渐渐散去。我们静坐在湖心亭中,看暮霭从假山深处漫起,听风过竹林如万马奔腾。忽忆起园主人天如禅师那句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环视四周,只见石峰静默,池水无波,恍若天地间唯余此园,守这一刻的静谧,与八百年前的月光相遇,彼此默默对望。

出园时,看见无数只麻雀,扑棱棱飞向青瓦白墙。回首再望,”狮子林” 三字在暮色中渐成剪影,而园内的奇峰秀水,却已化作心头一抹淡墨,在记忆里晕染开来。

游苏州

姑苏古寺映苍穹,漫步枫桥沐惠风。

张继诗魂萦佛塔,寒山钟韵绕禅宫。

竹摇狮影千峰秀,水映云纹一径通。

莫道园林天地小,壶中日月藏幽衷。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5472

(9)
雨凌的头像雨凌
上一篇 2025年3月2日 下午2:55
下一篇 2025年3月2日 下午9: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0条)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5年3月2日 下午6:10

    苏州美景迷望眼,万言游记不寻常。
    枫桥夜泊寒山寺,高光人生铸辉煌。
    繁花似锦狮子林,凭栏远眺论沧桑。
    祖孙三代江南游,美好记忆日月长。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5年3月2日 下午6:36

    一家三代游名山名寺,其乐无穷。这个枫桥是有点讲究,张继只留下一首《夜泊枫桥》,他是否还有其他诗作,不得而知;后来从这首诗引发出来的歌曲《涛声依旧》,演唱者是当时著名的年轻歌手毛宁,风屝一时,举国上下无人不知晓;毛宁本人却在唱完《涛声依旧》后,悄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为什么也无人知晓。所以这个枫桥不简单。

    • 雨凌的头像
      雨凌 2025年3月3日 上午9:23

      @四格格《涛声依旧》很好听,毛宁是我们辽宁人。歌星是一碗青春饭,没有几个人是常青树。

  • 漫言华语的头像
    漫言华语 2025年3月2日 下午8:11

    这游记写的很有特色,有深度,知识性很强。值得学习和效仿。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3月2日 下午8:40

    祖孙游江南, 美景不仅迷望眼, 也打开了祖孙的心扉, 祖孙的交流, 对诗文和文化的领会, 也是一道美景。

    • 雨凌的头像
      雨凌 2025年3月3日 上午9:30

      @轻品慢尝谢谢老师点评,一家人祖孙三代旅游,也是一种乐趣,亲情的互动滋养心灵,营造愉悦感。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5年3月2日 下午11:26

    一篇优美的游记,竟有散文诗的韵味,把张继写《枫桥夜泊》的心境和处境描摹的真切深刻!佩服!

    • 雨凌的头像
      雨凌 2025年3月3日 上午9:31

      @惑矣谢谢老师点评留暖,美言鼓励。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5年3月3日 上午5:01

    好有格调的摄影作品,好有风采的文化游记,以个性化异彩的美文美诗,将苏州寒山寺与狮子林的内涵与文脉通透呈现,回声久远。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5年3月3日 上午9:40

    跟着您的美文,又游历了一番姑苏城的名胜,感受到了诗情画意!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3月3日 下午7:15

    终于游到苏州了。江南行,没有游苏州可不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园林艺术值得浓墨重彩的渲染。

    • 雨凌的头像
      雨凌 2025年3月4日 下午1:36

      @难诉相思江南苏杭是亮点,看了诗情画意的好风光才能有灵感写文章。谢谢点评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3月4日 上午9:06

    雨凌老师三代人游苏州一寺一园,留下了诗意游记,作为苏州人谢谢您!张继在苏州还去过阊门,写了《阊门即事》,也留传下来了。寒山寺外停船处的那座桥是江津桥,枫桥在北面,桥东有座铁岭关。“江枫渔火”的江枫就有解释为这两座桥的。狮子林假山的太湖石状若形形色色的狮子,故名。

    • 雨凌的头像
      雨凌 2025年3月4日 下午1:52

      @诚厚谢谢老师深度点评、指教。我们只是走走看看,没有做攻略。您对苏州了如指掌,深表敬意。看了您的每周一游,知道苏州园林有101处,让我这个东北人有点惊讶。

  • 霁月的头像
    霁月 2025年3月4日 上午9:17

    “有些文字注定要在岁月里发酵成永恒的月光,闪烁着超越时空的魅力。”寒山寺因了张继的那二十八个字,让《枫桥夜泊》成了它永不磨灭的标记,这大概就是文字的魅力吧。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