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中的“吴门画派”(下)

R-C

上篇讲到吴门画派诞生的历史背景,文艺作品的商品化,使得文人们不必追随主流意识,不必依附权贵,注意文艺的自律性,随求和表现艺术个性、主体意识和自我价值,同时让自己的作品不同程度通俗化、世俗化。在吴门画派中,由于出生、个人经历以及性格等因素,表现得最突出的是核心人物唐寅。

唐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其钤于画上的一方闲章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出生在商人家庭,自幼天赋极高,聪慧过人。参加应天府乡试,高中第一名解元。他又纵酒放荡,不拘礼法,任性行事。唐寅本是颇有侠骨壮心而“豪宕不羁”,先是科场案,后是家庭屡遭不幸,再是宁王事,使他不仅怀才不遇,更备受摧折,“此生甘分老吴阊,宠辱都无剩得狂。”他梦醒后,痛感无路可走;惊回首,又迷茫不知所措。他的许多作品,是状写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心情的佳作。《通史》作者认为,唐寅真情投入吟诗作画,则清醒灵慧,情感强烈;而劝世说教时,又往往头脑懵懂,甚至一派胡言。

唐寅极端感伤与人生空幻的虚无,自号“六如居士”,取自佛家“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但他又“不练金丹不坐禅”,于是纵情世俗化享受。

在唐寅笔下,颇多对于日常世俗生活享受的描写和肯定。如《江南四季歌》中有“呼船载酒竞游春,蛤蜊上巳争尝新。”“银筝皓齿声继续,翠纱汙衫红映肉。”“安排暖阁开红炉,敲冰洗盏烘牛酥。”以前诗中很少出现的吃喝玩乐的世俗追求、声色香味的感官享受、坐卧行起的日常生活趣味等,在唐寅诗中津津乐道。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唐寅以其风流解元的文艺全才,更明显体现那个浪漫时代的心意,那种要求自由的表达意愿、抒发情感、描写和肯定日常世俗生活的近代呼声。其中也包括文体的革新、题材的解放。唐寅式的“风流”——糅和了吴地市民尽情行乐和吴地才子清狂放荡的“唐寅现象”,具有开时代风气之先的典型意义。

胡适寻找过古代白话诗。唐寅的诗,几乎是白话写的古诗。著名的《桃花庵歌》,所描述的场景、表达的情感和心性,不用翻译,一读就懂。

唐寅有大量的诗作,讴歌苏州风景名胜、风俗民情,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影响、文献价值看,在吴门画派和明代文人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他的《阊门即事》“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他的《寄郭云帆》:“我住苏州君住杭,苏杭自古号天堂。”“只消两地堪行乐,若到他乡无主张。”他对家乡苏州充满着自豪感。

清狂放荡的唐寅是很重感情的。他的《祭妹文》,写得催人泪下,可置于中国文学史上出色的哀祭散文之列。他很珍惜友情,特别珍重吴门画派内部的友情,在他的作品中都有表达。他对女性是多情的,其《失题》中有“佳人才子自多情”,还批评“世间多少无情者,枕席深情比叶轻。”

大量个性别具的题画诗,是唐寅文学成就的突出表现。略举几例。

《题东方朔图》:王母东邻劣小儿,偷桃三度到瑶池。群仙无处追踪迹,却自持来荐寿卮。此画大概是为人祝寿而作,题画诗幽默风趣,定讨主人欢心,能换不少酒钱。

《题半身美人画》:谁将妙笔写风流?写到风流处便休。记得昔年曾识面,桃花深处短墙头。唐寅善画美人,题画诗更是拿手杰作。

《题李白图》:李白才名天下奇,开元主人最相知。夜郎不免长流去,今日书生敢望谁。李白既是天才,又喜豪饮,是唐寅最崇拜的历史人物之一。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李白错投李璘而受牵连,长流夜郎,巧妙地把自己的坎坷经历也写了进去,以古喻今。

《题桐阴图》:十里桐阴覆紫苔,先生闲赋醉眠来。此生已谢功名念,清梦应无到古槐。这首题画诗,不但意趣盎然,而且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极有价值。

唐寅在绘画方面也是全才,善画各种品类,因而题画诗题材丰富,在山水画、花卉画、翎毛画中同样不乏奇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绝的题画诗。唐寅在吴门画派的题画诗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在同时代的苏州才子文人中,与唐寅性格最相近、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右手枝指,自号枝山,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出生官宦世家,晚年也以举人知广东兴宁、迁应天府通判。但性格狂傲,很不适应官场生活。在《危机》诗中写道:世途开步即危机,鱼解深潜鸟解飞。欲免虞罗唯一字,灵方千首不如归。”厌倦官场的他辞官回家赋闲。辞官后的祝允明,一方面博览群书,醉心于书法、诗文的创作;另一方面又放浪行骸,“好酒色六博”,不留一钱。

祝允明的诗歌创作,题材广泛,众体兼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他的思想、生活、学识、才情和个性。其《口号三首》写道:枝山老子鬓苍浪,万事遗来剩得狂。从此日和先友对,十年汉晋十年唐。(其一)不裳不袂不梳头,百遍回廊独步游。步到中庭仰头卧,便如鱼子转瀛洲。(其二)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狂放不羁的性格,反映了他渴望摆脱精神束缚,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祝允明的咏史诗,字里行间洋溢着英雄气。在他的诗歌中,也有反映现实,针砭时弊之作。如《戏咏金银》:顽石污泥隐此身,无才无德信无伦。无端举向人间用,从此人间无好人。这首讽世之作,可与沈周的《咏钱五首》参读。

祝允明对“吴门画派”中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以及徐祯卿等人怀有深厚的情谊,在他的诗文中都有反映。祝允明并非画家,但他长期与“吴门画派”的杰出画家交往,对绘画艺术有很高的鉴赏力,他的不少题画诗题材和风格各异,而都清新可咏。他有长诗《题徵明写赠潘崇礼灌木寒泉大幅》,另有长诗《唐寅山水歌》,热情赞颂唐寅的绘画艺术。他的《和扇景韵》,则提出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见解:吟诗写画似参禅,不向他人被里眠。生公堂前点头石,天平山上白云泉。

祝允明的散文创作也有可观的成就。《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文潇洒自如,不甚倚门傍户,虽无江山万里之钜观,而一邱一壑,时复有致。

《唐子畏墓志铭》是祝允明的一篇感人至深的记人叙事之作。唐寅与祝允明有着终身不渝的友情,最了解唐寅的是祝允明。这篇墓志铭,第一次生动而较为完整的刻画了唐寅这位显示了某些新思想风貌的典型的吴中才子形象,这在苏州文学史上自有特殊地位。

祝允明的《祝子罪知录》是一篇非常独特的作品,从文体上看应属议论性散文。其内容是对古今的人物、学术、诗文等所作独出心裁、别具只眼的评议,在今天看来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批评。《祝子罪知录》,在明中叶以来的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这部在一般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文化史中均很少提及的著作,正如文徵明所说,是足以流传千古、不可湮废之作。

在《苏州文学通史》中使用“吴门画派”这一概念,是因为大量绘画作品中有作为特点的可视为文学的题画诗,还因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吴门画派”诞生在苏州,是苏州的地方特色文化。《通史》各编都有园林文化章节,园林也是苏州地方特色。既然是文学史,《通史》中只讲“吴门画派”的诗文,没有讲画;只讲园记、吟园诗等园林文化,没有讲作为建筑艺术的园林。这样的编写,应该不算牵强。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4712

(11)
诚厚的头像诚厚
上一篇 2025年2月15日 下午5:51
下一篇 2025年2月15日 下午11: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2条)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5年2月15日 下午8:53

    兄长真是读懂苏州了。佩服!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2月16日 下午3:20

      @晓舟同志如果把这套通史认真读完,至少对苏州的历代文化名人有个了解了。苏州这本书太厚重了,读懂不容易。谢谢兄弟鼓励!

  • 解世权的头像
    解世权 2025年2月15日 下午9:38

    能够详细的描述“吴门画派”真的要有对苏州更多的了解和博古通今渊博知识![赞][赞][爱心][爱心][花][花][花]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2月16日 下午3:30

      @解世权编写的教授是研究文学和美学的,对苏州非常熟悉。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5年2月16日 上午5:35

    诚厚对《苏州文学通史》中的核心才子文人唐寅及祝允明的命运、心性、文学成就,如数家珍,浓墨重彩,画龙点睛地通透呈现,让人对苏州的“吴门画派”,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丰厚文脉,有清晰认知。诚厚对苏州的挚爱与歌吟,光照人心。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2月16日 下午3:38

      @锦瑟黎燕那是编写者研究的,而且写得很详细,我主要作摘写的事。谢谢黎燕老师鼓励!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2月16日 上午8:15

    最早知道唐寅,还是上大学期间看香港电影《三笑》,那时候唐伯虎给我的印象就是个风流才子。诚厚老师对唐寅的介绍让我比较全方位地了解了这位苏州大才子。对祝允明的了解,还是局限在诚厚老师的介绍中。愿您介绍更多的苏州人物和典故以开我的眼界。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2月16日 下午4:58

      @难诉相思《三笑》让全国人民知道了唐伯虎。谢谢蒋院鼓励!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5年2月16日 上午9:28

    唐寅的诗《桃花庵歌》,全诗画面艳丽清雅,意蕴醇厚深远。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笔力直透纸背,表现了平凡真实中带有庸俗消极一面的真实内心,带有愤世嫉俗之意气。这首诗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2月16日 下午5:01

      @阳光笙箫支剑笙支教授对《桃花庵歌》的解读精准!我在之前的探唐伯虎故居的文中引过,这篇就省了。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5年2月16日 上午9:58

    文章内容丰富,信息量极大,如果不是大量掌握素材,怎么能如此流畅书写,怎么能如此信手拈来运用资料?可见诚厚老师对吴门画派的研究可谓深矣!佩服!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2月16日 下午5:49

      @鸣虫鸣虫老师谬赞。那都是通史编写者的研究,我主要作摘选。谢谢鼓励!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5年2月16日 下午1:17

    唐伯虎是吴门画派的杰出代表,他不仅画好,《桃花庵歌》也有名,中国通史上记有他的一笔,中国古代文学中也记有唐伯虎和祝枝山。在电影《三笑》中看到了他俩的友谊,祝枝山好像眼神非常不好,不知是高度近视还是几近失明,反正看字时的得把纸凑到眼睛上。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2月16日 下午5:53

      @四格格文献中没有祝枝山高度近视的记载,很可能是为博趣味的艺术加工。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2月16日 下午3:07

    “吴门画派”那些才子们真正是诗、文、画融会贯通又烩于一炉了, 那些题画诗与画相得益彰, 那是大文学的境界。从您的介绍和体会看, 《苏州文学通史》的编写不仅不牵强, 还是视野开阔呢。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2月16日 下午6:18

      @轻品慢尝我参加了商量编写原则的三次会议。包括入选的作者,一是苏州人,二是在苏州工作过的人,三是到苏州访友或旅游的人写苏州的作品。对入选的内容,各类文学作品外,主要考虑了绘画、园林以及在苏州完成的《孙子兵法》,定下进入,但只讲文学。《孙子兵法》是作为一篇散文讲的。谢谢学者美评肯定!

  • 2272 张英辅的头像
    2272 张英辅 2025年2月16日 下午5:08

    诚厚老兄又向您学了不少,别累着自己。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5年2月16日 下午5:30

    苏州因为拥有这些穿越时空的才子文人而熠熠生辉,让人越发感到苏州乃风水宝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光照人心。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2月21日 下午4:35

      @锦瑟黎燕沧浪亭有个500名贤祠,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苏州人,用各种方式纪念历史长河中闪光的星星。谢谢黎燕老师美评!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5年2月16日 下午8:15

    电影里的唐伯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与文献中的风流才子形象匹配;祝枝山的才华和能力一点也不亚于唐伯虎,可惜在银幕上的形象有点吃亏。

  • 雪花漫舞的头像
    雪花漫舞 2025年2月17日 下午3:19

    诚厚老师的介绍,让我大开眼界!学了不少知识。

  • 诃痴快乐的头像
    诃痴快乐 2025年2月18日 下午4:06

    努力跟上你的步伐,仔细阅读篇章的文化,细细品味历史的前进,品味时代不同的先锋。

  • 诃痴快乐的头像
    诃痴快乐 2025年2月18日 下午4:07

    老师努力更远自己的家园,好似春风里包下的粽子,正在慢慢地法院,那是春风是浙江你拉到最美的提升哪行。

  • 解世权的头像
    解世权 2025年2月20日 上午7:45

    有灵气的地方,遇到有才隽的诗画家,就能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2月21日 下午6:30

      @解世权是的,诗人和画家的成长需要土壤,吴门画派就是在苏州这块土壤上诞生的。

  • 解世权的头像
    解世权 2025年2月20日 上午7:46

    天气暖和了,大宝二宝开学,大哥大嫂您们也可以再出去走走了![赞][赞][爱心][爱心]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2月21日 下午6:32

      @解世权周二我和你嫂子去了光福,今天我们9人去了沙溪古镇。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