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二姑

t0417b9d9e9b0657fb2

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下午五时十分,突然接到表侄丙乾的电话,叔啊,俺奶奶殁了!我疑是听错了,大声问道,什么?你再说一遍!电话那边,丙乾的声音越发悲戚了,说,就在刚刚、五点钟时候,俺奶奶走了!

二姑真得走了!

这一噩耗让我惊诧不已又悲痛万分。就在刚刚过去的九月十五日,即旧历八月十三,我和爱人才去看望了她老人家。那天,时常犯糊涂的二姑,精神很好,头脑清醒,与我们谈古论今拉家常,话语清楚,表达准确,根本不像是九十六岁的耄耋来人。临别时,我说,二姑,再有四个多月就年了,我再来看您,给您拜年!二姑愉快地应道,好,到时候再叙吧!

二姑身体一向康健,二十年前的“非典”躲过了,前几年的“新冠”也躲过了,即便近年来有时头脑不大清楚,但老人家吃饭、大小便都能自理。我们一众晚辈都盼望着这个已经见到玄孙的老人家,能顺利步入期颐之年,为她举办隆重的“百岁寿婆”庆贺宴。哪承想,才过去了两个月零一周时间,二姑竟驾返瑶池,怎能不令人泣涕如雨!

我的二姑生于民国十八年即公元一九二九年旧历九月。她在家中行二。她前面有一个姐姐,后面有两个妹妹、三个弟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动荡,频遭兵燹,灾荒连连,贫苦农家日子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减轻家庭负担,我大姑常年住贺庄姥姥家,二姑便成了几个妹妹、弟弟事实上的老大姐。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二姑练就了“小大人”风范:说话爱循老理儿,机锋犀利;行事果敢,雷厉风行;自信大气,颇有男子汉气概。这些,成了二姑一生性格的主色调。她的妹妹、弟弟们都尊她、敬她,甚至怕她,唯她马首是瞻。

成年后的二姑,嫁到了距我们村五里多地的内村。二姑父是木匠,在北京一家建筑企业上班。婚后,二姑便也随姑父到了北京,在街道工厂上临时班。后来,陆续有了大表哥、大表姐、二表姐,一家人在北京生活得虽不算富裕,倒也幸福美满。到了1959年,“三年困难时期”到来了,大批城市干部、职工及其家属,被下放到农村,二姑父一家人也在其列。二姑父看着二姑和几个孩子,心想好不容易才在北京站住了脚,现在一声令下又回到农村去,这命咋就这么苦呢?他心有不甘,又无能为力,重重叹口气,把自己的工会会员证书、“五好职工光荣证书”等“哗啦啦”扔到地上,满腹怨气地说,咱苦干苦熬这些年,生活刚刚稳定下来,又被打发回家,这些东西还有屁用!

二姑倒显得无所谓。她把二姑父扔下的各种证书一一捡起,仔细收藏起来,说,国家大政策,谁能奈何?让咱回去也好,正好回家侍候公婆,尽咱为人子该尽的孝道!你也别灰心,有一身好木匠手艺,以后肯定有机会再出来的。

不承想,二姑这最后一句话真说中了。“三年困难时期”过去后,各地都在加快建设,大量招录工人。二姑父凭着二姑为他保存下来的“四级木工证书”和曾经的“北京市工会会员证书”、“五好职工光荣证书”,优先被省军分区下属一家工厂招录为正式工人——二姑父终于又成了城市人。二姑父干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正式退休,大表哥顺利办理了接班顶岗手续。回到老家的二姑父,月月领着退休金,帮着家里打理些农活,日子过得滋润惬意。他多次对人说起,俺那内当家不光心细、有主见,更有远见,很了不起哩!话语中透着钦佩和感激。

在村里,二姑勤俭过日子是把好手,对老人的孝顺更是颇有名声。从北京下放回家后,她既要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还要照顾六十多岁的公婆和八十多岁的婆母奶奶。二姑父去石家庄上班后,照顾老人的担子二姑一个人担了起来。她宁可自己和孩子穿补丁衣服,也会让三个老人穿得熨帖整洁体面;她宁可与孩子们顿顿粗粮,也要尽出白面让老人吃好吃饱吃舒服。二姑常对晚辈说的口头禅是,说千道万,孝义为先。还有一句是,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堆灰。三位老人中,婆婆是她最后侍奉走的一位。她与婆婆处得就像是亲母女。婆婆去世前,拉住她的手,流着泪说,这些年,侍候俺吃,侍候俺穿,冷暖饥饱全仗着你这当媳妇的了,就是亲闺女又如何啊!

二姑似乎天生就是操心受累的命。她嫁出去多年,心里一直挂念着她的家,以及家中患病的老娘。二姑一家从北京回来不久,我奶奶的耳疾就发展成了耳癌。在我奶奶患病卧床最后的几年里,数二姑回家侍奉得多,为奶奶买吃的、买穿的,她自己出钱也最多。那时候,我家和叔叔家太过贫寒,根本拿不出钱为奶奶去大医院治病。尚未成家的伯父对奶奶的病不理不睬,甚至连家也很少回。商量如何为奶奶治病,伯父也不参与。是二姑主持着商定,没钱为奶奶到大医院治病,那就用草药保守治疗,尽量减轻痛苦。买草药的钱用变卖老伙里树木的法子解决。

我小时候,听父母讲得最多的是二姑为奶奶买烩豆腐,并与我伯父发生正面冲突的事。

那是个阳春三月,距奶奶去世仅有两个多月时间。那天早饭后,二姑步行五里多地,回娘家侍候我奶奶。刚进屋,就听我奶奶说想吃县城阁北街的烩豆腐。二姑抹一把脸上的汗水,二话没说,片刻未停,拎起一个蓝布包,里面放一只海碗,又快步向县城奔去。

当二姑从十里地外的县城拎着烩豆腐满头大汗走进家门时,与回家拿衣服的我的伯父遇上了。对我伯父心怀恨意的二姑本不想搭理他,伯父却对二姑说,二姐,拎的什么好东西啊?二姑只能冷冷回道,俺从县城给咱娘买回的烩豆腐。伯父“哼”一声说,走那么远路,你就不怕累死?还买那么多,就不怕把她撑死?这句话彻底激怒了二姑。她手指我伯父厉声呵斥道,那是俺亲娘!亲娘想吃点可口的东西,俺就让她吃够,撑死总比饿死强!乌鸦知道反哺,羊羔懂得跪乳,何况人?你不是娘生娘养的,你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你个没良心的东西,会遭报应的,你等着吧!伯父自讨没趣,灰溜溜走了。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生活艰难的我家,没少受到二姑一家的接济。记得上世纪70年代我家翻建房屋时,给帮工做饭的麦子面接续不上了,娘打发我到二姑家要来了五斤多白面。后来,我父亲得了急性白血病,县里医院确诊不了,更治不了,建议到大医院诊治。又是二姑力主到石家庄省三院去,并把她家里二百多元存款全部拿出交给我,让我为父亲治病。

二姑对我们的体恤与照顾,有两件事我一直记忆深刻。

一件事发生在一九七三年春天。那时我十岁,已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为配合那时的政治运动,我们经常排演文艺节目。记得我们班排练了一个“批林整风”的表演唱,三个男生、三个女生,我在其列。正式演出之前,老师要求我们统一着装,男生穿蓝裤子、绿褂子,戴绿军帽。那时绿军帽非常时兴,在我们村合作社里根本买不到。于是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上完两节课后,我向娘要了一块五毛钱,约上另外一个小伙伴,直奔距我们村7里地的尚村公社合作社,去买绿军帽。

到尚村公社合作社,路上要经过两个村子,其中一个便是我二姑家村子内村。我们赶到了公社合作社,售货员说绿军帽早已断货,只有蓝色帽子。我们万分沮丧地往回走。到了二姑家村子,我突然心血来潮,觉得应该去这村合作社看一眼,万一这里有绿军帽也未可知。进到合作社,一眼便发现柜台里面货架上挂着几顶绿军帽。我赶忙让售货员拿了一顶最小号的试戴。售货员介绍说,这帽子材质是斜纹尼的,与一般布料比,更厚实,也挺括,只是要贵些,两块六。这顶戴在头上稍显宽松的绿军帽,我已经爱不释手了。可我手里只有一块五毛钱,还差一块一。怎么办?我马上想到了二姑,便一路小跑着到了二姑家。二姑正做晚饭,见到我,一怔,问怎么这会儿跑来了?我把演节目需绿军帽的事说了,又说俺村合作社没有,尚村公社合作社也没有,就这村有,两块六毛钱。俺带的钱不够,还差一块一。二姑停下手里的活计,进里屋拿出了两块六递给我说,快去买吧,买了马上回家!都这么晚了,别让你爹娘惦记着。我说,用不了这么多,只要一块一就够。二姑说,你那钱留着买笔买本吧!我点点头,转身出了二姑家院子。二姑又追出来,往我手里塞了一个棒子面饼子,说,刚出锅的,你路上垫补一下……

那顶绿军帽我戴了三年,直到小的实在戴不进去了我才舍去。

另一件有着深刻印象的事发生在一九七五年。那年我已经十二岁了。记得是秋冬之交烧寒衣纸的时候,二姑按惯例提前一周为我的爷爷奶奶烧纸。我娘向生产队请假在家迎候二姑并为二姑做一顿可口的午饭。与二姑闲谈中,娘说喂猪的草面快没有了,可这村磨草面的机磨偏偏坏了,那猪快断顿了,真是急人!

那时候,庄户人家每年都要养猪。到年底时,或卖掉换回钱过年;或直接杀掉,卖些肉,剩下的自家过年食用。那时喂猪的食材简单粗粝,用刷锅洗碗的泔水和上些谷糠及干草磨成的面粉,就算猪的吃食了。那时的猪几乎见不到粮食。因为粮食产量低,人吃饱饭都困难,根本轮不到猪吃。

二姑听了母亲的话,说俺们村能磨,抽时间把干草送去吧!娘听了非常高兴,说,太好了二姐,真是解了个难题呢!

那时候,工分是社员的命根。父母怕耽误挣工分,便把送干草到内村二姑家的任务交给了我。记得也是个周六下午,两节课后放学,我小跑着回了家。父母干活还没有回来,不过,院子里的排子车上,已经装好满满一车干草,像小山一样,用两条绳紧紧绑束着。我放下书包,拉起排子车便朝二姑家村子走去。

路上的情景没有什么印象了,只记得一路摇晃着穿过郗庄村后,排子车上高高的干草垛有些歪斜。我不敢大意,步伐慢了下来,尽量挑拣平整路面行走,唯恐颠得劲大了把干草垛掀翻。进了内村,有一个向上的缓坡,我心里发怵,怕拉不上去。正犹豫间,一个背着粪筐拾粪的大伯帮忙推上了坡。大伯问,你是谁家孩子?我说,大伯,俺不是这村的。听我说出村名,大伯说,你一个小人家家的,拉这么多干草走这么远路,不简单!

老人的夸奖,让我那颗爱慕虚荣的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高兴地哼起了电影《红雨》插曲《赤脚医生向阳花》。但我只高兴了片刻,那首歌还没有哼完,便高兴不起来了。二姑家在一条窄窄的胡同里。我拉着排子车进了胡同,没走两步,再也走不动了——窄窄的胡同把排子车连同车上的干草死死卡住了。任我使劲猛拉,排子车依然纹丝不动。我的汗随之淌了下来。怔了片刻,实在没招儿了,我便把车扔那儿,跑到二姑家喊人帮忙。三表姐跟我出来,看到被卡住的排子车笑了,说,你车上的干草装得太宽了,进胡同时也不看看,就直接往里拉,能不卡住?

我摸摸自己的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了,说,天快黑了,俺着急,就想着快送过来还得往回走,根本没想到会卡住啊!

三表姐思忖一下说,你从车子上面翻到后面去推,俺在前面拉,肯定能成!

照三表姐说的,我从排子车上翻到车后用力往前推,三表姐架起排子车往前拽,排子车顺利进了二姑家。二姑说,累坏了吧?快歇歇,喝口水。她围着排子车转了一圈,问道,也没带条盛草面的布袋?

二姑这一问,我恍然,可不嘛,来磨草面,竟没带布袋!我羞赧地低下头,红着脸说,散学后,俺只顾着匆匆忙忙往这儿赶了,忘记带布袋了。

二姑笑笑说,没事的,用这儿的吧,咱这有。又说,再等会儿锅里的粥就熬得了,吃了饭再走!

我抬头望望西边的天空,太阳已经落山了,说,二姑俺还是往家赶吧,天快黑了。

二姑也看看西边的天空,点头说,那好吧!早点回家省得让家里挂记。草面不知道哪会儿才能磨出,等磨出就送去,你别再跑了。又扭头对三表姐说,给你弟拿张烙饼,抹酱,卷棵大葱,让你弟路上吃……

我回到家,天已经黑透了。父母还在等着我吃晚饭。我说路上吃了一张二姑家的烙饼,不饿了。又说,娘啊,俺忘记带布袋去了。没等娘说话,爹嗔怪道,你个荒唐鬼!岂止是忘记带布袋了?在屋门口给你把布袋放好了,上面压块红砖,那砖底下还有两块钱,让你一并带去的,你都没带。磨草面能不花钱?……

大概是三天后吧,三表姐骑着自行车,把给我家磨好的五十多斤草面送了回来。娘问花了多少钱?三表姐摆手说,没花多少钱。二妗子,俺娘说了,不让提钱的事!说着,骑车往回走了……

现在看来,一块两块钱,似乎不算个钱,根本不值一提。但在那个普遍贫苦的年代,对一个庄户人家来说,一块两块便是大钱了,一百二百更是巨资啊!虽说二姑家有外援,但那时工资低得可怜,况且还要供他们一大家子花销,日子也不宽裕。这点滴的帮补,对我们来说,就是莫大的恩情啊!

我考上大学那年,二姑一家高兴得不得了。我入学前,二姑捎口信把我叫到内村家中,为我包了肉饺子,大表姐送给我一对她自己绣的松树梅花图案的枕套,二姑父嘱咐我一定要保持朴素品质,不慕虚荣……

后来,即上世纪90年代末,我到二姑家所在镇上担任领导。二姑知道后,既高兴又有些忧心。二姑高兴,是因为自己娘家侄子成了主政一方的“官员”了,她觉得脸上很有光彩;她忧心,是怕亲戚们给我添麻烦,对我工作造成掣肘甚至坏影响。于是她给我的几个表姐家甚至表嫂的娘家、还有我三姑家的几个表哥一一打电话,非常严肃地要求他们,不许找我办私事,谁给我找麻烦她跟谁急!我在那个镇工作整整六年时间,二姑成了我的一道坚固的“防护堤”,让我工作超脱,没有受到亲情的牵绊和干扰。

这些年,年老的二姑脚力跟不上了,坐车也会晕得昏天黑地。她不再出门。我回家看望母亲,便打通表侄丙乾的电话,让母亲与二姑在电话中聊一会儿。二姑想我了,便让丙乾打通我的电话,她跟我说上几句话。每年固定两次与二姑见面,是八月节前和春节前,我会和爱人一起去看望二姑。见面后,便有唠不完的话,说那些年的艰苦生活,讲她嫁到内村后一路奋斗的经历,说她与我母亲脾气如何相投,说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也说她这个能够见到玄孙的老太婆在全县也难找……

每次与二姑分别,总是相约下次再叙。二姑那豁达爽朗的笑语,如在耳畔:好,到时候再叙吧!但亲爱的二姑却永远地走了,再叙的约定终成空言!

最后,用我为二姑写的一副挽联结束这篇文章吧——

慈颜杳去,风木同悲,昔时恩情犹在目;

懿德长存,后人永记,今日追思泪满襟。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5262

(17)
鸣虫的头像鸣虫
上一篇 2025年2月26日 上午9:43
下一篇 2025年2月26日 上午10: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4条)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5年2月26日 上午11:00

    农村里,明事理的姑妈威望很高,俗称能姑奶奶。吴家二姑,更是如此啊。
    二姑没白疼你,你后来恰巧安排在他们乡当一把,她是何等开心何等风光!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5年2月26日 下午4:34

      @晓舟同志所言极是!晓舟老师点评非常到位!感谢!祝好!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5年2月26日 下午12:17

    了不起的二姑,凭自己瘦弱的肩膀能扛起一片天,一辈子通情达理,敬老爱幼,也乐善好施,这在农村中是非常少见的,我想她在北京呆了好多年,也算见多识广的了。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5年2月26日 下午4:39

      @四格格是啊,您说得很对!二姑不认字,但总是听收音机,直到年老之后,老人家也很少看电视。听收音机,爱听新闻,所以从她口中说出的话总有新词;还爱听长篇小说,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说事论理都循老规矩。感谢您的美评,祝好!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5年2月26日 下午1:21

    鸣虫的二姑如此高寿,福星也。她的上善若水,雪中送炭,感人至深。鸣虫深情回望,细致抒写,将二姑生前的音容笑貌,命运心性深邃呈现,这样地缅怀,二姑含笑九泉也。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5年2月26日 下午4:41

      @锦瑟黎燕感谢您的美评!这篇文章写完后总觉得单薄,没能够把二姑的好、对我、对我们家的恩情写透,还是笔力不逮啊!

  • 2272 张英辅的头像
    2272 张英辅 2025年2月26日 下午1:43

    写得好呵,很感动人。二姑让我,们敬仰!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2月26日 下午3:47

    二姑的担当、孝顺,以及对娘家人的照顾,是那么实实在在,鸣虫老师的字里行间倾注着对二姑的感情,希望二姑在天之灵能够感知,庇佑你们全家平安健康!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5年2月26日 下午4:43

      @难诉相思感谢蒋院美评!对二姑的记述,显得单薄又浅薄,总是觉得文章不尽人意。继续努力吧!祝好!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2月26日 下午3:53

    在艰苦岁月, 总有坚强的脊梁, 有克时艰的人物, 你家二姑就是呀! 好像每个大家庭, 总能出个把这样的人, 他们的存在似乎是上天的安排。怀念他们就是赞扬人的良知和智慧! 你懂二姑, 二姑九泉含笑!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5年2月26日 下午4:47

      @轻品慢尝感谢刘老师的精到美评!二姑的长处、她的所有美德,我只恨自己笔力太弱,不能够充分写出来。再次感谢,祝好!

  • 雨凌的头像
    雨凌 2025年2月26日 下午5:28

    二姑是个让人敬佩的老人,处事通达,尊老爱幼,真诚善良,亲戚有难,慷慨相助,积德积善,得享高寿。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5年2月26日 下午8:26

      @雨凌是啊,二姑的为人处事之道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感谢您的美评,祝好!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5年2月26日 下午6:41

    通情达理,敬老爱幼,乐善好施的二姑,永远值得怀念与赞扬!

  • 地质之花的头像
    地质之花 2025年2月26日 下午8:35

    让人尊敬的老人,驾鹤西去,她应该成为天上明亮的一颗星星,照耀着她生活的这片土地。

  • 诃痴快乐的头像
    诃痴快乐 2025年2月26日 下午9:03

    一个经历过生活坎坷的二姑,每次都能逢凶化吉从风雨这个那个走过来,让人敬佩有加,对于她每次所遇到的难题,都能以已化解,不有对他刮目相看,好样的你,为你点赞喝彩。

  • 诃痴快乐的头像
    诃痴快乐 2025年2月26日 下午9:06

    祝你一路走到幸福的天堂,让更多的好时光为你环绕,让春天的百花香为你飘香,一路走好,你的生平事迹永远都成为你的儿孙们的声旁,你是他们永远的风范。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5年2月26日 下午10:11

    二姑心地通达豁亮。虽没有所谓文化,但她懂的人生哲理比多少文化人都多。福寿双全是她的修行得报!愿她老人家安息!

  • 淡墨的头像
    淡墨 2025年2月27日 下午3:57

    “二姑”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年轻时经历了时代的雪雨风霜,年岁大了,更是担起了偌大家庭的重任,她识大体,有担当,有博爱的情怀,活到九十六高寿,是个有好命的人。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2月27日 下午10:59

    二姑,一位了不起的中国农村妇女。明事理,扛担子,孝敬老人,关爱后辈,堪称典范。96岁在如今也是高寿了。
    鸣虫 老师的挽联,感恩和怀念发自肺腑,令人动容。

  • 霁月的头像
    霁月 2025年2月28日 上午9:09

    件件桩桩,犹在眼前,足显凡人二姑的不平凡。挽联写得真是好啊,绝对是佳构。学习了。

  • 霁月的头像
    霁月 2025年2月28日 上午9:12

    现在乡镇的领导能有老师这样的才华?没有,如果有,也是少得可怜。都成了官场的油腻汉,不堪一提。向老师学习。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5年2月28日 下午4:01

      @霁月哈哈,您过奖了,感谢美评鼓励,祝好!

  • 李宗宾19481957的头像
    李宗宾19481957 2025年2月28日 下午3:45

    有个好二姑,真幸福,字里行间能感到二姑做事情有板有眼,懂事理,会办事,有这样的老人是我们晚辈的幸事!

  • ch雪梅的头像
    ch雪梅 2025年2月28日 下午8:26

    二姑真有非凡能耐啊!量大福大,超有智慧胆略情商极高。致敬老寿星!永远怀念。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5年3月1日 上午11:45

    鸣虫深切缅怀二姑的文章,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姑姑,她在96岁那年春天,还能坐火车从抚顺到辽阳我父亲家,为自己的二弟过生日。这年十月,她病倒了,二年后离去。我想,鸣虫的二姑和我姑姑,不仅高寿,而且活得好有质量,令人敬慕。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5年3月1日 下午4:19

      @锦瑟黎燕是啊,这样的老人往往都勤劳、豁达、善良,正应了那句“仁者寿”的老话!感谢黎燕老师再次美评,祝好!

  • 含羞荷的头像
    含羞荷 2025年3月1日 下午4:31

    了不起的二姑,让人敬佩,老师的挽联写的真好!

  • 漫言华语的头像
    漫言华语 2025年3月2日 下午7:35

    老师笔下的二姑善良,明事理有格局,活得通透。是农村少见的开明主妇。

  • 一池烟雨的头像
    一池烟雨 2025年3月4日 上午9:59

    佛经名言:“慈悲为怀心端正,行善积德植福根”。二姑慈悲为怀,行善积德一世;后辈感恩于心,身体力行终生。[赞]上香!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