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兄老家在三峰殿口村。早在一个月前,方兄就邀请我们去他老家吃土菜,他说过几天他要去上面做个小手术,他想在走之前请我们一次。可那时候杨姐正感冒着,所以就暂缓了。至于他是做啥手术,他自己不说,我也没好意思细问。都是多年老朋友,他想说自然会说。
一个月之后的昨天,我们一行驱车前往三峰殿口。我这是第三次去同一个目的地,当然都是奔着方兄去的。第一次,他的新楼奠基;第二次,是新居落成;而这一次,我们是以探病的名义。电话里和他说坐坐便回,意思让他不要麻烦,可是方兄发飙了,他说饭还是要吃的,否则的话还不如不要来。好吧,还是悉听尊便吧。再说方嫂的确是做得一手让我们垂涎的好菜。
一起去的有老朋友杨姐夫妇、秋瑾大姐和一位也是姓方的我不太熟悉的男同胞,据说是方兄的本家小弟,他们都叫他小方。杨姐老公建平兄当车夫。路上我们聊起方兄的病况,进而又聊起琼瑶之死,聊起如何安度晚年,如何面对死亡。杨姐说,快别说了,说得我心里瘆得慌。我说多聊多聊就会有免疫力,不会再谈死色变。
车行不到半小时,三峰山近在眼前。这座号称“兰城第一峰”的山脉,虽海拔仅六百多米,却以其险峻的山势,崎岖的山路,对徒步登山者产生极大的挑战性。已是凛冬,山峦却呈现出浓浓的秋意。还没看够沿途的美景,三峰殿口村到了。现如今交通便捷,村村通公路。方兄早已在村口等候。虽然他刚刚动了手术,可面色却比之前看到的还要好。我估计大概是因为戒酒的缘故。他之前喝酒可真的太猛了。
方兄这两年最大的成就是在自己老家原来的地基上盖了一栋三层楼,也算是土豪级别了。上次来参观新居还是去年秋天,每一层都转了个遍。这回看到他家门口院子里多了一条狗。方兄说这是他儿子给他弄来的,说是可以看家护院,也给老两口做个伴。为了担心狗狗吓着客人,方兄已把它关进笼子。可是它见了我们兴奋异常,徒劳地想从笼子里钻出来。我把手伸进去它就友好地舔,还伸出爪子跟我握手。真是太可爱了。我说要是我家也有这么个院子,我也是会养一条狗的。
方嫂在厨房里忙活。我说给您添麻烦了。她说蒋医生您千万别这么说,我们麻烦您的事还少吗?方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去年她生病住院,我给主任打了个招呼。对我来说举手之劳的事,她却一直挂在嘴里。方兄招呼我们喝茶,吃瓜子。不多久便开席了。方嫂做了一桌菜,都是原生态的,有芋艿炖排骨,萝卜丝炒牛肉丝,红烧黄鱼,板栗红烧肉,煎素包,炸藕饼,炒青菜,等等。她说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我尤其喜欢她家的芋艿,实在是太绵糯好吃了。我们几个除了小方喝高度白酒,其余的都只是喝了点红酒。方兄说他也想陪小方喝点白酒,被我们竭力劝阻了。
这时候方兄才跟我们详细说了他的病况。夏天因为胃里不舒服,做胃镜查出问题,动了微创手术。我们问他是啥问题,他说还好不是癌。“专家,给你看看这个。”他找出出院记录递给我。我仔细看了一下,病理报告是“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糜烂性病变”。我说萎缩性胃炎是胃炎里最严重的,容易恶变,所以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不要过于操劳,不要抽烟,不要喝烈性酒。到这个年纪,健健康康地活着比啥都重要。众人纷纷附和。换做以前,方兄一定不以为然,现在他却点头称是。
方嫂忙完厨房的活儿也过来入座。我们举杯敬她酒,感谢她的辛苦。方兄两口子一个高大,一个瘦小;一个强势,一个绵软;一个为官,一个务农,在常人眼里无论怎样都似乎不太般配,可他们却风风雨雨走过了大半辈子。方兄席间说起他们结婚的趣事,那是1978年,他还是乡里的一个小干部,家里穷,只请了五桌酒席,是他自己当厨师的。这可真让我们目瞪口呆。方嫂说,那是真的,他17岁就会烧菜,厨艺比我好,就是结婚以后变懒了,家里大事小情啥也不管,做甩手掌柜。方兄瞪大眼睛说:地里的活我有落下吗?你烧的菜是谁种的?方嫂朝我们笑笑说:我又说错话了,种地他可是一把好手,就是不爱干家务。方兄说:家务活就得是女人干的。我们都说方兄大男子主义。方嫂却又帮他打圆场:他就是这副德性,但实际上他还是蛮在乎我的。这我相信。去年方嫂住院,方兄给我打电话,心里非常内疚,说都是他给耽误了,要是她有个三长两短,他可咋办!
婚姻是不是美满,旁人说了不算,就像鞋子是不是合脚,只有穿鞋的人自己知道。小方的婚姻,在别人眼里郎才女貌很般配,可还是没有走到头,几年前离婚了。这是他喝了几口酒以后自己说起的。那种夫唱妇随、琴瑟和鸣、白头到老的婚姻,就像方兄和方嫂这样的,还真是让人羡慕。
一顿饭从热气腾腾吃到冷冰冰。方兄还是保持着农村习惯,这样的大冬天吃饭却敞开着大门,我们的餐桌就在堂前,所以饭菜不一会儿就凉了。要让我每天在农村生活我也是受不了的。可方兄却说只有在乡下心里才踏实,所以现在他很少回城里住。饭后方兄陪我们在前后院子里走走,给我们看他种的宝贝,有萝卜,落汤青,芋艿,甘蔗,还有一些小花。他说他不能容忍自家土地白白地荒着。虽然方兄退休前一直在政府部门搞行政,却没有丢掉农民本色。他随手拔起两根甘蔗麻利地削了皮,砍成一节节的,递给我们人手一节。我很久没吃甘蔗了,牙口不好怕咬不动,可他家的甘蔗甜脆爽口,颠覆了我对甘蔗的认知。
要走了,主人家准备了好多蔬菜让我们带回,还给每个人一盒包装精美的土制红糖。他俩太讲究礼数。我们因为是探视病人,肯定不空手来。于是他们就专门去附近买了伴手礼红糖作为回礼。这红糖可是本地的特产。此处盛产甘蔗,所以也盛产红糖。这么多东西塞满了后备箱。我们上了车,两口子站在路口目送我们。回头望去,方兄和方嫂的身影定格在远处,一个高大,一个瘦小,画面却显得如此和谐。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1144
评论列表(32条)
美美读到你这样的文章, 都很舒服, 充满温情和趣味, 虽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朋友多多还是好呀!
@轻品慢尝:谢谢轻品首席来访、美评!我喜欢那种既能静下心来独处、又可以呼朋唤友的生活。[大笑][花][花][花]
农家小院,男耕女织,琴瑟和鸣,想想那画面多么和谐温馨。在这样的人家里作客,是挺舒适的。
@四格格:是的呢,现如今有几个城外有家的朋友真不错,尤其是像方兄这样家庭和睦的,在那里待上半天感觉很好。
去乡村看望好友,尽情品尝农家菜。
笑说人生也谈病,嫣然一笑见风采。
人间自有真情在,方兄方嫂秀恩爱。
世界总是充满爱,社会才能更和谐。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支老师的诗意美评!
一次看望朋友,写的如此温馨,猛一看,零零散散,看下来,神不散神在,看病人和吃饭,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让人说不上的舒服接地气。沿路的风景好,饭好,小院别墅也好,主人婚姻更好且和谐。忙完工作忙朋友,工作访友两不误,难诉相思做到的 ?定期还做美容,生活不过如此吧,画面总是笑盈盈。唉!人怎么差距这么大啊!
@红叶:更正:难诉相思怎么做到的啊?
@红叶:谢谢红叶好友如此认真细致的解读。其实我的生活也不是特别忙。除了工作几乎没什么可忙的。一个人、一个不大的居室,很少家务活。[微笑][微笑][微笑][花][花][花]
这样的友情,这样的欢聚,这样的农家风情,这样的原生态美食,让我垂涎三尺。蒋院以爱心与付出,结下了四面八方心心相印的友朋,美好回馈,满目祥瑞。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的美评!人是群居动物,时不时的会会朋友,对心情起着很大的调节作用。
看完文章一股羡慕之情油然而生,退休了,有一座乡村小楼,朝暮去村外的田野溜达溜达,听著村里鸡鸣狗吠,朝看晨雾晚看炊烟袅袅升起,这可是神仙般的日子啊1
@清河君:是的呢,我也羡慕,却只有羡慕。拥有一处乡居,前提是得有农村户口和地基。所以大多数城里人只有望楼兴叹。
城市住惯了,调剂一下情绪,最好的选择就是有三五好友的农家小院,享受半天时间的舒适温馨,看看好友的和和美美。
@四格格:是呀,拥有一套乡居,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呀,我没有这个福分,退而求其次去朋友家小聚也是好的。
蒋院长是又美又年轻!
@雪花漫舞:雪花老师谬赞了[咧嘴笑][咧嘴笑][咧嘴笑][花][花][花]
蒋院长真勇敢,能去与狗狗沟通,看来你是不怕它的牙齿的。
农村院里的小菜园太让人羡慕了,最起码没有农药。
@地质之花:我也是要看的,那些看着凶相的狗我可不敢靠近。这只是宠物狗,很亲人的,我不怕。[咧嘴笑]
接地气的文章,挺耐读。也了解了一些地方风俗。蒋院相当于社会活动家。
@漫言华语:谢谢华姐!你这“社会活动家”的高帽我受之有愧啊!难得呼朋唤友,体察乡情。[大笑][大笑][大笑]
温馨的农家院,探病访友欢聚一堂,感觉亲切,接地气,喜气洋洋。和小狗握手的的照片更是让人笑开颜,
@雨凌:谢谢雨凌老师!这只小狗的确可爱,它那么热情地伸出手手,我可不能让它失望啊![大笑][大笑][大笑]
在朋友中陶醉,是人生不可或缺的。
@2272 张英辅:谢谢张老师!好友相聚,其乐融融。
这样的农村生活真让人向往,恬淡而有烟火气。[花][花]
@陌上梦落:一个小院,一栋小楼,一只小狗,这样的生活也是我所向往的。
一次探望,一对常人眼里似乎不太般配却恩恩爱爱的夫妻,一位保持着农村习惯的城里干部。在农村有一块地,有一栋楼,这是让城里人羡慕的。欣赏蒋院行云流水般的美作!
@诚厚:谢谢诚厚老师美评!探望朋友,回来后感触良多,于是写了此文。有些幸福看似平淡,却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
医者之道,济世救民,非同一般。医患为友,大爱无疆,神静心安。[喝彩][赞]
@一池烟雨:谢谢烟雨老师来访、美评!
蒋院将方兄退休后的农家生活多姿多彩地抒写,这样的家居生活,好健康,美好多多,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