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园:一座未入世遗却与琴有缘的古典园林

Weixin-Image_20241204223438

苏州有一座古典园林,与拙政园、留园等都是建国初的50年代先后抢救、修复并对外开放的,却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她就是怡园。因为没入遗,还只是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不影响我对她的喜欢。70年代我在苏州读大学时,看了两座园林,花1毛钱看的拙政园,花3分钱看的怡园。

怡园也是大宝、二宝小时候跑得最多的园林,不少于15次。跑得多,一是交通最方便,就在南北主干道人民路上,二是姐妹俩都喜欢在怡园玩。

有人说,怡园没入遗是因为建得晚。怡园建于晚清,由顾文彬在明代状元、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造的。顾文彬,苏州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晚清官员、文学家、书画鉴藏家。顾文彬1873年建用于收藏古籍和天下书画的过云楼;1874年起由三子顾承主持,历时8年,花银20万两建成占地9亩、与网师园面积大体相当的怡园。园名取自《论语》“兄弟怡怡”。

建园时,多位画家参与筹划设计。园中一石一亭均先由画师拟出稿本,经与顾文彬商榷后方定。因为建得晚,吸收了苏州各园之长。1875年,顾文彬称病归隐,住怡园,经营过云楼,直至1889年去世。以怡园为载体,依托过云楼,形成长时期苏州文化活动中心。

又到每周一游的日子。因老伴要去观前街购物,决定顺便看怡园。以前都是陪孙女去,老两口自主游尚属首次。

出地铁口不用走几步就到怡园。入园便是东园,沿廊到玉延亭。玉延亭取“万竿戛玉、一笠延秋,洒然清风”诗意而名,亭中镶有董其昌“静坐参众妙,法谭适我情”草书石刻。院中竹虽已不再成林但还有,老伴静坐片刻不知参了多少妙。

Weixin-Image_20241204223422

有人说,怡园没入遗还因为人民路拓宽缩进15米,破坏了整体结构。但我们并没有这种感觉。

出亭过院,沿北部廊往西到石舫。此室作舫形,室内家具原均系白石砍削成,故名“石舫”,又称“白石精舍”。内悬郑板桥“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联。

Weixin-Image_20241204223414

出石舫,过锁绿轩,穿复廊北端院洞门,进入西园北端假山。假山上有亭名“小沧浪”,一群游客在谈天说地。亭东北有3块造型独特的太湖石,据说为镇园之宝。

Weixin-Image_20241204223329

假山是大宝、二宝最爱玩的地方,爬山、钻山洞不亦乐乎。老伴不宜爬山,我们天上地下兵分两路。走到山中间,老伴突然冒出来,此洞不通,与对面同样走不通的女士相视一笑。

Weixin-Image_20241204223429

下山往西,由西廊转南廊,那里是书法刻石集中处。怡园廊壁上嵌有历代书法家王羲之、怀素、米芾等书法的刻石101块,称为“怡园法帖”。只说其中“玉枕”兰亭和东林五君子书册两件,便是罕见珍藏。

河中是画舫斋。斋作画舫形,为旱船,船头部分深入水池。斋前水面虽小,却似画舫泊于船坞。

Weixin-Image_20241204223408

沿廊过面壁亭、碧梧栖凤馆,就是怡园主厅,主厅为鸳鸯厅。北厅取杜甫诗句“疏树空云色,茵陈春藕香”,名藕香榭。夏日可在平台观赏池塘中荷花,又名荷花厅。南厅取元诗“今日归来如昨梦,自锄明月种梅花”,名锄月轩。因轩南植梅花百株,故又名梅花厅,轩中“梅花厅事”匾下刻有 “怡园记”全文。

Weixin-Image_20241204223353

沿廊往东穿复廊南端,回到东园。拜石轩为东园主要建筑。宋代书法家米芾爱石成癖,见怪石即拜。轩北面庭院多奇石,故名“拜石轩”。轩南面天井遍植松柏、方竹、冬青、山茶,皆经冬不凋,凌寒独茂,故又称“岁寒草庐”。

Weixin-Image_20241204223339

拜石轩往北是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坡仙琴馆。东室原藏苏东坡“玉涧流泉琴”,并有东坡小像。西室“石听琴室”,园主顾文彬得翁方纲手书“石听琴室”旧额,加跋悬于宅内。我们游览时,遇一对情侣在拍婚纱照,有礼貌地请我们让开,想必是爱琴之人。

Weixin-Image_20241204223401

大概因为有这个坡仙琴馆,怡园与琴结了缘。怡园落成后,江南名士多来雅集,名盛一时。1919年秋,顾文彬后人为弘扬琴文化,与琴家叶璋伯、吴浸阳、吴兰荪等人,特邀上海、扬州、重庆、湖南等地琴人30余人,相聚怡园举行琴会。会后,素有“宫廷第一琴师”美誉的川派著名古琴家李子昭作《怡园琴会图》长卷,吴昌硕作《怡园琴会记》长题以志其盛。顾麟士在《怡园琴会图》上题诗纪念,有“月明夜静当无事,来听玉涧流泉琴”之句,一时传为佳话。 整个活动在中国近代琴学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自此,“怡园琴会”便成为琴友相聚的固定活动。1935年,琴家在怡园雅集,倡议成立今虞琴社。后因战争和社会动乱渐渐消声。顾文彬之孙顾鹤逸病逝后,园渐衰落。

1992年,享誉国内外古琴界的著名古琴家、吴门琴派的代表人物吴兆基,著名古琴家徐中伟、叶名佩,及吴门琴社琴友10余人欣然应邀,再续怡园琴会。绝响多年的古琴声又在怡园回响,延绵至今。我们游览时,正值怡园琴会期间,大概具体时间不巧,未能再听到“玉涧流泉琴”。

Weixin-Image_20241204223444

顾家是收藏世家,怡园在建成后的70多年中,没有换过主人,一直保持着建园初衷。1953年底,顾文彬的第四代将此园献给国家。顾文彬是著名收藏家,建园时有一些珍品置于园中,增加了园的文化含量。游过建得更早的古典园林,初游怡园对一些景点会有似曾相识之感。至于未能入遗,文中有人说的两个原因应该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或许是周边建筑的不够协调。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0865

(13)
诚厚的头像诚厚
上一篇 2024年12月5日 上午9:24
下一篇 2024年12月6日 上午1: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0条)

  • 漫言华语的头像
    漫言华语 2024年12月5日 下午6:49

    随诚厚老师的文字和图片游怡园,读后让读者了解了很多。苏州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写出这些东西要做很多功课的,诚厚老师辛苦了。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4年12月5日 下午10:57

      @漫言华语怡园去得多了,一草一木都熟。谢谢华姐美评鼓励!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4年12月5日 下午7:51

    怡园未能入遗可能是规模不够,名气不大有关,其实知道怡园的人也并不多。不过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起码有了你的介绍,我们便知道了怡园;随着你的文章读者源源增多,怡园也就会名声远播了。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4年12月5日 下午11:05

      @四格格怡园外地人去得少,苏州人去得很多,建园后的一段时间名气很大。怡园9亩属于中等园林,与入遗的网师园相当,园林本身我以为符合入遗条件的,周边环境影响太大了。谢谢格格鼓励!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12月5日 下午8:04

    怡园70年没有易主,说明顾家从顾文彬起四代都是实力雄厚的。1953年顾家第四代将此园献给国家,不管是自愿的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对老百姓都是一件大好事,节假日多了一个游园听琴的好去处。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4年12月5日 下午11:17

      @难诉相思顾家是收藏世家,过云楼收藏甲江南。日寇入侵后,怡园已荒废,顾家第四代任苏州博物馆副馆长,靠个人已没有能力修复了。过云楼的文物是后来才捐给国家的。怡园是苏州本地老年人喜欢去的第一园林。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4年12月5日 下午8:30

    苏州园林众多,闻名遐迩,其中的怡园博采众长,将历代园林风格揉合一体,集众锦于一园。而南通濠河上也有座怡园,虽不似苏州怡园般盛大壮丽、历史悠久,但她似玉如珠,点缀在濠河边,也曾留下诸多红色印记。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12月5日 下午8:59

    又见一周一游, 又知道了一个苏州园林。人民路是苏州老城的主干道, 怡园在这个主干道上, 游园很方便呀。入没入世遗只影响园子的人气, 不影响观赏的乐趣。读了您详细的介绍, 看到了这个园子文化底蕴。能让老百姓游园听琴, 在都市中欣赏园林艺术,也是很有价值的。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4年12月6日 下午2:58

      @轻品慢尝怡园其实不比后来增补进名录的园林差。上了点年龄的苏州人喜欢怡园,外地人去得少,成市民园林。谢谢学者美评鼓励!

  • 2272 张英辅的头像
    2272 张英辅 2024年12月5日 下午9:19

    您懂得多,写得好,老道得很!

  • 杨自记的头像
    杨自记 2024年12月5日 下午10:59

    一个园林,一篇故事。怡园的故事被朱老师娓娓道来,如果还去苏州,定要看看。最好边看大哥美文,边欣赏这么好的园林。清朝皇帝都喜欢,我们也是。感谢大哥美文!🙏🙏🙏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4年12月6日 上午5:11

    诚厚将苏州怡园的前世今生与琴结缘娓娓道来,让人对没入世遗的美丽园林由衷喜欢。大宝二宝、诚厚一家人经常到此美游,这样的福祉,令人垂涎。

  • 解世权的头像
    解世权 2024年12月6日 上午6:17

    这次苏州聚会,我的印象中我们应该也去了怡园!走马观花的看,不如跟着大哥游园![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4年12月6日 下午11:55

      @解世权去过怡园吗?去过拙政园我知道,留园应该也去过,与虎丘一路。如果去过怡园,我就不该写了。

    • 解世权的头像
      解世权 2024年12月7日 上午8:44

      @诚厚那就虎丘山一路的留园了,有一个很长的长廊。园林多得没记了。[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4年12月6日 上午7:22

    外地人旅游总是要找那种规模大的地方,以为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而本地人往往喜欢小规模的地方,人少、自由,也不会太累,轻轻松松,只要能消磨几个小时就足够了。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4年12月11日 下午8:59

      @四格格苏州人是很友善的,凡是外地游客喜欢去的地方,本地人都让,去外地游客很少去的地方,苏州人叫“不轧闹猛“。

  • 清河君的头像
    清河君 2024年12月6日 上午9:09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甲天下。去过二次苏州,看过拙政园、留园,感叹苏州园林的深厚文化,流连于苏州博物馆迟迟不舍得走。看了好友怡园的介绍,方知怡园也是苏州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以后有机会到苏州,一定要去看一看。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4年12月7日 上午12:13

      @清河君游客到苏州,拙政园与留园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园林是必看的,有的还会安排离拙政园很近的狮子林,其他园林来不及看了。苏州园林有共性也有个性,专门看园林也得几天。欢迎好友专门来看园林。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4年12月7日 上午4:56

    怡园的园名出自《论语》,与琴结下不解之缘,创园者顾文彬是著名收藏家,建园时有一些珍品置于园中,增加了园的文化含量,足见怡园的文脉丰厚,将先贤、儒学、音乐、珍品的辉光历久弥新。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4年12月7日 下午12:11

    园林以清幽雅静为美。被现代高楼和热闹的大街所环绕,确实影响格调。顾家历经四世,而最后献给国家,多半是不得已。但对民众来说,多一处游玩
    怀古之地,也是功德。

  • 周旭才的头像
    周旭才 2024年12月13日 上午1:17

    跟着诚厚老师游了一遍怡园,图文并茂,过瘾!“怡园琴会”真是风雅之至,以后或许会成为风尚标呢!

  • 霁月的头像
    霁月 2024年12月16日 下午2:21

    羡慕老师一家近水楼台先得月。跟随老师的文章访名园看名景,感慨颇多。还是先贤有远识,读书致仕后,财富转化为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远比留下金银珠宝有价值得多。谢谢老师分享。

关注微信