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和小涌 ——两个辍学的初中生

96caaebb949442459ba3a927d69c9066

.先说小西。

小西是我的小患者,这两年因为体重增长过快来找我看过好几回。

对于肥胖的孩子,开始接诊的时候,在排除疾病的前提下,我都会首先给他们进行健康宣教,希望他们从自身着手,通过控制饮食、积极锻炼和改变生活方式来减肥。小西的体重管理非常艰难,且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已经在吃“二甲双胍”,各项指标还是时好时坏。他妈妈倩倩也因为多次就医跟我熟悉起来,互加了微信。我得知她家住得离我家很近。

暑假期间有天晚上倩倩给我打来电话,声音带着哭腔:“蒋医生我已经管不好这个孩子了,我都快崩溃了!”我有点担心,我说我过来看看你们好吗?她说那可真是太好了。她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

倩倩家三居室,整理得干干净净。家里男主人不在,倩倩和俩孩子在家。小西还有个五六岁的乖巧的妹妹。小西看到我还是挺有礼貌的。他看着比之前似乎又胖了几斤。

倩倩给我倒了一杯水,然后开始跟我吐苦水:蒋医生我都不好意思跟你说,这个孩子是被我养废了。小时候是多乖、多听话的孩子,也没这么胖,人人见了都说长得可爱。可是自打上初中,整个人就变了,不爱学习,不爱运动,光知道吃,体重噌噌噌往上涨。我每天在银行上班,忙得要命,管不了他的一日三餐,我妈烧的菜他嫌不好吃,自己点外卖。他还时常半夜里偷偷点外卖。我今天早上起来看到厨房里满地的包装盒。你配给他的药,他嘴里说吃了,实际上都被他扔到垃圾桶了。真是气死人啊!

在妈妈一叠声的数落期间,小西不时地插嘴辩解,仿佛很委屈的样子。我问小西:刚放暑假时给你的10张游泳票有去游泳过吗?小西低头不语。倩倩说:你咋不回答呀?蒋医生对你这么好,把自己小区的游泳票给你,就是为了让你积极锻炼,你倒好,一次都没去过,一天天的就知道打游戏,点外卖,你对得起蒋医生吗?

倩倩说:原本复查的时间到了,可我想,他现在这么胖,又很久没吃药,指标一定不好。还是过段时间再说吧。她说准备送孩子去减肥夏令营。我觉得那也是个好办法。毕竟一个暑假时间太久,如果放任孩子在家会很麻烦,尤其是对小西这样自控力极差的孩子来说。可是小西表示既不想去夏令营,又不想开学后正常上学,只想呆在家里。这怎么行呢?我和倩倩一左一右苦口婆心开导了个把小时,他的语气终于有了松动。

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倩倩没有跟我联系。有天我休息,在路上偶遇小西,看着瘦了些。我说你夏令营回来了?他说是呀,一个月减了十几斤。我说那挺好,你现在看上去体型比之前匀称了。要保持啊!他说:好的,谢谢蒋医生。我突然想起,今天不是双休日,你咋在街上晃悠呢?他说我这学期休学了。为啥?我很震惊。他说读不进书,不想上学。

再之后我又碰见过几次小西。看着一个本该上学的孩子如此游手好闲,我很难过。而且,小西显见的又长胖了。失去约束管控的他,一定又恢复了暴饮暴食。

我给倩倩发微信,说起我的担忧。倩倩回复说:谢谢蒋医生,让你费心了。夏令营结束回来后就开学了,小西死活不肯去学校读书,要呆在家里玩游戏。我看他这样很着急。难道初中都没有毕业就要辍学吗?我叫班主任和校长都来跟他好好谈过,给他做思想工作,可他就是不听。什么办法都用尽了,还和我嬉皮笑脸。我实在没有办法了,打了他,他就发疯一样大喊大叫,甚至寻死觅活。我心里真的很痛苦。

所以小西的肥胖其实是一系列综合因素造成的,肥胖只是他复杂病症的冰山一角。他的贪吃,是想通过食物来填补内心的空虚,缓解焦虑情绪。或许,得有个人解开他的心结,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让他成为心理行为正常的孩子。然而,我不是心理医师,对此爱莫能助。

再说小涌。

小涌这孩子学习好,也懂事,一向比较让家长省心。妈妈玲玲对孩子的教育和健康也是挺上心的,每年都会带来我这里咨询生长发育问题,测个骨龄。转眼,小涌读初二了,已经长成一个眉清目秀一米七的小帅哥。可这么一个孩子也会产生厌学情绪,这学期也休学在家。

我和玲玲熟悉,不仅因为医患关系,也因为她是一家美容院的美容师,给我做了三四年的美容。我基本上一个礼拜去光顾一次她的生意。每次在那里做美容,她都会一边做一边絮絮叨叨地跟我聊起孩子的事。只是,之前说起儿子都是眉飞色舞,而现在的言谈却是满满的忧虑。

孩子提出休学,起初玲玲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觉得孩子偶然情绪不好也是正常的,直到小涌以割腕相逼要求休学。

所幸的是小涌还能跟妈妈说实话。他之所以厌学,是因为在学校被人欺负。他的文静帅气让女生产生好感,却让男生嫉妒。有人不怀好意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娘炮”,现在全班人不管男生女生不喊他名字,都喊他“娘炮”。这让他在学校抬不起头来。每天上学成为极大的精神负担。玲玲为此去学校交涉好多次。然而这种非肉体霸凌的现象很难追究。老师也不知道究竟要指责谁,谁是对小涌精神霸凌的始作俑者。

怕小涌有个三长两短,玲玲只得同意他暂时休学。给他带去某医院看精神科,诊断为轻度抑郁症,正在服药。然而这也只能是权宜之计,总还得要上学吧。小涌只要不提上学就情绪稳定,一提就抑郁,已经割了好多次腕,当然都只是划破点皮没有真正割到脉。旁人都说玲玲太迁就了,他这只是吓唬吓唬你。可玲玲说万一哪天他真的割腕了我就失去唯一的儿子了。

为了缓解儿子的焦虑,让他开心起来,玲玲给小涌买了一只猫。小涌从小喜欢小动物,一直缠着妈妈想要一只猫,倩倩怕影响儿子学习一直没答应。如今小涌得偿所愿。他每天可以对着猫说上半天话,可以不厌其烦地给猫咪喂食、铲屎、梳理毛发。看着这个已高出自己大半个头的儿子,玲玲有苦难言。他初中都还没毕业,就选择了躺平,今后一辈子的路该怎么走?

我问玲玲是否考虑给儿子转学,她说现在只能暂时休学一年,等明年再考虑转学复读的事,但他能不能适应都还是未知数。

***

我所接触的孩子当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初中就辍学的有好几个。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上学感到恐惧。或许,从整体来看,这些辍学者只是小概率事件,不足为怪;可是对于每个家庭来说,这无疑都是一个大灾难。但愿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能尽早走出这段至暗时刻,迎来希望的曙光。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1009

(15)
难诉相思的头像难诉相思
上一篇 2024年12月8日 上午9:59
下一篇 2024年12月8日 下午7: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4条)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4年12月8日 下午2:29

    蒋院将辍学孩子的情境写真,意蕴深远,耐人寻味,极具社会价值。孩子有这样的心理疾病,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家长也是沉醉的精神折磨啊。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12月8日 下午2:32

      @锦瑟黎燕可不是么,实在是太伤脑筋了!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家长很多时候也是无能为力。谢谢黎燕首席美评。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4年12月8日 下午4:27

    初中生辍学的原因包括:渴望得到关注、没有学习的兴趣、经常受到父母的打骂、抗挫折能力弱、价值观的转变、学生个人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等。
    初中生不爱上学怎么正确引导?包括:
    1、观察沟通。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2、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3、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
    关爱青少年成长,少年强则中国强!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4年12月8日 下午5:07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两孩子有点可惜,小涌转学是个好办法,换个环境让他放松自己,也可以改变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小西就比较难办,是不是他因为胖有同学笑话,才引起他的自卑心理而自暴自弃。好在你是个贴心的医生,给他们的父母带来心理上的安慰,也给予他们好的建议。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12月9日 上午6:47

      @四格格格格所言极是。他俩的问题因素复杂,如果不打开心结就无法对症下药。或许,家长也是要好好反省的。

  • 漫言华语的头像
    漫言华语 2024年12月8日 下午7:40

    蒋院医者仁心,这样的好医生不多。面对这样的小患者,蒋院苦口婆心仁至义尽了。看得我都感觉好累,若是我碰上也是束手无策。

  • 2272 张英辅的头像
    2272 张英辅 2024年12月8日 下午8:15

    嶈院是个大善人,让人敬仰。

  • 斜风细雨的头像
    斜风细雨 2024年12月8日 下午8:35

    看你写的,感觉像是父亲缺失的样子。很多的家庭,父亲都没有参与孩子的成长。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12月9日 上午6:50

      @斜风细雨父亲应该没有缺失,只是可能承担着挣钱养家的责任,对孩子的管教有点不到位吧。

  • 皓月蓝空的头像
    皓月蓝空 2024年12月8日 下午8:37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有心理问题;问题孩子一般源于问题家庭。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但很多做父母的不以为然,等到问题已成冰山,却发现已无能为力!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12月9日 上午6:48

      @皓月蓝空皓月是个老师,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造成俩孩子今天的局面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还是父母疏忽了。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12月8日 下午10:22

    看到这些辍学的孩子很心痛, 花季的年纪, 被心理问题所困。您的工作很神圣, 能帮多少是多少, 为你的热心和热情点赞!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12月9日 上午6:49

      @轻品慢尝我只能医治躯体的疾病,却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打开他们的心结,所以很无奈。

  • 清河君的头像
    清河君 2024年12月9日 上午7:12

    小西这个孩子从小就没有教育好,父母管束不够严厉,陪伴的时间过少,导致自由散漫,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已经形成惯性。如果没有继续读书,这个孩子今后的人生堪忧。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12月9日 上午9:10

      @清河君是呀,我也很担心他们的将来呢,可是要改变这种局面又很难,不知从何入手。

  • 一池烟雨的头像
    一池烟雨 2024年12月9日 上午9:51

    同是辍学,起因不同,但皆是环境引起的心理恐惧作用。疏导方可解除抑郁。此篇给家长们以警示与启迪,百忙之中,也绝不能忽视对孩儿的心理疏导。[赞]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12月10日 上午9:08

      @一池烟雨烟雨老师所言极是。家长再忙也不能疏忽对孩子的心理疏导。[赞][赞][赞]

  • ch雪梅的头像
    ch雪梅 2024年12月9日 上午10:27

    养到这种小孩儿!做家常的尤其是母亲,对娃的担忧,精神负担很重,物质基础再好帮不上忙!只能找正确的方法,解困,寻出路吧!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12月10日 上午9:09

      @ch雪梅是呀,跟母亲的沟通,让我深深体会到她们的忧虑烦心和无助。

  • 雨凌的头像
    雨凌 2024年12月10日 上午9:59

    那两个孩子应该去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打开心结。从我的一个心理专家的朋友那里获悉,现在这类有心理疾病的孩子不在少数,他们抑郁、焦虑、自残、厌学,暴食暴饮、自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和任何人交流。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12月10日 上午11:11

      @雨凌其实都去看过了,只是效果不好,真的很纠结。我们小时候父母对我们非打即骂,却皮实得很。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了,动不动就抑郁。

  • 陌上梦落的头像
    陌上梦落 2024年12月12日 下午2:47

    据说每到暑假的时候,医院的心理门诊就挤满了学生。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是不是心理压力都太大了。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4年12月12日 下午10:38

    现在的孩子,普遍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强精神不足,这与父母小时候的过分包办有关系,家长轻不得重不得。初中的学生,还有个叛逆期。至于厌学,可能与家长期望值过高有关。蒋院是有大爱之心的,敬佩!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12月13日 下午6:56

      @诚厚诚厚老师分析得透彻。教育孩子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心理健康的孩子,大抵会有心理健康的父母。

  • 李宗宾19481957的头像
    李宗宾19481957 2024年12月14日 下午5:51

    这俩孩子的厌学现象,在我们这里也有,和独生子女政策有关,小孩子性格脆弱,以前都是家里好几个孩子互相掐,互相闹,大人也不管(也管不过来),在外面就有了免疫力,现在都是一个孩子,楼上楼下的小孩子基本上不互动,放到学校就不太适应,以后孩子多起来可能会好些吧。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12月26日 下午4:41

      @李宗宾19481957也不一定跟独生子女相关,因为小西家里就是俩孩。我觉得可能还是跟目前学业负担的普遍增加有关。有些孩子天赋好,读书轻松,有些差一点,就很吃力,但父母并没有正视这个事实,对孩子期望值过高。

  • 霁月的头像
    霁月 2024年12月16日 下午2:29

    看到蒋主任写的这两个个例,想起来那句话的重要性:欲成才先成人,这两个孩子生下来还不是一家人的宝贝,可是现在这个样子真是让人痛心,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难过。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同等的重要。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12月26日 下午4:44

      @霁月那些厌学的大多因为读书力不从心,我就在想,有没有一个办法,让这些孩子走另一条路,而不是非要读完九年制义务教育?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4年12月26日 上午11:41

    感觉这两个孩子都缺少一种“糙”劲。和太过精养有关。由妈妈来矫治不灵,应该爸爸带着去户外拉练,学打架,学挨饿,学管闲事,与社会产生联系。总之就是需要男人来带。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12月26日 下午4:50

      @惑矣我也感觉现在的家庭教育很多父亲是缺位的。带孩子来看病也是妈妈带来的比较多。难道爸爸都忙挣钱了?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