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孙婚礼纪 / 皓月蓝空
正月初九,侄子为儿子举行婚礼。
整个罗氏家族,年前就开始了各种忙碌。侄子为这场婚礼请的总策划是邻居建国。四十七八的建国是出了名的能干人,在外无论接工程建别墅还是举办红白喜事,都是擅长操持精算的一把好手。在他指挥下,我和妯娌装好了80桌席面的喜包、800个十元小红包,若干敲开新娘门要用的五元小红包等等。男人们不断讨论菜谱,计划各种采买。为了省钱,没有请专业团队,婚礼所有打杂,都是自家长辈在做。泡茶的,是新郎叔叔婶婶;递烟拿糖的,是新郎两表姨;烧水的洗碗的,是新郎两位叔公;打扫卫生清理垃圾,是新郎姑公姑奶……一边筹备,一边感慨婚礼的繁琐,这年头,养儿子的人家娶个新娘真不容易!
这场婚礼中,我这新郎倌的叔奶奶,不仅要备千元礼金,还要做婚礼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掌柜(掌管财务支出与收入,登记礼薄)。侄子已没地方可再借到钱,我这“礼部尚书”也不好当——来宾上礼金不论多少,本地习俗要回礼金一百;预计两百份礼金,就得准备两万回礼。侄子让我先收,再从中拿出一百给回礼;我说不妥,大过年的这样做会让来宾们不满或笑话,再说容易出差错。看他实在已无计可施,我笑说我带资入股好了,结账时再除去股金。侄子忙抱拳说谢谢婶娘,帮大忙了。初八预备餐,36席;初九正餐,40席,礼金9万多。结账时,婚庆主持5980元;厨房食材加水果点心3万出头……最后收支基本持平。侄子终于长长舒一口气,叹道,还好还好,没亏一巨坑,很满意了!
婚礼上请了擅长煽情的婚庆主持,来了咚咚锵的腰鼓队,西洋乐器加麦霸飙歌,那锣鼓喧天的热闹,那满桌的珍馐佳肴,那精心布置的场地,无不彰显着主家的竭尽全力。(本人坚守财经阵地,没敢出去瞧热闹。)
然而,在这看似繁华的背后,我却洞悉到了主家那负债累累的苦涩。侄子为这场婚礼,几乎倾尽所有,哪怕背上沉重的债务,也在所不惜。望着那欢天喜地的新人,我的心中却泛起了层层涟漪。我也有尚未成家的儿子,这一场铺张的婚礼,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那压力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头。生养儿子,盼其成家,这代价究竟为何如此之大?是世俗的眼光?是传统的束缚?还是那份深沉的父爱母爱,驱使着我们不惜一切?
农村结婚那繁琐的礼节和流程,更是令人烦恼又无力反抗。从迎亲的时辰安排,到酒席的座次讲究;从繁琐的拜堂仪式,到各种红包礼品的准备,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既定的规矩,容不得丝毫差错。这一套套看似传承千年的礼节,如同无形的绳索,紧紧束缚着人们。我们明知其繁琐,却又不敢轻易打破,只能在这既定的框架中,艰难前行。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似乎习惯了用物质的堆砌和遵循传统来诠释对子女的爱。可这真的是唯一的方式吗?或许,真正的幸福并非取决于一场奢华的婚礼,也非取决于那些一成不变的礼节流程,而是两颗相爱的心能否在平淡的日子里相互依偎,相濡以沫。
然而,身处这尘世的洪流之中,又有几人能真正超脱?我望着远方,心中的纠结与迷茫交织。未来的路,为儿子成家的路,究竟该如何去走?是顺应这看似无法抗拒的潮流,还是努力去寻找一种更理性、更温暖的方式?
此刻,我站在这红尘的热闹之中,心却在不断地思索,思索着爱与责任,思索着生活的真谛,以及那未来充满未知却又必须面对的漫漫征程。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4285
评论列表(24条)
当了一回婚礼“礼部尚书”,吓坏未来的喜奶奶。[咧嘴笑]
@晓舟同志:谢谢主编,您给加的标题是亮点![爱心][爱心][爱心]
杆爷充当的什么角色?
@晓舟同志:他是文墨先生,负责对联呀,写喜单呀,等等,兼管理物资。
“礼部尚书”当得不错呢, 工作细致周到, 要是我会晕菜的。您还有思虑和思考, 使婚礼的记述更有意义。面对传统, 爱它遵循它既容易又不容易, 突破它就更不容易了。
@轻品慢尝:谢谢,有点紧张呢,生怕出差错。[咧嘴笑][咧嘴笑]
皓月老师在侄子婚礼担任“礼部尚书”,好重要啊,不是信任的人,莫属。皓月老师有板有眼,一清二楚,这就是恪尽职守,也是格调与素养。灵动抒写,情景交融,十分传神,呼之欲出,好有文字功力。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热情鼓励,家族里的事,不能不尽心办好呀!请我当礼部尚书,也是信任和看得起[嘿嘿]
哈哈,这“礼部尚书”还得先垫资,当得不易!这样开销巨大的婚礼,能想象出高朋满座、盛友如云的盛况!
@鸣虫:谢谢您光临并点评,农村里这还是一般般的婚礼,有的人家婚礼更豪华大气,为了面子一掷千金,多少有点打肿脸充胖子呢![笑哭]
车到山前必有路。其实婚宴基本是来宾自己拿钱吃饭,经济压力应该不大。最头疼的是房子、家具、家电。现在房价下跌,在一般城市也需要一百多万。如果双方家庭共同出资还可以,放在那一方都亚历山大。
@地质之花:您说的是,最头疼的是房子车子;但这是农村,自建房很大很够住,车子也已买好,家电也不要很多钱;但农村要彩礼,过礼是很考验男方经济能力的,婚礼也是铺张浪费的多,婚宴所收礼金,也是需要慢慢还礼的。
这南方婚礼太麻烦了,还要回一百元礼包,从没听说过。理解作者的担忧。
@漫言华语:是呀,还有婚礼之前很多过礼程序,很繁琐,更烧银子呀!
举行侄子婚礼太难了。农村这方面讲究,城市就比较简单。我结婚只花五十元,女儿在美举行,我们只花了钱,别的事没操心。女儿花巨资拍的视频,我们也听不懂,都是英文。每每想到复杂的仪式,都是腿肚子转筋。你们经历复杂的婚礼仪式,太辛苦了。祝福你们!
@杨自记:谢谢杨先生!也想改革一些,但移风易俗谈何易;抬头嫁女,低头娶媳,男方家一般不得不为婚礼大摆宴席,这也是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吧!
@皓月蓝空:你们的压力太大了,也是无奈。我们结婚是,每人送十元,工资五分之一,拿钱买点喜欢东西,而他们吃点糖果,也不吃饭。特别简单。我女儿结婚在国外,我们没操心,给点钱而已。还有一个知青叫我们去,而我们儿女结婚是不参与的。有的朋友孩子四十了,现在还没结婚。参加婚礼的也离婚了。当时仪式比较大,请了摄影师,我们也没看上录像
这样的盛大繁琐婚礼,主家若没有精力与经济实力、家族亲友助阵,要举办得好,是难上加难啊。罗家的齐心协力,各尽所能,感人至深。
皓月老师对这场婚礼的思索,是整个农村目前面临的热点,要超凡脱俗,难于上青天啊。
不禁为我自己没有遭遇这样大排场的婚礼而庆幸。十年前儿子儿媳一致决定婚礼一切从简,不请客不办酒宴,我真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你这“礼部尚书”很称职,但婚礼繁琐程度确实挺吓人的。收礼还要回礼,感觉头一回听说。好在你家族大,不用到处请人帮忙,或花钱或欠情。浪费浮华是现在婚礼的一大弊端。每一个面临儿女婚恋的父母都头疼不已。
那八九百个红包,天哪!特别希望年轻一代自动移风易俗,自我觉醒。
为“新郎”垫资的“礼部尚书”,为未来“喜婆婆”担忧的前体验者,真是大气慨,大手笔,老师幽默风趣文笔,云淡风清的叙写,让人感到全身一会儿轻松,一会儿又麻麻汗直冒。
皓月老师的为人与能力,将一束束心之光与智慧之光倾洒,温暖人心,照亮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