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楼人事(15)师生伉俪

2024073013295342

.

我读书的时代, 师生恋得不到祝福, 也不被看好, 甚至还会变相地被惩罚。到我住筒子楼的时候, 社会宽容了许多, 师生恋不再被惩罚, 有时还令人羡慕。祝福是一定要的, 看好不看好就因人而异了。

住108栋的于安平老师, 他和学生姜长华的恋爱, 不藏不匿, 人人皆知。于老师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 姜长华的专业是信息管理, 两人就是在思政课堂上对上了眼。那时, 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课, 有点挂羊头卖狗肉, 于老师其实是大讲特讲西方哲学。那时, 人们对西方文化知之甚少, 又渴望知晓。姜长华一到马哲课, 就抢座位坐第一排, 手托着头盯着于老师, 生怕落下一句半句, 下课还常常要向于老师问些小问题, 于老师没性子, 总是笑眯眯地并轻言细语地回答问题。渐渐地, 问题有时问到了108栋, 答题有时答到了校园里的一座中式花园——冶苑的花前月下。再后来, 于老师带长华到分院资料室看书查资料, 两人还一起在院乒乓球室挥上了球拍。这两人还都是种子选手, 一个在学校教职工乒乓球赛事上, 一个在学生乒乓球赛事上, 都是挂奖牌的人。

于老师是厚道人, 没脾气, 是个谁遇到事,都会想到他, 请他帮忙的人; 于老师也是个佛系, 从不削尖脑袋争什么。姜长华要毕业了, 偏偏有贵人——于安平的老领导, 社科系的老书记相助, 姜长华顺利留在了校图书馆工作, 很快108栋的一间房的窗户上贴上了大大的红双喜。新房装置得极其简陋, 如果没有爱情来参和, 就寒碜无比了, 有之就是朴实而生动的世界。楼栋里多了个煮夫, 多年吃食堂的于老师, 钻研厨艺的劲头高着呢, 围裙一系, 在楼道昏暗的灯光下, 葱姜蒜、小米辣, 伴着油星跳舞, 鱼香肉丝的香气在楼道弥漫。据说, 啤酒鸭和东北乱炖也是他的拿手好菜。

于老师特别宠妻, 也难怪他要宠。他比前文写到的达人小胡资格还要老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分配来华工了, 洞庭湖畔长大的农家子, 还是毕业于武汉大学呢。他和小胡一样家穷, 可远没有小胡帅气和活络, 业务能力也是中不溜秋的, 在婚恋上是个小大难呢。三十出头的他娶上二十出头的姜长华, 哪能只是偷着乐, 要将这乐付诸实践才不辜负人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这长华也并不是绝世美人, 个子高挑、细眉细眼, 一脸的雀斑和她人一样活蹦乱跳, 虽没有在水一方的佳人那般令人心跳, 但和于老师在一起, 还是尺不长寸不短的, 熨贴、亲和, 很松弛 。特别是这两人的三观和性情还很相近。

长华来自地图上最北面的伊春, 父母是林场职工。她是大森林自由生长的孩子, 自由自在惯了。这样家庭的孩子, 在那个年代, 和于安平一样, 没有被刻意栽培, 却能一个考上武汉大学, 一个考上华工, 智商都是不错的, 是那种能出人头地的物种, 可他们却偏偏不在乎什么高山大河。不知是父母的期待抑或学校的励志教育让他们反了胃, 还是天性如此, 他们就想做小丘和小溪, 少些被关注和被期待, 乐得自在。于老师的课, 并无多少亮点, 语句节奏促促地不从容, 发音也不很清晰, 可偏偏被坐第一排的姜长华欣赏。他似乎也不费心费力写论文, 为评职称而筹谋。上课之余, 就只想着做自己喜欢的事——读书、下棋、打乒乓、做饭。姜长华也不是优等生, 可偏偏得人相助留校了, 下班后, 也只想着做自己喜欢的事——像养宠物一样养花养草, 外加读书、打乒乓。

两人婚后不久, 长华母亲从伊春来了。长华是家中最小的女儿, 自个儿把自己嫁了。姜母千里迢迢来, 一是考察考察女婿, 二是说来帮带孩子的。孩子还没影呢, 丈母娘来催生了。过了而立之年的于安平当然乐意, 可长华不乐意, 她明确说自己还是孩子呢, 过几年二人世界的日子再说。于老师像哄孩子一样, 对长华说, 听你的, 我不急, 中年、老年得子很好。那时, 筒子楼里的住户, 许多都搬到解困房了, 空房子是有的, 于安平安排岳母也住进了筒子楼。老太太在筒子楼住了好几年呢, 有一次她回了一趟伊春, 带回了好多木耳, 在校内的生活区一边摆摊叫卖, 一边现场传授泡发木耳的要点——冷水、宽水、时长需24小时。不等于老师帮忙推销, 认识他的同事就个个认购木耳了, 这让丈母娘见证了女婿的好人缘。

一晃, 二十小几的长华也二十大几逼近而立之年了。要孩子, 提上了议事日程。学信息管理的姜长华, 在校图书馆做馆际交流工作, 工作中能接触社会。有一个贸易公司正好要招为公司收集、分析和处理市场信息的人员, 长华想去。于老师二话不说, 支持。岳母觉得丢掉事业编制很可惜, 于安平说, 尊重长华的意愿, 树挪死、人挪活。宠妻宠到这个份上, 连丈母娘都看不下去了, 一气之下回了伊春。长华对新工作很上心, 收入高了, 也有了成就感, 就是要常出差, 要孩子的事, 就又拖延了。

又过了好几年, 分院组织员工到常州、无锡、苏州等地进行社会考察, 我们和于老师同行好几天, 四十多岁的他, 一路上见庙就进, 见像就拜, 虔诚得很。听说, 长华怀孕几次孩子都没留住, 现在又怀上了。我们一行人也恨不得帮他一起拜拜。可是这个孩子还是没能留住。

于老师现在已退休, 俨然是个小老头了, 膝下无一子半女, 虽有遗憾, 但一对师生伉俪还是恩爱如初。

于老师他们教研室, 一度还有一对师生伉俪。

夏老师夏慧敏, 不同于于老师三十出头, 才得到爱的垂青, 这个南国佳人注定情场得意又忙碌。她生在厦门又毕业于厦门大学, 有木棉花的热情, 也有椰树的风情, 是为爱情小说提供素材的人物。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夏慧敏是与她的男友同学一起分配到华工的, 男友在校机关, 她在社科系。她也教马哲, 也一样挂羊头卖狗肉, 也有一个拥趸, 始终坐第一排。这个帅弟高同学, 不像姜长华是来听什么存在主义哲学的, 他是来看美女老师的。高同学是体育生, 学校招他来是打篮球比赛的, 他来也不是要学什么, 而是要一张文凭, 好为那个浙江的家族企业撑门面。高同学看夏老师的一头黑瀑布, 清汤挂面的牛海, 还有一年三季的港澳风格的飘飘裙衫, 看着看着就把自己当成言情小说的角儿。这个角儿不仅是高富帅, 还能说会道, 使出浑身解数追夏老师。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的情话, 也不全是镜花水月, 也有人间烟火。高家有企业, 夏家有港澳和东南亚的亲朋, 资本和资源的筹码, 也促成了这姐弟和师生的联姻。

夏慧敏的原男友黯然出局并调离华工, 109栋又多了一间新房。新房的布置, 也并不奢华, 本来这就只是一个过渡的地方。109栋的人, 很少见到新郎高同学。他一毕业就投身于家族企业, 有了夏家的人脉资源, 高家企业逐步向南方拓展。高同学来筒子楼越来越少, 即使来楼探亲, 也是拉着夏老师住学校宾馆。有一次, 夏老师娇嗔地对高同学说: 你不待见那筒子楼, 我就得待见了? 高同学顿时怜香惜玉, 在学校附近买了商品房。夏老师的孩子过百日时, 我们去她家探望。她家的房子是两套70多平米相连的房打通成一套的, 对住筒子楼的人来说, 无疑是豪宅了。

和于老师一样, 夏老师似乎也无啥大志。于老师说他自己善于读书考试, 但不善于做学问, 有几分自谦也有几分事实。而夏老师有所不同, 我们分院的院长和一些老教授, 都说夏老师很有才华, 可就是心不放在事业上, 太可惜了。有两个胸无大志的人在一个教研室, 那个教研室不那么剑拔弩张地争强好胜了, 有他们的比衬, 旁人似乎也不好意思太勾心斗角。日子总是自己过, 可惜不可惜都是自己说了算。

夏老师的那个小高同学, 探亲探得越来越少了。传言慢慢就多起来了, 说小高同学另有新欢了, 别人都知道, 就夏老师不知道。其实, 夏老师哪能不知道呢, 她是不吱声, 等待浪子回头而已。后来, 听我们分院的书记说, 小高同学家族生意遭遇滑铁卢, 到处躲债。他还算有良心, 亲自找到书记劝说夏老师和自己离婚。书记是单纯而厚道人, 主持了离婚, 说那离婚, 是为了挽救和保全家族财产, 他们的情感并没山穷水尽, 但愿他们能够柳暗花明。那套住房归了夏老师, 夏老师还得了一辆豪车和一些存款。为了保险起见, 夏老师又将存款置换成了房产。夏老师后来一直单身, 没等到浪子回头, 没见到柳暗花明, 小高同学不知所终。

师生伉俪, 各有各的样貌, 人生有安稳亦有不安稳。正如海派作家张爱玲所言, 现世的安稳, 不过谋生亦谋爱。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4442

(13)
轻品慢尝的头像轻品慢尝
上一篇 2025年2月11日 上午10:21
下一篇 2025年2月11日 下午4: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6条)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5年2月11日 下午1:20

    刘教授写的故事,总是那么新鲜有趣有味,让我们来轻品和慢尝,真是一种超级享受。[赞][赞]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5年2月11日 下午1:38

    简子楼里故事多,师生伉俪竞自由。
    大男小女携手走,姐弟之恋何所求。
    烹饪拿手多滋味,无儿无女无保留。
    旺家商家总多事,不如平民多自由。
    大浪淘沙东流去,师生之恋在旧楼。
    婚姻也是双人舞,人生舞台苦作秀。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5年2月11日 下午1:58

    老师将筒子楼的师生恋,行云流水,娓娓道来,生动鲜活的细节,将人物形象与命运呼之欲出呈现。这样的文笔,颇有三十年代文学作品的格调与味道,回声久远也。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5年2月11日 下午2:01

    于安平不迂,姜长华不僵,真真切切一生恩爱。夏美女智下,高渣男技高,虚虚实实半道两散。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2月11日 下午5:46

      @晓舟同志读周老师的留评, 也是好享受呢, 常常会笑歪了嘴[偷笑][咧嘴笑] 名字都能看出个道道, 关键是还真是这个道。服了!服了!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5年2月11日 下午6:15

      @轻品慢尝我在新浪时就这样,写的评论玩世不恭,许多作者都因这个原因记得我的。[咧嘴笑]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5年2月11日 下午3:31

    师生之恋数风流,美好姻缘何所求?
    尘世谋生亦谋爱,多少浪子能回头?
    不迂勿僵真恩爱,无儿无女也作秀。
    美女渣男狭路逢,混混逃逸筒子楼。
    人间自有真情在,真情处处暖心怀。
    世上假意也不少,明察秋毫戒心留。

  • 地质之花的头像
    地质之花 2025年2月11日 下午7:23

    于安平,姜长华恩爱有加,只是没有孩子,好像也不是很圆满。夏慧敏与小高的分手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这个结果。做生意的人,有几个不换媳妇的,何况还是姐弟恋。人生也许就是如此,很难有十全十美的。

  • 漫言华语的头像
    漫言华语 2025年2月11日 下午8:02

    教授笔下的人物各个栩栩如生,师生恋生活中常见。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5年2月11日 下午9:13

    大学里师生恋,都是成年人,道德上没啥问题。只是夏美女比较幼稚,远不如于老师懂生活的真谛。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5年2月11日 下午9:14

    两位教马列的,都是于世无争,都是师生恋。筒子楼虽简陋,他们却过得有滋有味,于和姜虽有遗憾,但恩爱到白头;夏和高虽分手,但曾经也真心爱过。筒子楼为这两对夫妻作见证。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5年2月11日 下午11:24

    刘老师的文章,行云流水又不断跳出水花,让人忍俊不禁,我喜欢这样的文笔。高校自然的师生恋,现在只是有点新奇而已。结局如何,其实和其他恋爱一样,因是动机。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2月12日 下午8:12

      @诚厚谢谢您美言和鼓励! 正如您所言, 师生恋其实和其他恋一样, 动机决定了结局。祝您和家人元宵节快乐!

  • 雨凌的头像
    雨凌 2025年2月12日 上午9:30

    筒子楼里的故事,生动鲜活、层出不穷,信笔拈来皆是趣谈。师生恋,姐弟恋,结两段情缘,于和姜白头偕老,恩爱一生,没有子嗣。夏和高半路分道扬镳,也曾经享受过两情相悦的美好。人生难得万事如意,各有各的渡口,各品各的悲喜。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2月12日 下午8:14

      @雨凌“人生难得万事如意,各有各的渡口,各品各的悲喜。” 您的点评太精彩了, 多谢!多谢!
      元宵节快乐!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5年2月12日 下午12:15

    细腻叙述,把两对师生恋写得鲜活生动,其结果却有云泥之别!元宵节快乐!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5年2月12日 下午1:36

    师生恋由于年龄的悬殊,如果不是坚如磐石的爱情,极有可能中途搁浅。

  • 梦菊的头像
    梦菊 2025年2月12日 下午2:59

    师生恋,确实很多人不赞成。
    不过,只要是真爱,什么恋都无所谓。遗憾的是这一对师生没有孩子。
    我们学校的老师也有一对师生恋,一辈子都挺融洽的。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2月12日 下午8:17

      @梦菊多谢阅评!真爱才无敌, 可真爱不易得。元宵节快乐!

  • 陌上梦落的头像
    陌上梦落 2025年2月13日 下午3:24

    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到了刘教授笔下却是精彩纷呈,令人深思。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5年2月13日 下午9:26

    多谢美言和鼓励!

  • 李宗宾19481957的头像
    李宗宾19481957 2025年2月14日 上午10:15

    哈哈,第一对师生夫妇状态写滴好,小知识分子的生活烟火气扑面而来,读来如读话本小说一样生动有趣儿!

  • ch雪梅的头像
    ch雪梅 2025年2月14日 下午7:27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管老少恋还是姐弟恋,各种模板,各种活法。才女老师,文笔好。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5年2月15日 上午5:38

    老师将筒子楼师生恋的人情物事抒写得丝丝入扣,活灵活现,这样的文笔出神入化,才情了得。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