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厢参照读东坡(17)乌台诗案之人和事

2024071801231593

林语堂《苏东坡传》、李一冰《苏东坡新传》、莫砺锋《漫话东坡》, 在下文中简称“林传”、“李传”、“莫话”。

走出“李传”的图书馆, 再进“林传”的小剧场。

林语堂到底是个文学家, 有对人和事的洞察力, 描摹起来还绘声绘色。

一个案件, 必定涉及一些人, 下面是“林传”排列的, 引发乌台诗案的“变法”事件当事人物表中的部分人物:

变法派                                                                                        反变法派

王安石(拗相公)                                                                      司马光(大史学家)

宋神宗(野心勃勃的皇帝)                                                        韩琦(元老重臣)

吕惠卿(声名狼藉, 日后出卖王安石)                                        富弼(老臣)

李定(母丧不奔, 弹劾苏东坡)                                                   文彦博(老好人)

舒亶( 弹劾苏东坡)                                                                   张方平

王雱(王安石之子)                                                                    范镇(元老重臣)

谢景温(王安石的姻亲)                                                             欧阳修

蔡卞(王安石的女婿)                                                                苏东坡、苏子由

章惇( 日后成为苏东坡仇人)                                                    范仲淹(伟人)

吕嘉问(王安石手下的贸易独裁者)                                          王安礼、王安国(王安石之弟)

                                                                             苏颂、宋敏求、李大临(熙宁三学士)
……

从这个人物表括号内的备注看, 林语堂的天平已倾斜了, 其实历史的天平也是这样倾斜的。几乎所有的历史资料, 对这些人物的备注都和林语堂一致。变法派的首领王安石没有个人品行问题, 但其拥趸者中很多是品行不端的, 包括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反对派一方, 很多是德高望重的元老重臣, 其新锐当时也是品行端正的学者, 日后也是声誉好的官员, 如当时的学士苏颂, 后来是受扬州人爱戴的知州, 扬州现在还存有他的祠堂。这两派的剧情, 意味深长。我不懂政治, 更没有能力评判那个变法的是非, 只能从剧情中品味一些人和事。

东坡是受害方, 人们大多都会同情弱势, 受害的弱者似乎没什么大毛病, 虽然这也不尽然。

那么那个强者王安石又有哪些毛病呢? 变法的总设计师王安石一度是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的宰相, 个性很倔强, 被称为拗相公。这个封号并不是林语堂封的, 是历史封的。

王安石是个大诗人、大学者, 他有使命感和政治抱负。他不纵欲、不贪腐, 这样的人, 固执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对国家对他身边的人, 都会造成真正的悲剧。林语堂的这个认识来自老苏苏洵。是欧阳修介绍王安石和苏洵相识的, 苏洵根据自己的观察, 认为此人十分可怕, 为此他写了《辨奸论》(《古文观止》收入)。该文后人评价为“见微知著, 可为千古观人之法。” 一般人都认为, 该文的见微之人是王安石, 老苏一再告诫东坡、子由远离此人。当时这两个儿子认为, 老父未免偏颇和敏感, 日后东坡、子由就是被王安石提携重用的那些“小人”陷害的, 老苏这个老姜还真是辣。

“现在有人(王安石)嘴里吟诵着孔子和老子的话, 身体力行伯夷、叔齐的清高行为, 收罗了一批追求名声的读书人和郁郁不得志的人, 相互勾结, 制造舆论。” ……“脸上脏了不忘洗脸, 衣服脏了不忘洗衣, 这是人之常情。现在这人(王安石) 却不是这样, 他穿着罪犯的衣服, 吃猪狗吃的食物, 头发乱得像囚犯, 面孔哭丧像家里死了人, 却大谈《诗》《书》, 这难道合乎情理吗? 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 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这是《古文观止》中《辨奸论》中的一段译文, “林传”不仅引用其原文, 还对其中一笔带过的事件进行了“戏说”。

“林传”描述了王安石的不修边幅和呆萌。说他不勤换外衣, 有一天几个朋友和他一起去庙里的澡堂洗澡, 朋友偷偷换了他脏兮兮的袍子, 看他会不会发现。洗完澡的王安石穿上被调换了的袍子, 完全没有发现朋友的小动作。王安石担任扬州太守韩琦的幕僚时, 常常熬通宵读书抑或工作。有时打盹到了天亮, 他不梳不洗就冲入衙门上班。韩琦看到他这样, 以为他纵情女色, 还告诫了他一番。如果没有后来, 他这邋遢和呆萌, 充其量就是怪异, 容易滋生误会而已。后来一些信息汇总起来, 渐渐就印证了老苏的见识, 连仁宗皇帝都感到怀疑。有一天仁宗宴请大臣, 客人们要从鱼塘里自己钓鱼来给厨师烹饪。一粒粒鱼饵用盘子端上来了, 王安石就吃起了鱼饵, 竟然把整盘鱼饵都吃光了。第二天仁宗对当时的宰相说:王安石是伪君子, 人也许会误吞一粒鱼饵, 装着心不在焉的吞下一整盘鱼饵, 这是在伪装。苏洵说的大奸大恶, 正是指用伪装包藏着特别用心。

当然老苏说得严重了, 这特别用心其实也就是想实施他的富国强兵的理想。为此, 他先韬光养晦等待机会, 后固执己见, 执拗得有错不改, 危害了国家和一批贤臣。他知道仁宗不喜欢他, 也知道仁宗朝不少元老重臣如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不会接受他激很进的变革主张。那个时期他拒绝朝廷的提拔, 宁愿在地方任职。宋神宗当朝后, 王安石的机会来了, 他上奏变法方案, 与神宗一拍即合。21岁青春洋溢、血气方刚的神宗, 急切想国富强兵, 非常认同和支持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的变法有顶层设计, 但缺乏执行条件, 更缺乏有执行力的人。当时的顶尖人才几乎都反对变法, 拥趸变法者明显才、学、品都差很多。他只能提拔和重用不知名, 不够格的小人, 只要他们顺从自己就行。他的那些猪队友, 执行新政能力不够, 打击排斥异己倒很在行很卖力。让苏洵没有想到的是, 他认定的大奸大恶的王安石倒没有祸害他的两个宝贝儿子, 在乌台诗案中, 王还为东坡辩护, 后来还和东坡在江宁(南京)相会,并感概不知几百年才能出一个东坡这样的人才。

王安石自己也被他的队友所累。他为变法殚精竭虑, 但总是出状况, 宰相之位也坐不安稳, 几上几下的。人物表上的那个吕惠卿, 当上宰相后, 生怕王安石卷土重来, 挤兑甚至出卖王安石。

这个团队的人做的丑事还真不少。李定、舒亶等人, 自知才干不足, 特别害怕反对派的人在朝廷抢他们的风头。反对派的领袖司马光, 他们不敢动, 一则声望太高, 一则年纪也大了, 也风光不了几时, 不值当。东坡就成了头号劲敌, 一则他才华横溢影响力大, 二则他年富力强仕途看好。无论东坡在朝廷还是在地方任职, 都是他们的眼中钉, 要找机会去构陷和拔除他以绝后患。

苏洵去世, 东坡兄弟扶棺回老家。三年守制结束回朝后, 王安石当政, 变法之势甚盛, 东坡公然反对。王安石弟媳的哥哥谢景温, 竟拿三年前扶棺入川之事说事, 诬陷东坡兄弟随船携带私盐和瓷器沿途贩卖。这诬告完全不合逻辑, 也查无实证。苏洵去世时, 朝廷赐银100两, 绢100匹, 欧阳修、张方平等老友好友也赠与银两, 东坡兄弟全部退回不受, 怎会贪图那一点小利? 这构陷没成还很丢人, 哪怕与王安石无关, 他也不能完全摆脱干系。正是这次诬陷, 让东坡决心远离朝廷是非, 于是申请外放。东坡被调任杭州, 神宗皇帝本有意让东坡任知州, 但王安石和谢景温不赞成, 最终东坡当了通判。王安石的儿子王雱, 也给父亲添了乱抹了黑。他支持自己父亲这没错, 但他乖僻、残忍, 执行新政时, 有许多恶行。这个“太子”参与打击异己时的吃相很难看。有一次理学家程颢来王家与王安石讨论公事, 这位少爷披头散发赤脚出来, 以为他们谈众臣批评变法的事, 一屁股落在椅垫上, 大笑说, 我们只要砍下韩琦、富弼的脑袋, 就没人敢反对啦。

不谈变法对, 还是反对变法对, 我们普通百姓只能从两方的人色和人设, 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来看一些端倪。

个性决定命运, 位高权重之人的个性决定的就不仅是自己的命运, 还有很多人的命运, 甚至国家的命运。

王安石和宋神宗还真是绝配, 他们很自信也很倔强, 不认输不言败。经济改革特别是税制改革是一个浩大而系统的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国家没有大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增长途径, 国家钱袋子鼓了, 必然百姓的钱袋子会瘪。我不懂经济, 只是朴素的认知, 那个变法不过是钱币的腾挪。变法的阻力和问题一定是多多的。当宰相和皇帝都有野心, 都急功近利时, 就会为推进自己的主张而回避问题。当神宗问王安石, 怎么回事? 为什么朝廷那么多大臣都反对新政? 王安石说: 陛下要达到目的, 必须然要克服流俗, 陛下与流俗之间的斗争在所难免。林语堂描述, 王安石还设法让神宗皇帝相信, 这是英明的皇上和恶臣之间的斗争。不知神宗是否相信王安石的说辞, 我也怀疑王安石他自己是否相信这个说辞。

其实, 我从一些资料中感知: 神宗和王安石是看到了问题的, 但不甘心就此打住变革, 有错也不想终止变法, 就只能堵住反对派的嘴。王安石从1067年入朝参与变法, 到1076年彻底离朝, 十多年间命运的起伏, 都与变革的福祸相关。他离朝后被他扶植起来的变革派, 又在神宗朝活跃了近十年, 正是这些人迎合神宗, 搜索一切反变法的证据, 打击迫害反对派。神宗对他们提供的证据虽是将信将疑, 但质疑变法他是不答应的, 乌台诗案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受迫害的不仅东坡一人, 他的好友及学生, 甚至收受过东坡诗文的人, 都被连坐, 贬的贬, 罚的罚。

政治斗争输的一方, 往往是被历史肯定的人, 爬到高位的, 往往是被历史唾弃的人。前者争的是原则, 后者争的是权利。权利会腐蚀人, 把人变坏, 但没有权利又难成事更难坚持什么。唏嘘!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1286

(10)
轻品慢尝的头像轻品慢尝
上一篇 2024年12月15日 上午11:02
下一篇 2024年12月15日 上午11: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0条)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4年12月15日 上午11:54

    老师将王安石变法与反对变法者所处的大环境与个人品行条分缕析,细致入微诠释,积淀丰厚,见地不同凡响,给人以陶冶与启迪,不亦说乎。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4年12月15日 下午12:23

    历史上许多变法者,虽说历史书上都说每次变法都多多少少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但变法者都没得到好下场,商秧、王安石,张居正、戊戌变法都是一样,商秧惨遭五马分尸,戊戌六君子赴押杀场。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12月15日 下午7:55

      @四格格变法和变革的性质有不同, 有的促进历史进步, 有的带来社会历史问题。我没有大视野大视角, 只是看看人和事而已。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4年12月15日 下午2:56

    乌台诗案不寻常,千古历史论沧桑。
    诗人学者多抱负,变法总想创辉煌。
    顶层设计高大上,无人执行空奔忙。
    远离朝廷是非地,自行申请求外放。
    原则权利不相让,历史风云总难忘。

  • 清河君的头像
    清河君 2024年12月15日 下午10:17

    变法与反变法,是新旧势力的角逐。变法,从原理上来说是可行的,但是,脱离了现实,甚至以超前的方法实施变法,那就失去了支持的基本盘。当变法的基本盘远小于反变法的基本盘,变法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12月16日 下午9:38

      @清河君说得太好了, 您看问题比我深刻多了。两个基本盘不对称, 还真是这个道理呢。多谢!

  • 霁月的头像
    霁月 2024年12月16日 上午11:38

    目前只读到林版的前半部分,文中提到的人物及王安石的一些情况都了解。老师读书很仔细。上次也有个朋友推荐读李版的,这本读完后就买。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12月16日 下午9:40

      @霁月谢谢认可, 李版的书, 资料很丰富, 确实值得一读。

  • 陌上梦落的头像
    陌上梦落 2024年12月16日 下午2:01

    王安石变法的初衷和目的应该是好的,旨在通过改革来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但施行新法时用人不当,加上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12月16日 下午9:42

      @陌上梦落谢谢阅评! 初衷和实际效果往往不一致, 世上的事常常是这样, 没办法。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12月17日 上午8:09

    我不是历史学家,对王安石变法不甚明了,但他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几时找我还”却深入我心。看了轻品老师此文,觉得王安石本人的人品才学应该没问题,然而他下面那些人却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相比之下,反对变法派却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 一池烟雨的头像
    一池烟雨 2024年12月17日 下午5:29

    政见不同,治国不易。北宋变法,双方对立,各持己见,争斗不息。成败显著,载入史记。时代变迁,后人感悟不一,至今评论有异。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12月18日 下午4:10

      @一池烟雨是的, 争论不停, 不可能有一致的认识, 见仁见智, 各人从中获得丁点启发就好。

  • 似水若烟的头像
    似水若烟 2024年12月18日 下午7:11

    好文,并且是读来让人受益良多的优美文章,令人赞叹[赞][喝彩][花]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4年12月19日 下午11:00

    “林传”的小剧场,不评变法本身,而说改革派与保守派的人。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神宗时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的一次政治改革,历史学家对王安石变法是作正面评价的。在者之前,范仲淹也搞过庆历新政,一年就失败了。王安石变法最后也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多,用人不当也是一因。改革涉及的是利益,这是根本性的问题。只说人,不评变法,是学者的高明处。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12月20日 下午4:53

      @诚厚谢谢老领导认可我这种写法。我是没有能力评判变法得失成败, 只能从人和事看一点端倪。人是成事的关键, 用人不对,事很难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