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春节期间,三霸和卫东相约去鄂州玩,约了三丫。三丫自从来了“好事”后,知道了男女有别,和三霸、卫东玩得也少多了。而且,到了初三,年级男生女生突然不讲话了,男生女生讲话就是“耍流氓”。这是他们的父亲们调到鄂州去工作,他们第一次去鄂州玩,事实上,鄂州才是他们的正宗的故乡啦。
坐轮渡过江,冬季枯水季节,船到岸后,还要爬长长的台阶。破旧的古武昌城门下,有一个蔡婆婆炸的臭干子非常好吃,又香又有嚼劲。鄂州和黄州一江之隔,讲的两地方言。黄州属于北方方言,鄂州属于赣方言。鄂州话,又土又难懂。买单时,因为用到数字“2”,蔡婆婆的鄂州方言“2”,让他们用鄂州话,讲到最经典的鄂州方言句式,“鄂岑(城)的诶(热)欧(肉)包子,剥(八)分钱鄂(二)两票”。三人哈哈大笑,快乐极了。
三霸说,等我们长大了,拿工资了,每个周日都来吃蔡婆婆的臭干子,我们都不结婚,我们三永远是好朋友,我们玩一辈子。还说,等我们玩厌了,三丫就给我们生一个小孩子玩,我们一起养。卫东就说,你个傻叉吧,要结婚才能生孩子。三霸说,那就让三丫结撒。反正卫东说破了,三人顿悟,要结婚才能生孩子。但是,也都不知道为什么结婚,才能生孩子。
三人接着就去爬西山。西山因为在孙权建都武昌城的西边,所以叫西山。大元帅陈毅将军曾登西山,北望长江浩浩汤汤东逝水,近看九峰六谷,重峦叠嶂,碧壑丹崖,不禁感慨:“西山不亚于庐山啊!”
灵泉寺门口有卖东坡饼的。当年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贬谪黄州,经常一叶扁舟到鄂州,和西山灵泉寺老和尚谈经论道,不亦乐乎。有传说,当年苏东坡和老和尚喝茶聊天,晚了,肚子饿了,到寺庙的厨房里,看到只有一碗剩面,一壶香。就把面条盘成饼子,用香油慢慢炸。“东坡饼”横空出世。三霸、三丫、卫东一面吃东坡饼,一面感叹,说,苏东坡是我们黄州的,我们黄州怎么没有东坡饼卖啊,钱都让鄂州人赚去了。
卫东的爸爸编过一本书《苏东坡在黄州》,卫东说,苏东坡是个好吃佬,他蛮会做菜,除了东坡饼,他还发明了东坡肉。有一次,这个西山的大和尚去黄州找苏东坡玩。苏东坡正在厨房焐菜,做红烧鱼,听见有人敲门,就把鱼藏到橱柜上面。来人就是这西山的老和尚,他站到厨房和苏东坡东扯西拉,苏东坡那个急啊,鱼冷了就腥。老和尚看到苏东坡表面淡定,内心狂躁,就问苏东坡的“苏”字怎么写?苏东坡说,“蘇”字吗,就是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鱼字,一个禾字。老和尚就问,鱼在上面还是在下面?苏东坡就说,当然在下面。老和尚就把橱柜上的鱼掇下来,说那你怎么把鱼搁上面呢?两人哈哈大笑,就把鱼给吃了。
三个人都忘了和尚是吃素的。但是即使记得,他们也会说,电影《少林寺》里,说过,“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三人到了石门开,双手合十,对着石门开许愿。石门开是两块巨大的石头,对立着,如同两个巨大的石门。这里有个传说,石门里面是金银财宝,有一个人掌握了开石门的咒语,对着石门说:“石门开,石门开,金银财宝都出来。”结果,石门果然开了。可是,那个人太贪心,在规定的时间里没有出来,石门又关上了。这里的石头门下,摆了香案和祭台,比灵泉寺的香火旺盛。看来,老百姓,求财居多啊。
三霸许愿,一个白胡子老头打通他的任督二脉,然后他身怀绝世武功,刀枪不入,路见不见一声吼,替天行道。三丫许愿考上大学,离家里远远的,到大城市生活。卫东许愿,老天保佑,能考上黄冈中学高中部。
过了初五,初三的学生就开学了。收心会自然又是千篇一律的一番教导:中考,你们是跟全地区的学生拼,你们知道农村的孩子学习有多刻苦吗?早上带三个馍馍到教室,晚上10点才出教室,人家农村的孩子是为了改变命运而学习,你们只有加倍的努力,拿出女排“三连冠”的精神,考上了黄冈中学的高中,你们的一只脚就踏进了大学的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540
评论列表(1条)
还在纯真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