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假期模式,我与老伴的古镇、园林走读只能暂停,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系统的看看书。书桌上有本散文集《被历史忽略的历史》,信手打开。82篇文章,分列名人再现、往事新知、内幕秘闻、历史回眸4个部分。
历史事件是无法改变的。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会因立场、认知的不同而区别甚至对立。读历史,不同年代的人、同年代不同的人,关注的重点、读出的味道也会不同。我看这本书,不是读历史,而是读读历史,是品味作者读的历史。选编入书文章的作者,不乏名人,有的我认识还是朋友。这本书我正在读,但读了第一篇,便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第一篇《时常会想起那些抗日名将》,作者是英文的中国人,很特别。文中写了杨靖宇、周保中、冷云、赵尚志,都是东北抗联的,3人为抗联主要领导人,冷云是“八女投江”中的领导人。他们的事迹广为人知。
在写杨靖宇将军因所托农民出卖而壮烈殉国的经过后,作者写了如下一段话;时常想念的不是英雄的死,英雄死去已六十余年矣!时常会设身处地地想到将军死前的内心。他肯定是觉得应当相信中国人才主动走出来与赵延喜见面的。他可以选择离开,但是他没有。他有理由怀疑这个中国人是否可以信赖,但他没办法怀疑每一个中国人。这一刻,这一个中国人就成了他为之奋斗牺牲的所有的中国人。可偏偏这个中国人没有给他带来棉鞋和食物,却引来了日本人。
写周保中,写了1937年冬,周保中指挥的第四、第五军向西突围失利回到勃利,周保中率领向东潜入密山的二路军总指挥部,一天一夜走回勃利。作者从老抗联口中听到这件事时并不相信,因为一天一夜走的距离是200公里。于是,作者就到《周保中游击日记》里去查证,果然查到了同样的记载。
作者感慨周保中将军真是个奇人。在最艰苦的日子里,周保中也未间断逐日写日记的习惯,记战况、军情和自己对许多事情的思考。“可以想象他根本不是为自己写日记。置身于每日生死未卜的战争中,他和与他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不需要这些日记,他要写给的只能是时间和历史。”
冷云写得比较长。1938年5月,7万日寇对抗联第二路军实施重点讨伐。总指挥周保中决定第四、第五军向西五常一带作长途突围,两军的女同志合编成一个妇女团,随主力西下。冷云当了这个团的指导员。冷云她们历经艰险突破敌人的重围,到达了自己的根据地边缘。可就在第二天拂晓,由于一个名叫葛海禄的汉奸向日寇告密,日寇包围了她们的宿营地。但敌人先发现的不是冷云她们八姐妹,而是和她们隔开一段距离的以师长关书范为首的男同志。为保护师长和师指挥所,冷云她们先向敌人开枪,日本兵被引了过来,将八姐妹逼到江边。被枪声惊醒的关书范带男同志突出包围。八姐妹子弹打光后毅然投江英勇就义。
这些都是众人皆知的情节。作者写了一段很多人不知道的故事。冷云八姐妹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出的师长,后来下山投降了日寇,还自告奋勇回到队伍里,要劝说第五军军长柴世荣和总指挥周保中投降。作者写道:这是她们事先绝对不会想到的。如果冷云八姐妹死后有知,她们会后悔吗?她们是不会回这个问题了,问这个问题的是我们。我们这些后人原来也鲜有人知道这个,可是自从读了这些史料,知道了真相,这颗心就不可能不为这个问题一直疼着了。于是我就再也忘不了冷云八姐妹的牺牲。
写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赵尚志,从1938年元旦凌晨,面对5万日伪军的讨伐,北满抗联总司令赵尚志越过冰封的黑龙江,前往苏联方面求援,随即被扣押失去自由写起。一年半后,赵尚志终于被释放。这时,整个东北的斗争环境和我军内部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赵尚志因“犯有严重错误”而被开除党籍。
那时的赵尚志可以有多种选择,他可以选择向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团申诉,他也可以继续在苏联呆下去,但他却选择了率领一支小部队返回东北。他在攻击鹤立县日伪梧桐警察署时,误入日伪特务的包围圈,壮烈牺牲。
作者说,赵尚志直到最后,也没有实现随着他的归来,东北人民会一呼百应,再次掀起一波抗日大浪潮的愿望,却实现了自己的另一个心愿:就是死,也要死在抗日战场上。
赵尚志牺牲后,日本人欣喜若狂,叫来已投降日寇的原抗联第九军军长李华堂辨认尸体。李华堂见到赵尚志尸体,不顾日本人跟着嚎啕大哭。作者写道:时常想起这一次的会见。李华堂当时要向赵尚志表示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他有没有想到过,赵尚志才是真正的英雄,虽死犹生,而他自己虽然活着,其实已经死了吗?
读读历史,我明白了为什么中国人对汉奸、叛徒是那么的恨,汉奸、叛徒都不会有好下场。那是因为,汉奸和叛徒做了公开的敌人做不到的事。如果不是赵延喜因害怕同样是中国人的日本特务而出卖,如果不是葛海禄的告密,杨靖宇和冷云八姐妹或许就不会死,至少不会在那个时候牺牲。我相信,杨靖宇和冷云八姐妹不会因赵延喜和葛海禄而动摇为中国人民奋斗的信念,中国人中的败类是不配称为中国人的。冷云八姐妹也不会后悔舍身救了关书范,救的时候关书范还是抗联的师长,她们的上级。
让我产生共鸣的是作者文章的最后一段话。“一天走在长安街上,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在我们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下面,是不是都躺着一个我们时常想念却又时常想要告别的烈士。如果他们的鲜血没有渗入地下并且也不会凝固,我们这块土地上是不是早就血流成河,我们的也包括我自己迈出的每一步是不是都会在这条血河里激起汹涌的浪花。”
作者用的是文学语言。我直白的想,无数革命先烈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啥?为的是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包括我在内的每个真正的中国人应当扪心自问:我们走的每一步、做的每件事,是否对得起革命先烈的在天英魂?能否让革命先烈含笑九泉?
今天是除夕,给各位网友拜年!祝各位网友阖家蛇年吉祥,幸福安康!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3686
评论列表(22条)
在除夕,阅读诚厚的此篇丰厚文章,深度钩沉的历史真相,让我感慨万千。东北抗联壮烈牺牲的英雄们,人们在缅怀致敬的同时,对出卖英雄的汉奸、叛徒极为憎恨。是的,我们的言行举止,是否对得起为这片土地春风扑面,繁花似锦而英勇捐躯的烈士?!
@锦瑟黎燕:东北的抗战,是全国抗战最艰苦的区域。我们不能改变什么,能做的只有问心无愧。谢谢黎燕老师的美评鼓励!
被您的文章吸引,觉得这本书好有趣,值得认真一读!祝诚厚老师新春大吉大利,诸事顺遂平安!
@鸣虫:不少文章还是值得看的,陈大斌写的晚年的陈永贵,我读出了很多味道。鸣虫老师可以挑着看。谢谢鸣虫老师的祝福!
值此辞旧迎新之时, 读您深沉厚重的文章, 感慨呀! 生命中有不可承受之重, 也有不可承受之轻。历史是厚重的, 历史中的许多人事也是厚重的, 我们后人恰恰不能回避这份厚重, 更不能避重就轻, 只就轻, 这轻最终会让人不可承受。谢谢您的介绍和解读, 给您拜年啦! 祝您及全家蛇年大吉! 阖家幸福安康!
@轻品慢尝:大年夜发这篇拙作,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仅此而已。谢谢妹子的祝福!新年到了,祝新年快乐!
精读历史,不忘历史,铭记历史,百年复兴,振兴中华!
腊月廿九除夕过大年.恭祝您:合家欢乐!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岁岁平安!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春在招手,让我们一起举杯互相祝愿吧!一年更比一年好。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教授的祝福!
拜年了!
@2272 张英辅:谢谢英辅兄!祝龙体康健!
此时此刻,离蛇年越来越近,祝诚厚阖家幸福,吉祥如意,满目锦绣;大宝二宝天天向上,学业优异!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的祝福!
历史是人民写的。往往百年之后的历史考证才是真实的。
@晓舟同志:兄弟说得对。历史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正确的评价只有后人才能公正。
诚厚老师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还在钻研历史,让人感动。《被历史忽略的历史》,这部书里的历史岁客观存在,却鲜为人知,我想,这应该是被刻意屏蔽了。当我读着诚厚老师的文字,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我们唯有代代传承、生生不息,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告慰烈士的英魂。
@难诉相思:是呀,我们是无法左右历史评价的,唯有做好自己。谢谢蒋院鼓励!
祝福老师!
@王志学四连笔记:谢谢诗人老师!
新年之际读这些,虽有些沉重,但也是警钟。常说警钟长鸣,但警钟往往只能觉醒那些可以觉醒的人,所以每一个朝代、每一种事业都会有背叛者、有投降者,尽管他们的下场不尽可耻,也很可悲,但总会有人沦为软骨头。
@四格格:这种中国人的败类,过去有,现在有,今后还会有。格格说得对,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
只要不忘历史,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惊现世人!
@解世权:现在,忘了历史,或者不屑于历史的,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