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劲——《婆娘,你好!》(节选 22)

1735061395122

今日吃早餐时,我俩就跟自己在较劲。你是糖友,按说是不适宜吃热干面的,你还是吃了热干面,还吃两个鸡蛋。我破例没有吃牛肉面,改吃了一碗炸酱面,面老板说我个子大,还给我加了半两面条。其实,我作为糖友,也是不该吃这大食量的。

八点半时,你的管床医生陈大夫给我电话,问我们为什么还没到医院。我说:“你不是要我们到门诊会诊吗?”陈医生年轻,很负责任,就是表达太磨叽,一句话翻来覆去地说,我很不习惯,也会表现出显而易见的不耐烦。

你见我对陈大夫说话的语气不甚友好,便小声提醒我要态度好一些,刚入职的年轻医生难免有不周全的地方,更何况他还是我们的管床医生。

会诊的科室是神经内科,接诊的专家叫王安平。原先我以为是个男的,推开门一看,是个女的。我觉得她还年轻,算是个早熟的专家吧。

你跟王专家说明来由,我却在想,凭以往的生活经验,六十岁左右的男性、五十五左右的女性,多是不好打交道的。这个王安平专家既然是主任医师,年纪大概就是五十到五十五之间。

她在写医嘱,我恭维她:“年纪轻轻的就成正教授了,太了不起了。”教授反问道:“你觉得我还年轻吗?我都五十了。”我说,我老了,你再大也是年轻人。你说得更直接:“我们的娃儿快有你大了。”

王教授写会诊意见的姿势很特别,纸斜放着,捏笔的手指低到几乎是捏笔尖了,而且笔斜得厉害,像是外国大佬在支票上签字一样。

我拿过会诊意见一看,真想爆粗口。他娘的,她的意见相当于没意见,都是模棱两可的话,又好像是在提醒管床医生应该注意的事项。比如:“停用阿斯匹林后可能引起……”之类。我跟她说:“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可能”的程度有多大。”王教授不接话,又说起了普通人都知道的常识,而且还一口一个“你晓得吧”的话把子。我和你是极反感这个口语的,它是教训式的,好像是把受话法置于在谷底了。我们不想和她费口舌,出门时,我嘟噜了一句“相当于白会诊了”。你也是很不满意的,但你没说话。

世上没有回不去的当初,当初的你,你是有无数多的机会说这四个字的,你一次都没说过。过去,不熟悉你的人,都以为你是心高气傲的角色,事实上,你骨子里是谦卑、友善的。

我们把会诊意见给管床医生陈大夫,并说了我们对会诊意见的想法。陈大夫给王教授打圆场,我不接受陈大夫的开脱之词。我说,这不是专家的水平,她的意见基本上是一堆废话,其道理连我这个业界外的懵懵懂懂的糟老头都了然于胸,还用得着楼上楼下爬过去找你会诊?

我对陈大夫说,我很敬重血管科的周东。今年上半年,老伴长了个血管瘤,接诊的是周东,他果断地要老伴停用三天阿斯匹林。我问他,如果停用,出现凝血不佳怎么办?周东毫不犹豫地说:“这个风险在我的可控范围内。”他是个博士,副主任医师,他兴许是怕我以为他还不够“专家”,便立马给我吃了颗定心丸:“放心,小手术,我来做。”

事后,我和周东聊天,我说医生往往把手术风险说得足够大,让患者和家属陷于盲然的选择中。周东说,医生不能把能控制的风险一骨碌地甩给患者,让非专业的患者为难。医生有时候也会成为患者,所以,医生要有与患者共情的能力。

周东也就四十岁左右,跟我家娃儿的年岁差不多,但我很敬重他。

周东的话让我想到了“医者仁心”四个字。仁,不是简单的、空泛的医学伦理概念,它是深厚的专业基础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情感链接。

我的声调有点高,医生办公室里有六七个医生,他们不时抬头朝我看,仿佛我是个医闹。

陈大夫又开始重复说那些老话,我没接腔。我拍他的肩膀:“陈大夫,别见怪啊,我的话跟你没关系哈。”

陈大夫也不接我的话,他有点儿无所适从。

陈大夫又要你做24小时心脏监测,我们异口同声地否决了。你说今年做过两次手术,都没有做过心脏监测,你甚主说给医院写个承诺书,风险自担。陈说了一大堆理由,我们还是没同意,他有点儿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一会儿,陈大夫喊来了科主任,又说了几个理由,你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了。科主任走后,你又和陈大夫讲条件,说下午不能接受任何检查和治疗。陈同意了。陈大夫也许会想,这两个老家伙是太难侍候了。

表面上看,我们是太较劲了,像个老杠精,住个医院像在菜市场买菜一样,跟别人呛过去呛过来。事实上,我俩是特别能体谅别人的,只要是不是敷衍性诊疗,我们都是积极配合的。再则你的体质太差,有睡眠障碍,中午、夜晚不能在医院睡觉,下午还要卧床静养,你哪有气力一天到晚泡在医院呢?

上午十一点多,陈大夫要带我们去门诊部口腔科复诊,我们跟他去了。尽管他还在啰啰嗦嗦地说重复的话,我却不厌烦他了。

陈大夫无疑是敬业的,他遵守着既定的医疗规程,更想把你的牙病治好,只是入职时间短,缺少应对我们这些“刁蛮”患者的经验,所队,我俩对他的医疗担当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他勾着腰,用不同的金属小器具在你的口腔里弄去弄来。我见他一头凌乱的头发,半脑壳星星点点的头屑,真的,我很同情他,也一并叮嘱自已,从明日起,哪怕他说多少重复的话,我是绝对不再厌烦他了。他需要成长,我这个古稀老人也要成长。

   2024/12/26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1964

(5)
吊脚楼的头像吊脚楼
上一篇 2024年12月26日 下午1:30
下一篇 2024年12月26日 下午2:3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6条)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4年12月26日 下午9:23

    叫劲,相当于小医闹啊,呵呵。病人气多,可以理解。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12月26日 下午10:36

    进了医院就是要求人的, 哪敢较劲啊, 佩服您敢较劲!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4年12月27日 下午12:00

    最怕就是敷衍治疗。说话啰嗦,只要认真用心,是可以谅解的。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12月28日 下午3:39

    表达磨叽的小医生往往是因为缺乏经验,底气不足。他们需要假以时日才能成长成才。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