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一生没什么特殊嗜好,只是喜欢不时吧嗒两口卷烟。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天早晨还没有起床,爸爸在被窝里就点着了一支烟,我们在睡梦中能闻着烟味儿,迷迷糊糊之中就知道这个时候该起床了。
后来我了解到,在银行工作的爸爸由于参加工作早资历深,他的工资是银行里最高的,连行长的工资都没有他的高,但勤俭了一辈子的爸爸生活很低调,总是买最便宜的“绿叶”、“握手”牌子的底价烟,这种烟记忆中每盒一角钱左右。还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他坚持每天都抽那“过水烟”。
“过水烟”的烟名,是我起的,我不知道商业标准称呼是什么。这些烟,都是公司的库房被突发洪水淹了或是长途汽车运输途中香烟包装箱被雨淋了,工人抢救出成箱的烟,公司的职工就把没泡烂的烟,放在阳光底下暴晒,这些晒干了的烟卷儿,外形扭曲变形,颜色斑驳丑陋,看起来形象怪怪的。
公司为了减少国家财产损失,动员公司各个科室的青年职工,在家乡的闹市街头摆摊儿叫卖,减价出售。记得好像一角钱一条,每盒烟也就一分钱,虽然便宜,这种烟销售起来却非常困难,老百姓不认可这种商品,但爸爸每次都买好多条储存起来。那时候我的年龄还小不懂事儿,经常看到爸爸在手里把一根已经变形的香烟耐心地慢慢捋顺直溜,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后才叼在嘴上。我就问爸爸:“这样的破烟好抽吗?”爸爸低下头瞅着我说:“咋不好抽,这样便宜的烟和外观好看的烟卷儿没什么区别,国家遭了灾,咱们买回家还可以减轻国家的损失和负担。”
后来国家困难时期,市场上没有优质香烟出售,60年代买好烟得凭票,国庆、春节时,县商业局会为每家每户(凭供应本)供应几盒优质烟,平常素日父亲就是想抽好烟也买不到了。七十年代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每次出差到北京、沈阳、呼和浩特这些大城市开会办事时,都会在会务处买几条“牡丹”、“中华”香烟带回家孝敬给爸爸,可这些烟爸爸接过来连包都不打,只是笑眯眯地接起来,仔细端详一下商标,把一条烟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就弯腰放进橱柜,这些烟他平常素日不抽,逢年过节时拿出来招待客人时,才和客人一起吞云吐雾地抽一会。
过水烟,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产物,也成了我思念爸爸时的念想。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1180
评论列表(23条)
情深意浓,细致抒写,将爸爸的抽烟情景交融,细节生动形象呈现,其简朴厚重的品性,感人至深。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的首肯!年底了,想起了老父亲,他老人家逝世42年了。问候老师冬安!
老一辈的勤俭节约太感人了,有时听这些往事让人很心酸,那时代的父母都只想到国家、想出到家庭,从来没想过让自己好好的享受。我总在想,现在的人能做到这样吗?所以,老一辈的简朴就是美德。
@四格格:建国之初,那时候我父亲也才30多岁,他订《人民日报》,积极买国债,也是个积极要求进步的好青年!
以小见大, 凡人小事,蕴含着时代色彩, 人物品性, 两代人之间的默契和深情。[赞][赞][赞]
@轻品慢尝:谢谢老师的精彩评论,回忆老父亲,有好多故事的。问候老师冬安!!
幸福的传承![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解世权:谢谢朋友的来信,真温暖!年底了,想起了老父亲,建国之初,那时候我父亲也才30多岁,他订《人民日报》,积极买国债,也是个积极要求进步的好青年!他老人家逝世42年了。问候老朋友冬安!
那时候能抽烟卷也算可以,我单位很多工人都是买烟叶,自己卷烟抽。我参加工作后为了好好改造思想,融入工人阶级队伍,跟着师傅学会了帮着卷烟。
@地质之花:是啊,抽香烟也是高消费啊,老父亲不允许我们抽烟,我和弟弟都没这个嗜好,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问候您冬安!!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烟要凭票,有过水烟已经不错了。
@漫言华语:是啊,抽香烟也是高消费啊,从小老父亲不允许我们抽烟,我和弟弟这辈子都没这个嗜好,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问候大姐冬安!!
我们的父辈都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他们那代人吃了不少苦,所以啊,日常生活十分节俭,也是他们的美德。
@清河君:谢谢清河君老师的来信,读后真温暖!年底了,想起了老父亲,建国之初,那时候我父亲也才30多岁,他订《人民日报》,积极买国债,也是个积极要求进步的好青年!他老人家逝世42年了。问候老朋友冬安!
那时候能买到过水烟应该是比较有门路的人。每家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时代印痕。记得那时候好多老乡都找爸爸要报纸卷烟,后来才知道铅字燃烧对人有害。
@惑矣:是啊,这都是建国之初时候的往事,那时候父亲很年轻,国家还是百废待兴,勤俭持家是当时的主旋律。谢谢老师的精彩评论!问候您冬日安好!!
你父亲是个服从大局,能主动为单位分忧的人。他的优良品质对后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难诉相思:父亲一辈子小心谨慎,工作兢兢业业,胆小怕事的性格对我们有影响,WG中打打杀杀那些事找不到我们。
现在国家是鼓励消费,激励消费,以消费来拉动国家经济,所以就很难再节约了。但老一辈的节约也是为了国家、为了家庭的付出。
@四格格:谢谢格格老师的精彩评论!这都是建国之初时候的往事,那时候父亲很年轻,国家还是百废待兴,勤俭持家是当时的主旋律。问候格格老师您冬日安好!!
深情回望,那年那月爸爸抽烟买烟情境,一幅幅画面迎面而来,将爸爸的心性灵动呈现,直入人心。
@锦瑟黎燕:读黎燕老师的评论,心里总是暖洋洋的!!
过水烟的名字原来是这样叫岀来的。从这么一件小事可以看出,长辈的言传身教对一个家庭是多么的重要。虽然工资高,但是保持节俭的本色,还上升到为国分忧的高度,我们现在就需要这些正能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