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这天,我和大伙参加“助残陪伴行动”看望那里幸存的老人们。此次活动由康顺养生馆许冬秀团队支持,总监是朱学平,中饭由吴长森大哥掌勺,其他义工打下手。当萝卜红烧肉做好的时候,吴大哥说:“要撒点蒜花提香。”于是义工们便四下寻找大蒜。
厨房门口的砖缝里,一株孤零零的大蒜吸引了我的视线。它像驼背的老者般紧贴地面生长,可能是一粒大蒜头被人遗落在砖头缝里,后来也发芽生长,因为就在门口的砖缝里,平时我们义工出入厨房,他踩你踩,有时掉下来的柴火也压着,但它继续倔强地生长着,虽然“品相”跟长在田里有人施肥除草的大蒜相比,腰不直、个不高、枯黄叶子偏多,但它毕竟生长着。
我看到乐了,出厨房门就有一根现成的大蒜,拔下来应该差不多够用了。于是俯下身子把这个“歪脖子”大蒜拔起来,我以为轻轻一拔它就出土了,谁知一只手居然拔不动!
我很好奇,一棵掉在砖缝里的“歪脖子”大蒜,哪来这么大的耐力?就是长在田里的大蒜也不应该有这么难,于是用两手拔它,终于将它拔了出来。这棵大蒜下面的根须很长,同样也是雪白的,丝毫不比田里长的大蒜少。看似羸弱的大蒜,根须却如银丝般深深扎进砖缝之间,在暗无天日的罅隙里唱响生命的最强音。
大蒜被拔出来了,送到厨房,其他义工也从双目失明的张秀芳老人种的大蒜田里拔了两根,朱秋大姐将它们去根,去掉黄叶,洗净,再切成蒜花,正好几个菜里都能用。
我脑里一直想着这根“歪脖子”大蒜。一粒种子的生命力多顽强,命运没有把它安排在田里,接受肥料、雨水和药物呵护,而是掉在砖缝里,平时还有巨物压在身上,任别人践踏,但它没有自暴自弃,时间在流逝,田里的大蒜在成长,这砖缝里的大蒜也在成长;田里的大蒜根须很轻松地就能伸到土壤里,砖缝里的大蒜却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根须扎到砖缝里,因为从没有人跟它施肥施药,它得到的养分很少,甚至还有一些病态,但并不影响它作为一个生命的庄严呈现。
越是贫瘠的土壤,越能孕育惊人的生命力!砖缝里的大蒜也照样发挥了田间大蒜的作用,甚至它还多了一个功能——除了可以做蒜花为菜肴提香外,还成为我讴歌的主角,激励我们永远不要悲叹命运的不公,为自我放弃找理由。
中饭时候,朱学平为老人们开了一瓶梦之蓝酒,我在桌上陪老人们喝酒,听他们讲述生活的趣事。我突然有所悟,这些老人不就像“歪脖子”大蒜吗?村里几个麻风病治愈存活康复者,几十年前因为患了麻风病,每个人身体都有严重的残疾,有的没有眼睛,有的脚底终年溃疡,有的没有腿,有的手指畸形,但他们照样在不为人知的村落里顽强生存。虽然他们的生活质量远不如社会上正常家庭的老人,但他们每天生活得很开心很充实,从来没有埋怨命运让自己从小残疾,抱怨人生不能大有作为。有义工去陪伴,他们感恩;没有义工陪伴,他们也照样自得其乐。
七个老人最大的92岁,80多岁的有4个,最小的75岁,与正常的老人比,这里的老人除了展现长寿奇迹外,还向我们展示了感恩、知足、乐观、顽强的优秀品质,我们义工每次去麻风残老康复院,就是在亲近这些神圣的生命,他们的精神时刻滋养着我们义工的灵魂呢。他们以残躯为勋章,将苦难酿成滋养灵魂的养分,在无人问津的村落里,书写着关于生命最磅礴的史诗!
在这个追求完美与成功的时代,麻风残老康复院的老人们以残缺之躯演绎着最完整的生命叙事,他们告诉我们:真正的尊严不在于命运的馈赠,而在于绝境中的坚守;生命的价值不取决于生长的沃土,而在于向下扎根的勇气!
92岁的郭群老人脚底终年溃疡,78岁的蔡玉礼老人双腿截肢,手眼畸形。
88岁的胡绍根老人残疾程度最严重,不仅双腿截肢,而且没有眼睛,没有鼻子,手指也无法伸直。
义工朱学平为老人倒酒庆祝元宵节。
双目失明的张秀芳老人品尝义工倒的美酒,感恩晚年的幸福。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4782
评论列表(22条)
周总对生长在砖缝里的歪脖子大蒜的激情讴歌,由此引申为激情歌吟麻风残老康复院的老人,礼赞其顽强坚韧的生命力,光照人心;“助残陪伴行动”的义工们为麻风残老康复院的老人送暖,感人肺腑。
@锦瑟黎燕:谢谢!
“歪脖子”的生命力往往很强大
@晓舟同志:是的。
我突然有所悟,老人不就像“歪脖子”大蒜吗?村里几个麻风病治愈存活康复者,几十年前因为患了麻风病,每个人身体都有严重的残疾,有的没有眼睛,有的脚底终年溃疡,有的没有腿,有的手指畸形,但他们照样在不为人知的村落里顽强生存。
周总等助残陪伴的义工们为麻风残老康复院的老人送温暖,感人肺腑。点赞!
@雪花漫舞:其实帮助是双向的,我们义工帮助了老人改善伙食,让老人得到了实惠,老人也让我们义工汲取到前行的能量!
“真正的尊严不在于命运的馈赠,而在于绝境中的坚守;生命的价值不取决于生长的沃土,而在于向下扎根的勇气!”
生命需要支撑,支撑的生命有力量,支撑的生命永向上!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
这些残疾老人能活到今天,应该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当年是在毛主席的关心下,才得到治疗,得到政府的赡养。今天周总他们的志愿者团队,也是从小读毛主席的书,学习雷锋好榜样成长起来的。
为周总点赞,为你们的爱心团队点赞。
@地质之花:谢谢老师嘉许!
这些重病人还能幸福长寿,离不开周总和义工们坚持不懈的帮助和关心。歪脖子还能顽强的生存,除了根须健壮,还有来自善良悲悯的雨露滋润。
@惑矣:您讲得对!
“我突然有所悟,老人不就像“歪脖子”大蒜吗?” 很有杨朔散文的风格呢! 这是一篇讴歌生命! 讴歌顽强生命力的美文呢, 美在情怀, 美在善良, 美在力量! [赞][赞][赞]
@轻品慢尝:呵,我也感到有点老套路了。[微笑]
周总通过一棵“歪脖子”的蒜苗引发诸多感慨,讴歌顽强的生命力,读后带给我满满的感动。为您的善举点赞!
@难诉相思:谢谢院长!
恶劣的环境最能锻炼人!周总的文章满满的正能量!
@鸣虫:主席过奖了。[嘿嘿]
自然界、生活中,常常会有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人与事令人感动,感悟,催人奋进。
@华章秋韵:是的。
周老师从一棵歪脖子大蒜感悟人生道理,一群麻风残老康复院的老人,他们热爱生活,他们也能长寿。同样的道理,老红军长寿,是因为他们经历了艰苦岁月的磨砺和考验。更钦佩“助残陪伴行动”的义工们,是你们不懈的爱的奉献,为那些老人们增添了对生活的热爱。
@诚厚:感谢部长的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